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01-15 来源:易榕旅网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杯中水量多少的关系时,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

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杯杯口摩擦,并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 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 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3.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9℃ B. 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 C. 洗澡淋浴时适宜的水温大约是60℃ D. 加冰块的可乐饮料温度为−10℃

4. 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

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

A. 熔点 B. 凝固点 C. 温度 D. 沸点

5.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

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

第1页,共18页

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𝑇随加热时间𝑡变化的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𝐵𝐶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𝐵𝐶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8. 图甲是一种手工艺品,由竹筒(𝐴、𝐵两端开口,𝐶处开一

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𝐵处塞入,在𝐴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9. 下列做法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用塑料袋把水果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里 B. 洗完衣服后,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C. 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D. 用扫把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10. 下列有关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8页

A. 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未熔化的冰块,放在阴凉处的那杯水温低于阳光下的那杯

水温

B. 0℃的冰比0℃的水对物体的冷却效果好,因为冰熔化要吸热 C.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非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D. 晶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所以晶体的熔点比凝固点高

11.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

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2. 小明把水装入不漏水的纸盒里,再用酒精灯加热。发现水烧开了

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4.0分)

13. 如图所示,用力拨动钢尺,使之振动,改变钢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使之振动,两次听到声音的______不同,当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钢锯条在0.5𝑠内振动了5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𝐻𝑧,小明______(能/不能)听到钢锯条发出的声音。

14.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个温度计的

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

第3页,共18页

15. 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在班级播放时,同学们立即判断出时小华的声

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______来判断的,小华觉得播放出来的声音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平常听自己的声音依靠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听录音机声音依靠的是______传播。

16.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戴眼镜的人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 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

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 18. 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壶口冒出白汽是______

现象。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就此可以判断得出:房间甲的气温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19. 小天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时使用温水水浴法加热除了使得

冰块受热均匀外,还具备的优点是______,实验中除了需要观察记录温度和时间外,还需要观察记录______。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在图中𝐴𝐵阶段______(需要/不需要)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第4页,共18页

20.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𝑚𝑖𝑛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_(大于/小于)一

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𝑚𝑖𝑛 0 0.5 93 1 94 1.5 95 2 96 2.5 97 3 98 3.5 98 4 98 4.5 98 … … 水的温度/℃ 9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2中大致画出“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像.

(4)细心的小明还发现,冬天在煤气灶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可以确定图______(𝐶/𝐷)是火焰熄灭后瞬间的图片。

(5)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第5页,共18页

火力大小 大火 中火 水的质量𝑚/𝑘𝑔 水的初温𝑡0/℃ 水的末温𝑡/℃ 消耗的燃气𝑉/𝑚³ 4.0 4.0 26.0 26.0 50.0 50.0 0.0453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______(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21.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

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的温度计。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时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 盐水浓度(%) 凝固点(℃)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2.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

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

第6页,共18页

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 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

第7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𝐶

【解析】解:根据题意,通过多次改变杯中水的多少,比较声音的高低,在探究中属于进行实验。 故选:𝐶。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𝐶

【解析】解:

A、小球不断跳动,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𝐶。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采用转化和放大的方法进行观察; (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倒车雷达、𝐵超等;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4)响度影响因素:物体振动的幅度、与发声体的远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超声波的应用、噪声的控制盒影响响度的因素,解题时要仔细看题,了解图中内容的含义。

3.【答案】𝐵

【解析】解:𝐴、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25℃左右,故B符合题意;

第8页,共18页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加冰块的可乐饮料温度不低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𝐵。

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4.【答案】𝐷

【解析】解: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得到的蒸气是气态的,所以这是石油的汽化,汽化中的沸腾具有沸点, 故选:𝐷。

熔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指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沸腾是汽化的一种,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石油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5.【答案】𝐵

【解析】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狗的听觉范围是15𝐻𝑧~50000𝐻𝑧,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𝐵。

超声是指高于20000𝐻𝑧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𝐻𝑧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人的听觉范围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狗的听觉范围是15𝐻𝑧~50000𝐻𝑧。 本题考查了人的听觉范围,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

6.【答案】𝐶

第9页,共18页

【解析】解:𝐴、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次声波,故B错误; C、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及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产生。 (2)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3)声速远小于光速;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有关与声现象知识,要认真分析,学会用物理知识去解答。

7.【答案】𝐶

【解析】解:𝐴、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𝐵𝐶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𝐵𝐶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𝐶。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

8.【答案】𝐵

第10页,共18页

【解析】解:𝐴、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D错误。 故选:𝐵。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本题综合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9.【答案】𝐴

【解析】解:𝐴、用塑料袋把水果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里,既降低了温度,又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和液体的表面积,可有效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B、洗完衣服后,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流动,加快了水的蒸发,不合题意; 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𝐴。

(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10.【答案】𝐵

第11页,共18页

【解析】解:

A、两杯水,虽然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但里面都有没熔化完的冰块,都处于冰水混合状态,所以温度相同,都是0℃.故A错误。

B、0℃的冰比0℃的水对物体的冷却效果好,因为冰熔化要吸热,故B正确。 C、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 D、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①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②熔化吸热。

③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此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考查了热量、内能、温度、物态变化等规律,属于易错题,出错的原因是对概念或规律理解不到位或片面.

11.【答案】𝐷

【解析】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𝐷。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12.【答案】𝐷

【解析】解:

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D正确。 故选:𝐷。

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

第12页,共18页

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要注意液体沸腾时要不断从外界吸热,而温度不变。

13.【答案】音调 10 不能

【解析】解:(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2)钢锯条在0.5𝑠内振动了5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5次=10𝐻𝑧;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0.5𝑠

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10𝐻𝑧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钢锯条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音调;10;不能。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频率是物体1𝑠振动的次数。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 此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17 −16

【解析】解:(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17℃;

10℃之间有10个小格,在乙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16℃。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17;−16。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温度计原理使用和读数方法的掌握,属于基本概念和技能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5.【答案】音色 身体 空气

第13页,共18页

【解析】解:用录音机在班级播放自己的录音,同学们立即判断出时小华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来判断的,小华觉得播放出来的声音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平常听自己的声音依靠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身体,听录音机声音依靠的是空气传播。 故答案为:音色;身体;空气。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题。

16.【答案】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放出

【解析】解: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由于镜片温度较低,周围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放出。

(1)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此题考查液化,以及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60 不会 60

【解析】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故答案为:60;不会;60。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液体沸腾及沸腾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

18.【答案】液化低于

第14页,共18页

【解析】解:(1)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壶外温度较低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汽,这是液化现象; (2)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故答案为:液化;低于。

(1)物质由气态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房间的温度越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越明显; 根据图示水蒸气液化的程度分析房间甲和房间乙气温的高低。

此题考查了液化的概念、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应知道: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

19.【答案】便于及时记录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物质的状态 晶体 需要 液化

【解析】解: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冰块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实验中除了需要观察记录温度和时间外,还需要观察记录物质的状态;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所以冰是晶体。该物质在图中𝐴𝐵阶段处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白气”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便于及时记录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物质的状态;晶体;需要;液化。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物质所处的状态;据物质熔化的特点知,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且该不变的温度是熔点;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此题考查了冰的熔化实验等知识的掌握,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0.【答案】需要 98 小于 𝐶 𝐴

【解析】解: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点燃的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调节铁圈2的高度;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𝑚𝑖𝑛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

第15页,共18页

沸点为9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沸点98℃低于100℃,所以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水的质量不会影响沸点;实验装置相同,水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由𝑄吸=𝑐𝑚△𝑡可知,水的质量越少,升温越快,加热到沸腾的时间短,图象如下:

(4)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炉子上方看到的“白气”是一种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气”是小水滴;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故C是熄灭后的图像;

(5)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𝑘𝑔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𝑚3,中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𝑚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水温较高时应该用大火加热,缩短加热时间,减少热量损失,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𝐴。 故答案为:(1)需要;(2)98;小于;(3)见试题解析;(4)𝐶;(5)𝐴。

(1)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3)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水升温快慢不同;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5)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中火节约燃气。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主要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同时考查了液体的沸腾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图像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16页,共18页

21.【答案】−20℃~102℃ 先降低后升高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增加 盐降低了

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

【解析】解:

(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故应选择乙温度计;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升高的;

(3)冰的凝固点为0℃,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凝固点更低,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所以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比0℃低,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5)为了使冰雪熔化,在雪面上撒盐,使雪中参入杂质,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

故答案为:(1)−20℃~10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增加;(5)盐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

(1)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就不能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根据表中盐水浓度和凝固点的关系分析;

(3)根据表格中数据判断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的物质类型;

(4)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5)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关键是将课本中的凝固点、凝固的特点等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2.【答案】一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音调高低由频率决定

【解析】解:(1)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也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第17页,共18页

(2)酒精棉燃烧时会消耗瓶中的氧气,当氧气减少时声音减小,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进行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当车轮速度不同时,纸条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故答案为: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高低由频率决定.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此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要结合题意具体分析.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