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13个生字及这些字组成的新词;通过图文了解青蛙成长过
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创新目标:通过地课文的学习,表演课本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德育目标:通过学文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它是人类的朋友要受到保护。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生动的科学故事,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这一过程,把青蛙的进化步骤非常自然的讲述了出来。
2、学生分析: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文章形式,本谭内容紧张而富有情趣,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文章中“人物”特别多,有很多对话的描写,加之以“找妈妈”为主线,极具亲和力,从中孩子们还能受到亲情教育。
确定五点 重 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 点: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创新点:制作文中“人物”头饰,课上学习利用其来进行创作表演。
德育点:通过说说,你应该如何保护青蛙来达到德育目标的要求,以指导孩子的实际生活。 空白点: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在作业上给学生留有空白:查找资料用具体数据来了解青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 具 学生自已准备文中“人物”的头饰,生字图片。 主要技术 通过表演加深体验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见过青蛙,请你说说。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它叫什么它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见过的青蛙,并根据教师提议到前边画一画蝌蚪的样子。 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新的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就找到答案了。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或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图画,边看边想,小蝌蚪在做什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本身有什么变化
2、提出相应要求:按照图的顺序,看一幅说一幅。
3、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会的字词圈画出来,弄明白。 5、出示生字图片,检查读音的准确性。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述说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学生自由读文。
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扫除文字障碍。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 逐段读文,说说读文的收获,即: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不明白什么
2、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的身体是怎么样一点点变化的,你能要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空白的地方扑充完整吗 小蝌蚪的样子是: ; 他们看到鲤鱼妈妈时是: ; 看到乌龟时的样子是: ; 最后他们变成: 。 3、找一找文中带有“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句子,比较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能试着演一演吗 学生读文,谈收获与不解。
能过读文,小组交流完成题目要求。 代表汇报。
找句子,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觉不同“人物”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2、 小组练习,再进行班级汇报。
3、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表演课文内容,看谁表演得形象,语言附合“人物”角色,鼓励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学生读文
学生表演,加深体验。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请你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根据图画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青蛙是益虫,你知道它对人们都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吗 学生谈收获; 交流学习成果;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青蛙的益事。 六、研究性作业:
查找资料利用具体数据了解青蛙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及人类是怎样保护和破坏青蛙的;你打算今后如何对待青蛙
把你查得到的资料或你的打算写在“十个一”上。
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灰黑色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后腿
青蛙――四条腿、宽嘴巴、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
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
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
第三个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 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
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资料]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佚名 教育资源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