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盐浓度豆豉在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2020-01-03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调味品 第43卷第5期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Z018年5月 不同盐浓度豆豉在发酵过程中 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朱江煜 ' 欧一琛,费立天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8O 的乙醇溶液对豆豉的活性物 质进行浸提,然后对黄酮总量、铁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个方面进 行测定。在发酵过程中黄酮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也没有受到不同盐浓度的影响,范围保持在1.51~ 1.78 mg/g- ̄间;而铁还原能力、羟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发酵之后得到显著增强,低盐 浓度发酵的豆豉的铁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也明显优于高盐浓度发酵。在第15天时,4 9,6盐浓 度豆豉浸提物的抗氧化性达到最佳,铁还原吸光度差值为0.637,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5.72 9,6,DPPH 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8.67 。 关键词:豆豉;发酵;抗氧化性;黄酮总量;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TS201.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18.05.005 文章编号:1000—9973(2018)05—0025—05 Vari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Fermented Soy Beans with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 ZHU Jiang—yu ,OU Yi-chen,FEI Li—tian (Major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0,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fermented soy beans with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the active substances in fermented soy beans are extracted by 80 ethanol solution,and then the amount of total flavonoids,iron reduction ability,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re measured.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ids throughou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does not change,maintaining between 1.51 mg/g and 1.78 mg/g,and it is not influenced by salt concentration.Iron reduction ability,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fermentation,and the reduction ability and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the samples at low salt concentration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at high salt concentration.At the 15th day,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ermented soy beans at 4 9,5 salt concentration raeches the highest,and the absorbance 收稿日期:2O17—11-25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朱江煜(1993一).男,江苏靖江人.硕士,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l 欧一琛(1995一),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费立天(1993一).男.江苏启东人,硕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发酵。 一25 第43卷第5期 2018年5月 中国调味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difference of iron reduction expeHment is 0.637,the scavenging rate of hydroxyl radical is 35.72%,and the scavenging rate of DPPH radical is 58.67%. Key words:fermented soy beans;fermentation;antioxidant activity;total flavonoids;hydroxyl radical;DPPH radical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发酵 食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 取1.5 kg黑豆洗净,常温下浸泡7 h,放人灭菌锅 内,在121℃下加热30 rain,降温到4O℃待用,然后 除少量的生育酚和维生素C外,还含有黄酮类和酚酸类 化合物,以及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肽类和褐色色素类 物质等 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豆 豉的生理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特别是抗 氧化功能。有研究表明不同盐浓度会对豆豉发酵的过 程有所影响,从而导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盐浓度低, 发酵周期短,产品易受微生物污染。盐度太高则周期 长,且盐分含量高对健康不利,不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因 此合适的食盐含量是发酵调味品生产的关键 。“]。为了 在发酵过程中更好地保证豆豉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 黑豆为原材,研究了不同盐浓度下,豆豉发酵过程中黄 酮总量、铁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DPPH自由 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从而为豆豉工业化生产工艺优化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原料:新鲜黑豆、食盐,均为市售;米曲霉菌,来自扬 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 1.2试验试剂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碳酸钠、铁氰化钾、三氯 乙酸、氯化铁、1,1一二苯基一2一三硝基苯肼(DPPH)、无水 乙醇、水杨酸、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硝酸铝、醋酸钾,均 为分析纯。 1.3仪器与设备 TG328型分析天平、5415D型台式离心机、YQ-120A 型超声波振荡仪、HQllD型便携式pH、G100/G200型水 平式恒温水浴锅、101-1型干燥箱、722N型分光光度计、 6202型多功能粉碎机。 1.4试验方法 1.4.1不同盐浓度的豆豉的制作 一26一 分成4组,每组600 g蒸熟的黑豆,按4 ,8 9,6,12 9,6, 16 的盐浓度加人食盐,然后按黑豆重的0.2 接人 米曲霉菌三级种,搅拌均匀后立即取样,其余样放入 35℃恒温箱内,每隔3天取1次样,第15天结束采 样。 1.4.2样液的准备 将样品从恒温箱中取出,初步捣碎后放入鼓风烘 箱内5O℃恒温干燥3~4 h,直至样品水分低于1O 后取出,用多功能粉碎机粉碎,按质量比1:3O的比例 加入8O 的乙醇,进行超声提取30 rain,离心后过滤, 得待测样液[5]。 1.4.3黄酮总量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和芦丁母核相似,吸光度测试效果 相同,故用芦丁标准曲线计算黄酮总量。 取5 mg芦丁对照品于5O mL容量瓶中,用6O 乙醇定容,得标准溶液。精密量取0,1.0,2.0,3.0, 4.0,5.0 mL,加入到1O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补足, 使各容量瓶中均含有5 mL液体,然后精密称取 0.3 mL浓度为5 的亚硝酸溶液,混匀放置5 min后加 入0.3 mL浓度为1O 的硝酸铝溶液,再次放置5 min 后,2n2 mL浓度为4 的氢氧化钠溶液,添加蒸馏水至 容量瓶刻度线定容,再静置10 rain后,以无芦丁样为 空白,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绘制芦丁标准曲 线。 吸取待测标准液1.0 mL,置于5O mL容量瓶中, 加95 9/6的乙醇溶液至总体积为15 mL,依次加入硝酸 铝溶液l mL、醋酸钾溶液I mL,摇匀,加水至刻度,摇 匀,最后静置1 h;以空白试液(精密吸取待测试料溶 液I.0 mL,置于5O mL容量瓶中,加95 9,5的乙醇溶液 至总体积为15 n也,加水至刻度,摇匀)做参比,在415 m 第43卷第5期 2018年5月 中国调味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处测定试料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所得标准曲线,按下式 计算总黄酮含量Ⅲ: M一(m×d)/W。 率K的计算公式如下 。]: K(%)=EA。一(A 一Aj)]/A。×100。 1.5数据处理 式中:M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mg/g;m为 由标准曲线上查出的样品比色液中芦丁质量浓度,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9.0进行处理,实验重复 3次,数据以平均值士标准差表示。 mg/mL;W为样品的质量,g;d为稀释比例。 1.4.4铁还原能力的测定 取2支试管,均加入2.5 mL磷酸盐缓冲液(pH 为6.6)和0.5 mL测试液,其中一支中加入2.5 mL 1 的铁氰化钾溶液,另一支中加入2.5 mL蒸馏水, 摇匀后在5O℃下水浴30 rain,快速冷却后均加入 2.5 mL 1O 三氯乙酸,然后放入离心机中在3000 r/min 下离心10 min,取2.5 mL上清液,加入2.5 mL水以 及0.5 mL 0.1 氯化铁,静置10 min后于700 nm处 测定吸光度值,其中加铁氰化钾的样液吸光度值记为 A。,加水的吸光度值记为A 。 最后,A.一A 得到的吸光度差值A 可以用来判 断铁还原能力的强弱:差值越大,铁还原能力越强;差 值越小,铁还原能力越弱。 1.4.5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取3支1O mL比色管,第1支中加入0.5 mL的 10 mmol/L水杨酸一乙醇溶液、0.5 H也的10 mmol/L硫酸 亚铁、0.5 mL的待测液、8 mL的水和0.5 mL的 10 mmol/L过氧化氢,摇匀,室温放置20 min,在510 m 处测定吸光度值,记为A 。第2支中以0.5 mL样品提 取液溶剂代替待测液,第3支中以0.5 mL水代替过氧 化氢,其余同第1支,吸光度值分别记为 和A 。羟 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啪: 清除率( )一[-A。一(A 一A )]/A。×100。 1.4.6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0.5 n 样品提取液溶剂、3 H1L DPPH产酸性蛋白酶乙醇溶液,混匀,避光,25℃水浴 30 rain,取出后在517 nm处测吸光度,记为Ai;以 0.5 mL样品加入3 mL无水乙醇按上述方法测吸光 度,记为Aj;以0.5 mL溶剂加入3 mL DPPH乙醇溶 液按上述方法测吸光度,记为A。。测得数据后,清除 2 结果与讨论 2.1黄酮总量的变化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得数据,绘制芦丁标准曲线,见 图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液中的黄酮总量,见 图2。 0_3 0.25 《 0.2 婪 0.15 0.1 O.O5 图1芦丁标准曲线 2.5 、兰 1.5 蛔 躜 1 巨 般0.5 O 0 3 6 9 12 15 培养时间(天) 一4%盐浓度 #B%盐浓度 _I2%盐浓度 -16%盐浓度 图2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过程中黄酮总量 由图2可知,同一盐浓度的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其 黄酮总量基本不变;不同盐浓度豆豉的黄酮总量变化 也不显著。黄酮总量在1.51~1.78 mg/g之间,基本 上处于不变的状态,与前人结果相似[g],细微的差异可 能取决于原料豆的种类及酵母菌的差异。 尽管在本实验中发酵前后不同盐浓度豆豉中黄酮 总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根据宋永生等的研 究 ],发酵处理会导致豆豉中异黄酮成分的改变,经 过发酵处理的豆豉中黄豆苷元、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会 明显增加,而黄豆苷、染料木苷的含量明显降低。我们 推断,之所以发酵过程中黄酮总量最后没有发生变化, 一27— 第43卷第5期 2018年5月 中China Condiment 国调味品 基础研究 可能是黄豆苷元、染料木黄酮的增加,抵消了黄豆苷、 染料木苷的降低,最终导致黄酮总量基本没受盐浓度 和发酵时间的影响。 虽然发酵处理对豆豉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 著,但据报道,发酵作用下,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8一葡 15天取样时,其铁还原能力最强,吸光度差值达到了 0.637;而同一时间16 盐浓度的豆豉其吸光度差值 仅为0.475。因为盐浓度越高,酶活性降低,对微生物 抑制越强,导致高盐浓度豆豉中的还原性糖和酚类物 质比低盐浓度豆豉中的含量少很多,而还原性糖和酚 类物质对铁还原能力有促进作用,所以铁还原能力也 发生下降。 萄糖苷酶的帮助下会部分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使得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明显提高,糖苷型大豆 异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由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生物 活性比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要高,所以发酵处理其实对 于提高豆豉中黄酮物质的生理活性十分有效;但随着 盐浓度的升高,B一葡萄糖苷酶活性会受到抑制,游离型 异黄酮含量降低,导致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也发生 降低。所以,在发酵处理中,盐度尽管对豆豉黄酮总量 并未发生影响,但生物活性却会受到影响。 2.2铁还原能力的变化 铁还原能力由2组溶液测得的吸光度A。和A 的差值A 来判断。差值A 越大,铁还原能力越强; 差值A 越小,铁还原能力越弱。根据得到的数据,绘 制成图3。 O.7 §0.6 8 0.5 0.4 菩o.3 毯0.2 0.1 。O 3 6 9 12 l5 培养时间(天) 瘟4%盐浓度一8%盐浓度 12%盐浓度●l6%盐浓度 图3 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过程中铁还原能力的变化 由图3可知,在同一盐浓度下,随着发酵过程的进 行,豆豉的铁还原能力会逐渐变强;处于同一发酵时 间,豆豉的铁还原能力会随着盐浓度的提升而下降。 各盐浓度最后一次取样时,吸光度差值均远高于 发酵初期,原因可能在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在酶的帮 助下不断产生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还原性糖以及 多肽类和褐色色素类物质,它们不断增加,导致铁还原 能力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强[1 。 此外,在同一时间,低盐浓度发酵的豆豉其铁还原 能力显著高于高盐浓度发酵。4 盐浓度的豆豉在第 一28一 . 2.3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羟自由基是一种在机体内危害作用最大的活性氧 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是反映豆豉抗氧化能力的重 要指标[1 。在本实验中,采取水杨酸法来测定羟自由 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见图4。 45 5 O 培养时间(天) 4%盐浓度-8%盐浓度*12%盐浓度-l6%盐浓度 图4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过程中羟自由基 清除能力的变化 由图4可知,在同一盐浓度情况下,豆豉发酵时间 越长,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而同一发酵时间,豆豉 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盐分的提升而变弱。在第 15天时,4 盐浓度的豆豉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 为35.72 ,而16 盐浓度的豆豉提取物中,其羟自由 基清除率仅为22.32 。 § 0 6o 50 鋈 皿 20 主 10 0 培养时间(天) 舔4%盐浓度■8%盐浓度掌12%盐浓度■16%盐浓度 图5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 清除能力的变化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也基本一致。由 图5可知,刚蒸煮完毕的黑豆(O天)及发酵处理15天 后的豆豉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而发 第43卷第5期 2018年5月 中国调味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酵处理过的豆豉提取液的清除率远远高于未发酵的黑 豆。这表明在黑豆及豆豉中,都存在着能够作为电子 生理活性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其他品质的要求,以更好 地适应豆豉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 参考文献: 供体的抗氧化性物质,从而与自由基反应使其结构稳 定,中止自由链反应,减少破坏,而在发酵过的豆豉中, [1']CJztlfrk M,Duru M E,Kivrak O,et a1.In vitro antioxidant. antichOIinesterase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studies on three Agaricus species with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and iron contents z 这些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或种类是高于未经发酵的豆豉 的。此外,与羟自由基清除实验相似,在高盐度下,豆 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发生了降低,4%盐浓 a comparative study Oil the three most edible mushrooms[J]. 度豆豉浸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58.67%, 而16 盐浓度中仅为36.35 ,证明过量的盐浓度可 能会对这些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产生一些负面影 响。 存在于黑豆中可清除自由基的成分有黄酮类和酚 酸类化合物等。黑豆在曲霉发酵过程中进一步产生抗 氧化物质,黑豆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多种酶的 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多肽类、褐色色素类物质和还原 性糖,此外,那些黄酮类化合物在J3一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下会部分转化为游离型异黄酮,其生物活性比糖苷型 异黄酮要高[13]。这也解释了发酵15天的豆豉的自由 基清除能力高于未经发酵的黑豆的原因 此外,盐浓 度也是影响豆豉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键,高盐浓度下, 许多酶和微生物受到抑制,这些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物 质的产生也会相应减少 “]。 3 结论 在本实验中,通过不同盐浓度豆豉发酵前后黄酮 总量、铁还原能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实 验,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其抗氧化活性得到很大的提 升。 低盐浓度发酵的豆豉的抗氧化性优于高盐浓度 的,本实验中最佳盐浓度为4 ,在发酵15天后各抗 氧化性指标达到最高,黄酮总量为1.62 mg/g,铁还原 实验吸光度差值为0.637,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 35.72 ,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8.67 。 低盐发酵避免了高盐量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同时 也保证了豆豉抗氧化性的最佳状态,但低盐发酵也会 面临着发酵周期长,不易保藏,风味易受到影响的问 题,我们正致力于进一步优化豆豉的低盐发酵,在保证 Food&Chemical Toxicology,2011,49(6):1353—1360. [2]孙森.天然发酵豆豉后发酵过程的动态分析[D].济南;齐鲁 工业大学,2008. [3]邢蓬蕊,张晓峥,于鑫,等.青蒿发酵豆豉与传统发酵豆豉中 大豆异黄酮含量研究比较口].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9)t 917-918. [4]范琳.毛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微生态的变化及抗氧化性 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5]孙森,宋俊梅,曲静然.盐度对豆豉后发酵周期的影响口]. 山东食品发酵,2008(2):88-41. [63庞庆芳,张炳文,孙爱东.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豆豉 功能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 185-187. [7]林榕姗.细菌型豆豉发酵机理及功能性研究[D].泰安:山东 农业大学,2012. [8]索化夷,卢露,吴佳敏,等.永川豆豉在传统发酵过程中基本 成分及蛋白酶活性变化[J].食品科学,2011,32(1)。177- 180. [9]张炳文.宋永生.郝征红,等.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 含量与组分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7):6-9. [1O]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等.发酵处理对豆豉抗氧化活性 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8):263—267. [11]汪孟娟,陈廷涛,姜淑英。等.豆豉发酵中的微生物和功能性组 分研究动态D].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81-84. [12]刘锦绣,陈伟,程芳,等.混合菌种发酵对豆豉抗氧化性影 响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4):17·21. [13]苏悟,郑小芬,徐容垣,等.1种细菌型豆豉自然发酵过程中 生物胺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7):40-45. [14]卢露,郑晓莹.豆豉发酵中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1,18(1):42—45. [153薄芯,李京霞,叶磊.豆豉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部分成分的 转化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t自然科学版。2012, 26(1):46-50. 一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