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研究

2023-05-21 来源:易榕旅网


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运行机制、管理方法两个方面,结合休闲体育产业的特点,分析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构建新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理念和模式,最终针对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进行分析,为我国休闲体育管理体制的研究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 休闲体育产业; 管理体制; 体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26-02 1前言

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出现,目前在社会、经济领域正逐渐展开,但相应的休闲体育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特别是针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理论和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点对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力求对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为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分析什么是休闲体育产业 2.1休闲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及经营活动的集合。①依据体育产业的概念,本研究将休闲体育产业定义为满足人们对休闲体育需求,而从事与休闲体育活动相

关的一切生产及经营活动的总和。 2.2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

休闲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的一部分,而体育产业从属于第三产业,并且休闲体育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其拥有强大的市场具有产业特征。②除了产业特征外,关于当前我国体育的性质,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我国体育基本上还属于工艺事业;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具有产业特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体育是产业和事业的对立统一体。③基于以上观点,休闲体育产业从属体育范畴,因此其不仅具有市场化的产业特征,同时也具有事业特征。 3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 3.1运行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运行机制是非市场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并存的运行机制。其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市场机制型,二是非市场机制型,三是半市场机制型。而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受计划经济下,“计划体育”的影响,以非市场机制型为主,政府机构权力强硬,行政组织对休闲体育产业管办全理,政府地位居高临下,出现较强的计划统一性,无法体现出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化的产业特征。除此以外,过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陷入了微观管理中,而弱化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在微观管理中的决策权力,直接忽视了我国体育是在社会公有制基础上的事业和产业复合体这一基本性质,忽视了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产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④导致整体的管理结

构失调。总的来说,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体育”和非市场机制的合力运行,使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缺失了真正的市场,也缺失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3.2管理方式

90年代群众体育改革使“体育社会化”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办体育的现象,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限制,并且参与体育事业成为一种利益的驱动,不再受社会行政责任的束缚。再者,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由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改变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状况。⑤现阶段的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开始由单纯行政化向政府领导、社会运作的多元化方式转变。其管理方式,可以划分为政府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非营利性组织管理。

3.2.1政府的行政管理。政府对休闲体育产业的行政管理,基本上以纵向的垂直管理为主,就其结构而言属于典型的集权层级制结构,分层分级统一管理,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化,强调系统观念,统揽全局。这样一方面容易过分扩大政府的管理职能,形成政社不分家,官办混搭。另一方面忽略了横向的管理,因为休闲体育产业是社会化的产业,其产业资源不仅涉及到体育领域,如建设部、林业局、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等都有其所需的资源。但在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够重视横向管理,使各机构间受到“板块”限制,各横向部门间联合封闭,缺乏沟通与协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

3.2.2企业管理。对休闲体育产业的企业管理,现阶段出现了组织目标失衡,导致组织定位错误。众多企业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片面的理解,把休闲体育产业误认为是高消费产品,错误的将消费对象定位于高收入阶层。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以利润的追求为主,盲目提高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存在。除此以外,产业质量有待提高。管理者大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了解不足,使行业的发展及定位缺乏理论性指导,从而不利于企业对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的开发,无法运用营销手段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

3.2.3非营利性组织管理。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功效还不明显,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亦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管理存在弱质性,呈现政治化的管理。过于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行管理的社会化,通过行政命令,实行市场外运作,根本无法通过自身“无形的手”,实现独立自主的市场管理和调控。 4新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构建 4.1构建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转变发展观念,弱化计划机制,强化市场机制;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为中心;三要转变经济体制,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等问题;四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化政府体育行政的微观管理职能,

政府主导,但不包办,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4.2构建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市场的扩大,以及体育事业自身矛盾的展开而不断变化。⑥总的趋势是体育市场化程度将逐步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机制作用将会逐渐增强。因此在模式的构建当中,将单一的垂直层级行政管理模式,转变成灵活多变的横向联系,最终结合成网络模式,既由封闭的公办民助模式,转向开放式的民办公助模式。 4.3构建的重点和难点

4.3.1政府的职能和地位。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和计划体育影响下,政府的地位居高临下,职能无限扩大。重新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难点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而重点在于政府位置的正确定位,只有定位好政府的位置,才能正确依据构建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政府定位于与企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三者联合,在政府主导下,使彼此间在市场经济中适度竞争、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第一步定位政府位置,第二步则是政府权力的让渡。政府权力的有效让渡是构建新管理体制中必须仔细斟酌的。因为权力的有效让渡,既需要考虑被授者,固有职能是否有利于该权力的行使,又需要掌控好政府权力让渡的度,而使政府不缺失权威性。所以政府在权力让渡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与梳理,并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可让渡或能充分体现政府公共管理的

公正性、权威性的职能排除外,其他适合让渡的权力,政府应该果断的处理,完成职能的移交和授权,这将有利于政府实现社会化管理。

4.3.2非营利性组织的弱质性。非营利组织是以公益志愿为宗旨,以公益需要为导向,最终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完全区别于政府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统治;非营利组织不受市场规律左右,因为其不以牟利为动机,不同于企业,所以能够排除市场的干扰,实现最大范围的社会公平。这是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价值,但亦是非营利组织弱质性存在的根源。而其弱质性的存在,正是重新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重点所在。而非营利组织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主要是实现关心社会目标,实现休闲体育的多元价值,为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因此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应该完善非营利组织运作的社会化机制,以强化非营利组织的自主能力,做到不依政府而存在,不牟利益而存活,无形地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非营利组织运作的社会化机制,应该充分利用其公益性,以自身的公益目标和任务,完善自愿和支援机制,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了解社会需求,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开放的形式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管理。 5 小结

本研究发现,休闲体育产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其运行机制受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体育”所影响,扩大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导致整体结构失衡,缺失市场,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管理方式,划

分为政府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其各部分都存在不足,在整体上影响着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

针对以上现状,深入研究得出,政府的职能和地位、非营利性组织的弱质性是构建新管理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构建过程中必须给予重视,并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构建。 注释:

① 李宗浩.体育经济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② 邹本旭,李爱云,宋志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scp范式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

③ 秦椿林.当前中国体育的性质和结构的再审视[j].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1):1441-1443.

④ 朱寒笑.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⑤ 杨桦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20~726

⑥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崔冬冬,谢恩杰,唐文兵.浅析休闲体育产业的概念和功能[j].运动与健康,2010(6).

[2] 杜艳伟,杨明珍. 浅议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的管理[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1).

[3] 唐文兵,崔冬冬,谢恩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动与健康,2010(4).

[4] 邹本旭,李爱云,宋志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scp范式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

[5] 李春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

[6] 郑桂凤,蔡宝家,邹丽宝,韩宝娟.休闲体育产业界定刍议[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