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0-12-20 来源:易榕旅网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武子俊

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以及休闲观念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

一、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之上,各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辽阔的草原和沙漠景观,独特而美丽。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拥有许多具有自然和人文交织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咬、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把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名胜古迹有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赵长城、赛罕塔拉城中草原;鄂尔多斯的

226 ·

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沙漠等,星罗棋布。除此之外,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是我国的蒙古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蒙古族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及风俗习惯,这也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同时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的旅游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1.1文化优势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及灿烂的秦汉文明,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蒙古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人民时代在草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在草原上可以感受蒙古族穿蒙古袍、吃手把肉、住蒙古包等少数民族特色,感受原汁原味的草原传统民俗,朴实而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2]。1.2区位优势

呼包鄂三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中游,在地形上呈“品”字形分布,这三地两两相距甚近,交通非常便捷。“呼包鄂旅游圈”地处华北和西北经济圈、拥有距京、津500-600千米、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等交通大动脉,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1.3产业经济优势

呼包鄂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农业发达,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高,特色产业发展强劲,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三市之间还具有互补联动和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经济优势为区域

旅游联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呼包鄂“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三市GDP总量达到112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的58.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1.4基础设施优势

呼包鄂作为内蒙古的旅游中心城市,已经具备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形成了各自较为完备的体系,高、中、低档饭店,国际、国内旅行社一应俱全。在交通设施方面,区域内航空、铁路、公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衔接畅通。即将建成的京包高铁,使呼包鄂至北京单程时间压缩到3-4小时以内,将会使呼包鄂融入全国高铁网;早已建成通车的呼包鄂城际快速铁路,形成1小时交通圈;将建成新包神铁路,呼包鄂与广深地区实现“夕发朝至”,与关中、成渝地区实现“朝发夕归”,同时基本形成了南下珠三角、东抵长三角、北上东三省及西人新疆的客运网络,为区域内同邻近省区旅游文化产品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存在的不足2.1合作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到位在合作中各方行为容易强调局部利益,而忽略区域共同利益。区域旅游合作仍然处于政府推动,行政撮合的阶段,企业的主动性不足,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不高,合作主体分工不明确,各方利益协调能力不够。在当前的呼包鄂旅游区域合作中,政府仅仅是充当管理媒介,至今没有成立一个正式的组织承担区域旅游合作的管理

·调查与发现

责任,旅游区域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链接,协作程度不深,没有形成优质的产品组合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3]。

2.2资源配置不合理、旅游产品开发不力呼包鄂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同类型个体较多,因为行政区划的分割,造成一些旅游资源的不完整性和资源价值的降低,导致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档次较低,资源配置无效率。发展初期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各地仅限于从本地区域内开发资源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市场利益,往往忽略了从大区域在资源互补和空间配置角度上考量资源配置,开发程度也只倾向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产品及初级文化旅游产品,造成高等级旅游资源的浪费和低等级旅游资源的重复开发,降低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3市场开发促销的合作力度不大在产品设计、客源组织、线路衔接、品牌促销方面的合作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以区域为整体的产品宣传促销和品牌形象塑造未得到足够重视,整体旅游促销资金不足,尚未形成最佳旅游产品组合。许多景点没有宣传促销,更谈不上融人整个区域的联合促销,基本上属于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方式。“呼包鄂经济金三角”的形象已经形成多年,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未形成以呼包鄂旅游圈为单位的鲜明形象概念,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者对区域整体形象认知模糊,认同率较低,导致区域整体的知名度较低。城市在对目标市场开发时,对区域合作的其他城市和旅游区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旅游者对区域旅游形象的认识出现不足,削弱了合作区域的整体竞争力。由于营销手段和宣传方式的落后和单一,难以对客源市场产生有效的宣传效果,造成潜在旅游者的流失。

二、发展内蒙古呼包鄂地区文化旅游的对策

1要坚持以草原文化为主要的文化旅游元素

呼包鄂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整合和积聚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资源优势定位,融入更多的草原文化内涵。目前,三市分别确定了自己旅游形象的定位,不论是呼和浩特市的“天堂草原、魅力青城”,

包头的“草原休闲之都”,还是鄂尔多斯市的“一代天骄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都已将草原文化融人各自的旅游发展中。草原文化承载的是英雄精神,具有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内涵,同时有着兼容并蓄的大气,呼包鄂文化旅游同时包含着这些特性,不论是成吉思汗陵及守陵部落在鄂尔多斯生息、繁衍,还是昭君文化所代表的和平坚守,都很好地践行了草原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呼包鄂文化旅游群应抓住这一精神动力和文化资产,在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宣传营销中深入挖掘,将这一文化内涵真正融人区域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中[4]。

2政府主导,建立呼包鄂区域旅游合作机构

政府推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各级、各地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主导者。各个行政区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各自为政,难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非旅游管理部门能力所及,因此需要在合作中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过政府领导层面的沟通与协商,就一些意向性合作问题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合作协议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质意义。合作各方根据协议组织各个层面的会谈、协商,正确认识区域的整体特色和各地的优势特点,可以通过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区域旅游规划协调会等形式制定实施近期、中期及长期规划,协调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区域旅游合作会遇到来自经济、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的阻力,因此要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合作机构和协调机制。通过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合体等协调机构,研究确定旅游合作战略、方针与机制,协调解决旅游合作的重大问题,消除区域间旅游发展的明显政策差异,实现区域联合,产销联合,政策协调。可以由各级政府的分管领导以及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旅游专家学者、旅游企业负责人组成,并在各市旅游局设立专门的机构及人员,承担起协调和监督的责任。

3应注重文化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提

区域治理

高整体竞争力

规划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数量和区域布局都是在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调查、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实现的。

近几年,呼、包、鄂三市政府都希望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来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因此草原文化旅游都被提上日程,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包头的希拉穆仁草原和吉穆斯泰景区、呼和浩特的葛根塔拉等草原区,都是以天然草原和典型的蒙古族风俗为特点的旅游区,文化旅游的功能和目标大同小异,因此,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形成恶性竞争。如三地能协同发展,可以整合力量,建设以蒙元文化旅游为主线的旅游,呼和浩特的草原旅游增加昭君出塞和旅蒙晋商的相关内容,包头在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基础上增加工业旅游的项目,鄂尔多斯的草原旅游更应注重祭祀内容的挖掘,同时增加沙文化旅游等内容,使得三地主线明确,内容各异,重复建设少,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各地要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创立区域联合旅游品牌为目标,利用媒体、网络、会展等手段,联合促销,共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呼包鄂区域文化旅游新形象。

参考文献:

[1]赵雯.关于内蒙古呼包鄂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2(7):42-44.赵雯.关于内蒙古呼包鄂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2(7):42-44.

[2]冯利伟,李小琳.呼包鄂旅游圈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08(1):103-106.

[3]熊正贤,吴黎围.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竞合问题研究——博弈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3(6):46-50.

[4]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竞合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201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文化产业兴起视野下呼包鄂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JSY191)研究成果

· 22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