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2020-07-29 来源:易榕旅网


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镇党委书记:***

二○一一年十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经把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发展镇域经济社会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镇域经济社会,对于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镇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的工作主题,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抓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培育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活力。

一、**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镇行政区划属于**市***县,位于县域西部,距县城15km,总面积44.8 k㎡,处于**、**、**三县交汇地带,辖20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居委会,总户数7275户,总人口36579人,回族人口19898人、占总人口的54.4%,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镇,镇域内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商贸流通活跃,现有皮毛、百货、干鲜果蔬菜、粮食、建材、木材、畜禽、农资八大专业市场。

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但规模较小,发展缓慢。“十一五”以来,**镇坚持把“一

- 1 -

带(沿城区川道经济带)、二基地(**果品基地、**蔬菜基地)、三产业(现代农业、皮毛加工业、商贸流通业)、四突破(思想解放上大胆突破、主导产业上先行突破、项目建设上重点突破、小城镇建设上加快突破)作为发展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产业并举,多轮驱动,借势发挥,重点突破”的原则,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果园建设、蔬菜基地建设、畜牧养殖为群众增收的主途径,抓点带面,产业开发,但是主导产业相对于群众的覆盖率低,分布散乱,没有形成连片规模,群众的覆盖率低支撑产业化发展不够。

对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但发展空间较大。当前,农民向市场出售的都是生产的初级产品,产品产值低,价格波动大,容易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截止目前农产品加工厂只有面粉加工厂,皮毛加工厂只是初加工,精粉饲料厂污染大规模小社会效益不大,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各种投资软环境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的发展潜力还较大,招商引资的利益分配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绿色农产品认定、涉农资产整合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对各种产业和扶持力度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近几年来,出台了鼓励农民群众发展粮食和各种经济产业的相关激励机制,对农村发展产业实行小额贷款,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对产业发展的后期管理资金扶持进度跟不上,由于抵押担保和信贷规模等问题,导致许多产业发展资金紧缺,特别是苹果、蔬菜、皮毛加工产业,虽然面积发展较快,但由于缺少管理资金,从而导致经济效益见效较慢、延缓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等症状。

农村村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致富思路进一步拓宽,但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集体公益事业难办。当前,由于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在家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农村出现了农户个人门庭焕然一新,而村内道路、沟渠却年久失修,难以通行和使用;有知识、懂技术的轻壮年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中的多是老弱病残者,思想观念守旧,接受新事

- 2 -

物的能力相对较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等资金、物资到位了需要群众投工投劳却总是矛盾重重,久而久之就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家瓦上霜”的复杂局面。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相对还比较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国家实施第一轮西部大开发以来,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基本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但目前我镇20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公路损坏严重,虽然都修通了通村组公路,但由于路面差,许多通村路只是晴天能通车,雨天通行十分困难;二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对河堤和沟渠的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三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四是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制约了民族镇域经济的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数量大幅提升,但流转规模小,承包困难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十一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村干部和产业大户对农村的土地实行承包流转,使农村产业形成规模化,对蔬菜产业和果品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土地承包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一是农产品价格低,土地产出低,导致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转包困难大、障碍多,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大大降低了土地质量。

引进人才数量有所突破,但人力资源进出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实际情况又是缺少人才。从而导致“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尴尬局面,出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成效不明显和“断裂”

- 3 -

现象。

城镇建设有所发展,但真正发挥城镇对农村的拉动作用还任重道远。**镇集镇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通过近两年对老街道的拓宽改造,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全城给排水管网及道路铺油全面完成,专业市场完善改造。但是对集镇的中长期发展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清晰,不能较快地开发集镇的潜在优势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没有很好地运用集镇的资源优势进行利用,更好地发展镇域经济。

二、加快调整步伐,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当地自然条件的客观规律,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总体思路是压夏增秋,压粮扩经,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区三园五带”规划川区抓蔬菜,半山抓玉米,浅山抓洋芋,高山抓牧草。稳定粮食生产,全面施行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以全膜小麦示范基地为抓手,争取创建小麦亩产千斤镇。进一步整合惠农资金,支持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发展高效农业,抓好**村冬暖棚蔬菜种植基地和**村养羊基地,推动土地流转,扶持特色作物上规模、增效益。培植养殖大户,关注市场行情,搞好防疫服务,推动猪、牛、羊、鸡、兔五类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争取在我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我镇农业设施得到改善,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把**镇打造成蔬菜大镇,养羊大镇。认真搞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分别对20个行政村进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规划,大量引进适宜我镇生长的各种畜牧新品种,因地制宜地建设畜牧养殖示范村,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和专业专业户,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猪、牛、羊养殖等畜牧产业。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广辟蹊径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根本点在于西部少数民族乡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农产品种类

- 4 -

多,减少农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出去,进行二次深加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转移,增强农产品二次加工能力,延伸农产品发展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约集聚发展。二是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关键点在于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乡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优势,做大做强名族餐饮业,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三是广辟农村外部增收渠道,闪亮点在于合理做大劳务输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农村有知识、有理想、想干事、敢创业的农村青壮年同志给予更多的激励政策,要按照“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战略思想,将劳务经济提升到一个支柱产业的高度来抓,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镇劳动保障就业服务中心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开发潜力和务工人员多这一实际状况,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对全部输出人员和发展产业的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做到“先培训、后输出”,达到培养现代“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切实加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抢抓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相关政策这一大好机遇,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困难,调整收支结构,重点做好“交通、水利、文广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是举全镇之力,大办交通,办好交通,提高乡村公路的“通畅率”。二是大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治河改道,力争两年内修建**镇北河、南河河堤,改道北河至北山山脚,治理河道脏乱差现象,消除安全隐患,增加城区面积。三是扎实推进文广软实力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有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建成2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工程,有条件的村建好村文化广场,让农民在生产之余“充电”有个好去处。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谱写卫生事业新篇章。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在5年内分批次全面完成全镇20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镇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

- 5 -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对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力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范围覆盖成果,降低全镇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风险。

搞好规划,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集镇。一是城镇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争取在明年全面完成老街道路灯架设和人行道铺设,建成公厕4处,彻底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区公共面积少,旧城街道道路狭窄、通行功能低下,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的问题。二是全力启动专业市场,随着我镇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严格按照《**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市场体系,尽快启动农资综合市场,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积极做好皮毛园区的征地和前期规划工作,为镇域民族经济社会繁荣注入“催化剂”。

强化招商引资,破解乡镇资金难题。深化“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机制,继续打造“保姆式”服务品牌,认真做好全程服务,外树口碑,实现以商招商。二是以优引资。立足镇内优势区位,积极达成与香港客商**先生确定投资**有机肥厂项目签订,该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4200万元。目前,已完成厂址现场选择,项目洽谈工作。预计12月份达成投资意向,开工建设。届时,将有效利用垃圾粪便,皮革废料等,进一步改善全镇环境面貌,助推农业高效生产。

总之,乡镇经济社会要发展,规划是基础,发展是首要,增收是关键,体制是保障。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只有紧紧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这一契机,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少数民族乡镇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意义重大而深远!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