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2020-06-19 来源:易榕旅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la Sciences Edition) No.2 2011 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耿静娠.韦素琼 摘要:基于福州市1997-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变动度、区位熵、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从产业 结构效益、产业结构变化及在福建省所处地位、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衡量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并分 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福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2—0099-03 作者简介:耿静嫖(1985一),女,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城市 规划与土地利用;韦素琼(1965一),女,福建屏南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收稿日期:2010-t1-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JA79004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D0810013).. 2007年,福州市GDP为1974.58亿元人民币。经 一地区一段时期内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值得绝对值之 济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 方面是与之相伴的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口]。一般来 和 .计算公式如下: 3 =说,产业结构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总量的增 长情况,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支撑和维系经济总量长期高 速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 .也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I Q ̄j-Q 。l =1 (2) 式中: 为产业结构变化值,Q 为末期 次产业 构成百分比,Q 为基期同此产业构成百分比。K值越 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越大。 (三)区位熵 素之一。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对 闽北、闽西、闽西北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较 强的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其经济的发展 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发展 E3]。区位熵表示区域某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或专业化程 为此,本文采用指标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福 度,以及该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若 福州市i产业的区位熵大于1,则说明福州市该产业在 州1997—2007年间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 析,试寻求适合福州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科学途径。 一福建省同产业中往往具有产业优势,其公式为: p: L (3) 、研究方法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 ∑ /∑ i=1/ =1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测度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直 接、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 构之问的一种不对称状态 ].偏离度越大,表明劳动 式中:Q为某区域i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 熵;d 为某区域i部门的有关指标值;D 为标准区i部 门的有关指标值;/I为部门个数。本文中选取产值作 为指标值,计算三次产业的区位熵,即n=3。 (四l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 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产业结构的效益越低, 计算公式如下: 3 P= I 一c l 1 (1) 该分析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 程,它将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本文选取 福建省)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比较 ,将区域经济总 量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地区偏离分量Ⅳ、产业结 构偏离分量P与竞争力偏离分量 。计算公式: Gi=Ni+Pi+Di (4) 式中:P为产业结构偏离度,厶为第 产业从业人 数比重,G为 产业产值比重。 (二)产业结构变动度 该指标主要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动程度,它表示某 =). (拄l,2'3)(6) 虹譬 ( l,2,3) (5)  ̄,一一 劳动力分配结构与产业结构逐渐走向适宜.但仍有较 大差距。因此,福州市仍需尽快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 和调整,使其与就业结构更加吻合。 表1 福州1997—20o6年各产业结构偏离度 Di=6 ・\bit6- bio旦 )( =1,2,3)(7) 式中:b 基年福州市第i产业产值;6 末期福 州市第i产业产值; ∞:基年福建省第i产业产值;吼: 末期福建省第i产业产值; :福建省基期地区总产值。 二、福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分析 选取1997—2007年福州市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4-2008年.福州市统计年鉴 2008年。 为第i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而在三次产业问,第一产业偏离度值较高,下降 缓慢.反应了福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与产业 产值,如图1、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福州市GDP呈上 升趋势,相较而言在1997—2002年问平稳增长,而 产值结构比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效益不高。第二产业 偏离度与第一产业相比较小,这与福州市传统劳动密 2003—2007年间增长速度较快。三次产业在10年期 间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第一产业增长缓慢。产值变 化幅度较小,而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其次是第三产业, 二者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集型工业有关,如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建材业等。第 三产业偏离度值浮动较大,主要由于作为省会城市第 三产业相对发达.同时吸引了大量人口从事第三产 业,人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二)产业结构变动度及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度的大小可以反映该区域产业结 构的调整幅度,而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 关,调整的不及时或过快都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选 取福州市11年来三次产业构成百分比.并与厦门市 和泉州市比较,计算出各时间段产业结构变动度: 表2产业结构变动度比较 资料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08年 1997—2007年,福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大于 厦门市和泉州市(表2)。其中,在1997—2001年,福州 市产业结构变动度高于厦门市和泉州市,表明上世纪 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福州市经济得以稳定快速 增长,这与福州这一时期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 图2 1997-2007年福州市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图 业得到快速增长有关。而在2002—2007年,福州市产 业结构变动率与厦门市相近,但高于泉州市。结合图 2可以看出.这五年间福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8年,福州统计年鉴2008年。 (一)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福州市自2003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 劳动力配置问题也引起关注。笔者选取2003—2007 年福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与该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 据,根据公式1,计算出各年产业结构偏离度,偏离度 越大,则产业结构效益越低。 厦门。为了进一步了解1997—2006年福州市三次产 业的发展及其在福建省的集中程度及地位,采用区位 熵的分析方法(公式3),计算结果如表3: 福州市虽然不以第一产业为主,但科技含量较 高,主要种植经济作物,使得第一产业虽不具有优势, 但在21世纪初,福州市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占据优势 地位。福建省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三明、龙岩等内部地 福州市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总 体上仍然较高(表1),说明整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 之间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产业结构效益较低。虽然 一区,而烟草制造业和轻纺工业等则以泉州、厦门为主. 1O0一 因此福州市第二产业优势并不突出,应保持具有优势 州市和厦门市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差距较大,竞争力不 强,说明福州市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由于产业结 构因素。 从第三产业看.三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全省 的产业并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突出优势,进而带动区 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表3福州市1997—2006年三次产业的区位熵值 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的平均水平。厦门市和泉州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分量 和竞争力分量均为正值:福州市产业结构分量为正 QI o.88 o.86 o_88 o.91 o.88 o.90 o.89 o.90 o.92 0,93 o.95 Q2 0.92 0.97 1,00 lDo 0.98 0.97 1 01 0.99 0.96 O 94 0.94 Q 1.16 1.1 1 1.05 1.04 1.07 I.07 1.03 1.04 1.07 1.10 1.08 值,贡献452.34亿元,但竞争力分量为负值,损失 171.27亿元。说明福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但竞争力方面不占优势。 总体上看。1997—2007年期间,三个城市的经济 均得到高速发展,其中厦门市和泉州市在产业结构和 竞争力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而福州市产业结构优势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8—2007年。p 为第i产业的区 位熵。 (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分析 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以福建省为标准区,对福 州市1997—2007年三次产业进行结构性效益及竞争 力的优劣势分析,同时以厦门市、泉州市为参照。 表4福州市及各产业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亿元 突出,竞争力较弱。这表明相对于福建省而言,福州市 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产业部门增 长速度较低,即产业部门竞争力不强,不利于经济增 长。因此,福州市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以提高 增长速度,尤其是提高第二、三产业的竞争力。 三、结论与讨论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8年.2007年 表5厦门市及各产业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亿元 首先,福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问的不对称状 态虽逐渐缩小.但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劳动力资源在 各产业部门间的分配,进而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其次, 福州市第一产业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产业本身发展 缓慢,经济效益低: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 面均占有优势,但与厦门市相比,竞争力优势不突出; 第三产业在福建省范围内竞争力较低,尤其和厦门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8年.2007年 表6泉州市及各产业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亿元 市、泉州市相比,处于劣势。因此,福州市应加强产业 结构的调整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 的升级。继续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在保证第二产业 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产业关 联度,提升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尽快实现以第三产业 为主导,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此外,还应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优势,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8年.2007年 带动经济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从表4可知,福州第一产业的地区份额偏离分量 低于实际的GDP增长额,其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的平 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的推动效益看。第一产业的产业 【l】周起业,刘再兴.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9. [2】胡婧.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和产业整合对策【D】.同济 大学.2005. 结构分量为正值,处于优势,但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 值。同样,对比表5和表6得出,福州市第一产业实际 GDP增长额均高于泉州市和厦门市,这主要得益于 [3】陆晓倩,王立凤.加速海西中心城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 思考: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的实证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 报.2010(2). 福州市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而厦门市的第一产业的 增长量为负值,所以厦门的一些农副产品竞争力很 弱,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外地进口才能满足其需求。 【4】何天祥,朱翔,邹雪纯.湖南省产业结构效益研究【J].经济地 理,2005(3). 从第二产业看,福州市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的平 均水平,产业结构性效益高于厦门市,低于泉州市:福 [5]周振华.产业结构-bLC._.i'b[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 一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