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编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2.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3. 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2
4.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3
5.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4
6.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始者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
1. 商品和货币 5
2. 资本和剩余价值 6
3. 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7
4. 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8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9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9
2.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0
3. 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11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1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13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 13
2. 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5
3.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1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道路 18
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 18
2.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路线 19
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20
4.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 20
5.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的干部 21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22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 21
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21
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4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4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5
3.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26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26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27
6. 党的建设理论 27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8
1. 实事求是 28
2. 群众路线 29
3. 独立自主 30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31
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31
2. 邓小平李老爹历史地位 3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32
1.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2
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3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4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35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6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6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7
8. 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38
9.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9
10. 社会主义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39
11.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0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41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1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2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43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43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44
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44
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45
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6
第二编 第五章 法理学 48
第一节 法治理论 48
1. 法治的含义 48
2. 法治的基本精神 48
第二节 法的基本理论 49
1. 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49
法律
2. 权利和义务 49
3. 法律关系 49
第三节 我国当代法的体系 50
1. 法的渊源 50
2. 法律体系 50
第四节 法的运行 50
1. 立法 50
2. 执法 51
3. 司法 51
4. 法律监督 53
5. 法律解释 53
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54
1. 法律责任 54
2. 法律制裁 57
第六章 宪法学 59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 59
1. 宪法的特征、本质和历史沿革 59
2. 宪法的基本原则 61
3. 宪法的主要内容 62
4. 宪法监督 63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4
1. 公民的概念 64
2. 公民的权利 64
3. 公民的基本义务 65
第三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 66
1.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66
2. 国家结构形式 66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67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67
3. 国务院 68
4. 中央军事委员会 68
5.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8
6. 地方机关 69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 70
1. 国家赔偿的概念 70
2.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70
3. 行政赔偿 70
4. 刑事赔偿 73
第七章 主要实体法 76
第一节 行政法 76
1. 行政法描述 76
2. 行政行为 77
3. 行政复议 78
第二节 民法 79
1. 民法概述 79
2. 人身权 82
3. 物知识产权和继承权 83
4. 合同 85
5. 民事责任及其抗辩事由 86
第三节 刑法 88
1. 刑法的基本原则 88
2. 犯罪及犯罪构成 89
3. 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90
4. 基本犯罪类型和职务犯罪 90
5. 刑罚 92
第四节 经济法 93
1. 反不正当竞争法 93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94
3. 产品质量法 95
4.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96
5. 环境保护法和自然资源法 98
6. 金融、财政和税收法律制度 98
第五节 商法 99
1. 公司法 99
2. 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 100
3. 保险法 103
第八章 主要程序法 105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 105
1. 行政诉讼法概述 105
2.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05
3.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06
4. 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及举证责任 106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107
1. 民事诉讼法概述 107
2.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108
3. 执行程序 110
4. 仲裁 11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 111
1. 刑事诉讼法概述 111
2.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112
3.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114
第三编 经济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17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述 117
1. 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17
2. 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陷 118
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 120
1.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20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1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123
1. 市场和市场体系 123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容 124
3.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2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125
1.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25
2. 按劳分配的作用 126
3.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12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127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127
2. 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128
3.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128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29
1. 宏观调控的涵义及目标 129
2. 宏观调控的手段 130
3. 主要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 131
第十章 中国国情与重庆市场
第一节 中国的国情国力 133
1. 自然资源 133
2. 人口概况 134
3. 民族概况 135
4. 宗教概况 135
5. 我国的综合国力 136
第二节 重庆市情 137
1. 重庆的自然地理 137
2. 重庆的民族人口 137
3. 重庆的物产资源 137
4. 重庆的综合实力 138
第十一章 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140
第一节 国际贸易关系 140
1. 国际贸易概念 140
2. 国际贸易理论 140
3. 国际贸易政策 142
4. 我国对外贸易 142
第二节 国际货币关系
1.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143
2. 汇率决定一般理论 144
3. 汇率制度及其政策 145
4. 我国对外货币关系 146
第三节 国际投资关系 148
1. 国际投资概念 148
2. 国际投资理论 148
3. 我国利用外资 150
4. 我国对外资源 152
第四节 国际经济组织 153
1. 世界贸易组织 153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54
3. 世界银行 154
4. 联合国 154
第十二章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156
第一节 地区经济一体化 156
1. 地区经济一体化概念 156
2. 地区经济一体化形式 156
3. 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 157
第二节 国际经济全球化 157
1. 国际经济全球化概念 157
2. 国际经济全球化表现157
3.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58
第三节 国际经济协调 159
1. 国际经济协调概念及主要内容 159
2. 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手段与组织 160
3. 我国对外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 160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161
1. 国际经济秩序概念 161
2. 国际经济旧秩序 161
3. 国际经济新秩序 161
第四编 科学技术
第十三章 科学前沿问题 163
第一节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163
1. 基因语言及调控 163
2. 功能基因组学、模式生物学、表现遗传学及非编码核糖核酸 163
3. 生命体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网络 166
4. 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 166
第二节 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167
1. 凝聚态前沿问题 167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167
3. 超流超导机制 168
第三节 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169
1. 微观和宇观尺度以及高能、高密、超高压、超强磁场等极端状态下得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169
2. 粒子物理学及其前沿基本问题 170
3.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 170
4.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70
5. 黑洞及各种天体和结构的形成及演化 171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171
第四节 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172
核心数学中的重大问题 172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173
1. 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173
2. 地球深部钻探 175
3. 地球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资源、环境与灾害效应 176
4. 海陆相成藏理论 176
第六节 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177
新的特定结构功能分子 177
第七节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178
1. 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 178
2. 脑功能疾病研究 178
3. 汉语的脑功能研究 178
第十四章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180
第一节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180
1. 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和细胞基础 180
2.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80
3. 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制 181
4. 药物在分子、细胞和整体调节水平上的作用机理 181
5. 环境对生理过程的干扰 182
6.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182
第二节 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183
1. 生物多样性与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学基础 183
2. 植物抗逆性及水分养分和光能高效率利用机理 184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185
1. 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的灾害风险预测 185
2. 重点流域大规模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适应性和区域生态安全 186
3. 海洋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86
第四节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187
1.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87
2. 大尺度水文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188
3. 人类活动与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海—陆—气相互作用于亚洲季风系统变异及其预测 189
4. 中国近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 190
5. 青藏高原和极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气候和环境效益 190
6. 气溶胶形成、演变机制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控制 190
第五节 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191
1. 自然和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微观机理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 191
2. 化学和化学工程 192
第六节 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193
1. 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 193
2.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 193
3. 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理论 193
4. 打规模核能基本技术和氢能技术的科学基础 193
第七节 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95
第八节 纳米研究 195
1. 纳米科技概述 195
2. 纳米科技的主要科学问题 196
3. 纳米科技的主要研究内容 196
4. 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196
5. 纳米科技在研究对象上的选择 197
第九节 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197
1. 发育与生殖研究 197
2. 靶标发现技术 197
3. 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 198
4. 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198
5. 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198
6. 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198
7. 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198
8. 先进制造技术 198
第五编 公文写作
第十五章 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199
第一节 公文基础知识 199
1. 公文的定义 199
2. 公文的特点 199
3. 公文的作用 200
第二节 公文规范 201
1. 公文文种规范 201
2. 公文格式规范 203
3. 公文行文规范 211
4. 公文语言规范 212
5. 公文处理规范 215
6. 公文其他规范 215
第十六章 常用公文写作 217
第一节 决定 217
1. 决定的特点 217
2. 决定的种类 217
3. 决定的写法 218
第二节 意见 219
1. 意见的特点和种类 219
2. 意见的写法 220
3. 意见写作主义事项 221
第三节 通知 223
1. 通知的特点 223
2. 通知的种类 223
3. 通知的写作方法 228
第四节 通报 228
1. 通报的特点228
2. 通报的种类 229
3. 通报的写作方法 231
第五节 通告 232
1. 通告的特点 232
2.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232
3. 通告的种类 234
4. 通告的写作 235
第六节 报告 235
1. 报告的特点 235
2. 报告的种类 235
3. 报告的写作方法 238
第七节 请示 239
1. 请示的特点 239
2. 请示的使用范围 239
3.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239
4. 请示的种类 240
5. 请示的写作方法 242
第八节 批复 242
1. 批复的特点 243
2. 批复与批示的区别 243
3. 批复的写作 243
第九节 函 244
1. 函的特点 244
2. 函的种类 245
3. 喊的写作方法 247
第十节 会议纪要 248
1. 会议纪要的特点 248
2.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248
3. 会议纪要的格式和发布 249
4. 会议纪要的种类 249
5. 会议纪要的写作方法 250
第十七章 事务文书写作 252
第一节 会议记录 252
1. 会议记录概述 252
2. 会议记录的写法 252
3. 会议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253
第二节 简报 253
1. 简报概述 253
2. 简报的撰写 254
第三节 计划 257
1. 计划概述 257
2. 计划的写法 258
第四节 总结 261
1. 总结概述 261
2. 总结的填写 262
3. 总结与计划的关系 264
第五节 述职报告 264
1. 述职报告的含义 264
2. 述职报告的分类 265
3. 述职报告的特点 265
4. 述职报告的格式 266
第六节 调查报告 267
1. 调查报告概述 267
2. 调查报告的撰写 268
3. 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270
第七节 规章制度 271
1. 规章制度概述 271
2. 规章制度的写作 272
第八节 贺词 274
1. 贺词概述 274
2. 贺词的撰写 274
第九节 感谢信 275
1. 感谢信概述 275
2. 感谢信的写作 275
3. 感谢信的写作要求 276
第十节 慰问信 277
1. 慰问信概述 277
2. 慰问信的写法 277
3. 慰问信写作主义事项 2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