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卷

2021-04-21 来源:易榕旅网
语文月考检测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名句默写。

① ,草色入帘青。

②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闲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⑤李商隐《无题》诗中“ , ”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五 六 七 总分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B. 《范进中举》选自明代作家吴敬梓写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的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这篇文章节选自清朝人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C. 《口技》

初新志》,《核舟记》也选自这篇小说集.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她会和在超市遇到的陌生人 唠唠叨叨地说上A. 那位寡居的老太太实在太孤独了,

老半天她的宠物.

B. 他的力气大,一向使他自尊自傲可是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 无缘无故的他受尽了委屈与困苦.

C.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 蛛丝马迹. D. 你干嘛 大惊小怪的呀?吓我一跳.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4. 【甲】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第1页,共18页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 A.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5题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kàn( )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hóng( )湖水,湖面上照例慢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形。一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

n主要有méi guī( )花,但四周还有 (A五彩纷呈B五彩斑斓)、争yá( )

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而且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根据拼音在方框内写出相应汉字。

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 改正______ ______ 改正______

选文横线处应填的成语是: 选文□处漏了一个标点,请补出来。 选文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 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达和李逵 ①他们的绰号分别是: 、

②分析他们性格的异同点:

第2页,共18页

(3)学校将举办一场图书交流会,请你从以下情节中选择一个推荐给其他同学。 大闹野猪林 三打祝家庄 风雪山神庙 景阳冈打虎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这句诗中借“ ”、“ ”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8. 【甲】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不能名其一处 尔安敢轻吾射 自钱孔入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第3页,共18页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9. 【甲】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段两处)。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甲】【乙】两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作答,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0. 怯懦

安宁

⑴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⑵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第4页,共18页

⑶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⑷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⑸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⑹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⑺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⑻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⑼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⑽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5页,共18页

第⑶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联系上下文,简析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②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怎样。 11.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第6页,共18页

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阅读与鉴赏》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 答: 第③段,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 答: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答:

第7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①苔痕上阶绿

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③举杯消愁愁更愁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关键在于学生平时要加强记忆、积累。背诵时要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根据诗义强化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就不容易把字写错。此题①—③属于直接性默写;④、⑤属于理解性默写,学生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诗句进行默写。应注意“苔痕、侧、畔、蜡炬”的正确书写。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B.吴敬梓是清代人,其他项说法都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含义,其次要知道成语的使用环境,最后结合上下文判断运用是否恰当。题中ABD三项成语的使用均是正确的;C项中“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通过模拟考试,不能说是学习语文的不很明显的线索,而是发现方法。故选C。

第8页,共18页

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通假字,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题中A项中“材”通“才”,才能;B项中“诎”通“屈”,弯曲;C项中“坐”通“座”;D项中没有通假字。故选D。 5.【答案】【小题1】

瞰泓 玫瑰 妍 【小题2】 慢漫 形 型 【小题3】 B 五彩斑斓 【小题4】 □中的标点为“、” 【小题5】

把“而且”改成“但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在课下,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做到书写工整、结构基本匀称、笔画流畅、字体美观大方。书写时注意“瞰、泓、玫瑰、妍”的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辨析的能力。注意平时汉字的积累,同音字,形似字是考查的重点,所以平时应学会辨析与积累。辨析时要结合语境。认真阅读文段,两个错别字分别是“慢”和“形”,应该改为“漫 ”和“型”。

第9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五彩纷呈”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根据语句表达的需要,“五彩斑斓”更能表现出“牡丹花和金盏草”的美丽夺目。故选B。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顿号在汉语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所以“野鸭天鹅”之间应为顿号。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或赘余、关联词使用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而且有的看总比没有强”一句关联词使用不当,把“而且”改成“但是”。 6.【答案】(1)天气酷热难当;黄泥冈地形复杂;

(2)①花和尚 黑旋风

②如相同之处: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不同之处: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同学们,大家好!我认为大闹野猪林这一故事特别有意思,所以想把它推荐给 大家。这个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称呼、故事梗概)

大闹野猪林:林冲被高衙内陷害,发配到沧州。高衙内暗地里送给押送林冲的公人一些银子,令他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林

第10页,共18页

冲救下。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

三打祝家庄:李应、杨雄和石秀一打祝家庄,祝彪箭射李应,三人战败而归。三人转去梁山调救兵,宋江率众二打祝家庄,扈三娘活捉王英,祝家庄索绊活捉秦明,众好汉无果而回。林冲活捉扈三娘,吴用双用连环计,里应外合,三打攻下祝家庄。 风雪山神庙:林冲被调到草料场,好友陆虞侯为讨好高俅,前来害他,要在大雪夜烧死林冲。幸被店主(曾在东京被林冲解救过)偷听到并且告诉林冲,加之当夜风大将林冲住的草屋掀倒,林冲无处栖身而到山神庙避雪,躲过一劫,不知情的陆虞侯烧着草料场后走到庙外,林冲将之杀死,雪夜上梁山。

景阳冈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在冈下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只见一棵树上写着小心老虎的布告,武松不以为然,继续前行。忽见一只猛虎扑了过来,武松奋力对抗,没多久就把老虎打死。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进行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水浒传》可容易地解答此题。 (1)了解“智取生辰纲”故事,可知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当时天气酷热难当,黄泥冈地形复杂。

(2)平时可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积累书中人物相关知识,“鲁达和李逵”的绰号分别是“花和尚、黑旋风”,他们性格的相同之处: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不同之处: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了解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推荐给其他同学,推荐时注意要有称呼并叙述其故事梗概。如:同学们,大家好!我认为大闹野猪林这一故事特别有意思,所以想把它推荐给大家,这个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7.【答案】【小题1】

乡泪 归帆

第11页,共18页

【小题2】

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重点词语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歌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诗人借“乡泪、归帆”表达了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迷津”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以“平海夕漫漫”结尾,表现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

8.【答案】说出 怎么 从 “于”是介词,在;“是”是代词,这个时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学习中注意积累。解答此题时注意“名”为词类活用,理解为“说出”,“于是”理解为“于”是“介词,在”;“是”是“代词,这个时候”。 9.【答案】【小题1】

(1)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第12页,共18页

(2)徐/ 以杓 / 酌油沥之 【小题2】

(1)(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2)有一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好久不离开。 【小题3】

不能。描写宾客们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小题4】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文言文语句断句的原则一般有: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划分、根据文意划分、按意义兼顾音节划分、由古文化知识划分等。句(1)应在主谓后各停顿一次:中/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句(2)按意义兼顾音节划分停顿: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翻译时注意“矢、颔、睨”等关键字词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描写角度看,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甲】文中描写宾客反应是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所以描写宾客反应的画线句不能删去。

第13页,共18页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或俗语运用和拓展延伸个性解读的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用一个成语或俗语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等即可。解答此题可围绕“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等,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就可以了。 10.【答案】【小题1】

①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或:陈叶与同在北京的父亲只通过一次电话)评分关注点:陈叶与父亲通电话,第一次(或“唯有一次”)通话。

②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评分关注点:陈叶看见父亲(或“父亲就在眼前”),陈叶没与父亲相认。 【小题2】

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 【小题3】

①“鲜明”一词在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②“定住”一词在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 【小题4】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妙处有:①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②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解析】

第14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小说的要素进行回答。通读语段,可以找出文中的人物为“陈叶”与“父亲”,根据题干要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进行事件的概括。阅读文章,找出与陈叶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学生应首先了解常见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再通读文章,找出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仔细审题后可知,要在文中找出第(3)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细读第(3)段,可找出四处对比,分别是: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再结合内容分析对比的作用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回答这类题,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答题过程一般为:第一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第二步,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第三步,结合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①中的词语为“鲜明”,有分明、明显的意思,句中用来修饰“不屑”,体现出“不屑”这一神情的明显,形象地写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而陈叶感觉到了这种歧视,说明她是敏感的。②句描写的情景是陈叶听到父亲声音时的感觉,“定住”有固定不动的意思,写出了父亲的出现让陈叶感到震惊,因为她从未想过父亲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身边,表现了她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

第15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理解文章主题,再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本文的题目为《怯懦》,文中主要讲述了陈叶和父亲因为怯懦而不敢在众人面前相认,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父女二人最后没有相认,这一结局更能表现父女二人的怯懦。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而女儿的怯懦则是因为自卑和虚荣。这也点明了主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

11.【答案】【小题1】

(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或:年龄还小的时候,虽然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或:后来上了大学,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或:进入人生的生存程序以后,才悟出其真意,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小题2】

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小题3】

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最贫穷。(或:物欲无度的人最贫穷)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人会在诱惑和欲望中迷失自我。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意思对即可) 【小题4】

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提炼要点进行归纳,要做到语言简练。充分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筛选有效

第16页,共18页

信息可得,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三个阶段:年龄还小的时候,虽然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后来上了大学,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进入人生的生存程序以后,才悟出其真意,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精神财富。答案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这样写的原因及运用的表达技巧,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阅读相关文段可知,作者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认真阅读体会划线句及前后文可知,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人会在诱惑和欲望中迷失自我。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题目含义的能力。分析标题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赏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备考前也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标题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

第17页,共18页

么思想感情。充分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