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要突出应用性
2022-03-26
来源:易榕旅网
第32卷第4期 VO1.32NO.4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J0URNAL 0F LINYI NORⅣ【AL UNIVERSITY 2010年08月 Aug.2010 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要突出应用性 李 波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课程体系创新是地方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加剧、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 提出的挑战而选择的必由之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要突出应用 性,科学制定规 】,构建课程研发和资源配置两大机制,抓住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式 三项重点,强化创新课程立项建设等四项制度,通过突出标志成果等措施稳步实施课程体系创新,不断提高地方高 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思路;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收稿日期:2010—07—2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lA100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5l(2010)04.0033—04 作者简介:李波(1964一),男,山东日照人, 临沂师范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值取向,培养学以致用、学有适用、学成被用,适应 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长期 社会就业岗位需要,顺利就业并适应就业岗位的 以来,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表现为“公共课+专业基 优秀合格大学毕业生。 础课+专业课”的三层楼式的构建模式,很难体现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等价值取向。同 需求 时,地方高等教育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得到深入推 置、教学模式上,不能完全倾向于单纯的职业技术 进,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培训,刻意于某种专门技能和技术的模拟训练,而 及课程建设并没有随市场的变化而及时变化。毕 忽视高层次专业理论教育,把地方高等教育简单 业生就业已经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机 理解成“就业教育”:也不能仅注重学科课程教学, 制,用人单位无论是从人才的数量、结构上,还是 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 从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上,均发生了巨大 因此,必须探索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路与 变化.原有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适 途径,突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不断提高 应时代需要,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无法适应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 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 业难,导致学生“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 、应用性: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的前提 大众化时期,大学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服 突出。务业范畴.对于社会,大学的主业是培养面向各种 创新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手 不同职业领域、不同就业岗位层次的合格毕业生。 段和根本保证。地方高校要通过课程创新,积极推 市场经济为地方区域经济注入活力,给地方高校 进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创新,改造传统课程体系 带来空前的需求与资源。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和教学内容,探索适应大规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要针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以职业需求为主要价 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需求。 体。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优化课内、 (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强化课外”的原则,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课外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 学习体系。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可避免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今 坚持全面创新建设与重点创新建设相结合,在全 后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 面建设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 必然趋势.并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业已显示出强 创新课程示范建设。 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造成了巨 具体来说,就是以单门课程创新为基本单位, 大的冲击。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 全面构建先进、高质量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模 育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国家、地区的高校都无法 式.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现“一 回避的,只有积极适应并主动参与到高等教育的 纲多本”、“一课多样”,构建富有特色的重实践、重 围际化进程中才能取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探索一条地方高校 高等教育大众化赋予地方高校特殊的使命与 从基础层面着手提升内涵建设的创新建设之路。 地位。占全国高校总数三分之二的地方高校承担 (二)课程体系创新的基本途径 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部分任务,地方高校的功 1.科学制定规划.推进课程创新。 能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应用性,围绕 地方高校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在广泛深 市场“订单”进行,必须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 入调研基础上,科学制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劳动者。这些教育目标的 分期分层稳步推进创新课程建设。建设规划对实 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不断推 施步骤的安排要切实可行,明确责任,并有相应的 进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实现。 激励与保障措施。 f三)地方高校实现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渠道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包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速度之快,造成 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首先,总体目标要明确。 了课程建设的滞后。目前,我国的大学,无论是研 比如。学生要素建设要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实现学 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很大程度上还在继续 生外语应用能力的突破.单词量和读听说能力均 沿袭精英教育时期的课程。因为已经在几十年前 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二是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美周、英同等西 课题突破.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科研 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的课程,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 课题;三是实现课堂互动新突破,每个学生在一个 的经验。尽管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很多也是引进 学期至少要有一次课堂口头报告机会。其次,规划 了国外高校的教学内容,但由于经过引进、翻译、 要有相应的具体目标,凸显课程创新的一些标志 重新编写、出版等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新” 性成果。如建成一批创新示范课程,推出一批高质 教材也成了“老”内容。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 量的创新课程教材.建成一批优质精品课程包括 先进成熟的课程,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自己 省级、校级,推出一批教学名师,建成一批优秀教 的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具有放眼世界能力、思路 学团队等 开阔的应用型人才无疑是一条重要渠道 2.构建两大机制,保障课程创新。 二、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路与途径 地方高校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构建课程 研发和资源配置两大机制。课程研发机制包括校、 (一)课程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 系两级课程研发中心,原则上以高等教育研究室、 从办学实际出发.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要 教学督导室和教务处课程研发相关人员为主体,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牢固树立学生在创 吸收相关教学、教务、教辅人员和教授参与,组建 新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单门课 校、系级创新课程研发中心,从事创新课程研发与 程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载体、教学环境条 指导。同时将学术研究作为课程要素内容进行建 件、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等五个核心要素进行资 设.鼓励教师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开展学术研究活 源配置,实现课程要素设计、要素建设和要素评估 动,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课 的标准化,同时严格课程准人,强化过程监控。以 程内容更新和课程创新。将教学研究纳入学术研 课程作为凝聚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人财物资源的载 究范围,建立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互动的T作机 34 制。资源配置机制是指要按课程要素配置课程资 设目标、任务、要求和责任,在此基础上推行创新 源。具体配置标准由课程负责人提出,教研室、系 课程项目资助申报制度,学校对立项项目进行专 (院)负责,由学校相应主管部门落实。同时成立相 项资助,优先予以资源配置、聘请专家、资助出国 应专项T作组,具体负责创新课程资源配置的组 培训、出版教材(学术专著)等;在立项资助的同 织实施与督促检查及考核.以保障课程创新。 3.突出三项重点,细化课程创新。 时,制定资助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验 收。三是建立课程准入与评估制度,实施创新课程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 建设淘汰机制。制定创新课程要素建设标准,明确 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设 各类创新课程要素建设标准.严格实施备听评审 计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着 制度,严格课程准入:以教学大纲和讲义验收为标 眼于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突出前沿、突出学 术、突出技能养成,通过强化实践实训课程的比 重,科学处理讲、练关系.以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动 手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创新课 堂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教学设计需要.实施相应的 教学方式方法,倡导问题式、实践式、启发式、案例 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室教室化、教室多媒体 化、自修室化、报告厅化等方式,实现课堂形式由 大课变小课、小课变讲座;倡导课堂讨论,鼓励学 生开展课堂口头报告、撰写论文等,切实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 素质的提高;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 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三是 创新考试考核方式。适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 步改革考试考核制度,实施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 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 向综合性转变等三个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 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考试制度改革; 强化课外学生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 参考书阅读等成绩在学业成绩考试中的比重;推 行考、练结合.强化过程性考试,将学生学业考试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本能 力与综合素质 4.强化四项制度,做实课程创新。 课程创新要强化四项制度。一是制定创新课 程立项建设制度,实施课程主持人负责制。以学校 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按专业遴选核心骨干课程, 作为创新课程示范建设项目予以立项,进行重点 建设:在此基础上.分期分批进一步开展创新课程 建设:立项项目实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明确创新 课程类别、主持人、主讲人以及大纲、讲义的完成 时间,签订创新课程建设任务书,确保每门创新课 程责任到人,有计划稳步推进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二是推行创新课程项目资助申报制度,强化项目 监督与验收 通过立项认领方式,明确创新课程建 志,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追究,不合格课程一 律不予开出;根据创新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科学 确定课程要素测量评估指标体系,在既有课程本 体和施教主体评价的基础上,突出教育对象和社 会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大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由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在内的课程满意度评 价体系及反馈机制,制定创新课程评估验收指标 体系,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或达不到课程标 准的课程实行淘汰制,并及时申报、增补新课程, 切实落实好创新课程准人与淘汰机制。四是建立 标志成果培育与成长制度,展现课程创新。在推动 创新课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标志性成果的培育 与成长.如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特 色品牌专业、教学团队、教材立项、教学成果奖、实 验示范中心等。这些教学精品项目都是体现课程 创新成效的具体载体,在推动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中,需要抓住这些具体载体.不断推动课程创新。 三、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 个问题 (一)明确创新课程内涵,科学界定创新课程 类别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地方高校适应应用型 人才国际化培养需要而开展的一项系统的教学改 革工程,在推动创新课程建设时首先要明确其内 涵,即要明确创新课程建设到底建设什么?明确其 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细枝末节的课程改革,而是涉 及到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本体、条件配置等方方面 面的系统教学改革工程。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主 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考核办法 的创新等。 在明确创新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创 新课程建设实践中,需要增强创新课程建设分类 指导的针对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课程体 系建设的类别和形式,以及不同课程的不同层次。 35 如国际植入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践中需要正确处理 教直接讲授的课程;二是中外合作课程,可以由同 好示范与推广的关系。在推进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内知名高校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讲授一部分,也 中.不可能不顾条件一蹴而就全面推开。对沿袭多 可以是有能力承担其教学任务的本校教师;三是 年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寄希望于一夜之间 本校教师经过到国外学术休假消化吸收独立承担 全面改革也是不现实的。对此,先期可以选择比较 讲授的课程。学术创新课程原则上是教师本人学 成熟的课程开展创新课程建设试点,可以遴选在 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课程,也可以是对学 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改 术前沿知识的整合转化而来的课程,应有省部级 革以及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条件成熟的课程 及以上立项课题作为基础。地方应用课程是侧重 中先期开展改革试点。在创新课程试点中要体现 于应用技能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主讲教师应为具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体现单元教学设计思想,灵 有实践背景的地方知名学者、企业家、高级工程师 活使用包括案例式、讨论式、小论文式等多种教学 等。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地方专家讲授的具有 训练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地方内容的课程:二是地方专家讲授的侧重技能 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成功开展一门或几门,乃至 培养的非地方内容的普通课程。 一批课程创新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示 (二)明确创新课程要素标准,严格课程准入 范作用,推而广之,从而带动整个创新课程建设的 在推动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中,在明确了创新 深入推进,继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扎实的 课程建设内涵与类别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 基础 确创新课程建设的标准,即创新课程要素建设的 标准。如师资.包括对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的相 参考文献:1】麦克・扬.未来的课程[M】.谢维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关要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再如课程内容 [及载体,包括大纲、讲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参 考资料等,包括教学环境、实验实习条件在内的教 学条件,以及学生、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与 要求。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强化建设.严格执行课 出版社,2003. [2]徐同文.论大学课程的生产与消费[J].同家行政学院学 报,2009,(O5). [3][美]约翰・D迈克尼尔.课程:教师的创新[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8. 程准入制度,不合格课程不能开设,或者安排外聘。 (三)精心遴选创新课程试点,强化示范推广 [4]徐志民.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 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4,(03).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Curricula System Innovation LI Bo (School ofEducation,Linyi Normal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 Abstract:The curricula system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face the sharp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 aliz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talents from local economy’S rapid developmentTo steadi— .ly fulilfl curricula system innovation relies on designing scientiic outlfine,establishing curricula development and allocation of re— sources,focusing on its content designing,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esting mode,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project registra— tion and seeking influential achievements.Only in this way can local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schooling and the good competition of graduate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curricula system innovation;thinking;avenues 责任编辑:张秀军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