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已延伸到应用(属技术范畴)。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 第一、 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 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这个禁区是要为科学的应用确定价值的合理性前提,其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 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人类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这种观点,在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取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4、发展即GDP的增长。
错!这种观点导致不计自然成本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事实上,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等作为代价,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数字的积累,更重要是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好,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5.
一个国家能否作出具有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取决于
它的经济实力。
错!
适宜的社会环境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1,充分的资金投入,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3,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4,优良的学术传统5,激励创新的机制,是构成良好的有利于
1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能否做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级的工作,取决于上述因素。
6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错!科学研究的起点是问题而不是观察。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探索的目的是由问题引起的。科学研究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而观察的目的,又是由所要研究的问题所确定的。故上述观点错。
7夸克以非系统方式存在。
错!今天的科学还不能指出夸克是否有它的组成元素和结构,是什么样的系统。但是,他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因而要对它有确切的理解,也不能完全抛开系统方式。没有一个现实的事物完全不可被看作系统。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以系统方式存在。故上述观点错。
8、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人口剧增造成的。
错!人口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在客观上受到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又给这些因素以一定的影响。如果人口增长不能同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相适应,就会造成社会关系的失调和不良的生态后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日益卷入工业化过程,人类的各种活动正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破坏。现在人类活动已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表现为复杂、总和的全球过程,由于人类有增无减的施加作用于自然界,导致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 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在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这种价值观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9、观察渗透理论。
正确
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的、被动消极的接受客体发出信息的刺激,观察会收到观察主体理论结构的影响。但被观察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是由客体的性质决定的。中性的观察不存在,完全依赖理论的观察也是没有的。
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背景)及他的经验会影响观察陈述。原因:观察是一种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感知活动。
10、技术创新即技术上的改进或发明。
错!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不等同于“技术的创新” (2)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概念
(3)它不仅仅是指技术本身的革新,它还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把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并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过程。
11、对同一观察对象,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观察陈述。
2
对!对同一观察对象,观察者由于各自背景知识与经验的差异而
做出不同的观察陈述的情况是常有的。观察是受理论影响的,观察者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是有意或者无意的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眼前的这些感觉材料,使它适应自己过去熟悉的材料。因而形成各人对同一对象的反映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
12、“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对!机遇由一些偶然事件产生的,但机遇产生是有其客观根源的。 能否捕捉到机遇有观察者主观方面的原因,自然界的现象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偶然性背后可能会有某种必然性。对意外的现象保持警觉性,并抓住不放,深入研究,最后会有可能做出重大发现。有准备的头脑对机遇产生的客观根源有充分认识,并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识别能力。
13、通过部分可以认识整体。
错!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整体保留了其部分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致使在质上,系统整体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分辨,在量上,系统整体的某些属性的量时它组成部分的量的加和,即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这某种加和性关系或守恒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认为研究了孤立的部分就足以完全理解整体,因为整体和部分之间还存在着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关系。系统整体突现的性质,一般来说,仅从其组成部分上是不能理解的,也不可能被发现。虽然由于系统整体与其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整体性必定会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其组成部分上,使得处于系统联系中的组成部分与把它从系统中分离出来时有显著不同,使得处于系统联系中的组成部分或多或少包含这整体的信息。但不能一般的说整体的全部信息都反映在它的每一个部分中。
14、人口剧增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生态危机的主因
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造成的。为了追求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人类贪婪的本性不断放大,对自然界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种“超载”会不断加剧。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特征的自然生存方式,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毁灭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盲目追求高投入,高速度,高消费,高享受,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地球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威胁。
15、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由系统的组成要素决定的。
错!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 但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三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有更为直接的根本的意义。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整体所具有的,它是其组成元素本身不具有的,单从组成元素本身无法说明系统为什么会有这一功能。系统整体的性质,只能是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就是结构,可见,元素
3
的性质、种类和数量是通过结构决定和支配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的。故上诉观点错。
16、经济效益是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错!以下原则是对科研选题最重要的:
1, 需要性原则,是评价和选题的首要原则 2, 创新性原则,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 3, 科学性原则,要求选题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 4, 可行性原则,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条件确定课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