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1102班 2011090183 吴森森
【摘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在中国经济年会上提出,央行推出了存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的政策,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离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确实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所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上市银行 调控
【正文】
一、何为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由央行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转变为间接的调控,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央行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影响力十分强大而有效。所以,如何建立央行的基准利率制度是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不大,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等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建立和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利率市场化大幕开启之后的影响
1.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剧了银行利率风险,如果银行没有优秀的定价能力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这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参与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而且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更大。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了困难、风险较大,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没有有序的竞争、建立存款保险体系以及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增加。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科学的定价能力、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等,都是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
当然,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另外,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2.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由于我国许多配套政策不完备,以及微观经营主体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需要较长时间,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操作看,央行“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指导原则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改革。从已经试点的利率市场化情况看,贷款利率的下限一般下浮较少,而上限放开较多,说明了央行
对利率市场化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另外,利率市场化从非主流产品开始,如外币业务、大额存款等,这些业务在在国内银行中所占比重不大,对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具体到上市银行,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其业绩的影响不大,理由如下:
① 央行利率放开体现了逐步推进、适当保护的原则。例如贷款利率下限浮动幅度较小,而上限自由度较大,一方面限制了商业银行在竞争优质客户时价格竞争的下限,另一方面能够对其他客户的贷款进行科学定价,使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相匹配。
② 央行利率放开是有步骤、分品种的。例如对存款利率的放开放在最后,实际上给商业银行一定缓冲时间,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③ 利率市场化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对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大。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只是在一小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上市银行在这些地区的网点很少,几乎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三、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政策建议
(一)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调控能力
1.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要有能力对市场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和正确引导。这要求中央银行自身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市场利率。但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还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宏观调控手段的间接化还未充分实现,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必须分离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天然”联系,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
央行根据经济运行形势确定好“逆经济风向而动”的货币政策之后,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约束各个金融机构的行为,各个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根据央行的政策意图调整存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其他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储蓄行为。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候,比较常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因为它的影响面比较广,且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变动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经济主体较大的反弹。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主要是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品种,同时建立对国债价格具有调节作用的国债回购市场,使央行货币政策的发挥具有操作工具和市场基础。
2.增加央行调控利率的经济手段央行要有策略地采用市场的方法,使得经济主体能够根据央行的意图迅速做出反应,进而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这里主要是要尽快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准利率。关于基准利率的选择,要以广泛性、影响性、窗口性以及可控性这几个原则作为基准。一般来说,一国在选择基准利率的时候,会从再贴现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短期国库券利率三者中选择其中一个。但是,我国在选择基准利率的时候遇到的困境是,再贴现利率虽然有,但是主控权不在央行,当国内经济膨胀的时候,即使再贴现利率很高,商业银行也会进行再贴现。同行业拆借利率虽然已经市场化,但这是商业银行之间通过隔夜拆借等短期融资行为形成的,央行对其进行市场管理的空间相对较小。而我国的短期国库券品种较少,也就限制了我国的国库券利率,所以央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条件下推出合适的国库券新产品,真正形成短期国库券市场利率,为货币市场其它产品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基准利率,改变货币市场相当一部分产品利率定价混乱的现状。
(二)为了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行,需要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
1.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对于货币市场而言,不仅要扩大市场的规模,放宽准入限制,而且要增加货币市场的种类。
货币市场的构架是以银行间同业市场为核心,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为基础,若干平等的专业性市场为补充的多个货币子市场梯次发展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在培育货币市场中,要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培育发展规范商业票据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外汇市场、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存放款市场,形成多元化的货币市场体系,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
① 要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有步骤地准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等进入拆借市场,对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金融机构可委托大银行进行代理上网融资或委托日常清算的银行直接进行融资,建立全国统一的拆借市场,并探索建立同业拆借经纪人制度。
② 要培育发展规范商业票据市场,加快推广商业信用票据。央行要从引导和规范我国商业信用入手抓紧出台有关政策促使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发展规范化商业票据市场,抓紧组建专业性票据公司或专业性贴现机构,集中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允许企业发行融资性票据,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
③ 要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央行对货币市场监管和调控的效率。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是我国金融券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积极拓展金融机构融资券的发行与流通业务,为市场化基准利率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
④ 要开发新的金融品种,活跃货币市场。进一步开发短期金融产品,如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和利率远期协议等衍生交易品种,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
2.完善金融监管
在金融市场得到完善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金融监管的工作,我国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在近年有了较大改善,但相对于现代市场化利率体制,我国银行监督制度还相当不完
备。因此,要做好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要做好交流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解决金融领域的外部效应问题。而要解决这种金融领域的外部性问题,监管机构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比较出发,介入资金配置,重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配金融资源,形成一种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资金制度,即在市场化利率起作用的同时,适当的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使得利率市场化进程会不偏不倚,在可以控制社会风险的制度范围内,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
(三)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
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应当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以“忠诚、守信”为基础,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良好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使每一个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有一种自觉的认同感,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把风险与收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综合管理,才能有助于树立银行稳健经营及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在不断积累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在全行树立起独特的风险文化理念。
2.完善稽核检查制度
首先,应建立独立、垂直、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稽核部门,坚持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其次,应建立合理有序的内部稽核检查制度,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保障稽核效果,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依法合规。再者改进传统的稽核方式,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科学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提升稽核工作的水平。最后,健全对稽核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使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履行稽核监管职能。
3.加快金融工具的开发和研究
商业银行要形成自己的利率定价体系,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可依据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出双赢的贷款利率。同时,面对各种敞口风险,要多开发创新的金融工具,例如利率互换,货币市场基金券等等来规避风险,还可以通过双币理财、超短期理财等创新产品顽强地满足市场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殷切需求。可以预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日益成为人民币存款的市场化基准利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可以将这种改革成果巩固下来,那么商业银行就能够成为反映利率市场化需要的经济主体。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 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金的优越性,又要使央行在执行国家宏观政策中更好地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此项改革要精心设计,积极稳妥推进,又要实事求是,不设定具体的时间表,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