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
《美学原理》
第二章 美及其形态辅导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美的基本含义;美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的特征。
1.美的基本含义问题。学习美学课程,关于美的含义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问题。能够正确、深入地理解美的含义,是理解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基础。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给自己“松绑”——什么意思呢?从教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学者们遵循不同的路径,穷尽智慧而仍然莫衷一是的美学难题,他们提出了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观念,包括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社会论、语言论,各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美的本质也就是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最根本的性质。既然这个问题至今无法有统一认识,那么在我们的教材中,为了不陷在这个难题中纠缠不休,只是对以上不同美的本质观作了扼要的介绍。大家了解即可,用不着陷进去(当然,有特殊兴趣者除外)。而为了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美的基本含义,可以在我们的教材所规定的文化语境和理论框架中来分析、探索这个问题以及理解其他相关问题,教材中从词源学、日常用语和理论表述三个方面对“美”进行了阐说,最后得出了本教材中关于美的含义的操作性界说: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请大家在理解这个定义时注意它的四层意思:第一,美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进行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第二,美与功利无关,美的事物把人引向自由、深层的精神愉悦,而不是诱发人进行直接的功利性考虑。第三,美总是呈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指变动不居的、体现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人性的辨证和谐而且与人亲近的生命形象。第四,美必定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感动和激活人类情感,并使人类能相互产生共鸣。这四个层次的意义理解透了,也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学习本课程的钥匙。
2.美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的特征。在教材中对这些内容介绍得十分详细、清晰,希望同学们认真研读,悉心体会。
本章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美与自然人化,一个是美的存在形态之间的区分和相互渗透。 1.关于自然美,它的实质问题与美的本质问题有些相似,也是美学中的一桩“悬案“。有的否定自然美的存在;有的只肯定其形式而否认其文化意蕴;有的观点虽顾及到自然美的形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却未肯定它与人类符号实践的关系;还有的观点正确揭示了自然美的文化符号特性,但忽略了实践的内涵。要正确、合理地理解自然美,根本的一点在于要正确理解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我们可以联系到第一章中关于美的含义的界说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有更清晰、系统化的认识。关键是理清楚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然人化的三个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美的属性。由此,得出关于自然美的定义: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2.关于美的形态之间的区分和相互渗透,主要是应理解教材中所提出的几种美的形态不是从一
1
个统一的方面出发来区分的,而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说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从美所存在的基本领域来区分的。科学美和技术美则是得于科学技术在美的存在形态中的显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美学课题。而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和、气韵、味,则是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角度提出的。由于不是从同一角度作出的区分,所以在关于各种形态的具体论述中会有交叉渗透,不是泾渭分明,在学习时应该在了解这种区分的相对性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就一种形态本身的特征和含义进行把握,避免纠缠不清;同时也应有一种融会贯通、灵活不拘的开阔的理论视野。
重要知识点
客观本质论 主观本质论 关系论本质观 社会论本质观 美的含义 美的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的实质 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的含义 人的美 艺术的界定 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的“化丑为美” 科学美的界定
技术美的界定 优美与壮美 崇高与滑稽 悲剧与喜剧 荒诞 阳刚与阴柔 典雅 自然
教学内容提示
一、 美的特征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美必须以符号形式向人显现,而没有符号就不成其为美。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人正是怀着一种乡愁,在日暮时分的烟波水上觅得了与这种愁绪相对应的符号。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凡物都有功利性,对人不是有益就是有害。但是在审美活动中,这些功利方面都在主体意向中被超越了。客体的直观形象执著地从功利性中超脱出来,抢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使人们刹那间忘却现实的功利性考虑,在保持距离的静观中获得洒脱的自由。 二、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自然性和形式性较好掌握,对于变易性则需要重点理解。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也在变,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的变易性。
三、 社会美中的时尚美
社会时尚美,是特殊时期普遍流行的生活方式中显现出来的美。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顾名思义,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样式。 时尚存在着两面性。
四、 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
“化丑为美”是艺术创造中一条重要的原则。艺术家对客观物质事物的驯化、控制和征服,从而建构美的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化丑为美”的过程。艺术家可能采用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等艺
2
术策略来“化丑为美”。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