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承研单位:开江县回龙镇中心小学 开江县中小学教研室 开江县骑龙中心小学
研究人员:桂小平 黄志华 张显平
伍仁刚 钱中华 刘建华 李元芬 课题来源:自选
一、研究的意义及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也受到巨大的影响。社会上不良风气冲击着学校、影响着学生,为数不少的学生因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形成不良学习、生活、文明礼仪习惯,校园文化受到污染,学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课题组在客观地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研究。本课题正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率低下这一“老大难”问题,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着力探索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努力探索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内容、原则以及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制度规范管理、家校联合管理、活动体验、校园文化育人、自我教育等策略,并在行为习惯养成的管理策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和个体的教育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极大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题研究周期四年(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经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1年3月——2002年2月),设计问卷,从做人准则、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个维度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课题;同时对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探索、界定;实验研究阶段(2002年3月——2004年8月),对前期教改经验进行总结,开展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收集、学习与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实验有关的教改实验;不断提炼筛选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初步完成六大行为习惯养成策略要旨的研究;提炼、总结阶段(2004年9月——2005年3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效果进行测评,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实践上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二、策略与措施
策略一 建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界定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
(一)概念界定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狭义界定为:农村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及规范,并用这些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较长时期内逐步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自动化的、符合社会规范的、令人满意的行为。
(二)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与内容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课题研究的总目标,研制了分年段的操作性目标内容体系(见下表)。
表一:1—3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操作性目标内容体系 做人准则 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1
1、爱父母、能帮父母做些能做的事 2、尊敬老师,关心爱护小同学 1、能做好课前准备 1、遵守作息制度、按时作息 2、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2、能自己穿衣、系鞋带 3、对困难的人、有同情心 3、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着装整洁、佩带红领巾 4、主动做好事 5、会用礼貌用语 6、讲实话、不说谎 7、按时上学,不旷课、不迟到、早退 8、集合排队快、静、齐 4、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做完能自查一遍 4、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5、能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 5、饭前、便后洗手 6、有好好学习的愿望 7、能经常问“为什么” 6、按时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7、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8、小心过马路、不在马路边玩耍 8、能参加小组合作讨论 9、遵守课堂纪律、不做小动9、能积极举手发言,思路较清9、不去危险的地方,不下塘、作、不东张西望 10、关心集体、有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 楚 10、能经常使用汉语字典 河洗澡 10、不乱涂、乱画、乱刻 11、升国旗、唱国歌时立正、11、上课或看书时作简要笔记 11、坐、立、行姿势端正 行队礼 12、自己的事自己做 12、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12、会扫地、抹桌、擦黑板,做好“值日生” 13、先举手、后发言 14、主动向父母问好,临别说再见 15、言行得当,尊重他人 13、能说出家乡可爱的特点 13、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 14、爱护花草树木、懂得绿化 14、能经常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15、交往活动中,有礼貌、合人缘 16、对自己的优缺点有粗浅认识
二:4—6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操作性目标内容体系 做人准则 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2
1、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朋友间理解、信赖、帮助,1、喜欢阅读课外书报,并有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表示谢意 2、关心邻居,主动为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关心他人,帮助残疾人,不干扰别人学习、工作、休息 4、关心集体、珍惜集体荣誉,处处为集体争光 5、诚实,不说谎话,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6、见到外宾或客人,要懂礼貌 7、待人谦让,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学会在不同时间或场合的正确礼仪 8、能换位思考,襟怀坦荡地对待与自己意见及立场不同的人 9、遵守道德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10、待人公正,有正义感 11、能维护校纪、校规,对不良行为进行抵制和批评 12、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13、能说出10位民族英雄和伟人 14、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15、热爱大自然,关爱生8、遵守课堂纪律,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9、课中大胆质疑 10、能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从中吸取营养 11、有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12、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学习知识 13、刻苦好学,兴趣广泛 14、能讲出10个科学家的成长故事 15、收看电视,能简明扼要8、明确值日生职责,当好值日生 9、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 10、不抽烟、喝酒、打牌、赌博,不信封建迷信或其它歪理邪说 11、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用水、电、粮食 12、排队候车,先下后上 13、保护环境、动物、生态、文物等 14、注意用眼、脑的卫生 15、心胸开朗,情绪稳定,7、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7、见到师长或贵宾主动问好 4、会写常见的应用文 5、课前能做好准备,静候老师上课 6、上课坐姿端正,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竞争 3、遇事能常问“为什么” 2、上课或看书时能认真做笔记 2、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 3、进办公室时,应先呼“报告”或“敲门”,允许后方可入内 4、不动用他人财物,不到其它单位、机关闲逛 5、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或骂人 6、不浓妆艳抹,刻意打扮 一定的兴趣 1、能有计划的利用课余时间 命 复述大意 宽以待人 (三)目标内容体系的特征 1、阶段性 各年段的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低年段是基础,高年段是发展。
2、生活性 既考虑日常行为道德准则对学生的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
3
实践的实际情况。
3、基础性 强调未来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以学会做人为首要目的,提倡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4、具体性 目标条目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还体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要求。 5、情感性 通过提出某些行为要求,将相应的情感要求渗透其中。 策略二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制度规范管理策略 (一)研究制定实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一日常规》,规范学生行为 根据《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结合对学生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在2001年9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XX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一日常规》(后简称《一日常规》),对课堂常规、文明礼仪、两操一勤、安全卫生、爱护公物、集会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规范学生行为。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日常规》内容,举办了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在校园内办了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案例1 骑龙中心小学2002级一班朱兴红同学的家长所言:我的女儿与原来相比判若两人,现在每天按时到校、回家,去学校时不再要零花钱,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帮助我们煮饭,打扫清洁,尊老爱幼,说话文明,深得邻居喜爱。
(二)实施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养成教育管理体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
为了确保《一日常规》的落实,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行〈一日常规〉的实施意见》,指出学校养成教育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对学生实施监督、管理、指导。每班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们与学校行政、团队、科任教师紧密配合,对学生不仅严格管理、要求,而且关心指导学习、生活,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思想脉搏。这样,有利于师生及时反馈信息,帮助学生重复习得一种良好行为和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进行班风目标量化评比,强化班级管理
班风评比从班级整体着眼,实行目标量化评价。两所学校都设置了班风评比栏,每天值勤教师按照《班风评比实施办法》对各班同学的行为表现、清洁卫生分段量化评比,对优秀班级发给“流动红旗”。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仅决定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影响班风评比;促使班集体有共同目标、统一纪律和行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策略三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家--校联合”管理策略。 (一)推行《“三结合”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在研究中,学校成立了“三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三结合”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定期召开会议,向社会各界代表、学生家长代表通报学校教育情况,听取他们反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及建议,商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二)建立家庭联系制度
建立家庭联系制度,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每月填写一次《家庭联系卡》,定期进行家访,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在每期的家长会上,教师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育孩子的方法;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
案例2 学生家长认为:建立正常的家庭联系制度,有利于学校、家庭及时交换意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行为习惯。
策略四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活动体验策略 (一)活动运作模式
4
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运作模式,再回到实践中验证,证明可行有效。其模式来源于实践之中,归纳、提炼而成,属于归纳型活动模式。概述为:选择富有导向性的养成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领悟、体验、反思、理解的过程中,进入自我教育状态,从而获得潜意识深层领域的陶冶、教化效应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如图所示:
选题导向 活动体验 反思理解 指导运用
从图示可以看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程序):一是选题导向,即挑选适合主题内容和要求的富有导向性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活动体验,即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三是反思理解,即学生经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后,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行,理性上明辨行为习惯的是非;四是指导运用,即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理性认识来指导自己将来的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四程序间的信息均为双向互为传递,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但有互为联系的。本运作模式适合于我们开展的各种养成教育活动。
(二)活动的形式及开展
1、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制,进行社会公德、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建立了三个社会实践基地——以“灌六井”为中心的“学科学、用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基地,以乡(镇)光荣院为中心的“敬老、尊老传统教育”基地,以红军墓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实践,召开联谊会,听取报告,进行社会公德、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2、捐赠活动
每期举行一次“爱心”捐赠活动,四年来,两所学校共捐赠人民币35000余元,使一批因经济原因失学的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在“老人节”到来时,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祝老人们健康长寿;几年来,共向光荣院捐献物质价值7000余元。通过这些活动,使得每位学生从小树立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风尚和“尊老、敬老”的良好美德。
3、社区服务活动
每期举行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清扫街道垃圾,开展“告别白色污染”的环保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环境污染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形成公共环境意识,从小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进行劳动、环保教育,珍爱生命。
4、调查活动
学校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策略五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育人策略 (一)师生共同建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1、历史文化
两所学校建起了校史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懂得学校辉煌的今天是一代又一代的回小(骑小)人经过艰苦创业而获得的,形成爱校情结。
2、观念文化
两所小学根据学校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批判继承学校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师生全员参与,
5
研讨、拟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教风、学风”,激励全体师生共同奋斗,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
3、制度文化
两所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其价值取向为:第一,以人为本;第二,以“研”为本;第三,以校为本;保障养成教育的实施。
4、环境文化
受“孟母三迁”的启迪,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阅览室、电视台、少先队活动室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好事和文明风尚;在校园里展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校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警句等,让每一面墙壁都发出无声语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还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两所学校都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节目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主持人公开招聘,由学生担任,栏目编辑由主持人完成,红领巾广播站每学期都能收到学生稿件七百余篇,采用三百余篇,深受学生、家长好评。
(二)探索总结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导向,渗透,暗示、熏陶。
策略六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自我教育策略 (一)让学生参与管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靠教师的监督、管理远远不够,会出现管理死角,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势在必行。所以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纪队、护校队、蓝猫邮递小队、校外纪律队、国旗班”,直接参与监督、管理、服务。
(二)实施“示警制”和“自我承诺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1、实施“示警制”
为了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我们采用了“示警制”,其操作程序为:反思判断——错因剖析——纠错方法——矫正期限——对照落实。反思判断:学生反思日常行为习惯,对不良行为作出判断;错因剖析:自我剖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纠错方法:针对不良行为,拟定纠正方法;矫正期限:对不良行为的矫正规定一个最长时间;对照落实:以“警示言”的形式警示自己,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行为。培养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达成行为自律。
案例3 下面是2005级5班同学肖然的“警示言”:
“警示言” 存在的缺点 不能面 对错误 有时迟到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产生缺点的原因 强烈的虚荣心 晚上看电视,没有按时睡觉 上课没有专心听讲,作业做不来 改正的办法 自己做错的事要敢于面对、承认 最后改正期限 一学期 每晚8:30睡觉,早上6:30起床 课前做好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地方举手提问 一个月 一个半月 2、实施了“自我承诺制”
6
我们为每位学生制作了“自我承诺牌”,在上面写明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学生在佩带“自我承诺牌”的仪式上当众承诺将来自己怎样去做,主动、自觉地维护校园清洁卫生,使用文明语言、自主探索、刻苦求学,争做同学的榜样。
(三)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月评”和“期终评”,激励学生行为的良性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发展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同时也抑制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和蔓延,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操作性目标内容体系,包括做人准则、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2、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伙伴 家长
3、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 伙伴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
4、评价结果解释 采用的方法是激励性评语+等级,为学生成长与发展贴上“成功”的标签,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5、评价反馈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月评报告单 ○月评是对学生一个月来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诊断性评价。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自评,接着伙伴评、家长评,最后教师进行描述性评价,报告单由学生保管。
2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期终发展性评价报告单。 ○期终养成教育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性认可解释,目的是激励学生发展。
三、实验效果与影响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明显提高
1、班风评比扣分统计结果显示:骑龙中心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扣分总计由2000年下期的180.9分到2004年下期下降到26.1分;回龙中心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扣分总计由2003年下期的101.4分到2004年下期下降到25.0分。说明: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违纪事件减少,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我们每学年度分段任意抽取50个学生的《期终养成教育发展性评价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纪律、交流合作、求知好学、社会公德、诚实正直、面对困难、自我教育做到的百分比呈直线上升,须努力的百分比呈直线下降;且自评、互评、家长评结果一致。说明: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自理能力、求知欲望、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生做到了“三别四带” 学生做到了“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 “四带”:把微笑带给别人、把文明带进校园、把谦让带给社会、把孝心带给长辈。
(二)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个性张扬,还要具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甚至自我牺牲的能力,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建立了“三个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敬老院的老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曾经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欢乐带到了千家万户;把自己的温暖、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全社会,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每期的“爱心”捐助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责任。
(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业成绩年年稳步上升
7
在四年的实验研究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科学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程序,优化的学习过程。两所学校90%以上的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教学中85%的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作笔记,大胆质疑;能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并从中吸收营养;绝大部分同学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学习知识,遇事能问为什么。学生参加数学IMO,一人获国家一等奖,三人获国家二等奖,四人获国家三等奖,小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创新大赛有三人获市二等奖,四人获市三等奖;2003年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中,骑龙中心校的朱彪同学获全县第一名;2004年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李媛媛同学获全县第二名;2004年县小学生男、女乒乓球赛,回龙中心小学攘括了男、女单打的冠、亚军,团体女生第一名,男生第二名。
学生学业成绩年年稳步上升,我们对两所实验学校三、六年级县教学质量抽测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两所学校三、六年级全县教学质量抽测排位年年都有上升;说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实行了多级管理和班风量化评比制度,校园环境“五无”:地面无痰盂,墙壁无污迹,室内外无纸屑,桌凳无刻划,言语无脏话。
(五)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教学习惯
在四年实验中,学校教师坚持持证上岗,无人吵架、对空话;没有人卷着裤管进校门,衣着整洁大方;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没有一位教师违反教学管理制度,坚持教学“六认真”,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可谓“德高为师、行为楷模”。
2、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内容与途径,增强了科研能力,改变了教育观念,形成了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四年来,实验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省、市、县等级奖论文七十余篇。其中:
1、在《学校思想教育文稿》2002年8期,发表了《实施四级管理 促进养成教育》。 2、在《中国育人杂志》2005年1期,发表了《体验自主 实现自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3、阶段小结报告《规范学生行为 促进养成教育》在2002年获市级一等奖。 4、《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发展性评价初探》在2003年度达州市小学示范校校长年会上交流。
(六) 实验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年来,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是明显的,成功地构建了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新模式,该实验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界、知识界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该实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教师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业务素质。这一实验研究引起了同行的关注。2004年5月开江县文教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在开江县回龙镇中心小学召开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2004年6月开江县县普安中心小学、宝塔中心小学、开江县新宁三小,专程到回龙(骑龙)中心小学参观考察学习,受到了同级同类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该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其基本作法和效果在《开江报》、《达州日报》、开江电视台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四年中,回龙小学被达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市教局授予校风示范校、现代教育示范校、绿色学校、依法管理示范校,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达州市唯一的一所农村市级示范校。骑龙小学被评为达州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县依法管理示范校、县德育先进集体、县关心下
8
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县绿色学校。
四、向纵深研究的问题
1、在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检验和修正操作性目标体系;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养成教育的内容。
2、从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出发,深化研究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深化研究在“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育人作用。
撰稿:桂小平 张显平 审核:张显平
9
钱中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