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1.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答案】A。解析:汉字的结构为空间结构,故选A。
2.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对( )的改造和重造。
A.知觉
B.语调
C.表象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我们打电话通过114查询,查到需要的电话号码后,马上就能根据记忆拨出这个号码,但打完电话后刚才拨打的电话号码就忘了,这属于(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答案】B。解析: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4.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形象编码
【答案】C。解析:长时记忆时间比较长,需要理解记忆,主要采用语义编码。
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答案】D。解析:前摄抑制是前对后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对前的干扰,故选D。
6.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
【答案】C。解析:压抑说又称动机说,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7.下列状态中,属于注意分配的有(多选题)。
A.学生上课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B.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况
C.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
D.演员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答案】ABC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8.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有(多选题)。
A.视觉和听觉
B.皮肤感觉
C.运动觉和平衡觉
D.味觉和嗅觉
【答案】ABD。解析:运动觉和平衡觉是内部感觉。
9.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联觉。(判断题)
【答案】×。解析:题干描述为感觉适应。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判断题)
【答案】×。解析: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1.教师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规律的( )。
A.差异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答案】C。解析: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一般
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教师课件字不宜太小是运用感知规律的强度律。
12.冬天从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后效
【答案】B。解析:不一会不觉得冷指对温度的适应。
13.“月明星稀”这种对比现象是( )。
A.一般对比 B.先后对比 C.同时对比 D.特殊对比
【答案】C。解析:“月明星稀”属同时比较。
14.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答案】C。解析:感觉能力称之为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绝对感
受性。
15.看过《西游记》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的心理活动。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答案】B。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16.尽管照亮的亮度在改变,但我们倾向于把物体表面的亮度知觉为不变,这一现象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答案】C。解析:亮度不变体现为亮度恒常性。
17.下列关于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是(多选题)。
A.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
B.适时地体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
C.教室内部布置简朴整洁
D.教师的服饰要适宜
【答案】ABCD。解析: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的方法:1.凡是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征。在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应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言语要生动具体,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和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应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这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的注意分散。
18.“鹤立鸡群”现象反映的是(多选题)。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指向性 D.兴趣
【答案】ABC。解析:首先是两种刺激对比,新异刺激的对比引起无意注意,选择鹤而忽略了鸡。
19.刚进电影院时觉得很黑,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稍微能看见一些,这说明的是视觉感受性现象。(判断题)
【答案】√。
20.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低。(判断题)
【答案】×。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应该越高。
21.操作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情况,这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例如,边听课边做笔记,边观察边控制。
22.“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答案】D。解析: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是指注意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故选D。
2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答案】C。解析: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24.“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 )的表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正是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2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答案】A。解析:突然的敲门声引起的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选A。
26.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答案】A。解析: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整体属性的反应。
27.注意的功能有(多选题)。
A.选择功能 B.调节功能 C.抑制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ABD。解析: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28.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典型表现“注意的集中性”的是(多选题)。A.“两耳不闻窗
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答案】AD。解析:“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范围(广度);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29.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所有经验对掌握科学概念来说都是有益的。(判断题)
【答案】×。解析:经验既有促进功能,又有阻碍功能。
30.注意是心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条件,它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判断题)
【答案】×。解析: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特征。
3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和安吉尔
B.冯特和铁钦纳
C.罗杰斯和马斯洛
D.柯勒和考夫卡
【答案】C。解析:A为机能主义,B为行为主义心理学,C为人本主义心理学,D为格式塔心理学。
32.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形”的是( )的学习理论。
A.格式塔学派 B.奥苏贝尔 C.建构主义 D.托尔曼
【答案】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从“整体”上对心理学进行研究。
33.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韦特海默、考夫卡还有( )。
A.杜威 B.冯特 C.铁钦纳 D.苛勒
【答案】D。解析: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34.( )决定人的心理,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主观 B.客观现实 C.思维 D.注意
【答案】B。解析:心理的实质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形成的主观表征。
3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学科。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答案】C。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的是( )。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答案】A。解析: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称之为心理学之父。
37.心理现象分为(多选题)。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答案】AC。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多选题)。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BC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而人格分为气质、性格和自我调理系统。
39.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有怎样的客观现实必定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判断题)
【答案】×。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因此,并不是有什么样的客观现实就一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
40.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的第一次革命。(判断题)
【答案】√。解析:行为主义为第一次革命,信息加工为第二次革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