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0.引言
由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的迅猛发展,但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工作量大,施工复杂,先进技术应用广泛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虽然我国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利用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找出施工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建筑施工系统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述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具体的状态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4]:
(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的安全管理目的。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
(3)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
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4)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动态安全管理。
(5)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不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各种生产事故,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说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不安全的环境因素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5]。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行为来自于人的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动机促成实现其目的的行为发生。尽管人具有自卫的本能,不希望受到伤害,并且根据希望产生自以为安全的行为,但是人又是具有思维的,由于受到物质状态以及自身素质等条件的影响或制约,有时会出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的现象。心理反应与客观实际相违背,行为就不安全[6]。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的行为。
2.2物的因素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因素不仅包括机器设备的原因,而且还包括钢筋、脚手架的高空坠落等物的因素。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7]:
(1)设备、装置有缺陷,例如设备陈旧、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技术性能降低、刚度不够,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物理和化学性能均达不到规定等。
(2)施工场所的缺陷,例如工作面狭窄、施工组织不当、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交通道路不畅、机械车辆拥挤等。
(3)物质具有危险源,例如物品易燃、毒性、机械振动、冲击、旋转、抛飞、剪切、电器漏电、电线短路、火花、电弧、超负荷、过热、爆炸、绝缘不良、电器无漏电保护、高压带电作业等。 2.3施工环境的因素
在时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天气,如刮大风、下大雨等等,此时如果进行施工就很不安全,尤其是高空作业更危险。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加之因刮大风导致架体或高耸的机械设备产生晃动,使操作者产生恐惧心理,或一些电线经过日晒雨淋后产生开裂,内芯裸露,雨淋后极易漏电伤人[8]。 2.4管理因素
大多数工伤事故所以发生,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也有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要预防事故无非采取以下四种方式;①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②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③同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④采取隔离护防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不相遇。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说到底是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此,应采取预防事故中提到的四种措施来制定针对性的制度。将这些制度分为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和隔离防护等三大类,并从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加以细化。 3.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已经暴露了不少缺陷,如建筑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建筑业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建立“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为主体,以遏制重大事故为重点,以安全培训、合理引导、提高素质为保障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创新和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 (2)创新建筑施工安全的检查监管模式。
(3)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4)进一步完善建筑劳务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础建设。 (5)抓好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6)建立施工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7)建立责任检查落实机制。 (8)建立整改有责机制。 (9)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科学学报,2001,(4):1-2.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 [3]王清泼,肖营.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管理[j].工程质量学报,2005,5(10):6-9.
[4]马学东,李立新.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9.
[5]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12.
[6]梁学花.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几大不利因素[j].建筑安全学报, 2008,1(1):10-13.
[7]陈昌明,刘志平.建筑事故防范与处理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2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