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新生入园后,如厕问题对于3岁幼儿是个莫大的挑战。教幼儿学会正确如厕的方法,就需要我们回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真正处于一个自己需要、兴趣、潜能尽可能发挥的生活环境中。因此,让我们从亲近生活,愉悦孩子成长这个关键点入手吧——
幼儿如厕环节存在的难题: 难题一:孩子不会脱裤子
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年轻的爸爸妈妈缺少耐心,总是嫌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经常怀着与其等待还不如帮他做了的想法,利索地包办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包括如厕时的脱裤子。再者,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幼儿自理能力有的会更差些。这种做法看似省事,却为孩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带来了麻烦,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难题二:“忘记”上厕所
有些孩子知道要到卫生间大小便了,但其表现常常因为贪玩或全身心的投入当前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产生大小便失禁现象。
难题三:换个环境不能轻松如厕——“幼儿不愿在园如厕”
有些孩子在家时已经学会自己上厕所,可到了幼儿园却总是尿裤子。什么原因呐?其原因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的状态是最放松、自在的,在陌生的环境中,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恐惧,难免会紧张,无所适从。甚至排斥老师,即使有大小便的需要,也不敢或不愿告诉老师,时间一长,大小便就解在身上了。因此,孩子在新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小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如厕“失调”。
难题四:家园大小便姿势的差异
孩子在家大小便,大多使用坐便器或尿盆,并且有父母的帮助。而在幼儿园,厕所设施与家中的不一样,男孩子小便还好一点,女孩子则困难多了。孩子如果没有掌握好先跨台阶再解裤子的顺序,很容易一脚踩进便池,从而造成如厕的紧张心理。
难题五:穿着不当的衣裤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往往追求漂亮而忽略了实用性。像有的幼儿穿背带裤,大小便时必须先解开肩上的扣子再掏出衣服才行,可对于3——4岁的幼儿来说,幼儿动手能力差,常常拨弄很长时间也解不开肩上的扣子。
难题六:短期不良的生理情况
孩子突受风寒或饮食不当时,都能引起拉肚子或肚子疼等生理反应,特别是拉肚子,因为幼儿年龄太小,往往来不及上厕所就将大便解在身上。
幼儿如厕环节应对策略: 策略一:教会孩子独立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游戏、探索、娱乐活动等让孩子在尝试穿脱衣服的体验中,学会穿、脱衣服的方法,作为教师要耐心等待,给孩子创设愉悦的的尝试氛围,教师也可偶尔帮忙,但不要次次包办。
幼儿园区域环境中,设臵供幼儿练习系纽扣、帮娃娃穿衣服的一些区角与材料。
策略二:穿结构简单的衣服
现在孩子的衣服款式多样,而结构简单、容易穿脱的款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其中,带松紧的裤装最受孩子的欢迎。一方面,这些衣服可以让孩子轻松掌握独立穿脱裤子的技巧,使他们感到这并不是难事,进而产生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如厕中,简单易脱的裤子对孩子动作较慢来说,相差一点时间就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也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策略三:家园配合,要求一致
通过与家长交谈、做问卷,了解孩子在家的大小便规律,并主动告知孩子在园情况,争取家长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以及培养孩子独立穿脱衣服的重要性,能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穿衣的过程,尽量保证孩子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切忌包办。
策略四: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允许孩子偶尔尿裤子 如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意外都可能导致孩子反反复复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孩子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着急教训孩子。教训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惧而更难如厕,并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干、总是做不好的阴影,在如厕训练和孩子心灵健康发展中会形成障碍。
案例一:
情景:4岁多的安吉早在一年前就能独自上厕所了。但是每一两个月总会有一次尿裤子。每当这时,她就会对妈妈说:“不怪我呀,这是屁屁没有跟我说!”妈妈对此很不理解,这是孩子玩得太疯造成的,还是孩子故意的呢?
实际上,安吉的这种反复和她受到的压力有关。她这种压力,来自于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三、
四岁的孩子瞬间的注意力还有待提高。通常情况下,孩子事先知道有便意,但是信息传递到大脑常会慢半拍,出现尿裤子也就很正常了。
上述案例告知我们: 其一,教师及时提醒孩子如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的驱使会使他们忘记身体的感觉,常常是发觉自己要尿的时候已经尿了或者想憋也憋不住。教师可适时地提醒孩子如厕。孩子一般在憋尿时会表现为脸红、夹着双腿,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及时间间隔提醒孩子及时如厕。
其二,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 学期开始时,可对本班孩子在家的如厕生活习惯进行调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合理规定好他们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科学地安排好孩子大小便的次数和时间,有的孩子因一时贪玩而忘记去小便,我们要及时提醒以防尿湿衣裤。也有的孩子以大小便为由不停地去厕所玩,我们要根据情况,适当地转移其注意力,防止产生尿频现象。
其三,幼儿尿床、尿裤后慎用的语言——尿床后别埋怨和责怪
“你怎么又尿床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告诉其他工作人员:“某某某今天又尿床了……”等。对于幼儿来讲,尿床本身就会使自己感到紧张、不安和羞愧,觉得犯了错误。这时,假如教师再把幼儿
最不希望公开的事毫无遮掩地揭示出来,甚至指责或嘲笑幼儿,可以料想,这对幼儿的自尊心该是多么大的伤害。进而,也会不同程度的阻碍幼儿的发展。
案例二:孩子在园如厕困难,您可曾想过? 来自两位妈妈的陈述:
现象A: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如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
现象B:我儿子也是一样的,宁愿在外面的公厕大便,也不愿在幼儿园大便,要不就忍着回到家里再大便。很奇怪的是,周末孩子在家的如厕时间就很正常,也不会憋着。
案例分析:
其一,教师要鼓励、耐心等待
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教师要告知家长一定要静心等待,除了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外,尽量避免询问 “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尿尿了吗?”“你今天有没有憋尿?”等类似的问法可能会强化孩子的焦虑心理,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我们应给孩子一些时间克服暂时的困难,将孩子如厕真正当做一件平常事来看待。
其二,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幼儿初入园,教师应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尽快帮他们适应幼儿园环境,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拉近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敢于对老师讲出自己的生理需要。日常活动中,我们应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神情,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如坐立不安、到墙角蹲下等,要主动询问并弄清情况,从而消除问题的隐患。
其三,加强随机教育,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 幼儿入园后,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厕所环境、安全使用方法;其次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第三教师要告诉幼儿一些简单的用语,纠正幼儿在家里,家长和他们对话时用的语言,例如“小便”就是“尿尿”,“大便”就是“拉臭臭”等,只要有幼儿大小便时就告诉他们这些用语,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在幼儿园大小便了;第四老师的随机教育贯穿在日常的如厕活动中,通过孩子的自身实践,使如厕不再是孩子的心理负担。
其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儿歌的妙用等方法,适时引导 利用一些文艺作品感染幼儿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如厕习惯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对文艺作品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可创编一些如厕儿歌和故事。生动有趣的文艺作品,孩子们学起来兴趣高,接受快,同时也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例如《如厕安全》
小朋友, 要知道,及时如厕很重要。进出厕所守规则,看清标记不滑倒。安全卫生记心里,争做文明好宝宝。
总之,一日生活皆课程,人人皆知。我们怎样读懂孩子这本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生活中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从适宜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愉悦孩子成长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