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启中共党史研究的新窗口_读_蔡和森与_向导_周报_

2021-10-02 来源:易榕旅网
新视角新认识开启中共党史研究的新窗口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读

●田子渝

中共党史研究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成果十分显赫。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党史研究工作者常感到研究深入下去有困难。其实这个领域还大有潜力,我读到徐方平博士的新作《蔡和森与<向导>周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后,对此有些感悟。《蔡和森与<向导>周报》(以下简称)不是《蔡》人物传记,因为,它没有叙述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风云际会的生平。也不是新闻史的专著,因为,它没有记《蔡》载周刊的全部历史。《向导》是一本跨学科的专著,它运用政治学、新闻《蔡》学和人物传记的知识来研究中共党史,将传统的革命范式和其他研究范式相结合,运用多向度的历史视角,来观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蔡和森,观察现代红色新闻史,从而拓展了我们的历史思维专业地展示蔡和森主持的记空间,更加精细、《向导》忆,尽量贴近历史。过去,蔡和森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耀眼,仅《蔡》里,列出有影响的文章就近60篇。这“重要参考文献”些文章多数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索蔡和森的生平及思想贡献,即使探索他与的文章,亦多半还《向导》是从革命范式的角度来阐释的。则转换一下研《蔡》究范式,考察蔡和森主持工作的这段中国现《向导》代革命史,使读者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对首次国共合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红色新闻史和蔡和森历史获得许多新的知识。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要搞清楚中共早期史必须研究其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但长期以来由于档案资料的匮乏和观念因素,很多问题被遮蔽了。的作者很幸运,《蔡》他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联邦档案馆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档案解密,大量罕见的原始资料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作者对此进行反复研读,细心地将与课题相关的档案挖掘出来,进行梳理、排列、分析,使一些细节展示出来。例如创办就是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导》的建议在西湖会议上作出的决定,马林还积极参加了的筹备工作。蔡和森担任首任主编,《向导》《向导》与马林有着密切的关系。马林认为,蔡和森是一个“影响很大”、“很能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驻华代家,是“很好的编辑”。共产国际还通过指示、表直接参与、撰写文章(如马林提供了17篇文章)、提供经费等多种形式,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向导》从新闻学的角度评述了蔡和森对我国红色《蔡》新闻的杰出贡献。是中共中央第一份公开的《向导》机关周刊,1922年9月13日创刊到1927年7月18日停刊,共出201期。蔡和森是首任主编,到1925年10月离开,实际主持工作达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成为“对的中共具有开创之功,影响最大,贡献最巨”《向导》早期宣传家。那么蔡和森为什么离开呢?《向导》《蔡》没有回避蔡和森的私生活,并对此作了真实的反映。的解体,导致了蔡这是“因为‘向(警予)蔡爱情同盟’和森的家庭婚变,进而导致了蔡和森离开中国而赴莫斯科工作……从此,他彻底地离开了主编《向导》一职。如果没有家庭婚变,蔡和森很可能一直担任主编,直到停刊。可见,婚姻家庭和谐美满与《向导》否,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成就,不可等闲视之。”要客观评价与蔡和森的关系,并非一件《向导》容易的事,主要原因是与陈独秀(有主编之《向导》实,而无主编之名)、张国焘、彭述之(第二任主编)、瞿秋白(第三任主编)等有密切的关系,而前三人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共的中则“坏人”,瞿秋白在“文革”被打成了大叛徒。但研究却不能绕过这些人,《向导》特别是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任总书记,直接参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9月号

\"!

新视角新认识与了的领导、编辑、撰稿工作。因此首先就要《向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将置入特定的历史环《向导》境中加以考察。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它将《蔡》《向导》置入首次国共合作历史发展流变过程中加以研判,不以某人后来的历史走势影响对的整体《向导》评价;它在评价蔡和森主持时,联系与之有关《向导》的包括陈独秀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贡献和影响,这样就理清了与党中央和其他领导人之间的关《向导》系,比较真实的呈现出的整幅历史画面。《向导》评述蔡和森对的贡献,除了在组织、《蔡》《向导》理论上的贡献外,特别总结和评述了蔡和森在编务上的特点与经验。它不是孤立地总结,而是别出心裁地与其他两位主编、与党的刊物作《新青年》《前锋》的特点:宣传党的纲领,党中央比较,总结出《向导》政治机关报的性质明显;宣传形式多样,重点宣传现实斗争,时效性突出;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战斗力强;出版时间最长,最有规律等。对蔡和森编辑方面的不足,也没有回避,而是进行了剖析:时评《蔡》有时过于主观,削弱了其客观性;文字有时晦涩难懂,影响了宣传效果;批评有时过于偏激,妨碍了国共合作。以往在研讨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时,学界突出颂扬毛泽东的杰出贡献。这无疑有正确的一面,但仅强调一个人,就无法完整地彰显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结晶的特点,也与实际情况相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党都在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这方面下力最大,成为该著《蔡》作的最大亮点。将和蔡和森的贡献置入全党首先,《蔡》《向导》探索的整体性上进行研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何时,是仁智相见的学术问题。我认为中共二大是其开端,标志就是制定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政纲。作为中共二大直接催生的的宗旨就是贯彻、宣《向导》传中共二大政纲。因此没有孤立的论述这个中《蔡》心问题,而是全面地解读中共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整体探索。其中没有回避陈独秀的杰出贡献,它《蔡》用相当的篇幅阐释陈独秀撰写的等相关《本报宣言》文章。还沿着历史的逻辑,探讨了彭述之、瞿秋《蔡》白、李达等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论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课题的内涵。其次,突出蔡和森的贡献。他在上发表了《向导》作者系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农运动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全面把握。历史研究的魅力不仅在于最大化还原历史,更主要地是要超越历史。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广《蔡》泛吸收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不人云亦云,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彰显出论者的历史智慧。这方面在论述广州商团事变时格外突出。1924年5月至10月发生的广州商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是首次国共合作的广州革命政府第一次面临外交内政的重大事变。对此在权威党史、中国现代史版本中早有了定评。不依照传《蔡》统,而是根据档案资料进行重新考证,对商团事变是的“英国帝国主义及其卵翼的买办阶级图谋反革命”结果、是的结果的定评,提出质“国民党右派反革命”疑,用动态的方法对事变进行分析,将事变划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的性质不尽相同,据此蔡和森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和策略。《蔡》对蔡和森对广州商团事变进行了整体扫描,既高度评价了蔡和森对事变的正确评判,亦指出其不足;不仅通过蔡和森对商团事变的分析,“个案”论证他以为阵地对国民革命实践作指导,而《向导》且面对当代诡谲多变的世界政局,我们如何理性、科学进行观察,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对策和策略将有所裨益。当然,与其他任何著作一样,该书也周报三位主编的存在些微不足之处。比如,对《向导》比较研究尚可以作进一步挖掘和深化等。■责任编辑:王关兴156篇文章,全部都是围绕着中国革命最紧迫的问题展开的,他探索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论证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革命对象、动力、武装斗争、\"!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9月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