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抓住“研训教结合”为突破点,在全校教师中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和发展意识,着力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促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营造教师成长氛围,搭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引导广大教师立下志向学“名师”,积极培养成“名师”,创造条件出“名师”,特制定名师工程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施培养、使用、储备并举的人才开发战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坚持“梯次培养、引领示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在校内形成名师梯队,努力造就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我校名师工程培养领导小组: 组长:刘卫东
副组长:廖伟民、刘春、彭先悟、陈活生
成 员:李清明、谢小璋、梅建锋、詹小兰、汤淑英、陈小青、鄢祖忠、郑颖 领导小组下设各学科名师培养小组,具体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实施、考核工作 语文组长:梅建锋,副组长:陈小青 数学组长:李清明,副组长:鄢祖忠 综合组长:谢小璋,副组长:郑颖 三、培养目标
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选优拔尖与示范辐射相结合、机制激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日常教学教研和个人自我提高为主,结合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组织竞赛、磨课活动等形式加大名师的培养力度。力争有20%的教师被认定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0%的教师被认定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的教师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
四、培养时间: 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 五、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培养对象根据不同级别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任职条件,自己选择培养目标,做到“人人定位,人定一位”,原则上不能越级申报培养;
1
第二步:制定计划——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之后,结合任职条件,分学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有具体的培养内容和月行事历,计划一式两份,本人留存一份,上交学校一份;
第三步:实践研修——培养对象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自主培训,按时上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
第四步:磨课训练——培养对象向教研组申请参与磨课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县、市优质课比赛。
第五步:考核评价——学期末,教导处对培养对象进行“六个一”考核:①一份培养计划、小结;②一节公开课;③一篇教学论文;④一篇教学反思;⑤一篇教学日志;⑥一次听课、评课记录。
第六步:择优推荐——学校将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推荐培养对象参评县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六、任职条件
(一)县级骨干教师
1.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
2.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从事本学科教学达六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3.带头执行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业绩显著,近3年任教班级的成绩或其提高幅度在同年级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在当地同行教师中享有较高声誉;
4.普通话达二级乙等以上,语文老师达二级甲等以上;
5.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成绩较突出,近3年达到以下条件:
(1)主持或参与了一个市级(含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2)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参加县级以上教学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篇以上;
(3)上过县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含送教下乡);或在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荣获过等级奖;或作过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三等奖以上;或参加过县级以上的考试命题工作。
(二)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
1.曾获得过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2.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
2
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具有小学一级以上职称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年龄不超过50周岁;
4.带头执行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业绩显著,近3年任教班级的成绩或其提高幅度在所在县(市、区)同年级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在当地同行教师中享有较高声誉。
5.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成绩较突出,近3年达到以下条件:
(1)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三)参与了一个市级(含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结题; (2)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合著者,由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2万字;或参加市级以上教学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篇以上;
(3)上过县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含送教下乡)或在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荣获过等级奖;或作过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
(4)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一等奖以上。
(三)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1.曾获得过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2.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5年以上,具有小高级以上职称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年龄不超过50周岁;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周课时量不少于12节,校级领导不少于6节;
5.学科教学水平较高,同行公认,近3年来在县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或参加市级以上教具、技能、教学奖项或市级以上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6.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3年来主持、参与过市级课题(排名前三)研究,并结题,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教辅、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3万字)。
7. 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或学生至少有2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或竞赛等方面奖项。
(四)省级学科带头人
1.曾获得过省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3
2.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5年以上,具有小高级以上职称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年龄不超过50周岁;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遵循教育规律,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同行公认,教学成绩突出,在市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周课时量不少于12节,校级领导不少于6节;
5.近3年来在市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所执教的优质课获市级以上竞赛一等奖,或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教学技能、教具及课件制作一等奖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6.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近3年来主持完成(以结题时间为准)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三)参与一项以上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3万字)。
7.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积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热心社会服务,成绩突出。
(五)特级教师
(一)基本条件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2.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违规补课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
3.治学严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成绩显著,学生爱戴,群众公认,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带领当地本学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示范作用明显,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所教班级班风、学风好,连续三年以上获校级以上表彰为先进班集体。本人素质教育经验或先进事迹在市级以上范围交流或宣传。
4.具备《教师法》规定的任教条件,任教10年以上,具有相应系列高级专业技
4
术资格,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曾获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
(二)具体条件
1.曾获得省级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2.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效果好,师生公认。在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以上范围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奖。周课时量不少于14节。
3.教研能力强。在教学研究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有2类教研成果突出:近5年来主持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三)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或有阶段性成果;在省、市级以上公开发行报刊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
七、培养措施 (一)学校培养
1.专家指导。定期邀请专家讲学,为教师开阔视野,了解前沿理论,形成敏锐的科研能力创设条件;根据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潜力,定期请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以充分发展其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品质;
2.创设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为名师的成长创设相应的教学交流、研讨的平台。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公开课、研究课等大型的课例研讨活动;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积极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
3.校本培训。建立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深入细致的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交流和研讨活动。
4.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科研课题,以课题为中心建立课题组带动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尽快成长。
5.名师帮学。实施青蓝工程,不断完善名师帮学活动,建立健全帮扶、帮促管理机制。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采取捆绑,结对实行帮促管理。通过名师帮学活动,盘活校本教研。
(二)个人努力
1.自我加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注重钻研中外古今教育名著,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大胆尝试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重视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5
2.拜师学习。积极、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向学校已有名师学习;主动拜师,并请他们经常指导,及时指导,全面指导。
八、管理机制
1.建立名师档案。认真完善学校名师档案库,及时掌握名师发展情况。档案包括:自学情况、业绩特长、专业成长、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名师带徒情况等方面内容。
2.名师工程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不限指标,但要严格考核标准。
3.考察、学习、培训优先。获得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优先参加市级的考察学习活动;获得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优先参加省级的考察学习活动;获得省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优先参加全国级的考察学习活动。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作为推荐申报县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对象, (1)没有申报培养的教师 (2)培养期内考核未合格的教师;
(3)不具备各级别骨干教师任职条件的教师; (4)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情节严重者;
(5)未按要求参加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或未完成年度、周期继续教育学时。
二0一二年二月十日
6
宁都三小“名师工程”培养申请表
姓 名 政 治 面 貌 职称 参加工 作时间 曾评为何级别骨干教师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任教学科 民族 职务 所学专业 毕业学校 培养目标 照片 个 人 简 历 7
论文论著 近 三 年 科 研 成 果 及 获 奖 情 指学生参赛情况 培养计划小结 公开 课教学 听课评课 磨课 活动 教学 论文 教学 反思 教学 日志 获奖情况 课题研究 况 导考核情况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