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龙纹碑首浅析
2023-08-10
来源:易榕旅网
遗产与保护研究] ResearchonHeritagesandPrnermion l 201睥1月第3卷第1期Vol3 No1 Jan 201B一 北京东岳庙龙纹碑首浅析 张迎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东岳庙石碑碑首的形制纹样最为丰富,碑首中尤以龙纹发展变化较为系统。文童以此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追溯龙纹碑首的产生及其演变,来分析东岳庙内龙纹碑首各阶段的特点,并得出两点结论:继 承与创新以及平民世俗化。 关键词:东岳庙石碑;龙纹碑首;产生与演变;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7.42;J292.2 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Beijing Dongyue Temeple Tablet’S Top Part Dragon Pattern ZHANG Ying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The Dongyue temple。S tablet of its top part form with a variety of emblazonry, which display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NOtably the dragon pattern change systematically.Articl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trace of dragon tablet generation and its evolution,to analyze the Dongyue temple。S dragon ston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and draw tWO conclusions:inheritance,innovation,and civilians secularization. Keywords:Dongyue temple‘S tablet;table S top part dragon pattern;genration and evolution:Characteristic 北京东岳庙坐落于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延 佑六年(1319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 的庙宇。现庙内建筑大多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布 局可分为3部分:正院、东院和西院。正院内现存 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宝殿和后罩楼, 东岳庙石碑碑首的形制纹样最为丰富,碑首中 尤以龙纹发展变化较为系统。本文即以此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追溯龙纹碑首的产生及其演变,来分析 东岳庙内龙纹碑首各阶段的特点。 形成了四进院落。自建庙以来,无论是统治阶级还 是民间团体,各群体为其发展需要相继来此树碑, 1纹碑首产生及发展情况 石碑的出现,据所知实物及文字资料,应起于 据统计历史上碑刻最多时达140多通。 “文革”时 期部分石碑被涂抹、推倒,后经相关部门进行复原 又重现了石碑风貌。 现院内石碑位于二进院出瞻岱门通向岱岳殿的 汉代。汉代图书,普遍是竹木简牍和特殊情况使用 的玉石谥册。碑身就是取象当时汉人竹木简牍形式 制作的。碑就是放大了的竹木简牍或玉石圭册…。 叶昌炽《语石》中总结了汉唐碑的特点: “汉碑多 御道东西两侧,共有石碑89通。据石碑纪年可辨 出:元代石碑1通、明代19通、清代57通。其余石 碑因碑文已漫漶不清,无法判断年代。石碑的内容 可以分为3类:御制碑、重修庙宇纪年碑和民间香 会碑。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蟠螭,唐碑多蟠龙,蟠螭之形有如奔马四足驰骤, 两龙之间或缀以珠,有云气缭绕之。” ‘有角日 虬龙。无角日螭龙”。如叶昌炽总结的那样,汉代 及两晋时期碑首蟠螭已经出现,具有典型的汉代风 格特点。距今日所知,东汉熹平六年(177年)费 其外部精美的石刻艺术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究。 作者简介: 张迎(1 993一),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宋元考古。E—mail:zy931 8@qq.com 57 口 竹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J 牌,于晕之 端,琢龙首下币,为脾酋用龙最早 之例 。目前能够找剑宴物的罔有: 永康元年张 2东岳庙龙纹碑首特点 东岳庙碑首的龙纹装饰题材贯穿于元明清 代,较于碑身利底 ,更能反映出小删1寸代的形钏 演变特点。东岳』 }龙纹碑首可分为.Ju龙下垂式卡¨ 刚脚(网1),此牌碑晕两端蟠盘龙浮腓,螭头部 向 母于碑首左有 侧,脾首上方为两侧重叠的弧 线以表现其身。 刘墩桢先生认为, “盘龙之制”卣到六朝时驯 /J‘开始止式f{1肌, :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兖 二龙戏珠式。【丁q龙下 式:四龙分 刚阳两面,每 【订i各分两龙, 身缄绕并盘 于牌 ,龙头币于碑 州 使君碑,乃见为龙形 。后经北齐、北周的逐 荫 侧,两龙腹 绕处的下部为颥 所存位 , 渐发展,剑了陷庸.{寸期龙纹睥首的发展达到顶峰日. 形成了定式,如房I JI云居寺石景I『f雷膏嗣旁的“宋 小儿造金刚经碑牌 ”(罔2)陷龙蛾寺碑、大唐 二_城圣教序碑等。宋元时期沿袭了 心Iri寸期的石碑 造 通制没彳了大的变化,只是细节上更加丰富,龙 纹碑首设计的更为成熟、追求精工纠{琢,碑苘比例 更加协调,尤其是后代的御剖碑更具仃代表性,均 为龙纹雕刻艺术 上等之作。 刘卫东曾总乡占m…清时期北京石牌的形制规律 组合模式:如果是螭阿,则其下必定足龟趺,或雕 龙方摩;如粜足素方 ,则其碑身及脾酋纹饰图案 也极简单。额题 早期的圭形过渡到长方形,龟趺 f=f_i写实到捕象化,碑I 四框南简单的线条繁琐到雕 龙、刻凤、团莲化、白子图等 。 图1晋永康元年张朗碑 (来源:http://pmgs kongfz com/detail/2—477602) 国2唐长寿二年一唐延载元年(693--694年)宋d\J L造金 刚经碑碑酋(来源:《北京文物大系精粹石雕卷》,文物出 版社,第75页) 58 此式碑首额题共分丰形和长方形 种。二龙戏珠 式:方首抹角,脾前阳而腓刻二龙戏跺纹,两条升 龙埘称分布 额题两侧,腾跃于海水『『1J,两龙头戏 受一宝珠,此式颥 均为方形。笔者 过实地考 祭、拍照和记录后选取典型的牌首, 合碑文纪年 与碑的形带lJ特点,将碑首划分为元、 期、明中 晚期和清/1个阶段。 2.1第一阶段:元代(1217—1368年) 元代石碑仅存一通,即元至 二年(1322年) “大元敕赐开府仪同_二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 (罔3)。碑文L}J记载了赵孟煽为东皿Jiii开1【J之祖张 留孙撰写的生平 迹,大放赞美之词于其中。碑 的 形制为龟趺、碑首为旧龙下垂式,碑身篆刻碑文。 碑首龙体粗壮,口微闭、獠牙外呲,上领长而 向上翻卷、F 至碑侧上檐,下颔较 l ,与碑身上 相切。龙外侧fji』肢厢踏乖直丁圭形颥题左侧,外 侧后肢分置圭形额题上端两侧,托举火焰宝珠,宝 珠较小,完全被龙爪包住,火焰外形则较为肥大, 二者组合比例失渊,内侧前肢徵盘存 忮的尾部挡 住 圭形额题承袭了店宋以来的风格,但此时额题 rh 代接近于方形演变为呈绌长状。 图3元至治二年(1322年)张公碑碑酋 (来源:作者自绘) 遗产 与f f究]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I 2018 1月第3 第1埘Val 3 No T Jan 2018 I 2.2第二阶段:明早期(约1 368—1 522年) 明代早期现存的石碑也仅有一通,即:正统 十二年(1447年)“御制东岳庙碑”(图4),此 碑为明英宗为纪念重修东岳庙亲自撰写的碑文。碑 酋中龙头较大、上颔长于龙爪,碑首为网龙下垂 式,龙头垂直于碑首两侧,龙身缠绕盘在碑首额题 上部,龙头五官雕刻凹凸鲜明,眼珠怒目直视前 方,獠牙锋利威猛。两龙爪环抱火焰宝珠,宝珠为 肢以额题为中心对称弯曲,龙尾南外侧前肢下端内侧 绕出并缠绕一周,尾端向外卷起露出一小截。 2.3第三阶段:明中晚期(约1522—1644年) 明代中晚期石碑共18通:嘉靖年间1通、万历年 间lo通、天启年间3通、崇祯年间4通(表1)。这 些石碑可分:修整建筑纪念碑和民间香会纪念碑两 种。下面介绍此时期的典型纪年石碑。 自嘉靖时期开始,龙纹碑首的形态风格发生了变 化。嘉靖三十九年(1_560年)“崇整帝司神修葺续基 旋涡纹呈外凸样,上方火焰与元代肥大的火焰相比 较小,夹在两肢与龙身间。 尽管此碑与上述的“张公碑”均为御制碑,但此 龙的雕刻形态不再如元代时期粗壮,额题也由圭形彻 底变为长方形,外侧前肢自然垂于石碑上端,内侧后 碑”(图5),与前期相比,此碑首龙头比例缩小、 上颌缩短、外露的牙齿不再锋利凶猛,外侧前肢爪子 增大至与龙的下颔等长,宝珠浮于两龙爪之上,不再 是火焰在上,而是演变为一朵祥云拖宝珠。 图4正统十二年(1 447年)御制东岳庙碑碑首 (来源:作者自绘) 图5嘉靖三十九年(1 560年)崇整帝司神修葺续基碑碑首 (来源:作者自绘) 表1东岳庙明代中晚期石碑统计表 59 口保护 竹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万历二十年(1592年)“崇整帝司神修葺续基 碑记”,碑首中额题面积缩小。龙爪较于前代更加 丰满圆润,呈s状。天启四年(1624年)“东岳庙 四季进贡白纸圣会”的龙纹碑首形制最为特别。此 2.4第四阶段:清代(1644—191 1年) 东岳庙内现存清代纪年石碑数目最多,其57通: 顺治年问6通、康熙年间23通、雍正年问3通、乾隆 年间11通、嘉庆年间2通、道光年间2通、成丰年间 1通、同洽年间4通、光绪年间5通。石碑根据内容可 分为3类:修建建筑碑、香会碑和地界碑。 碑首龙纹造型的雕刻不再如前代凹凸明显,整体雕 刻从简,较多的使用粗狂的阴线刻手法,纹饰造型 整体趋于平面化。龙嘴部由前代微张变成大角度 喷张,转折处和棱角刻画不再分明,宝珠下方 的祥云一笔带过,四肢及躯体较纤弱无力,毫无其 清代石碑基本承袭了明代石碑形制,变化不是 非常明显。倒是碑身花栏的装饰较明代更加精细、 样式更为丰富、雕刻更为仔细,但这不作为本文讨 论的对象。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二顶圣会 实。3年后的天启七年(1627年),龙首样子又恢 复了嘉靖和万历时期饱满的龙纹风格特点。 明代晚期崇祯二年(1629年)“东岳天齐大生 仁元善会碑记”的龙酋雕刻没有明代中期精致,形 制大体上继承了明代中期形成的风格。但龙首规模 缩水,宝珠下面的云纹为连续云朵,不再是单一云 碑”(图6)及乾隆十年(1745年)的“重整供膳 香灯老会碑”(图7),可作为清早期与中期期碑 首的范式,这两通碑的碑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制式 都与明中期相差不大。清代还出现了方首二龙戏珠 式碑首,如: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东岳庙供 养记碑”(图8),此碑为方形云龙纹碑酋,两条 纹。额题两侧的前爪比例缩小,变为4个单独的旋 涡纹组合呈现出龙爪姿态。雕工从简,龙头无气 势,云纹与麟纹相结合,纹路雕刻粗糙。 崇祯五年(1632年)“敕建东岳庙碑记”,碑 升龙对称分布在额题两侧,腾跃于海水间。 首龙纹依旧无威猛的气势,雕工粗狂,整体呈平面 化趋势。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敕建东岳庙圣 前进贡碑记”。此时碑首的龙纹不再如明代中时期 孔武有力,龙纹呈纤弱之势。龙头五官雕刻的也不 再如明朝时期凹凸有致,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鳞片 也变为逆方向生长,龙爪纤细,四趾细长叉开,不 如前代圆润。额题仿元代时期的“圭形”,实际上 是长方形与上方三角形的组合成圭形。额题上方为 云纹,内侧后肢抓举火焰宝珠,宝珠素面,上 方衔桃形火焰,又恢复了元代时期火焰宝珠的制 图6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顶圣会碑碑首 (来源:作者自绘) 式,但I ̄LH,I的火焰表现手法更趋于平面化,比例更 为协调。 通过上述描述典型纪年石碑可以看出,明代中 晚期碑酋形制较前期相比,四龙缠绕得更加紧凑。 碑酋规模缩小,龙的姿态失去了元代及明早期的饱 满及威猛之势,到了天启至崇祯时期,碑首雕工及 纹路更是衰落。这个阶段托举的宝珠也与元代和明 早期不同,此时二龙爪中托举多为祥云和宝珠的组 合,直至崇祯时期才又出现了如元代时期的火焰宝 珠。因此,可将这一阶段的龙抓举宝珠分为两种样 式:普通火焰宝珠为上宝珠、下祥云样式,桃形火 焰宝珠为上桃形火焰、下宝珠样式。抓举两种不同 形态宝珠的龙纹形象有着鲜明的区别:抓举普通宝 珠的龙整体形态粗壮威猛严肃;抓举桃形火焰宝珠 的龙纹刻工不如前者精细,形态纤弱无神。 60 国7乾隆十年(1 745年)重整供膳香灯老会碑碑首 (来源:作者自绘) 图8道光十六年(1 836年)东岳庙供养记碑碑首 (来源:作者自绘) 此外,消代自勺脾酋中还有一通特殊的碑,采厂¨ 镂空的雕刻方法,即:顺治七年(1650年)“白纸 圣会碑记”,碑首阳龙下瑶式,尉佧刻粗狂,龙爪托 举扇形象珠,盘龙的交锚处镂空6#L,光可从孔中透 过,民 俗称其为“透亮碑儿”。有人以为这足复I 唐代工艺,而 宴上并非如此 “唐碑中碑首龙纹 透雕不多见,唐之后的龙逐渐腓镂成空,如《张迁 碑》。” “虽说这种工艺在唐代以后流行,但东南庸 内明清时 碑首纹饰却不多见此工艺。 将东岳庸内的佰碑与明代帝陵的对比可以发 现:东辱 中碑首制式与帝陵中脚苘形制慕木上足 一脉相承 ,如明十三陵中E:Ig#II ̄ 十六年(1659 年)“思陵神道碑”(冈9),此碑为顺治为明崇 祯皇帝陵『、i订修的碑。 图9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恩陵神道碑 遗 f.允] Research 011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I 20l84 1{≈ ’It;_|_|{~ 20 i 从图像中¨丁以香出,其碑首形制与东岳庙内明 消石碑相差无几。工匠存那个时代的技 都是相通 的,民间存僻鉴皇家技法的同[f、j,又给以新的创 作,从而使得二者}主复循环,最终形成明清时期的 程式。 3结论 通过对东辱 元明清时期碑前形 演变情况的 梳理,可总结出如下两点: 第一,继承与创新。东岳庸内的元代碑首承袭 了隋唐以来的龙纹特点,而明清 代的石碑面貌则 出现新风貌。明消日寸期碑首上的龙纹失去了唐宋 以来的威猛姿态,呈现出柔弱的姿态。明晚期 的天肩和崇祯年问碑首雕刻粗糙,可能与当时社 会背景有关。上火焰下宝珠组合式纹饰不见于明代 中期,而清代则两种均有。清代 划的碑首形制基 木继承或模仍了明代风格,方首二龙戏珠碑苘较明 代更加流行。 第二,平 世俗化。东岳庙龙纹碑首除了元代 张公碑和康熙、乾降御碑形制规模 岛外,其他的 均平民世俗化,石碑的形制也与牌文内容无太大相 关性。龙纹不再是皇家独一无二的缘征,明浦时期 已经成为民 精刻、建筑中的主流元素。 参考文献 …何汉南.石碑的来历_Lj1.文博,1 991(5):38 [2]叶昌炽,王其孙.语石(卷三)[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 社,1998:63. [3]刘墩侦刘敦桢文集(二):北平护国寺残迹l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 984:244. f41刘卫东.北京地区石刻概述[C]//S E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 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493. 王文广.中国古fg@-之设计fD] 苏州:苏州大学,2012:12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