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附答案解析)

2024-08-23 来源:易榕旅网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 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织布

B.

耕田

C.

生火

D.

灌溉

2.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为【】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阿伏伽德罗

3.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海水、干冰 B. 冰水、水银 C. 食醋、黄铜 D. 煤、金刚石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C60和氨气 C. 液氧和金

6.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B. 氯化钠和硫酸铜 D. 氦气和硅

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收集氧气

D.

放入铁钉

7.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和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8. 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C. 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 图中 n的值为10 D.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9. 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10. 氢氟酸(HF)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的图案,原理是它跟玻璃发生了化学反应:SiO2+

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是SiF4 C. 可能含有氧元素

B. X是一种氧化物 D. 可能含有氢元素

11. 铋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胃,铋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铋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C. 中子数为83

B. 质子数为83

D. 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1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13. 归纳总结是非常有效的促进知识内化的方式。下列总结中正确的是( )

A. 油在锅内燃烧用锅盖盖灭和木材燃烧用水扑灭--灭火原理相同 B. 水沸腾有气泡冒出与电解水有气泡冒出--变化的原理相同 C. 自行车车架喷漆和链条涂油--防锈原理相同 D. 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去污原理相同

14. 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 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 )

A. 0.2 g B. 0.6 g C. 0.8 g D. 0.9 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0分) 15.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硫离子______;

(2)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4)碘酒中的溶剂______.

(5)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______. (6)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______.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里塞满柴草,结果不仅燃烧不旺,反而产生了很多浓烟,这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______,同时小明还发现锅底有一层黑色的物质,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成分是______。

17. 每年春季槐花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_;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______;

人体正常生长需要一些元素,若缺少钙元素,可能会患______。 18. 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19.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分别表示A、

B、C三种物质的分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从图中你所得到的信息______(一条即可)。 (2)写出一个符合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0.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A是紫红

色固体,C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B、C和D都含有铜元素,E为无色液体,(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和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B恰好反应转化为C的现象______; (3)写出C转化D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5.0分)

21. 福建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而且温泉的水质种类丰富。温泉水的水质种类按所含的化学物质来

分,可分为氡泉、碳酸泉、铁泉等。

(1)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

(2)温泉水中的氡泉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铁泉对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这里的“氡”、“铁”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3)温泉水自地下深处经岩层冒出地表变得清澈透明,岩层中的砂砾对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

(4)碳酸泉含较丰富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少。碳酸泉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2. 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二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u型管内初始液面相平。当铁钉出现明显锈蚀时,u型管内的液面a端 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端。铁钉与水面接触部位锈蚀最严重,说明铁生锈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4. 将一定量的Zn投入到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是什么?

2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

26. 已知: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小华同学取了10g的黄铜样品

放入盛有5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 求:①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②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A、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耕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发展史中各位科学家的贡献。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做出的贡献来考虑本题;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符合题意;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A.海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食醋、黄铜都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煤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解:A、为了人的安全,要用所谓的招气入鼻法来闻,就是打开试剂瓶后,拿到距离20CM左右的地方,用手把瓶口的气体往自己的方向扇。故图示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图示操作正确; C、氧气比空气重,因此收集氧气时,导管要插入集体瓶底部,故图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添加铁钉时,要把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入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竖直,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从人体安全的角度考虑;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氧气收集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添加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判断;

本题以演示图的形式,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A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C错误; D、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纯净物的特征、水的电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11=2+n+1,n=1,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故正确;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故错误;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4.5%,故正确。

176故选:C。

A.根据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10.答案:A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反应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4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 A、由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SiF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原子质子数是83,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原子中子数不是8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2.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该反应由甲+丁→乙+丙,虽然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但无法确定物质的种类,故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故B错误; C.由图中反应的数值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当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解:

A、油在锅内燃烧用锅盖盖灭是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木材燃烧用水扑灭是采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故错;

B、水沸腾有气泡冒出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有气泡冒出是由于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错;

C、自行车车架喷漆和链条涂油都采用了隔离氧气和水的方法,故正确; D、洗洁精除油污利用了其乳化作用,汽油除油污利用了其溶解作用,故错。 故选:C。

A、根据灭火措施回答;B、根据两种变化类型回答;C、根据防锈措施和原理回答;D、根据除油污的方法和原理回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4.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能力,注意极值法的应用。根据镁,铝,锌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采用极值法分别计算三种纯金属制取的氢气质量,然后进行分析。 设7.2g镁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

24 2 7.2g x

247.2g

=

2x

解得:x=0.6g;

设7.2g铝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y,

54 6 7.2g y

547.2g= 6y

解得:y=0.8g;

设7.2g锌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65 2 7.2g z

657.2g

=

2z解得:z≈0.22g

7.2 g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介于0.22g和0.8g之间。 故选B。

15.答案:2S2− FeCl2 N C2H5OH Fe+CuSO4=FeSO4+Cu CO2+2NaOH=Na2CO3+H2O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解析:解: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离子可表示为:2S2−.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eCl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4)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5)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6)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N;(4)C2H5OH;(5)Fe+CuSO4=FeSO4+Cu;(6)CO2+2NaOH=故答案为:(1)2S2−;(2)FeCl2;Na2CO3+H2O.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

+2

+2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4)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5)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6)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碳

解析:解: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小明还发现锅底有一层黑色的物质,该黑色物质是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碳。 故答案为: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碳。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佝

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解析:解:槐花飘香,是因为槐花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缺少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钙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将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答案: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CO+O2

 点燃 

− 

2CO2

解析: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要求。 故填:2CO+O

2

 点燃 

− 

2CO2。

(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结构以及微粒个数比来分析。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Cu(OH)2 H2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SO4+2NaOH=

Na2SO4+Cu(OH)2↓

解析:解:A是紫红色固体,故A是铜,C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故C是硫酸铜,B、C和D都含有铜元素,故B是氧化铜,E为无色液体,故E是水,能与F相互转化,故F是氢气,D是氢氧

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如图所示:

(1)D是Cu(OH)2;F是H2;故填:Cu(OH)2;H2;

(2)B是氧化铜,C是硫酸铜,B恰好反应转化为C是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填: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是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填:CuSO4+2NaOH=Na2SO4+Cu(OH)2↓.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是紫红色固体,故A是铜,C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故C是硫酸铜,B、C和D都含有铜元素,故B是氧化铜,E为无色液体,故E是水,能与F相互转化,故F是氢气,D是氢氧化铜,据此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肥皂水 元素 过滤 H2CO3=H2O+CO2↑

解析:解:(1)若要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铁泉对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这里的“氡”、“铁”不是以单质、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氡、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岩层中的砂砾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岩层中的砂砾对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4)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元素; (3)过滤;

(4)H2CO3=H2O+CO2↑。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氡、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岩层中的砂砾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4)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22.答案:(1)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高于; 氧气和水(或O2、H2O)。

解析:

本题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和铁生锈的原理,掌握燃烧的条件与铁生锈的条件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1)图一种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于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作用,导致管内压强减小,则b降a升,所以u型管内的液面a端 高于b端;

故答案为:高于; 氧气和水(或O2、H2O)。

23.答案:(1);

(2)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C中应补充一个氧分子,如下图: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图中非金属原子是氧原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

(2)氧化汞分子发生再分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将将图补充完整; (2)根据微粒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原子的结构分析回答。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Cu(NO3)2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Zn投入到AgNO3、24.答案:

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

(1)由反应方程式Zn+Cu(NO3)2=Cu+Zn(NO3)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2)若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了硝酸铜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是Ag、Cu,可能含有锌。

故答为:(1)Zn+Cu(NO3)2=Cu+Zn(NO3)2.(2)Ag、Cu。

解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Zn投入到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据此分析。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5.答案:2KClO3

MnO2

−△

2KCl+3O2↑ b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1)用A装置制取气体,是固体加热型反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团,故使用的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化学方程式2KClO3

MnO2

−△

2KCl+3O2↑.故填:2KClO3

MnO2

−△

2KCl+3O2↑;

(2)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从b口通入,故填:b。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6.答案:解:由题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50g−59.8g=0.2g;

设反应的锌的质量是x,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 y 0.2g x=

65

98y

=

2

0.2g

解得:x=6.5g,y=9.8g

6.5g

所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g×100%=65%;

答:①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65%;②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是9.8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之差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依据氢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即可求出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差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