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含义题
复习:概括题
✓ 基本结构:谁+做了什么 ✓ 两种类型: (1)事件概括(2)情感归纳
✓ 补充概括题:
(1)确定段落(2)一致形式
✓ 中心概括:人物特征、事件意义
——它是一个很平常的水果,但是,牛顿的苹果又大又甜,而白雪公主的苹果却那么干,那么苦。
所以——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同样的,一个词可以同时有两层含义!
《蜗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
《黑色毛衣》一件黑色毛衣两个人的回忆 雨过之後 更难忘记 …黑色毛衣 藏在哪里就让回忆永远停在 那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照亮我前行
表层含义:
词句的表面含义、本身的意思。一个苹果、一件毛衣、一只蜗牛
深层含义:
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表达作者感情、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含义
黑色毛衣——温暖的回忆;夜空中最亮的星——不断努力的信念、指引自己前进的理想。
试卷中的含义题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 (2)
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4 分) 3、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 分) 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5、第六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含义题
《迷雾灯塔之光》第二题
《迷雾灯塔之光》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 科林点点头,走出
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 “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 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 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2、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 分) 回归文本,寻找答案:
•
(6)“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 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
(16)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
(21)那约定的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 •
跟文章标题《迷雾灯塔之光》有关——直指“文章中心” “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 表层含义:重新点亮的灯塔的光。深层含义:?
(1)科林对父亲的爱(家庭、亲情) (2)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关爱
答案: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一是指在科林的努力下重新亮起的,在迷雾中指引方向的光;同时也指科林对父亲的爱,对亲情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要对文章仔细琢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来思考, 千万不能脱离文本,脱离主旨。 标题含义中的比喻义
《变色龙》 契诃夫 短篇小说奥楚蔑洛夫:
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章,谈谈本文题目“盲人看”是什么意思?
《盲人看》
1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各自的孩童回家。
2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着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3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 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4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
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5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火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 50 块钱,对盲目人说,不必找了。
6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50 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7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8 不知他从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9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10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11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12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13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14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15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 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以走……
16 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17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题目: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题目“盲人看”是什么意思?
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盲人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他们胸中装
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体现盲人的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忆儿时》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理解序言结尾部分(补充材料)“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的含义?
《忆儿时》
①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
“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 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
【补充材料】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1、找关键词
“童年”“愚呆”“神圣”
2、看看原文中是否有类似的描述(结合文本)
结尾:“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答案:那些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愚笨),但是作者认为同年代额生活是“热闹、幸福的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这是一种真正纯真的快乐,是神圣的。
阅读《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回答下列问题。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
(1)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 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4)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5)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 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6)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7)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8)“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9)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10)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这一 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大小都是 30 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 我 是 白 痴 。 “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11)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 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12)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题目:理解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本意+语境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容颜”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所呈现的颜色。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金科玉律”本意是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来买水果所积累的基本成型的经验。
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注视一样;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 歌唱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日是末日一样。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海伦·凯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