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古城历史变迁纪略
(石泉县文化旅游局 张昌斌)
陕南石泉夏属梁州、商周为庸、春秋属楚、战国归秦,秦汉以来先后设置安阳、晋昌、长乐、魏兴、永乐等郡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城南石隙多泉”而更名石泉,迄今已有1458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巴汉水之间。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石泉人民紧紧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构筑了一道道分外靓丽的风景。其中,陕南保存最为完好的千年古县城就是最好的见证。
石泉古县城坐落于汉江北岸石质高地,东临红河(红花沟)、南依汉江、西接饶峰河、北枕珍珠河,呈现出“秦巴拱卫、四水绕城”的壮丽景象。周边的银屏秋月、汉江晚渡、石磨渔梁、马岭朝阳、饶峰夕照、烟波灵洞、天池瑞莲、霹雳神峰为石泉八景名胜。据史书记载,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为控制川陕流民“于东阳川(今县城)置晋昌郡”,北周武成二年(561年)“迁魏兴郡(辖石泉县)至东阳川”,保定三年(563年)“迁石泉县治入郡城”,石泉古县城作为郡县治所至今已有1680余年的历史。
石泉现存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洪水侵扰“寻筑寻圮”。后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六次重建,历时四年方告阙成。城高一丈五尺,周长二里又二百五十二步,东、西、南三门和西门瓮城门楼分别镂石镌刻“远瞩金州”、“雄临汉浒”、“秀挹西江”、“城西屏障”匾牌,北门整修炮台,东门魁星楼高三层,气势恢宏。其后百余年间又三次补修,增高城垣、开挖壕沟、加固城防,真可谓“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经历了无数次兵燹匪患的冲击,保全了千年县城的历史风貌。
石泉古城曾经是个很有人气的地方。街市原本临江而建,先民自古逐水而居,于是也就有了池河莲花古渡、后柳油房坎、喜河梅湖街、熨斗筒车坝和两河三县镇等水旱码头与古城枝蔓相连。过去的岁月里,千年古城和这些古镇一道艰难地演绎着一段如花季盛开的历史,宛如深巷中的陈年佳酿,久而弥香。如今,明清古街和东西城门修复如旧,青石铺就的古街上店铺林立,商贩游客熙熙攘攘,焕发出一股勃勃生机。矗立城中的禹王宫、江西会馆等标志性建筑修复完好,风韵犹存;仄长仄长的水巷、戴家巷、簧学街、常胜巷依然幽深,古色古香;老字号的楚蜀客栈、书画帧裱、推拿理疗和最新流行的夹克T恤、麻辣烧烤、吹拉弹唱交融在一起,全面恢复了古城的活力。
禹王宫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间扩建后彩绘禹王塑像,增修万寿宫(即江西会馆)。现存禹王宫和江西会馆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墙体青砖上全部镌刻有“禹王宫”、“江西会馆”标识,极为罕见。禹王宫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巧夺天工,
殿门前座落着两个大石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宫顶梁悬姜公亭,浮雕的飞禽走兽和龙生九子神态各异,排列有序;宫内留存大量壁画,展现了大禹治水的艰难历程,为珍贵的文史资料。因史书记载“禹生石泉”,当地百姓便于每年六月六(大禹生日)举办禹王会。这一天无论街坊里巷、道观庵堂,乃至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热闹一番,民众朝奉禹王后相继开展泼水祈福、舞草把龙、玩社火、演皮影戏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据考证,自宋代开始至解放初期,此俗在石泉广泛流传,并保留了诸如香炉、蜡台、锣鼓、皮影、草把龙、禹王雕像等文物,实为石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奇葩。
美丽的石泉
呼吸一个地方的空气,喝一个地方的水,吃一个地方的粮食,在一个地方居住的时间长达三、五年,尽管没在此地出生,有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作第二或者第及故乡。其实,是因为这个地方承载了他或多或少的感情。
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已经生活了20多年,在这里娶妻、生子、工作、写作,特别是写作,我几乎所有关于陕南题材的创作源泉就来源
于此地。因此,我早已把这块美丽的土地当作家乡。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爱家乡就从爱你脚下的三分田开始吧!
爱家乡我们就喜欢说家乡的魅力。如数家珍是个什么意思?我是这样认为的,家珍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家珍当然是自家的宝贝,是值得向外人宣扬的东西,更重要地是它应该具有文化的内核,否则,这家珍传之不远,流之不长。比如自从水泥建筑在我们这里兴起后,有多少水泥建筑被人称道?又有几座水泥建筑能够传承给后人?反而,这种水泥建筑是建了拆,拆了建,浪费了百姓的膏脂。究其原因,是这些建筑没有文化内核,不值得人们传承。
石泉有很多可世代传承的东西。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一块具有多元精神的土地,它海纳百川,善于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物和思想。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气。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最早的人类还未在这片土地生活时,它具有的优势自然禀赋应该就已具备。比如从关中中部翻越秦岭进入陕南,其地势走向必然到达这里。而后假如要进入汉中盆地或者月河川道,其地理条件也必然选择这里作为拐点。因此,人们选择这里作为交通的枢纽,最早的原因是地势使之然也。
在石泉县城河堤中段下面,有一个叫红石包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著名画家石鲁和方济众曾在那里写生作画,红石包周围石缝中,有多股泉水涌出,泉水清冽,长流不息,石泉县就因此而得名了。那么,石泉的历史就像这些泉水一样源远流长,石泉县建县历史悠久,在晋代为长乐县,西魏废帝元年改称石泉,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通常,人们这样介绍石泉: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地型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有15个乡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3千人。
如上所说,石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给杨贵妃千里送荔枝就是从石泉境内的古子午道经过。南宋“三年(1133)春正月乙丑,金人陷金州。撤离喝自商於直捣上津,攻金州,王彦以三千人迎敌而败,焚积聚,退保石泉,撤离喝遂乘胜而进。二月辛卯,王彦引兵会吴玠於饶风关。金人长驱趋洋、汉,刘子羽闻王彦败,亟命田晟守饶风关,而遣人召吴玠入援。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至绕风。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喝。”撤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也!”饶风关地形险要,此关在现石泉县饶峰镇境内,为山脊隘口,从沟下上关约百余米,坡势险峻。隘口东西向,南北各有山头。隘口长约百米,宽约二、三十米,顶部略平,易守难攻。吴玠在此抗金,滚木擂石激战六昼夜,金人攻关不能奏效,后因小校叛宋投金,导以祖溪间道,绕至关口,吴玠才被迫撤退。后人在关上立有大石碑;“宋将吴玠抗金即此。”千百年来,石泉的区域地理优势形成了一个商贾云集,经济相对发达的驿站码头。
新世纪以来,石泉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阳安铁路横贯过境,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按照“出境公路高速化、境内干线二级化、县乡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的目标,加快县内公路网络建设。今年,西汉高速公路将与石泉连通,石泉县城至西安的公路里程缩短为195.2公里,单程2.5小时。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石泉段设计26公里,总投资28亿元。高速路将改写石泉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可真正融入大中城市半日经济圈。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今年内将实现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水泥路到今年底累计完成470公里以上,通村率达70%,2008年力争达90%以上;汉江航运重振雄风,年内开通石泉至喜河水上航运。石泉的水陆交通网络质量更高,网络更密。
石泉的山水富有灵气,有许多独特的景致。石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度,年降雨量900毫米,四季分明,适宜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和多种动物生息繁衍。
山之灵气在一山一洞。云雾山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是秦岭南部山脉的一支,主峰鬼谷岭海拔2008.9米,为全县众山之首。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张峻迹撰写的《石泉县志》说:“云雾山,邑北,相传鬼谷子隐此。有地亩余,朝种暮收,今迷其处。有铁瓦佛殿,座下有泉,天旱祷佛,取水甚灵。”“其铁棺尚存,周回奇花异卉,一本而五色者大如碗。一道人坐山数十年,赖以修真,后化去。”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纵横家、谋略家,留有《鬼谷子》一书,其学生苏秦、张仪最为有名。2003年8月,中国先秦史学会牵头召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60多名专家教授云集石泉,召开了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石泉是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可以说就是鬼谷子故里。2007年7月25日,中国先秦史学会石泉鬼谷子研究基地在石泉县挂牌。现在云雾山鬼谷岭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石泉南部巴山中,有一个燕子洞溶洞,洞内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景观保存完好,钟乳石晶莹剔透,石笋鬼斧神工,千奇百怪,是西北著名的溶洞。
水之灵气在汉江。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县境约60公里,蕴含了可开发利用43.4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建于20世纪70年代汉江上游的第一座水电站石泉水电站,当时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后扩机为22.5万千瓦。2003年6月,装机18万千瓦,投资近14亿元的喜河水电站破土动工,现在已建成发电。据水电专家介绍,全国在干流建电站达到2个的县只有2个。石泉是其中的1个。两座水电站形成了宽阔的湖面,一江两湖,石泉人将它们分别命名为烟波湖和莲花湖。
一江两湖,碧波荡漾,清水出境,秀挹北京。
“十一五”期间石泉将继续推进池河水电梯级开发,全县境内水电工业装机容量将增加到43万千瓦,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为了把石泉县建成陕南重要电力能源基地,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火电厂项目建在石泉。目前,项目已进入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阶段,已有布局我县、选址池河镇的意向。项目设计装机400万千瓦,总投资155亿元,年发电量可达200亿度,工业产值约55亿元。如果项目批准实施,既是石泉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对石泉经济结构影响巨大的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我们知道,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石泉未来各种电力装机总容量为443万千瓦,约占三峡水电站总容量的24%,即约四分之一,在全国县级应是仅有的。
石泉正在以县城为中心点,形成南区、北山、西大门、东走廊四条射线,景区开发与景点建设按照南边在前、水上优先、北打基础的步骤实施,精心打造特色景观和精品景点,让旅游产业迅速健康发展起来,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旅游要素基本健全、旅游市场基本形成,旅游经济初步显现的目标。石泉,将成为西安真正的后花园。
地灵人杰,千百年来,石泉的山水养育出了无数的人物。按照清《石泉县志》记载,用现在的眼光看,石泉历史多有可传扬人物。
旧县志中本地中进士和进士来石泉任知县的当在不少:白圭,元代至正中举进士,历官礼部侍郎。王锦元,嘉庆丙辰进士,翰林院检讨。张良璋,同治进士,翰林院编修。戴家松,同治进士。何希逊,同治进士。何业健,光绪进士。何毓璋,光绪进士。彭懋谦,同治辛未科进士。官工部主事。历署广东督粮道,惠湖嘉道。赏加按察使衔。又奏保二品顶戴。解职后,历掌关中书院教务。洁清率下,民称彭青天。总司广东厘务,应得秤余银三十五万两,悉数捐助甘饷。左文襄专折保奖,尝加职衔。曾重刻经史诗文三十余种,以惠士林。其板俱存关中书院尊经阁。光绪丙戌,乞养回籍,为地方兴利。设山蚕局,有《山蚕易简序》传世。
张峻迹,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总编。胡载道,万历丁丑进士,河南人,流寓石泉,好丹砂。朱泌,山东单县进士,任知县。顾声雷,江西元和进士,任知县。李照远,江西吉永进士,任知县。王鹄,湖北进士,任知县。毛有信,贵州进士,任知县。盖钰,山东进士,任知县。郭熊飞,山东维县进士,任知县。蔡风仪,江西进士,任知县。马国翰,山东历城进士,任知县。孙玉麒,福建浦城进士,任知县。慕维城,甘肃镇原进士,任知县。舒钧,知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石泉县志》主编。刘应祥、侯国璋,道光进士,任知县。罗重熙、阮调元,同治进士,任知县。高箕承,咸丰进士,任知县。张世英、李汝鹤、吴立亭、宫炳炎,光绪进士,任知县。
在这些知县中,马国翰(1793—1857)可以多说。他字词溪,又字竹吾。原籍章丘圣井镇大柳树村人。清代古籍辑佚家、文学家、藏书家。其曾祖时迁至济南全府庄居住,遂入历城籍。马国翰19岁中秀才,在家乡任教20年。38岁中举。道光十二年(1832)才以三甲67名考中进士。先后任洛川、石泉、泾阳县令。道光二十四年,擢升陕西陇州知州。咸丰七年(1857)病故于家,卒年64岁。据《续修历城县志》云:“国翰家贫好学,自为秀才时,每见异书,手自抄录。及官县令,廉俸所入,悉以购书,所积至五万七千余卷。”2000年8月30日,《中国文物报》登载了宁阴棠写的题为《玉函山房木刻雕版的捐献》一文,文章说:2000年5月13日,山东省章丘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李应顺传世藏版捐献表彰大会,对埠村镇西鹅庄村民李应顺家中珍藏了120年的5966张清代古籍木刻雕版全部捐献给国家进行表彰并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重奖。这批雕板数量共5966张,涉及经、史、子、集等书籍558部,约450万字,其中有马国翰、李廷启的个人著作,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文选拟题诗》、《竹如意》等,以及二人合著的《百八唱和集》。石泉县志载有他的《石泉杂咏》一诗。
石泉民风淳朴,孝道可嘉。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七年,石泉有个名叫曾荣福的人,此人乃“农家子也,其母,孀妇汪氏,生四子,福居次。光绪十七年,值母病,医药祈祷,日见重危,乃剖腹割肝,假肉以进,而母病寻愈。束手无谋,莫觅延龄之酒,操刀以试,遂成续命之汤。以匹夫匹妇之行,成可泣可歌之事,其为神明所呵护也固宜。前张育生邑侯赠以'割肝医母'碑,童郡守奖以'至行励俗'匾,并派下属每年给钱,以资赡养。”曾荣福为了医治好母亲的病,竟自己操刀剖腹割肝,用自己的肝脏熬成肝汤给母亲吃。后来,母亲的病倒好些,曾荣福却命丧黄泉。县令张育生认为曾荣福虽然做事愚昧,但孝亲尊长、舍己救人的精神可贵,亲自为曾荣福书写了“割肝救母”的楷书碑文。这块高105厘米、宽52厘米的石碑保存至今 。其墓地至今还保存在现红卫乡境内。
王聘,秉性和顺.母早逝,事父至孝.父病之日,亲尝粪以辨病症.家贫,父欲食羹,聘割股以进。及没,寝苫枕块守墓三年。
解放后,石泉人才辈出。陈雨膏先生是北京大学学生,20世纪30年代曾在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解放后担任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各位看过《台儿庄大战》这部电影,那里面就一场敢死队长率领敢死队员冲入日军阵营中奋勇杀敌大获全胜的情节,那位敢死队长被称为抗日英雄,他就是石泉人、国民党少将副师长、解放后任汉中市群艺馆馆长的王范堂先生。石泉还是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现在石泉县已经被批准为革命老区。
石泉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石泉县旧有《石泉八景》,这八景是汉江晚渡、银山秋月、饶峰晚照、天池瑞莲、石磨渔梁、烟波灵洞、霹雳神峰、马岭朝阳。如今,石泉县城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城门和明清老街居民。新世纪以来,石泉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北环路原为316国道过境路,安石二级公路建成后,这条路失去了过境公路的作用,成为县城的一条主要街道。原先这条路因年久失修,路面严重破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一片。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改造县城北环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通过多方筹资,投资1400多万元,经过十个多月的建设,一条崭新的北环路大街全面建成,成为县城的新亮点。
县城北坡过去是一片荒岭,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北坡建成森林公园,取名为北辰公园,以纪念先秦纵横
家鬼谷子。北辰公园占地3700多亩,以自然山地景观为主,兼顾人文历史景观,其中点缀服务性建筑、民宅式建筑以及汉魂廊、望江亭、松鹤山庄等观赏性建筑。现在三期工程已基本竣工,成为县城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向阳大街是县城最繁华的街道,2004年5月,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决定投资1.4亿元,实施向阳大街综合改造工程,打造陕南一流城市商贸大街。综合改造工程完工后,所有通讯、电力线路全部实现地埋,街道上再看不到纵横交错的各种杆路,十几栋设计现代的楼房拔地而起,高低错落有致;向阳大街景观为之一变,令人耳目一新。县城汉江河堤是一条僻静土路,2004年初,县委、县政府将其列入滨江大道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并将县城老街纳入规划之中,建设明清建筑步行街。
如今,石泉县城的城市化品位全面提升。滨江大道现代化别墅式建筑傍水而建,喜河电站库区尾水水临城下,一江清水,碧波荡漾,江风习习,渔舟唱晚。根据山水园林、休闲旅游城市的定位,围绕打造陕南最美丽县城的目标,依托“一江两湖”,按照“一江两岸三园四区五组团”的格局,石泉正在加快推进县城的“东延西扩”,着力打造特色和构建亮点,努力完善功能,提升品位。
石泉的蚕桑源远流长。1984年12月,石泉历史上的古直城现在变做谭家湾村的有一位名叫谭福全的农民,他在池河岸边淘金劳作的一次收获,就成了一次重要文物的发现之举。那天,老谭利用农闲时节,肩背淘金工具来到池河岸边,在挖至2.5米深处时,发现了一枚金闪闪的东西。这只金光闪闪的家蚕表面被鎏金所包裹,长 5.6厘米、腹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全身首尾共计9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全部完整,体态像正在吐丝,抑或是在仰头眠,尽管有些地方鎏金已剥落,但整个鎏金蚕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和老谭他们现在养的家蚕看上去几乎毫无二至。尽管老谭不知道手上 这只鎏金蚕真正的价值,但他却晓得这是一件宝物。半年多后的1985年9月23日,经人指点,老谭将这只鎏金蚕上缴到陕西省博物馆。经过鉴定,认定它是只汉代鎏金蚕,是国家级文物。专家称,古代丝绸织物及残片,各地博物馆尚有收藏,但对我国古代家蚕实物形体的收藏,除各地出土的一些玉蚕外,像汉代这样以红铜铸造,然后施以鎏金蚕体,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且仅有一条,弥足珍贵。清代石泉名人彭懋谦晚年回乡后设山蚕局,他在《山蚕易简序》一文中说:“盖闻天下大利,首重农桑。史籍流传,尝称货殖。然欲大开财源,固贵因地制宜,尤贵协力同心。我邑地瘠民贫,农桑货殖,均无足称。惟山蚕一事,较易举行。倘得家喻户晓,共兴此利。将来贫者富,富者愈富,转瘠土为膏腴,变漓风为淳厚,在此一举。尤愿各同人勿执私见,勿求近功。事期必成,不负溥利之心也夫。”
如今,蚕桑产业位列全县各产业之首,全县抢抓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陕南实施“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手抓基地建设和饲养规模扩大与科技普及,一手抓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全县密植桑园6.5万亩,2006年全年养蚕发种5.7万张,产茧1964吨,蚕农蚕茧收入6000余万元,池河镇、中池乡、城关镇、饶峰镇分别位于安康市40个蚕桑重点乡镇第1、4、6、33名,其中池河镇为西北蚕桑第一大镇。石泉位于安康市8个蚕桑主产县第二位。全县拥有2个缫丝企业,1个蚕种场和3个副产品开发企业。2006年蚕桑工业产值达1.18亿元(包鲜茧收烘环节产值)。蚕桑产业具备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并实现了一体化经营管理的良好格局,蚕桑产业年总产值1.7亿元(含流通环节产值),占全县全年生产总值10.78亿元的16%。预计到“十
一五”末,全县高标准密植桑园将达到10万亩,年养蚕20万张,产茧7000吨,蚕农收入2亿元,茧丝绸工业产值4亿元,蚕桑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工业产值同时翻两番,蚕桑收入占一产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蚕丝工业产值占全县二产总产值的50%以上。
清代石泉县志主编张峻迹说:“亲民之吏,曰守。言乎官,则国而家也;言乎治,则民而子也。汉兴,循吏如林,至今照耀简册,脍炙齿颊。”
为民之官,亲民之吏,家园旺盛,一邦名扬!
【地理位置】 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东经10°80′1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地形地貌】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大。最高海拔北部的云雾山2008.9米,最低海拔南部的石泉咀332.8米。
【气候特征】气候为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频繁。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配比不协调。春季升温快,不稳定,冷暖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和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较冷,降雨量少,多干旱;春季暖气团逐渐增强,气温渐高,晚春多阴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部洪涝,常有伏旱和夏旱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发生,阴雨连绵,常伴随低温,10月份后,气温迅速降低,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14.6 C,年均降水量88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小时,无霜期240天。
【建制沿革】 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汉阴、宁陕三县和并为石泉县,1962年三县分设至今。
【行政区划】全县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曾溪乡8镇7乡,20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个街道居委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