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宗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并体验成功。敢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
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助跑踏跳,跳上成蹲撑(80-90厘米高,横放器械),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它是 “跳上跳下”教材的完整组合动作。通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各环节的动作主。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标准、完整与连贯的示范动作,简单的语言提示,口头鼓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三、课的教学流程: (一)开始热身部分
1、“麻雀斗猫”:这个游戏通过教师情景导入,语言激发,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愿望。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基础。
2、专项准备练习:通过专项练习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习提高部分
1、教师运用儿歌(双脚起跳双手送,收腹屈腿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去,缓冲落地就完成)的形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技能综合地运用起来。在比较、分析、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2、游戏“赛龙舟”:通过对小垫子的巧妙运用,让学生融入到生动、激烈的游戏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生存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三)恢复整理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意念放松以及呼吸放松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身心得到恢复。 五、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已学会了“跳上成蹲撑,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的方法,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同学动作过大而造成受伤。注意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同时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的措施。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课时设计
教师: 班级:三年(1)班 人数:36人 课次:4 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一、跳上成蹲撑(80-90厘米高,横放器械),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 二、游戏:赛龙舟 1、通过教学,使85%以上学生基本掌握助跑、双脚跳上蹲撑,跳下缓冲落地的连贯技能。 教学目标 2、发展支撑、平衡能力及弹跳力并能在练习中使用保护帮助。 3、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心理品质,克服胆怯心理。 课的结构 开始 热身部分 一、课堂常规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式与组织措施 一、教法与学法: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并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组织队形: ★★★★★★★★★ ★★★★★★★★★ ○○○○○○○○○ ○○○○○○○○○ ◆ 图1 三、学习要求:集队要快、静、齐。 一、教法与学法: 1、讲解游戏方法、要求,并找学生共同进次数与时间 1/2分钟 4/5分钟 4/5分钟 重、难点:动作连贯、正确 ,舒展大方 , 落地平稳 二、热身小游戏:“麻雀斗猫” 方法:7-8人为一组,1人站在圈内为“猫”,其他人站在行示范。 2、强调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3、指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游戏。 二、组织队形: 圈外为“麻雀”。 “麻雀”可用 单双脚跳进、跳 出,“猫”则寻 找机会追跳进圈内的“麻雀”,一旦拍中,则互换角色。 要求: 1、遵守游戏规则。 2、“麻雀”要勇敢一些,多用跳入跳出的方法躲闪。 三、专项准备练习: 1、做上一步双脚起跳,回落的练习。 2、做助跑几步双脚起跳,回落的练习。 3、做蹲撑接挺身跳练习。 图2 三、学习要求:遵守规则、积极参与。 一、教法与学法: 1、教师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 2、学生二、三人一组亲情组合练习。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二、组织队形:散点练习 三、学习要求:自由练习,自己体验,互相观察,纠正。 4、从俯撑成蹲撑挺身跳练习。 学习 一、跳上成蹲撑(80-90厘米提高部分 高,横放器械),起立,做各种姿势向前跳下。 动作要领: 双脚踏跳,准确支撑、提臀收腹,快速提膝收脚、挺身展腹,屈膝缓冲。 重、难点:动作连贯、正确,舒展大方,落地平稳 保护与帮助: 当练习者上箱时,站在器械一、教法与学法: 1、教师运用儿歌(双脚起跳双手送,收腹屈腿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去,缓冲落地就完成),激励学生进一步认识动作的全过程。 2、学生体会儿歌要领,分组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完成动作的感想。 4、教师提出完成目标,学生相互切磋,研究更好的练习方法。学生根据完成目标互相之 18/20分钟 ∠ ∠ ∠ 6/7分钟 前,扶肩稳定。当练习者跳下时,间尝试进行正确的评价,认识和提高自我。 站在落点旁扶其腰背,防止跌倒。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单脚踏跳 纠正方法: (1)做上一步双脚起跳,回落的练习。 (2)做助跑几步双脚起跳,回落的练习。 二、组织队形: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