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构设计——精选推荐

2020-09-08 来源:易榕旅网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过程(了解)

本⽂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的,其⽬的是使新⼿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个⼤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设计,⾸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也很⼴,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个⼤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软件,把⼼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软件的计算功能进⾏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规范以及满⾜各⽅⾯的需要.现在进⾏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的有PKPM,⼴厦,TBSA等,⼤致都差不多。这⾥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先要建轴⽹,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定好了,输进去就⾏了,然后就是定柱截⾯及布置柱⼦。柱截⾯的⼤⼩的确定需要⼀定的经验,作为新⼿,刚开始⽆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个,慢慢再调整也⾏。柱⼦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合理性有⼀定的结构理念,柱⼦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低起决定性作⽤...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进⾏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当布好了柱⽹以后就是梁截⾯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相对容易确定⼀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点主次梁的⾼度要有⼀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主次梁的布置就是⼀门学问,这也是⼀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个⼤的⽅⾯.总的原则的要求传⼒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求使各部分受⼒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的确定(⽐如住宅,在房中间做⼀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道梁去掉⼏⼗公分,那业主不骂⼈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基本的参数啦,⽐如混凝⼟强度啊,每⼀标准层的层⾼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如板厚啊,板的受⼒⽅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图,内⼒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并加以调整,反复⾄电算结果满⾜要求为⽌,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成施⼯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图,基础通常需要⼿算,⼿⼯画图,现在通常采⽤平⾯法出图了,也⼤⼤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三.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制图标准进⾏修改,

这就看每个⼈的绘图功底了,施⼯图是⼯程师的语⾔,要想让别⼈了解⾃⼰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根据施⼯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进⼀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各种规范对施⼯图的每⼀个细节进⾏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本规范,如果施⼯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那发⽣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布置及基础⼤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布置及柱平⾯法⼤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梁板的配筋图,楼梯⼤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个到⼏⼗个结点⼤样图.四.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个⼈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图后,需要⼀个校对⼈对整个施⼯图进⾏仔细的校对⼯作,校对通常⽐较仔细资格也⽐较⽼,⽔平也⽐较⾼,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审核,总⼯进⼀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五.联系单或设计变更

在建筑物的施⼯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难度过⼤,施⼯⽆法满⾜就需要设计变更,由

甲⽅或施⼯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地现场进⾏检查,看施⼯是否是按照⾃⼰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及时指出修改...⼀、地质报告看什么-----1、先看清楚地质资料中对场地的评价和基础选型的建议,好对场地的⼤致情况有⼀个⼤概的了解;

2、根据地质剖⾯图和各⼟层的物理指标对场地的地质结构、⼟层分布、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进⾏评价和了解;3、确定基础形式;

4、根据基础形式,确定地基持⼒层、基础埋深、⼟层数据等;5、沉降数据分析;

6、是否发现影响基础的不利地质情况,如⼟洞、溶洞、软弱⼟、地下⽔情况.......等等。注意有关地下⽔地质报告中经常有这样⼀句“勘察期间未见地下⽔“,如果带地下室,⽽且场地为不透⽔⼟层,例如岩⽯,设计时必须考虑⽔压,因为基坑⼀旦进⽔,⽽⽔⼜⽆处可去,如果设计时未加考虑那就⿇烦了。⼆、钢筋验收验什么1钢筋数量与直径;2钢筋锚固;3 钢筋间距;4 钢筋保护层;5 箍筋弯钩;6 后浇带钢筋;7 拉结筋;

8 钢筋搭接长度及接头率;9 钢筋接头部位;

10 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三、验槽到底该验什么

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质和特殊⼟情况,据此判断异常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探是否需补充,原基础设计是否需修正,对⾃⼰所接受的资料和⼯程的外部环境进⾏确认。

1 地基⼟层是否是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层,是否有差别,主要由勘察⼈员负责;2 基础深度是否达设计深度,持⼒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3 验证地质报告,有不相符的情况下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案;4 基坑是否积⽔,基底⼟层是否被搅动;

5 有⽆其他影响基础施⼯质量的因素(如基坑放坡是否合适,有⽆塌⽅)四、主体验收验什么---主体验收,结构⼯程师主要注意的内容有:

1、梁柱板尺⼨定位是否设计要求,其成形质量如何,是否有蜂窝⿇⾯等。还有是否有修补的痕迹,如果有,应询问修补的原因,是否对结构有影响。

2、预埋件是否准确埋设,插筋是否预留,⾬⽔管过⽔洞是否留设准确,卫⽣间等设备是否按要求留设,对后封的洞板钢筋是否预留等。

3、砌体⼯程的砂浆是否饱满,强度是否够(可以⽤⼿扳⼀下),砌体的放样如何,是否平直,墙⾯是否平整。砌体中的构造柱是否设槎,框架梁下砌体是否密实,圈梁是否按要求设置。墙⾯的砂浆找平层厚度是否过厚。等等。

4、看看各层施⼯时的沉降记录如何,是否有过⼤的差异沉降。每层增加的沉降量,及各观测点间的沉降差如何。如有差异过⼤,⾸先加⼤观测密度。

五、查看施⼯记录,各种材料合格证,试件的强度检验报告等结构专业扩初说明包含什么⼀、设计依据:1.主要设计规范和规定2. 岩⼟⼯程勘察⼆、⾃然条件:

基本风压值、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抗震重要性分类、建筑物安全等级、场地⼟类型、地震作⽤、抗震措施、场地稳定性、场地⼟层描述。三、基础

1.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基础持⼒层。2.拟建建筑物基础形式。

3.场地地下⽔对混凝⼟结构和钢筋混凝⼟中钢筋有⽆腐蚀性及措施。四、上部结构形式及平⾯布置说明五、材料

1.混凝⼟强度等级2.隔墙材料六、使⽤荷载标准值七、计算⽅法和结果1 计算软件

2 主要技术参数:⾃震周期、层间位移、剪重⽐、总质量G。6. 结构施⼯图主要画什么1 结构设计说明;

2 基础平⾯图及详图:基础尺⼨定位、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3 ▲结构平⾯图及详图:主要包括模板图、现浇板的配筋(预制板的布置)、特殊节点详图、过梁布置、⾬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详图、楼梯布置、板顶标⾼、梁布置及其编号、板上开洞洞⼝尺⼨及其附加筋、屋⾯上⼈孔、通⽓孔位置及详图;4柱配筋及详图;5梁平⾯配筋图及详图;6 楼梯详图;

7 墙、暗柱详图及构造;

8 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详图;9 ⾮结构构件详图及构造。计算书内容主要有什么⼀、设计依据

1.执⾏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与地⽅标准;2.资料:地质勘察报告、试桩报告、动测报告等;

3.应⽤的计算分析软件名称、开发单位。⼆、结构的安全等级:

砼结构、钢结构、桩基、天然地基等安全等级。三、荷载取值1.楼板厚度:1.1 最⼩楼板厚度:

1)梁板式阳台板(外挑式):h=90mm,2)挑板式阳台板:h=100mm,3)楼梯梯段及中间平台:h=90mm,4)楼梯间楼层平台:h=120mm5)户内楼板:h=100mm,6)⼤屋⾯板(平):h=120mm7)坡屋⾯板:h=100mm

8)凸窗挑板及空调板:h=80mm,

9)阳台栏板及上⼈屋⾯⼥⼉墙:h=100mm。1.2 楼板厚度取值:1)悬挑板h≥L/12;2)a/b>2时,h≥b/30;3)1<a/b≤2时,h≥b/38,2. 楼板荷载标准值:2.1 ⾯层恒载取值:

1)楼层⾯层荷载:1.2 KN/M2。板底抹灰或吊顶:0.4 KN/M2。

2)上⼈屋⾯及露台(板顶+板底):3.5 KN/M2。3)坡屋⾯恒载(板顶+板底、斜向)2.5 KN/M2。坡屋⾯恒载换算成⽔平投影⾯时,应按坡度计算,如:屋⾯起坡30°时,

q恒=2.5/cos30°=2.9 KN/M2屋⾯起坡45°时,

q恒=2.5/cos45°=3.5 KN/M24)楼梯⾯层荷载:0.6 KN/M2楼梯板底抹灰:0.4 KN/M22.2活荷载取值:

1)厅、卧室、户内⾛廊2.0 KN/M22)厨房、卫⽣间:2.0 KN/M2

3)阳台:2.5 KN/M2

4)公共楼梯(含平台)3.5 KN/M25)户内楼梯(含平台)2.0 KN/M26)上⼈屋⾯及露台:2.0 KN/M27)不上⼈屋⾯:0.7KN/M23.隔墙⾯荷载标准值:3.1外墙⾯荷载:

墙厚190,空⼼率:35%(KM1型⾮承重空⼼砖)0.19×65%×19×1.1=2.60 KN/M2内侧粉刷:0.4 KN/M2外墙瓷砖+保温:1.1 KN/M2q恒=2.60+0.40 +1.1=4.1 KN/M2

3.2楼梯间隔墙及分户墙(含阁楼分户墙)⾯荷载:墙厚190,空⼼率:35%(KM1型⾮承重空⼼砖)0.19×65%×19×1.1=2.60 KN/M2双⾯粉刷:2×0.4 KN/M2q恒=2.6+0.40 +0.4=3.4 KN/M23.3 120厚厨房、卫⽣间墙⾯荷载:

墙厚115,空⼼率:15%(KP1型承重多孔砖)0.115×85%×19=1.90 KN/M2单⾯粉刷:0.4 KN/M2单⾯瓷砖:0.5 KN/M

q恒=1.90+0.40 +0.5=2.8 KN/M23.4 100厚内墙⾯荷载:

墙厚90,空⼼率:35%(KM1型⾮承重空⼼砖)0.09×65%×19×1.1=1.20 KN/M2双⾯粉刷:2×0.4 KN/M2q恒=1.2+0.40 +0.4=2.0 KN/M2

4.按跨度确定板厚及⾯荷载标准值选⽤表:(kN/M2)

双向板短向跨度板厚楼层上⼈屋⾯及露台≤3300 h=90 q恒=3.9 不⽤300<L≤3800 h=100 q恒=4.1 6.03800<L≤4200 h=110 q恒=4.4 6.34200<L≤4500 h=120 q恒=4.6 6.54500<L≤4900 h=130 q恒=4.9 6.84900<L≤5300 h=140 q恒=5.1 7.05300<L≤5700 h=150 q恒=5.4 7.3

5700<L≤6000 h=160 q恒=5.6 7.5注:单向板及坡屋⾯板应另⾏计算。5.砖隔墙线荷载

1)内、外墙墙⾼计算时应扣除梁⾼部分,2)外墙开平窗时隔墙线荷载折减系数:0.7,

3)外墙开推拉门(与阳台相连)时隔墙线荷载折减系数:0.5,

(4)外墙设凸出墙⾯≤800的凸窗时按整墙⾯砖墙计算,>800的凸窗按实际情况计算隔墙线荷载;(5)内墙门洞不折减。

6.附属构件线荷载(⽤于⼀般情况)(1)阳台栏板:q恒=4.5 KN/M(2)楼梯间栏板:q恒=5.0 KN/M(3)空调板:q恒=2.5 KN/M(4)⼥⼉墙荷载:按照建筑条件计算

考虑⼥⼉墙⾃重,⼀般都折算成均布线荷载加在顶层梁或者墙上。

举例说:900⾼的⼥⼉墙,如果墙厚150,混凝⼟容重按25计,混凝⼟墙两侧的抹灰容重取20厚取200.9*(0.15*25+0.02*20*2)=4.1kN/m(5)坡屋⾯檐沟:q恒=4.0 KN/M7. 其他

(1)墙下未设梁时,板上恒载应考虑附加墙重的折算荷载(电算按平均重量)。(2)跃层楼梯在楼板上起跑时,该处楼板厚度按第1.2条计算后增加10mm。⼀)、外墙线荷载选⽤表:墙体密度层⾼梁⾼实墙×0.7 ×0.54.1 2.8 300 10.3 7.25.1

4.1 2.8 350 10.0 7.05.0

4.1 2.8 400 9.8 6.9 4.94.1 2.8 450 9.6 6.7 4.84.1 2.8 500 9.4 6.6 4.74.1 2.8 550 9.2 6.5 4.64.1 2.8 600 9.0 6.3 4.5

⼆)、楼梯间隔墙及分户墙荷载选⽤表:墙体密度层⾼梁⾼实墙3.4 2.8 300 8.53.4 2.8 350 8.3

3.4 2.8 400 8.23.4 2.8 450 8.03.4 2.8 500 7.83.4 2.8 550 7.73.4 2.8 600 7.5

三)、厨房、卫⽣间隔墙荷载选⽤表:墙体密度层⾼梁⾼实墙2.8 2.8 300 7.02.8 2.8 350 6.92.8 2.8 400 6.72.8 2.8 450 6.62.8 2.8 500 6.42.8 2.8 550 6.32.8 2.8 600 6.2

四)、内隔墙荷载选⽤表:墙体密度层⾼梁⾼实墙2.0 2.8 300 5.02.0 2.8 350 4.92.0 2.8 400 4.82.0 2.8 450 4.72.0 2.8 500 4.62.0 2.8 550 4.52.0 2.8 600 4.4五、地基基础计算书1.天然地基

(1) 持⼒层选择,基础底⾯标⾼。(2) 地基承载⼒设计值计算。

(3) 底层柱下端内⼒组合设计值(可以⽤平⾯图代替)。(4) 基础底⾯积计算、地基变形计算

应归纳总底⾯积,总垂直荷载设计值,供校对⽤。(5) 基础计算书:冲切、抗剪、抗弯计算。2.复合地基(1) 静载试验值。

(2) 承载⼒设计值计算与选⽤值。(3) 、(4)、(5)同天然地基。3.桩基

(1) 结构计算,取出柱底内⼒;

(2)单桩承载⼒极限标准值计算(分别按钻孔计算)(3) 桩数计算;总桩数,总荷载设计值。(4) 静载试验分析,桩位调整。

(5) 承台设计计算(冲切、剪切、抗弯)六、地下室计算1.荷载计算

2.内⼒分析:侧板、底板。3.配筋原则(1) 强度控制顶板。

(2) 裂缝控制,结构⾃防⽔底板、周边墙板。七、电算部分1 结构设计总信息2 周期、振型、地震⼒3 结构位移

4 轴压⽐与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简图5各层楼⾯及墙、梁荷载6各层平⾯简图7各层配筋简图8层超筋超限输出信息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中的注意事项,选⽤详图,通⽤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图中未画出⽽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板缝尺⼨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对⾓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平线或垂直线的⽅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编号,可减少设计⼯作量,也⽅便施⼯⼈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根筋。布板时从房间⾥⾯往外布板, 尽量采⽤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暖的⽴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C20。纯框架结构⼀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要求不可⽤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PMCAD的⼈⼯布板功能布预制板,⾃动布板可能不能满⾜⽤户的施⼯图要求,仅能满⾜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很敏感、跨度超过6.9⽶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板厚⼀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或120、150、180三种尺⼨。尽量⽤⼆级钢包括直径φ10(⽬前供货较少)的⼆级钢,直径≥12的受⼒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级钢。钢筋宜⼤直径⼤间距,但间距不⼤于200,间距尽量⽤200。(⼀般跨度⼩于6.6⽶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要求)。跨度⼩于2⽶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个板号。应全楼统⼀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板厚⾄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处可为φ8@200。板顶标⾼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现浇挑板阴⾓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采⽤现浇楼板,以利防⽔,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

便装饰性

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罩、挑廊应每隔10~15⽶设⼀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现浇板,不采⽤予制板加整浇层⽅案。卫⽣间做法可为70厚+10⾼差(取消垫层)。8⽶以下的板均可以采⽤⾮预应⼒板。L、T或⼗字形建筑平⾯的阴⾓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PMCAD软件⾃动⽣成,⼀可加快速度,⼆来尽量减⼩笔误。⾃动⽣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程较⼤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处的最⼤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为放⼤。⽀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否则将对梁产⽣过⼤的附加扭距。⼀般:板厚>150时采⽤φ10@200;否则⽤φ8@200。PMCAD⽣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种计算⽅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厚板⽀座配筋,增⼤跨中配筋。3.⾮矩形板宜减⼩⽀座配筋,增⼤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防结构。但结构⾃防⽔、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般不应加粗钢筋,⼀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是板整体受⼒,应整体提⾼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般为轻墙,过梁⼀般不采⽤预制混凝⼟过梁,⽽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加⽓混凝⼟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在厕所处。

(4).⾬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详图。注意:⾬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度<900,最⼩板厚100;⾼度>900时,最⼩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并通过⽔平挑板的下部锚⼊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混凝⼟结构。挑板挑出长度⼤于2⽶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竖沿,防⽌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搭为⽆组织排⽔时,⾬搭出挑长度应⼤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直径⼤间距钢筋,给⼯⼈以下脚的地⽅,防⽌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X型斜线表⽰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板式楼梯,⽅便设计及施⼯,也较美观。(6).板顶标⾼。可在图名下说明⼤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8).板上开洞(厨、厕、电⽓及设备)洞⼝尺⼨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定锚⼊板

⽀座,从洞边锚⼊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虚线表⽰其范围,并注明⽤提⾼⼀级的膨胀混凝⼟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9).屋⾯上⼈孔、通⽓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可在建筑墙体剖⾯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基础平⾯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于4⽶)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积双向重复使⽤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厚板将其跨过。(3).混凝⼟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层时,应考虑防⽔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于3⽶时,应建议甲⽅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满⾜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每隔30~40⽶设⼀后浇带,并注明两个⽉后⽤微膨胀混凝⼟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提⾼地基的承载⼒(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减少地震作⽤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差的1.5⾄2倍,否则应

打抗滑移桩,防⽌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格中⼼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

(8).独⽴基础偏⼼不能过⼤,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不能过⼤,必要时可作成三⾯⽀承⼀⾯⾃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和基础底板的形⼼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独⽴柱基时,独⽴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最⼩配筋率要求,除⾮此基础⾮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独⽴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和素混凝⼟之间的结构。⾯积不⼤的独⽴基础宜采⽤锥型基础,⽅便施⼯。(10).独⽴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宜较⾼,否则底层墙体过⾼。(11).底层内隔墙⼀般不⽤做基础,可将地⾯的混凝⼟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13).基础平⾯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不宜⼤于C30,⼀是没⽤,⼆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JCCAD软件⾃动⽣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成的基础平⾯图名为JCPM.T,⽣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16).基础底⾯积不应因地震附加⼒⽽过分加⼤,否则地震下安全了⽽常规情况下反⽽沉降差异较⼤,本末倒置。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的地基基础规程。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般有400厚的覆⼟。(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3).洞⼝⼤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地区或膨胀⼟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地区或膨胀⼟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6).暖沟⼀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下⾯的梯板⾼度是否够(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通道的垂直⾼度不应低于2.0m),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处。楼梯平台净宽不得⼩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应⼩于1.2m。(2).踏步⾼度不宜⼤于0.2m,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踏步⾼度加踏步宽度约等于600。幼⼉园楼梯踏步宜120⾼。

(4).楼梯折板、折梁阴⾓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5).楼梯的建筑做法⼀般与楼⾯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与楼⾯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于4⽶时,应采⽤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左右时,应采⽤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此两种计算⽅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于5⽶时,挠度不容易满⾜。应注明加⼤反拱或增⼤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于平台板筋。(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6.梁详图: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附加箍筋。梁上⼩柱和⽔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处详施⼯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时,梁⾼宜等⾼,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较⼩时,宜加⼤梁⾼做⾄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与柱外⽪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较⼩尺⼨。梁与柱的偏⼼可⼤于1/4柱宽,并宜⼩于1/3柱宽。(3).折梁阴⾓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度出发)。当采⽤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直径⼩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要求,并与梁的断⾯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断⾯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同直径的,尽量不在⽀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座可按简⽀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箍筋。梁⽀承偏⼼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重占总荷载的⽐例很⼩,作成变截⾯不能有效减轻⾃重。变截⾯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样,难以施⼯。变截⾯梁的挠度也⼤于等截⾯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受剪承载⼒不⾜。对于⼤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加筋,更应验算梁洞⼝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冲切破坏和斜截⾯受弯破坏。

(11).梁净⾼⼤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12).挑梁出挑长度⼩于梁⾼时,应按⽜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于4的短梁,采⽤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加宽⼀倍,挠度减⼩20%左右。相对来讲,增⼤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倍,挠度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部分通长布置,以减⼩混凝⼟徐变对挠度的增⼤,如果上筋不⼩于下筋,挠度减⼩20%。

(15).框架梁⾼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另⼀⽅向的梁边。(16).当⼀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的柱时,可加⼀刚性挑梁,两个柱⽀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17).梁宽⼤于350时,应采⽤四肢箍。. 柱详图: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柱,⽅便施⼯。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圈半的⽔平段。⽅柱箍筋应使⽤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柱、楼梯间柱应增⼤纵筋并全柱⾼加密箍筋。幼⼉园不宜⽤⽅柱。(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直径⼤间距,但间距不宜⼤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柱内,⼀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积占柱截⾯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管。

(4).柱断⾯不宜⼩于450X450,混凝⼟不宜⼩于C25,否则梁纵筋锚⼊柱内的⽔平段不容易满⾜0.45La的要求,不满⾜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5).柱应尽量采⽤⾼强度混凝⼟来满⾜轴压⽐的限制,减⼩断⾯尺⼨。(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柱⼦的轴压⽐及配筋宜留有余地。(8).独⽴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TA 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框架PK 来讲,第⼀,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状态,如地震⼒或风⼒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不是按框架的楼⾯从属⾯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

梁的⽀座(框架梁)发⽣下沉变形,内⼒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第⼆,快速⽅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成单榀框架,再⼈⼯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井式梁的断⾯较⼩,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梁⾼。在绘制施⼯图时,较⼤直径的钢筋连接宜⽤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次截断的钢筋不⼤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墙,可⼤⼤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明显不⾜。

(2).⾬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跨度⾬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等级宜相差⼀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较⼤时,应验算构件的最⼩配筋率。(5).出屋⾯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粘⼟砖砌筑,但不能采⽤砖墙承重。应采⽤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加构造柱,层⾼较⾼时宜在门洞上⽅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混凝⼟墙时刚度很⼤,其它地⽅不加剪⼒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8).柱⼦轴压⽐宜满⾜规范要求。

(9).当采⽤井字梁时,梁的⾃重⼤于板⾃重,梁⾃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般加⼤截⾯的边梁。(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13).验算⽔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起。

(14).当地下⽔位很⾼时,暖沟应做防⽔。⼀般可做U型混凝⼟暖沟,暖⽓管通过防⽔套管进⼊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等级应⼤于等于C25,混凝⼟内应掺⼊膨胀剂。混凝⼟外墙应注明⽔平施⼯缝做法,⼀般加⾦属⽌⽔⽚,较薄的混凝⼟墙做企⼝较难。(15).采⽤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托柱时应向下延伸⼀层,不宜直接锚⼊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处的⼥⼉墙不管多⾼,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截⾯梁,上下层板均锚⼊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时基础沉降并不同。

(18).应避免将⼤梁穿过较⼤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案为两端较⼤体量的建筑中间⽤很⼩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20).较⼤跨度的挑梁下柱⼦内跨梁传来的荷载将⼤于梁荷载的⼀半。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顶层⽀座后⽔平段即可满⾜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锚固长度或增加⼀10d的垂直段。

.常⽤轻隔墙(加⽓块或陶粒)⾃重(含双⾯抹灰):150墙:1.66,200墙:1.98,250墙:2.30,300墙:2.62 KN/M2。泰柏板:1.10 KN/M2。

.关于降⽔问题:当有地下⽔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措施,并采取措施防⽌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不能正常使⽤(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降⽔(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 进⾏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

当地地⽅性的建筑法规。设计⼈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关于绘图:

(1).⼀般钢筋粗线宽度为0.45, 距边界线1,圆点直径为0.6。(2).应注意墙⾝剖⾯、连梁剖⾯、墙出挑梁的⽔平筋位置。

(3).注意⼀、⼆级钢是否加弯钩,⼆级钢的断点⼀般不加45度直钩,除⾮不能表达清楚。

(4).字⾼应为2.5,3.5,5,7,10,14, ⾼宽⽐:0.8。在图⾯中,⼀般英⽂字⾼取2.5或3.5, 汉字取3.5或5,在说明处多⽤7。当多个数字⼀样时,个数在前,如11X280=3080。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放⼩,打通关节1、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差,强⼤的破坏⼒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很⼤,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但容易造成变形过⼤⽽⽆法使⽤甚⾄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点好,还是柔多⼀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些控制的指标,但⽆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道也许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应该是刚多⼀点好还是柔多⼀点好呢?思考的哲⼈们对此各抒已见,⼒求给出处世的灵丹妙⽅。总的来讲,做⼈太刚和太柔都不受推崇。过份刚强者,应变能⼒差,难以找到共同受⼒的合作者,便要我⾏我素,要鹤⽴鸡群,即使⾯对任何突然袭来的恶势⼒,亦敢于硬顶硬撞⽽不留变通的余地,这种时候必须有⾜够的刚度才能⽴于不败,否则⼀旦后继乏⼒,油尽灯枯就会发⽣脆性破坏,导致伤痕累累、体⽆完肤的灭顶之灾。在盛赞这种刚⽓之余,却鲜有⼈能够或者愿意完全去做到,英雄的眼泪⼤抵只有英雄⾃⼰能体味。⼈们唯有感叹道:精神可嘉,⽅法难取!世⼈处世多以“柔”为本,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柔者易于找到共同受⼒的构件以

协同消化和抵抗外⼒。但过柔亦为⼈所不耻。因为“柔”必然产⽣变形以适应外⼒,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的变形,甚⾄会导致⽴⾜不稳⽽失去根本。处世极为圆滑者,⼋⾯玲珑,见风使舵,整⽇上窜下跳,左右逢源,活得游刃有余,这种柔得⽆形,表⾯上着实不容易受到伤害,⾻⼦⾥却难免有“似我⾮我”的疑问,弄不好会个性丧失、⾯⽬全⾮,可能还免不了要背上奴颜婢膝的骂名。

所以古⼈在长期的实践后发现了中庸之道最适合⽣存。⽤现代的话来讲⼤意是做⼈最好既有原则性⼜有灵活性,也就是刚柔相济。刚是⽴⾜之本,必要刚度不能少,如此⽅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才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之法,⾎⾁之躯刚度毕竟有限,要学会以柔克刚,不断提⾼消化转换外⼒的能⼒,有时候,牺牲⼀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来的摧毁⼒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应以不失去⾃我为度。

只可惜“道可道,道难⾏”。不是想刚就能刚,想柔便得柔的,刚柔相济只是理想中的“模糊结构”,每个⼈的组成材料千差万别,⽣存的地基也不尽相同,所受的外⼒更难统⼀定性。如此的差异下,企望哲⼈们找到统⼀的、万⽆⼀失的处世良⽅实在勉为其难。不过,每个⼈如果都能给⾃⼰多⼀点时间,去思考⼀下适合于⾃⾝的结构体系,想必这世界会有另⼀番光景。2、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的结构都在通⼒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的构件上,是⾮常⾮常危险的。多肢墙⽐单⽚墙好,框架剪⼒墙⽐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不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道防线跨了,第⼆道防线能顶住吗?或者能顶住多少?还有没有第三、第四道防线?

⼈⽣也应该是多道设防的吧。毕竟,谁能坚信在⼀棵树上永远吊不死,或者谁⼜愿意在⼀棵树上吊死呢?再好的汽车,都会有⼀个备胎在后⾯。⼀辈⼦平平安安、⽆灾⽆难的⼈实在很幸运。⽽每当看到饱经沧桑、历尽苦难的⼈尽⼒呵护甚⾄溺爱他们的⼦⼥时,也总有⼀股暧流涌⼊我的⼼中。可怜天下⽗母⼼,他们不希望⾃⼰的不幸际遇在下⼀辈去重演的!张开陈旧⽽温暖的⼤伞,他们时时设防,企图让⼦⼥在暴风⾬来临时免受伤害。能有这样的⽗母作为⼈⽣的第⼀道防线是该知⾜了。但进⼀步想想,这第⼀道防线就已经⾜够了吗?⽗母是否也该注意到去督促和帮助⼦⼥学会构筑⼈⽣的第⼆、第三道防线呢?因为⼤多时候,最终陪我们⾛完⼀⽣路程的,可能不会是别⼈,不会是⽗母,⽽只有⾃⼰啊。

记得有个同⾏朋友,在精⼼做完⼀个建筑的结构设计之后对我说,他煞费苦⼼地设计了⼀道⼜⼀道的防线来抵抗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真希望来⼀场地震检验⼀下他的成果,可接着他⼜说⼼底⾥有点害怕地震真会到来。我对此很有同感:想⼀想,最好还是没有检验的机会吧,因为安全的储备能够名副其实,永远处于储备状态才是我们设计者的⼼愿。类似地,培养⼀个⼈坚强,当然决不是希望他去遭受磨难的,⽽是让他具有化解磨难的能⼒⽽已,如果能平平安安岂不更好?只是,我们千万千万不

能放弃培养⼀个⼈变得坚强起来的努⼒。

偶尔在报上会读到百折不挠者,他们象坚不可摧的建筑,⽆数次风⾬雷电、天崩地裂之后依然⽴在那⾥,让⼈肃然起敬。但我并不赞成“经历磨难越多越伟⼤”的观点,我以为我们的⽣命真的不需要⽤磨难来证明些什么:⽣命原来可以不伟⼤的,但应当快乐,所以我们要努⼒使其免遭伤害,因为⽣命只有⼀次。我想到的只是,虽然⽣命历程中最好没有任何灾难,但是抵抗灾难的防线却是越多越好,我们宁愿这些防线⼀辈⼦都⽤不上,可谁⼜会认为建⽴这些防线就是多余、是空费时间和精⼒呢?就象建筑结构的安全储备,⽤不上可不等于没有⽤的!

我忽然乱想⼀通。战争来了⼈们寒暄:“还活着呢?”饥饿⽇⼦⼈们关⼼:“吃饱了吗?”混乱之后⼈们调侃:“捞了多少?”竞争年代⼈们试探:“何时下岗?”什么时候,⼈们会笑

问:“防线准备好了没有?”是呀是呀,奔跑时常回头看看备胎是否带上,啊喔。

所谓关节,是指变化相聚之处,或变化出现的地⽅。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同⼀构件截⾯改变之处,是关节。⼴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之处,体量改变之处,转换层亦是关节。关节⽆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变化的统⼀。外⼒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的构件,⼒量的传递简明,因⽽容易控制。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关节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关节的普遍存在,⼒量的传递往往不能畅通⽽出现集中甚⾄中断,破坏由此⽽发⽣。历次灾害表明,从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的⽐例。所以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量在关节处畅通⽆阻。中医上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结构就象⼀个⼈,⽓⽳若不能畅通,症结和隐患就会产⽣。在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放⼩”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但要想得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个原则作为保证的,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全都归到“打通关节”的贯彻和实施上来。

如何打通关节?在设计概念⾥,要解决的是外⼒在结构体系内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量是按照各构件的刚度⼤⼩进⾏分配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集中,最终达致静态的平衡。因结构形本为“静”,灭于“动”中。所有“动”的因素对于结构均为不利。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旦被破坏,结构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

对⽐由构件与构件组成的静态“结构体系”,来看看由⼈与⼈组成的动态的“社会体系”,这⼀静⼀动之间,实在有异曲同⼯之妙。

社会体系既是由动态的⼈组成,变化乃是其常态。如果把变化亦称为关节的话,这种关节是⽆形的,或者称为动态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关键在于“动”字,因为其形本为“动”,灭于“静”中,“静”即是死,即为终结。同样的,打通关节的⽅法是要解决各种各样的,诸如情感、⾦钱、地位等等的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这种分配是按某种合理、有效的规则来进⾏的,避免形成集中⽽不畅,以期达到动态的平衡。任何静态--也许是强制性的静态,出现了对社会都是不利的。打通关节的⽬的是使社会永远处在动态之中。⽆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为举⽌,⼀旦被限制,⼀旦处于停滞,出现静态的死⾓,社会必将有症结和隐患。是以对于任何动态异端,治理者只能以合理之规则加以疏导,不可强其静⽌,不可逆之堵之,如此⽅为长治久安。

其实处理和成就世间万物,必须使动为动,静为静,才能平衡;必须动者动之,静者静之,才能持久;必须知其本源,施以规则,顺之导之,才能达⾄繁荣昌盛。⼀切的⼀切,以顺应⾃然为始,达到平衡为终,诸多规则,只是⼿段,只为平衡,只为畅通。

漫谈结构⼯程师的基本素质

以下是我根据⾃⼰的⼯作实践的⾃我总结,希望能对刚刚参加⼯作的毕业⽣有点益处。

对于⼀个合格的结构⼯程师来说,最基本的素质之⼀就是⾃信和⾃学的能⼒,具体地说,就是要不断地完善“真、善、美”的⾃⾝修养。真,就是从实际出发,诚恳、实⽤、合理,不夸⼤,不缩⼩。善,就是以⼈为本,助⼈为乐,积极主动地与建筑、⽔电、暖通等专业配合,积极主动地和甲⽅、施⼯、监理单位合作完成⼯程建设。美,就是形式美观⼤⽅、⾃然简洁,语⾔优美动⼈,内容表达准确到位,做到⼀针见⾎、⼊⽊三分。

在这⾥,我想特别就⾃信,谈谈对⼀个刚刚参加⼯作的毕业⽣的重要性。每个毕业⽣都应该有这种⾃信,那就是经过了⼤学的刻苦学习,我已经在理论上具备了做好结构设计⼯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只要我们在⼯作中灵活运⽤基本理论,不断地学习和运⽤规范,不断地向有经验的⼯程师学习请教,脚踏实地,我们很快就可以感受到结构设计⼯作的⽆穷乐趣和⽆限魅⼒。如果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脑就会转动起来,产⽣⽆限的能量。但是如果我们否定⾃⼰,那么我们就怎么也找不到好的⽅法来解决问题。有了⾃信,并不是盲⽬⾃⼤,⽽是要更谦虚乐观。

对于⼀个合格的结构⼯程师来说,⼀定还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也就是要坚持实践→⽅法→认识→理论→实践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只要我们投⾝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运⽤和完善理论,就可以很快地使⾃⼰成为⼀个真正合格的结构⼯程师。⼀个结构⼯程师要有⼀种荷载的意识,也就是荷载的传递和抵抗的概念。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理解和运⽤规范。对于规范,我们要遵守,但不必盲从。我们应该以规范为指导,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要真正地提⾼我们⾃⾝的技术⽔平和业务能⼒,⿎励⾃⼰的责任感和事业⼼。因此,对于⼀个刚刚参加⼯作的毕业⽣来说,⾸先要花⼤量的时间来学习规范,不要怕烦,⽤你学过的理论知识来理解规范,有疑问就要多⽅请教,反复思考。总之,理论是根,规范是本,两者相辅相成,在实践

中检验理论和规范,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和规范。

对于⼀个合格的结构⼯程师来说,⼀定还要具备从整体和⼤局着眼,从⼩处⼊⼿的素质。什么叫从整体和⼤局着眼呢?1、三性统筹:可靠性、适⽤性(先进性)、经济性加以统⼀的辩正考虑,以可靠地满⾜⼯作性能为基准,反对不切实际的强调先进,反对不讲求经济效益。

2、四位⼀体:建筑、结构、⽔电、暖通要有机地配合,各得其所,发挥专长。

3、多⽅兼顾:勘察、设计、施⼯、管理、使⽤、维护、保养要全⾯地综合分析,贯穿到整个建筑物中去。

4、要把⼈的因素考虑进去,从施⼯过程和实际使⽤中的各种不同情况都加以综合考虑,要为⽤户服务,为使⽤者着想。5、要有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共同作⽤的概念分析。6、上部结构要有空间整体的分析模型和计算简图。

7、要考虑建筑物所在位置和周围建筑物及环境不同⽽引起的变化,同⼀建筑物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受⼒状态和整体模型。

从⼩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荷载的取值和分布情况,正确选择结构构件,正确处理连接锚固的构造要求,细致地解决局部的各种详图等等。还要有分解的概念,不仅仅是分解成单个的具体结构构件,更重要的是采⽤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分解成⼀个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满⾜合理结构的要求。结构设计的重点

1.结构应尽量配合建筑要求,建筑是龙头,建筑布置好⽐是⼈的灵魂,⽽结构就是⼈的⾻⼲.2.建筑材料的选定.规范及其他的⼀些要求,我们在做设计时都应斟酌选定.

3.最优的结构设计,不只是⽤材料最少,⽽且还要看整体利益,它包括:易施⼯;⼒结构布置要尽量齐整,⼒传递直接;结构要稳定且有⾜够的刚度,并注意裂缝;耐⽤.维修少等.

4.构件的设计已经标准化了,⽽符合经济范围亦⼤.如梁的⾼度变化,其造价也随着变化,梁的造价与梁⾼度之间呈曲线关系,曲线在最⼩造价附近是平坦的.

5.整体的稳定性.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将三维结构简化为⼆维结构来分析,这时候很易忽略第三维的稳定性,此时可以通过加斜杆.节点固结或补加强板等来解决.

6.▲电脑分析.现在⽤电脑来作结构分析已经很普及啦,但在应⽤电脑软件时要⼩⼼,要知道软件的应⽤范围及限制条件,如弹性.挠度.刚性板.受压失稳等.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电脑,输⼊数据时要复核结构的⼏何图形.荷载.边界条件等等.输出结果时要复核平衡条件及边界条件,

要多对⼏个结构模型变换参数来复核结构对参数的灵敏度及可靠性.结构的分析结果与结构的实际效应是有差别的,在作动态运算时,结构的模型及假定最为重要,只有经过多⽅⾯变换参数及参考有实际经验的⽅案,才能有效地保证运算的合理性.

7.结构概念.⾸先要注意静定与超静定的区别.如简⽀梁(静定)其内⼒可从⼒学平衡⽽得,它不会随⽀承沉降.梁刚度变化⽽变化,如果是连续梁(超静定)的话,其内⼒会随⽀承沉降.梁刚度变化⽽变化.对于许多重要构件,如转换梁等应尽量⽤静定结构,使结构内⼒传递清晰,以便设计;其次,要认识分辨主应⼒和次应⼒,如在桁架中,主应⼒为轴⼒,次应⼒为⼒矩,在设计时可不必考虑⼒矩.在⼀般的梁板结构中,主应⼒是⼒矩,次应⼒是扭矩等等.结束语

在⼯程设计时,即从模型简化、荷载汇总、结构计算到施⼯图绘制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认真的考虑设计的每⼀环节,不仅保证计算模型的简化与⼯程实际相吻合,使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相⼀致,⽽且应注意设计软件的适⽤条件及其技术条件,正确的适⽤CAD软件,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更要加强规范的学习,加强概念设计,保证结构满⾜各项构造措施的要求。使建筑结构安全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浅谈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采⽤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结构相⽐,可以节约⽔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在砌体结构⼴泛应⽤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砌体⼯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砌体强度不⾜

1、设计截⾯太⼩,承载⼒不够;

2、⽔、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太多;

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不符合标准的⽔泥和掺和料等;4、施⼯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施⼯时砖没有浸⽔,引起灰缝强度不⾜等。⼆、砌体错位,变形

1、砌体墙⾼厚⽐过⼤导致使⽤阶段失稳变形;

2、施⼯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后受⼒⽽增加变形,甚⾄错动;3、施⼯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外变形失稳;4、施⼯⼯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三、局部损伤或倒塌

1、墙体由于施⼯或使⽤中的碰撞******⽽掉⾓、穿洞、甚⾄局部倒塌;2、墙体在使⽤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3、冬季采⽤冻结法施⼯,解冻期⽆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四、砌体裂缝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1、温度变形

(1)、因⽇照及⽓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致,同时⼜存在较强⼤的约束。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照及⽓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

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致所产⽣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如房屋长度太长,⼜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如北⽅地区施⼯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斜向或竖向裂缝。

(4)、砌体中的混凝⼟收缩(温度与⼲缩)较⼤。如较长的现浇⾬蓬梁两端墙⾯产⽣的斜裂缝。2、地基不均匀沉降

(1)、地基沉降差较⼤。如长⾼⽐较⼤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于两端时产⽣⼋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于中间时,产⽣倒⼋字裂缝;地基突变,⼀端沉降较⼤时,产⽣竖向裂缝。

(2)、地基局部塌陷。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裂缝。(3)、地基冻胀。如北⽅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地基⼟⼜具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4)、地基浸⽔。如填⼟地基或湿陷黄⼟地基局部浸⽔后产⽣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

(5)、地下⽔位降低。如地下⽔位较⾼的软⼟地基,因⼈⼯降低地下⽔位引起附加沉降导致砌体开裂。(6)、相邻建筑物影响。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建筑物造成原有建筑产⽣附加沉降⽽裂缝3、结构荷载过⼤或砌体截⾯过⼩

(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如中⼼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度不⾜产⽣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墙抗剪强度不⾜⽽产⽣⽔平裂缝;砖砌⽔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2)、局部承压强度不⾜。如⼤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4、设计构造不当

(1)、沉降缝设置不当。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处;沉降缝太窄,⾼层房屋沉降变形后,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开裂。

(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圈梁不闭合⽽引起的裂缝。

(3)、墙内留洞。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后因温度变化⽽开裂。(4)、不同结构混合使⽤,⼜⽆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墙梁挠度过⼤引起墙体裂缝。

(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新旧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产⽣墙体裂缝。(6)、留⼤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5、材料质量不良

(1)、砂浆体积不稳定。如⽔泥安全性不合格,⽤含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2)、砖体积不稳定。如使⽤出⼚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致较易引起裂缝。6、施⼯质量低劣

(1)、组砌⽅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通长竖向裂缝。

(2)、砌体⽤断砖,墙中通缝、重缝较多。如某单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断砖⽽裂缝。(3)、留洞或留槽不当。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眼,⽽导致砌体开裂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