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棉性能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1、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的长度越长,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手扯长度:23 mm -33mm。
2、棉纤维的细度:棉纤维的细度越细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细度为:1.5分特-2分特。
3、短绒率:纤维长度小于16 m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称为短绒率。棉纤维的短绒率越高,则:成纱强力越低;成纱条干越差点;纺纱断头越多。
4、成熟度:是指棉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它影响棉纤维的光泽、强度、弹性、天然转曲等。
5、棉纤维强度:棉纤维强度越大,则:纺纱过程中纤维的损伤越少;成纱强力越高;纺纱断头越少。 6、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棉纤维的天然转曲越多,则:纤维间的抱合力越大,成纱强力越高。 7、原棉的含杂:影响成纱的结杂。
配棉的目的
(一)配棉的概念
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二)配棉的目的
l 使用单一原棉纺纱带来的问题
(1)由于单一原棉纺纱使用时间有限,要频繁地更换原料,造成生产波动、成纱质量波动。 (2)原棉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这种原棉的长度长;那种原棉的细度细,等)。 (3)低级棉、回花及再用棉无法使用,纺纱成本高。 l 配棉的目的
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
使用混合棉纺纱,充分发挥各种原棉的特性,相互取长补短,又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纱线的质量要求。 2、 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各种原棉的性质指标和纺纱性能不同,如采用单唛原棉纺纱,当一批原棉在几天用完调换另一批原棉时,大幅度地调换原料,势必造成生产和成纱质量的波动。通过结合成纱要求和原料性能实行分类排队,搭配使用原料,从而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3、 节约用棉,降低原棉成本
质量好的原棉并非所有指标和纺纱性能都好,反之,质量差的原棉也非都差。如在纤维较短的混合棉中,适当混用一定比例长度较长的低级棉,在纤维线密度较粗时,混用部分成熟度较低,线密度较细的低级棉,不仅成本降低,节约用棉,还使成纱质量有所提高。 化纤原料性质的选配
化纤品种和混纺比例确定以后,还应考虑纤维的长度、线密度、强度、伸长度等性质指标,才能确定产品的实际性能。
(一)长度和线密度 化学纤维的长度和线密度相互配合构成棉型、中长型、毛型等不同规格。棉型纤维的长度有32mm、35mm、38mm,线密度1.1~1.7dtex,常用于生产细特纱和质地较紧密的薄型织物;中长型纤维的长度为51~76mm,线密度 2.2~3.3 dtex,常用于生产中特纱和质地较厚的毛型风格织物。棉纺设备主要使用棉型或中长型化纤原料。化学短纤维的长度Lmm 和线密度dtex的比值一般为23左右。当L/Tt〉23时,织物强度高,手感柔软,可纺更细的纱,生产细薄织物,过大时,纺纱过程易产生绕罗拉,绕皮辊、绕皮圈现象,成纱棉结增多。当L/Tt〈23时,织物挺括并具有毛型风格,可生产外衣织物,过小时,成纱发毛,可纺性差。
(二)强度和伸长率 化纤的强伸度对成纱强力有一定影响,当混纺纱受拉伸时,断裂伸长率低的纤维先断裂,使成纱强力降低,所以,应选断裂伸长率相近的纤维进行混纺,对提高成纱强力有好处。同时,
两种纤维的混比选择也应尽量避开临界混纺比。
(三)与成纱结构有关的纤维性质 两种纤维混纺时,纤维细长,卷曲小,初始模量小的纤维容易分布在纱条的内层,纤维粗短卷曲大,初始模量大的纤维易分布在纱条的外层。外层纤维影响织物的表面性能,因此,要适当选配纤维性质,使某些纤维处于纱条外层,另一种纤维处于纱条内层,充分利用纤维性质。 (四)热收缩性 多唛混用时,应使不同型号纤维的热收缩性相接近,避免成纱在蒸纱定捻时,或印染加工受热后,产生不同的收缩率,造成印染品出现布幅宽窄不一,形成条状皱痕。
(五)色差 通过目测在纺同一品种的熟条,粗纱和管纱上的细纱发现明显的色泽差异,以及在络纱筒子上发生不同色泽的层次的现象称色纱,原纱的色差,会使印染加工染色不匀,产生色差疵布。在化纤配料时,对染色性能差异大的原料,应找出合适的混纺比,减少原料的白度差异,接批时要做到勤调少调和交叉抵补。一般选1~2种可纺性较好的纤维为主体成分,在原料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同一牌号化纤多包混配。 化纤原料的选配 一、选配的目的
(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用性能 充分利用化学纤维的各种特性,取长补短,提高使用价值。
(二)增加花色品种 通过不同纤维纯纺或混纺,制成各种风格、用途的产品,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 (三)改善可纺性能 在合成纤维中混用吸湿性能较高的棉或粘胶,可改善可纺性能。
(四)降低产品成本 在保证服用要求的情况下,混用部分价格低廉的纤维,可降低生产成本。 二、化纤品种的选择和混比确定
化纤品种的选用,考虑以下因素:产品的用途,如衣着用或工业用,内衣用或外衣用;产品的性能要求,如织物的强力、挺括性等;织物的生产成本。
(一)化纤纯纺 化纤纯纺有单唛和多唛之分,单唛纯纺不易产生色差,多唛混纺时必须进行染色试验,按色泽深浅程度排队,供选配时参考。主要品种有纯涤纱、纯腈纱、纯粘纱等。 (二)化纤混纺 主要品种有涤粘纱、涤腈纱等。
(三)棉与化纤混纺 主要品种有涤棉纱、腈棉纱、维棉纱、粘棉纱等。棉起到提高产品吸湿性,可纺性和服用性能的作用。
(四)混纺比的确定 织物混纺比确定,考虑以下因素:织物的性能,如强力、风格等;织物的成本及产品价格。混纺纱的常用混比有50/50、55/45、60/40、65/35、也有部分产品采用20/80、30/70等混纺比或倒比例。比例多的纤维,其纤维性质对纱线的性质影响较大,成纱更具有此纤维的性能。比例的确定主要考虑成本、强力、织物要求及纺纱性能等因素。 纺纱原理与设备
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纺纱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成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各工序所需的机械设备 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
棉和化纤都可在棉纺设备上加工。纤维原料纺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纱工艺流程。 棉及棉型化纤的纺纱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
1、普梳系统(棉)→普梳纱 注:毛,粗梳工艺生产出粗梳毛纱
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2、精梳系统(棉)→精梳纱
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3、棉与化纤混纺系统(涤棉混纺)→混纺纱
棉:配棉→ 开清棉 → 梳棉 → 精梳准备 → 精梳→ 头并 → 二并 → 三并 → 粗纱 → 细纱 → 后加工 ↑
涤:原料选配 → 开清棉 → 梳棉 → 并条 一、开清棉工序的任务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
1、开松 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 2、除杂 去除原棉中50%~60%的杂质。 3、混和 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 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二、梳棉工序的的任务
在棉纺系统种纱线的生产有两种工艺流程:普梳系统和精梳系统。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汗衫、细特府绸、特种工业用的轮胎帘子线、高速缝纫机线,它们的纱或线都是经过精梳工序纺成的。经精梳加工后的精梳纱,与同特数梳棉纱相比,强力高10%~15%,棉结杂质少50%~60%,条干均匀度有显著的提高。使精梳纱具有光泽好、条干匀、结杂少、强力高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外观特性。 1、 梳理:将小棉束、小棉块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2、 除杂:除去小棉块内的细小杂质及带纤籽屑;
3、 均匀混和:将不同成分原棉进行纤维间的混和,并使输出品均匀; 4、 成条: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重量要求的棉条,圈放在棉条筒内 三、精梳工序的任务
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生条中的短绒含量约占12%~14%,精梳工序的落棉率为13%~16%,约可排除生条短绒40%~50%,从而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20%。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95%。有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4、 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生条5米的重量不匀率),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精梳工序是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机械是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三、并条工序的任务 1、并合 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以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0%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可降到1%以下。
2、牵伸 为了不使并合后制成的棉条变粗,须经牵伸使之变细。牵伸可使弯钩呈卷曲状态的纤维平行伸直,并使小棉束分离为单纤维,改善棉条的结构。
3、混合 通过各道并条机的并合与牵伸,可使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得到充分混合。
4、定量控制 通过对条子定量的微调,将熟条的重量偏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保证细纱的重量偏差率符合要求,并降低细纱的重量不匀率。
5、成条 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 四、粗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以避免卷绕和退绕时的意外伸长,并为细纱牵伸做准备。
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以便储存、搬运和适应细纱机上的喂入。
粗纱机的工艺过程
1、喂入机构:条筒、导条辊、喇叭口。
2、牵伸装置:牵伸罗拉、牵伸较辊、加压装置等级成。 3、加捻卷绕机构:锭子、锭翼、筒管,上下龙筋。 五、细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特数。
2、加捻: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和光泽。 卷绕:将细纱卷绕成管纱,以便于运输和后加工。 机织物的基础知识 1.1.1机织物的概念
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即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规律相互“浮沉交错”(交织)而成的制品,称为机织物,又可叫做梭织物。而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机织物中,沿长度方向的一个系统的纱线称为“经线”,与其垂直,沿宽度方向的一个系统的纱线称为“纬线”。经线和纬线有多种构成方式,可能是单纱、股线或者长丝等等,在经纬纱排列上,也可能是单经单纬、双经双纬,或者多经多纬,但是都统称为经纱和纬纱。
机织物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衣着、装饰、卫生、工业、国防等各个领域,而且其中一些领域还必须采用机织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机织物在品种上将不断地创新,在用途上不断地扩大,在生产上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1.2织物的量度
织物具有长、宽、厚、重量等几个量度指标。
织物的长度:以米(或码)为单位。生产中按规定长度分匹,俗称匹长。匹长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织物的重量、织物的厚度、机械的卷装量等因素而定。在没有约定时,匹长越长越好。匹长: 一匹织物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间的距离称为匹长。一般:棉织物 27-40米;毛织物 60-70米(大匹);30-40米(小匹)
织物的幅宽:织物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以厘米(或英寸)为单位。幅宽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以及设备的情况而定。织物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宽。 织物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该指标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较少。常以织物的重量来间接表示。
影响织物厚度的主要因素为: 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
纱线在织物中的屈曲程度;生产加工时的张力
织物的重量:以每平方米无浆干燥重量的克数为单位。( g/m2 )
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纱线的线密度、织物的经纬密度、织物的组织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和保暖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机织物规格表示法: 如:13×13,表示经纬纱都是13tex的单纱; 28×2×28×2,表示经纬纱都是二根28tex单纱并捻成的双股线
14×2×28,表示经纱为二根14tex单纱并捻成双股线,纬纱为28tex 单纱。 1.1.3织物相关的专业名词
织物的结构是指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它包括:经纬纱线的原料组成、经纬纱线的线密度、经纬纱线的密度配置、经纬纱线的交织情况(即织物组织)等。 在织物内,平行于布边的纵向纱线称为经向纱线。 垂直于布边的横向纱线称为纬向纱线。
纱:由短纤维纺制而成,称为纱。如:棉纱、毛纱、化纤纱等。 线:由单纱合股而成,称为线。
丝:纤维特长,如化纤长丝、玻璃丝、蚕丝等。有单丝、复丝。
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 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经密 PT:经纱根数/10厘米,纬密 PW:纬纱根数/10厘米。
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捻度——纱丝加捻角扭转一圈为一个捻回。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称捻度。我国棉型纱线采用特数制捻度,即用10 cm纱线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精梳毛纱和化纤长丝则采用公制支数制捻度,即以每米内的捻回数表示;此外,还有以每英寸内捻回数表示的英制支数制捻度。捻度=捻系数/(根号下590.5/英制支数) 捻向——捻向是指纱线加捻后,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单纱呈现的倾斜方向。它分Z捻和S捻两种。加捻后,纱丝的捻向从右下角倾向左上角,倾斜方向与“S”的中部相一致的称S捻或顺手捻;纱线的捻向从左下角倾向右上角,倾斜方向与“Z”的中部相一致的称Z捻或反手捻。一般单纱常采用Z捻,股线采用S捻。股线的捻向按先后加捻的捻向来表示。例如,单纱为Z捻、初捻为S捻、复捻为Z捻的股线,其捻向以ZSZ表示。 机织物分类
机织物的分类方法很多。以不同的分类方式不同可以划分出多种织物类别。 (A)按组成机织物的纤维种类分为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物。
纯纺织物——指经纬用同种纤维纯纺纱线织成的织物,此种织物的性能主要体现了纤维的特点。如纯棉织物的经纬纱都是棉纱(线)如纯棉卡其21X21/108X58,粘胶纤维织物的经纬纱都是粘胶纤维纱线。
混纺织物——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纤维混纺的纱线织成的织物,如棉麻混纺、涤棉混纺、毛涤等等,它们的最大特征是在纺纱过程中将纤维混合在一起(一般在纺纱的前道“开清棉工序”中混合纤维)。 交织织物——指经纬向使用不同纤维的纱线或长丝织成的织物,比如经向用锦纶长丝、纬向用粘胶的锦粘交织面料经向用真丝纬向用毛纱的丝毛交织物等。
(B)按组成机织物的纤维长度和细度分为棉型织物、中长织物、毛型织物与长丝类织物。棉型织物——棉纤维的长度在30毫米左右,在这个长度的纤维构成的纱线为棉型纱线(为了与棉纤维混纺,化纤要切成这个长度——棉型化纤),用这种纱线构成的织物为棉型织物。
毛型织物——羊毛的长度大概在75毫米左右(不同品种相差比较大),在这个长度的纤维构成的纱线为毛型纱线(为了与毛纤维混纺,化纤要切成这个长度——毛型化纤),用这种纱线构成的织物为毛型织物。 中长型织物——介于棉型与毛型长度之间的纤维,称做中长纤维,构成的纱线叫做中长纤维纱线,用这种纱线构成的织物为中长型织物。
长丝型织物——用长丝织成的织物,如人造丝织物、涤纶丝织物。 (C)按组成机织物的组织结构分为平纹、斜纹、缎纹与其它组织。 织物组织概念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的讲解,这里不作过多的说明。 (D)按组成机织物的用途分为服装用、家纺、产业用布等。 织物组织
2.1.1织物组织定义
纺织品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也就是经纬线按一定规律地相互沉浮,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纹路和花纹,这种组织称为织物组织。 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纬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经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的,称为经面组织。 纬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纬组织点多于经组织点的,称为纬面组织。 同面组织:织物组织中,经组织点等于纬组织点的,称为同面组织。 组织点(浮点):把经纬纱线相交处,称为组织点。 经组织点(经浮点):经纱浮在纬纱上,称为经组织点。 纬组织点(纬浮点):纬纱浮在经纱上,称为纬组织点。 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浮沉交织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用 R 表示。 经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称为经循环数。用 Rj 表示。 纬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纬纱数,称为纬循环数。用 Rw 表示。
飞数:同一系统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飞数。用 S 表示。 即相应的经(纬)组织点在纬纱(经纱)上的序数差。
经向飞数:沿经纱方向数的飞数,称为经向飞数。用 Sj 表示。(沿经纱方向数的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两个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经向飞数)。从前一根经纱向后一根经纱数。 纬向飞数:沿纬纱方向数的飞数,称为纬向飞数。用 Sw 表示。(沿纬纱方向数的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两个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纬向飞数)。从前一根纬纱向后一根纬纱数。 飞数是一个向量。经向飞数向上为正(+),向下为负(-);纬向飞数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意匠纸:印有大,小格子的纸称为意匠纸。意匠纸的规格是以小格子的横向长度与纵向长度的比值来表示。常用意匠纸的规格有八之八、八之九……八之十六等,绘制纹织物时要用各种规格的意匠纸。绘制其他织物时一般用八×八的意匠纸(即方格纸)。 2.1.2织物组织的分类
原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它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三种。 小花纹组织:是由上面三种基本组织变化,联合而形成的。如山形斜纹布、急斜纹。 复杂组织:又包括二重组织(多织成厚绒布,棉绒毯等)、起毛组织(如灯芯绒布)、毛巾组织(毛巾织物)、 双层组织(毛巾织物)和纱罗组织。
大花纹组织:也称提长花组织,多织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美丽图案。 缎纹组织:布表面光滑但不结实、易刮伤、易起毛。 基本组织
最简单的组织是三原组织,又称基本组织。以三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或者联合使用几种组织,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织物组织。如有的组织能形成小花纹外观,有的组织可使织物增厚等。 原组织的定义:
① 组织循环经纱数等于组织循环纬纱数,Rj = Rw = R② 在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
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其余的都是纬组织点(或经组织点)。③ 原组织的飞数S是一个常数。
这也同时决定了原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必然等于组织循环纬纱数。即Rj=Rw=R。基础组织有三种,即: 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 在原组织中平纹组织交织次数最多,织物手感最硬,缎纹组织交织次数最少,织物手感最软。 2.2.1 平纹组织
每根纬纱在一根经纱上按一上一下规律来回交替,每根经纱也同样地在一根纬纱上按一上一下规律来回交替。
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由经线和纬线一隔一地浮沉交织而成,它的经纬循环均为二。在织造过程中,将排列好的经线按照奇、偶数分成两部分,当经线以一定规律作上下运动时,奇数部分的经线形成梭口上层,而偶数部分的经线则形成梭口下层,第一个梭口形成,投入第一根纬,打纬;然后,奇数部分的经线下沉变成梭口下层,而偶数部分的经线上浮变成梭口上层,第二个梭口形成,再投入第二根纬,打纬。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平纹织物。
平纹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有两根经纱和两根纬纱进行交织,有两个经组织点和两个纬组织点。由于经组织点= 纬组织点,所以平纹组织为同面组织。
平纹组织可用分式1/1来表示,分子表示组织循环内一根纱线上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组织循环内一根纱线上的纬组织点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组织循环数R。
由于平纹组织的交织点很多,经纬线的抱和最为紧密,因此,平纹织物的质地最为坚牢、外观最为平挺。这种组织应用极为广泛,最普及常见的有电力纺、双绉、乔其纱等。该类组织在花织物中用作地组织的也很多。
平纹组织有单起平纹和双起平纹两种。
单起平纹:当平纹组织的起始点为经组织点时,称单起平纹。 双起平纹:当平纹组织的起始点为纬组织点时,称双起平纹。
当平纹组织与其他组织配合(尤其是纹织物钩边)时,要注意考虑起始点。平纹组织的经纬纱在织物中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所以平纹织物结构紧密、质地坚牢、手感较硬。 2.2.2 斜纹组织
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连续成斜线的组织称为斜纹组织。
一个完全组织中至少要有三根经纱和三根纬纱相互交织,每根经纱纬纱上只能有一个纬经组织点.在织物表面由连续的组织点构成斜向纹路。
斜纹组织可用分式来表示,分子表示组织循环内一根纱线上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组织循环内一根纱线上的纬组织点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用R表示。
在表示斜纹的分式旁边加上一个箭头,用以表示斜纹的方向。如:2/1↗表示二上一下右斜纹,1/3↖表示一上三下左斜纹。
在原组织斜纹中,分子或分母必有一个等于1。原组织斜纹都是单面斜纹,当分子大于分母时,称为经面斜纹;当分子小于分母时,称为纬面斜纹。
斜纹织物其正面是右斜纹的,反面必是左斜纹;正面是经面斜纹的,反面必是纬面斜纹。制织斜纹组织时可正织也可反织,如:反织时3/1↖要按1/3↗来上机。
斜纹组织的组织点是连续的、成斜向纹路的。一个完全组织中有三根经纬线,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1/2↗右斜纹,可读成一上二下右斜纹或三枚右斜纹。其中,分子代表一根经线或纬线在一个完全组织内经组织点的数目,分母则表示一根经线或纬线在一个完全组织内纬组织点的数目。分子与分母之和表示一个完全组织的经纬线个数,简称枚数。↗表示纹路右斜向,↖则表示纹路左斜向。斜纹组织的经纬交织比平纹少,故不及平纹织物坚牢,但斜纹织物的手感柔软且光滑。
斜纹织物与平纹织物相比,在组织循环内交织点较少,有浮长线,织物的可密性大(也就是斜纹织物较平纹织物而言,经、纬纱密度可大些),织物柔软,光泽较好。
在斜纹织物上,欲得到清晰的斜纹线,必须正确选择经纬纱的捻向。经面斜纹呈经纱效应,主要选择经纱
的捻向。经面右斜纹,经纱要采用S捻;经面左斜纹,经纱要采用Z捻;总之,纱线的捻向要与斜纹方向垂直。
经面斜纹主要看经纱的捻向,Z捻经纱的反光带为左斜,左斜纹织物与经纱的反光带斜向一致,相邻经纱的反光带间紧密连成一体,故斜纹清晰;右斜纹织物与经纱的反光带斜向相反,相邻经纱的反光带间被无反光区隔开,所以斜纹模糊。要想使斜纹清晰,织纹的斜向要与反光带斜向一致,与纱线的捻向相反。实际应用中经面斜纹较多,要求经密大一些,经纱质量好一些。 2.2.3缎纹组织
单独的、互不连续的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在组织循环中有规律的均匀分布,这样的组织称为缎纹组织。 缎纹组织的单独组织点被其两旁的另一系统纱线的浮长线所遮盖,织物表面都呈现经浮长线(或纬浮长线),因此织物表面富有光泽,手感柔软润滑。 缎纹组织的参数为:① R ≧5(6除外);② 1 < S < R-1,且为一个常数③ R与S必须互为质数。
在缎纹组织中,浮长线较长时,单独的组织点才能被其两旁的另一系统纱线的浮长线所遮盖,为此必须R ≧5(6除外)。
当S = 1或S = R-1时,绘出的组织为斜纹组织,因此飞数必须为1 < S < R-1。当R与S之间有公约数时,会发生在一个组织循环内一些纱线上有几个交织点,而另一些纱线上没有交织点,不能形成织物。因此R与S必须互为质数。
缎纹组织也可用分式来表示,分子表示组织循环纱线数R,分母表示飞数S。
缎纹组织有经面缎纹和纬面缎纹。织物正面呈现经浮长线的称为经面缎纹,经面缎纹的飞数用经向飞数Sj 来表示;织物正面呈现纬浮长线的称为纬面缎纹,纬面缎纹的飞数用纬向飞数Sw来表示。缎纹组织正反面的经纬互为效应,如8/5的经面缎纹,其反面为8/3的纬面缎纹。(5/3的经面缎纹,其反面为5/3的纬面缎纹。)。
经面缎纹的经密大于纬密,缎纹效应好,经密/纬密 = 3:2 纬面缎纹的经密小于纬密,缎纹效应好,经密/纬密 = 3:5
缎纹组织是三原组织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组织点间距较远,独立且互不连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个完全组织中最少有五根经纬线数,它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如5/3纬面缎纹,可读作五枚三飞纬面缎纹,与斜纹组织不同的是,缎纹组织的分子代表一个完全组织的经纬数,分母则代表飞数。飞数是指相邻两根线或相邻两个组织点之间相隔的线的根数,缎纹的飞数不少于二。一般来讲,经面段纹用经向飞数来表示,纬面缎纹则用纬向飞数来表示。缎纹织物以五枚和八枚缎最为常见。
缎纹织物的浮长线较长,坚牢度也最差,但质地柔软,绸面光滑,光泽也好,最为富贵华丽,故在织物中应用很广。如织锦缎、花软缎等花组织中的地组织采用的都是缎纹组织。
缎纹织物:直贡要求显斜纹(纱直贡Z捻经纱采用5/3经面缎,线直贡S捻经纱采用5/2经面缎);横贡和丝织缎纹要求有光泽,不显斜纹。(横贡Z捻纬纱采用5/3纬面缎光泽好。)丝织物重光泽,(其经纬线的捻向应相反,以使织成的织物的经、纬捻向一致,同时应与缎纹织物的织纹斜向一致。)棉、毛织物重纹路清晰。(经纬线的捻向应相同,同时应与缎纹织物的织纹斜向垂直。) 附图:
机织物的织前准备
机织物是由经纬纱在织机上交织而形成的。在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经纬纱之间、经纱与织机上各种物件之间,反复发生着纵向、横向的磨擦和弯曲。为了使纱线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弹性,确保纱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致因上述各种破坏力的作用而发生断袭;为了使纱丝减少疵病,提高光洁度,以确保织造生产效率,获得优良的产品;为了增加纱线的卷装长度,利于连续生产,必须对经、纬纱进行织前准备,以达到提高经、纬纱的工艺性能。下面以短纤纱的织前准备工序为例,学习机织物在织造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 络筒
络筒工序是在络筒机上进行的。其任务是将纺纱工程中得到的细纱管纱加以接续,在此过程中,使纱线获得适当的、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要求,检查和清除纱线上的粗细节等纱疵、杂质和尘屑,清疵过程中形成小而坚牢的结头;卷绕成密度均匀、容量充分、成形良好、便于退解的筒子。图1-4所示为络筒设备简图。
图1-4 2. 整经
整经是在整经机上进行的。整经工序的任务是按工艺设计所规定的经纱根数,从整经机后筒子架上的筒子上,引出一幅片纱,并按设计规定的长度、幅宽,在确保纱线根与根之间、片与片之间、前后之间张力均
匀,适当的情况下,将纱片平行的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经轴。图1-5所示为新型分条整经机。
图1-5 3. 浆纱
浆纱是织前准备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的。浆纱工序的任务主要是提高纱线的可织造性,同时将经过浆纱的纱片,在张力均匀、排列均匀和卷绕密度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织轴。提高纱线的可织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通过浆纱,使一部浆液渗透到纱线内部,减小纱线内部纤维间产生滑移的可能性,从而增加纱线强度,提高承受拉伸、冲击负荷的能力。二是保伸——在上浆、烘燥过程中,保持纱线的弹性和伸长,不致因发生变脆、变僵而增加织造时纱线的断头。三是减摩——上浆中,使一部分浆液覆于纱线表面,形成一层浆膜,把纱线表面的茸毛贴附于纱线条干上,以减小纱线之间、纱线同机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纱线耐摩磨擦的能力。图1-6所示为普通浆纱机外观图。
图1-6
4. 穿经或结经
这是经纱织前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的任务是根据所设计织物的要求,将织轴上引出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逐根穿过停经片、综丝眼和钢筘筘齿,以便织造时开成梭口,纳入纬纱,织成有一定幅度和经密的织物。传统的穿经方法是用手工方法并借助于半自动机械完成的。当生产的品种批量较大时,可采用自动结经机,将新、旧织轴上的经纱自动地逐根接续、完成穿经工作。 5. 卷纬
卷纬是织前的纬纱准备工序。主要任务是将已经改变卷装形状的纬纱筒子,在卷纬机上重新卷绕,做成能符合织造要求,有合适密度和良好成形、张力均匀、便于退解,并有符合要求的卷装,同时,剔除一部分纱疵,以改状况纬纱质量。
在织造过程中,当纬纱张力过小而纬纱捻度较大,或由于纬纱反捻力强时,有可能产生纬缩和起圈现象。为了减少或防止以上弊病的产生,除了降低纬纱捻度、增加纬纱退解张力外,还常采用给湿、加热的办法使纬纱定捻。 上机图
上机图 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由织物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提综图四个部 分按一定的位置排列而成。
组织图 在意匠纸上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规律的图形.经纱浮在纬纱上时,通常要 在意匠纸的方格上画一个符号表示\"经浮点\不画符号的空格表示\"纬浮点\"。 穿综图 表求经纱穿入每页综片顺序的图形。 上机图的布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如图1-2所示。
图1-2
一是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扣图在两者之间,纹板图在组织图右侧,如图1-2左图所示。 二是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扣图在两者之间,纹板图在穿综图右侧(或左侧),如图1-2右图所示。
在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会四个图都全画出来,只画出纹板图或者都不画出来,都采用文字说明。在组织图中,经纱的顺序是自左向右,纬纱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绘制组织图时,只需绘出一个组织循环。
对于简单织物组织大多采用方格表示法。用来描绘织物组织的带有格子的纸叫做意匠纸,其纵向的格子代表经线,横向格子代表纬线。在简单组织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组织点(浮点),当组织点为经组织点时,应在格子内填满颜色或用其他符号标识,常用的符号有以下几种: 、 、 、 等。当组织点为纬组织点时,意匠格为空白格子。表示格式如图1-3所示。
图1-3
1.2.1 穿综图
确定综框片数并表示一个组织循环中各根经纱穿综顺序的图,称为穿综图。 在穿综图中,每一横行代表一列综丝(或一片综框),每一纵列代表与组织图相对应的一根经纱。 一片综框上分挂几列综丝(如两列、三列、四列等),称为复列式综框;一片综框上只有一列综丝,称为单列式综框。
在穿综图中综框的排列顺序是自下向上排列。在织机上是由织口(或胸梁)向织轴(或后梁)方向排列。 穿综的基本原则是:
① 浮沉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列综丝;有时为了减少综丝密度,则分穿在几列综丝或几片综框。 ② 浮沉规律不同的经纱必须穿入不同的综框。
③ 每列综丝密度不宜过大,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综框片数。
④ 提综次数多的经纱一般穿入前面综框。 ⑤ 穿入经纱数多的综框放在前面。 ⑥ 穿综规律应尽量简单,便于记忆。
穿综方法根据织物的组织与密度不同而不同。常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山形穿法、照图穿法、分区穿法、间断穿法等。 穿综方法小结
顺穿法适用于任何组织,穿法简便易记;但组织循环过大时,综片数较多,织造困难。 飞穿法适用于组织简单而经密较大的织物(也可以扩大综框数而采用顺穿法)。 山形穿法适用于左右对称的组织。
照图穿法适用于经循环较大而其中含有经纱浮沉规律相同的组织(如绉组织、平纹小提花组织)。 分区、间断穿法适用于条格花纹织物、重经组织织物、多层组织织物等。 1.2.2穿筘图
确定每筘齿穿入经纱数的图,称为穿筘图。表示方法与穿综图相同。
每筘齿穿入经纱根数的多少,应根据经纱的密度、线密度以及织物组织等因素来确定,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织物外观为原则。
选择穿入经纱根数少,筘号大的钢筘,经纱分布均匀;但筘片与经纱摩擦严重,断头增加。 选择穿入经纱根数多,筘号小的钢筘,经纱分布不均匀,筘路明显;但钢筘价格便宜。
每筘齿穿入经纱根数应等于其经循环数或经循环数的约数或倍数。为了使布边坚牢,便于织造和后整理加工,边经穿入经纱根数一般比地经穿入经纱根数要多。在穿筘图中,空筘用符号“∧”表示。 1.2.3纹板图
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称为纹板图。
纹板图在上机图中的位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组织图右侧,另一种是位于穿综图的右侧(左手织机)或左侧(右手织机)。如图1-2所示。在实际中,常用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的画法。下面只讲解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的情况。
在纹板图中,每一纵列表示对应的一片综,其纵列数等于综片数,其顺序是自左向右。过去每一横行表示一块纹板(单动式多臂织机)或一排纹钉(复动式多臂织机),现在每一横行表示一根纬纱的浮沉情况(每投一纬各综框的升降情况),其横行数等于组织图中的纬纱根数(纬循环数)。
纹板图是多臂开口织机植纹钉(或打纹孔)的依据,是设计踏盘(凸轮)外形的依据。传统的多臂开口织机是在纹板上植纹钉,以此来控制综框的运动规律。现在的机械多臂开口织机多是打纹孔来控制综框的运动规律,电子多臂开口织机是编辑程序(织物组织CAD)来控制综框的运动规律。 1.2.4上机图的相互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