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最近的草
作者:李玉良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21期
家乡的田野,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村里那些乡亲,几乎都不喜欢这种草。只要有土的地方,它都会生长。它不但长在远离农田的贫瘠土地,还和别的一些草长在近距庄稼的地畔,甚至长在肥沃的地里,与庄稼分享农人撒在地里的汗水和肥料。
沙蓬露头不久,葳蕤的茎秆就长出与银针相仿的绿针。那时候,它是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没有锋芒。放学后,奶奶交给我拔猪草的活,我快乐的如鸟儿一样,提着筐子,跟几个伙伴出去了。没过多长时间,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来,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给猪吃,再拣一把,用清水洗了,给我做菜饽饽。现在想起来,奶奶当年做的那些菜饽饽,是乡村最好的美味。
挨过春天,甜苣苦苣抽出茎秆,开出黄花之后,沙蓬也长高了,也长硬了。可以说,它是地上生长的一种异样的草。夏末季节,这种草蓬炸成箩筐般大,它不再是破土而出时那种娇嫩劲儿,而是浑身长刺,锋芒毕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触摸,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
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风而立,有的见风就倒,特别是沙蓬,经不住秋风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态,被风追赶着到处跑。小时候,在乡村的日子里,是沙蓬撵着我长大的。这几年,我在铁路上干活,每天出去,都能见到沙蓬,铁道的路肩上,走多长的路,它们从不会在我眼前消失。这一天只要风大,它们有时跑在你前面,有时抱成一团,拦住了你的去路,有时在你身后拼命地追赶,火车在铁道上跑,它们在铁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外,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急驶的火车。还有很多沙蓬,有的跑到山洼,有的跑到水沟,它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点累了,歇在了那里。
终于在这一天,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风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至于它最终的结局,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岁一枯荣。 在我看来,百草中最数沙蓬脆弱。我发现,乡村那些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样,都是弱势群体,一生就这样奔跑着忙碌着,我们干活有时是漆黑的夜晚,有时是天刚破晓的黎明;有时在阳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时在飘飘洒洒的雨中,有时在鹅毛飞落的雪天。 人跟沙蓬走得是那么近,有时候,人的一些作为,都被沙蓬看在眼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地干活,为什么有一个人站着不动,还指手画脚地骂他们,不能好好说吗?那天,我也在这群人中干活,看到了这些沙蓬,也听到了它们的话。有一名临时工,听到那个人的辱骂后,平心静气还了两句,就被开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该像它们一样锋芒太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刺的沙蓬,注定命运好不到哪里,但我在这个寒冷的日子,再次与它相逢时,我把它捧在了手里,就像捧一束芳香的鲜花。我嗅着,它虽然枯干没有味道,却在我们寒冷时,燃着它,会给人几丝温暖。何况,每个春天,它给予我们的依然是春色。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品读赏析
本文由物及人,由沙蓬联想到弱势群体,写出了他们的精神。尤其是在描写沙蓬的姿态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沙蓬侵占耕地,惹乡村人厌烦;沙蓬浑身长刺,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沙蓬见风就倒,不受作者喜爱。种种不满之情层层渲染蓄足气势之后,“终于在这一天,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风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情感态度的转变之后,渗透出人生的无奈与反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