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07T07:41:24.39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 作者: 刘治成
[导读]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工作推进的目的,而德育教育则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东平高级中学 山东东平 2715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工作推进的目的,而德育教育则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实践,能够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度进行,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爱党敬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自觉遵纪守法,提升自我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1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助力。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发展核心素养的宗旨是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方面入手,将学生培育成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我国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点明了德育工作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与当前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方向一致,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特点 2.1整体性
德育工作具有整体性,需要学校、老师、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协作。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老师和家庭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可以对学生言传身教,而社会需要对某些正能量进行正确引导,整套环节缺一不可。特别是高中时期的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未成熟,容易出现青春叛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家庭、社会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为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首要任务是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学校需做到教书育人,随后逐步将校园风气扩展到家庭中,提高学生对不良风气的抵抗力,最后,逐渐影响社会,为国家的下一代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层次性
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的递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层次性。通过各个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道德素养。高中德育工作者应结合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和知识接受能力,制定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案,循序渐进的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德育工作的层次性。 2.3长久性
德育工作者需意识到德育工作长久性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方向加以考虑,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如何积累德育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2.4渗透性
德育工作不得流于形式,应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落实到高中每门课程中,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让学生脑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行为观,自觉遵守道德法规,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培养良好品德。
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措施 3.1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受智能终端设备与新兴媒体平台影响,部分高中生存在理想信念薄弱的问题,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人生理想信念,上述情况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高中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党敬党”意识,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为此,高中德育工作教育,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以先进人物事迹为入手点,向学生传递国家集体感和爱国精神,如向学生讲授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感人事迹,播放抗疫纪录片,向学生开展公德教育、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正确偶像价值观,扭转当前互联网的扭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再者,要对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模式加以创新,采取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前往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2丰富德育工作形式
3.2.1推进德育工作的日常化和生活化
德育工作不仅包括课堂教育,还包括课外活动实践,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校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参观革命根据地、慰问老红军、公益性的社会爱心活动等,推进德育工作的日常化和生活化,让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2.2推进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德育工作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顺应当下的新媒体和网络环境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互联网和新媒体在高中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搭建属于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公众号、新媒体账号等,拓展德育教育的宣传渠道,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自我行为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或者也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创建可供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平台,便于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加以了解,循序渐进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3.2.3健全德育工作的奖惩机制
高质量的德育工作应该做到“宽而不放纵,严而不失亲”,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这一时期心理特征的影响,思想容易出现波动,做事冲动不顾后果,如果学生间发生矛盾纠纷,老师需调查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讲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引导学生主动认错,并接受相应的惩罚,下不为例。老师需要健全德育工作的奖惩制度,帮助学生理清道德标准的界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在高考综合素质评定体系中加入德育评定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明事理、讲责任、善思考、懂规则、勤学习、有毅力”的全面型人才,将德育评定纳入到高考综合素质评定中,能够加大德育教育的教学比重,提高德育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学习地位,加大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从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约束力,将在德育教学中所学的道德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3.4学校应加强与家庭间的德育工作
在新的学期正式开始前,老师要对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目标,开展系统化、具体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案设计,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对课程安排的适应度,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展开相应的调整。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为此,学校和老师应当加强与家庭间的德育工作,就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与家长展开及时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言行举止,以便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在课堂上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再者,老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掌握学校的德育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使家庭与学校形成紧密相联的教育合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与高中德育工作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高中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注重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渠道的拓展,密切家庭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以身作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模范,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社会观、人生观,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全面发展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自勤.新时代高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S1) [2]郭丹.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
作者简介:刘治成,男(1985.07.24),汉,山东泰安东平,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