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2022-04-21 来源:易榕旅网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班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32

姓名:薛珂珂

引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在习俗方面,如,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其次就是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最后是两国在节日上的异同。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一衣带水,两襦咫尺”之称。但是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日本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成不了日本的文化.假如非要说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恐怕不仅是不尊重中国文化,也是对日本人的极端不尊重.所谓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利用汉字造日文,大规模吸收中国的技术和制度,由此得出中日文化同宗同源,是极不负责的想法,既对中国不负责,也对日本不负责。日本曾吸收中国文化这不错,但理智的来说,中日的文化只是略有历史遗留下的少许相似之处,不能相提并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中日习俗中“见面礼”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让我们看看两国在这方面的异同:

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

二.中日“饮食”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异同之处。

相同方面 1,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均认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南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特别是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且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北方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制,虽以小麦、小米、大豆等杂粮为主,但如有大米也很爱吃。而日本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之气候土壤适宜稻米生长,所以整个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并把大米品种改良得好吃、好存,使日本民族以大米为主食,并钟情日本大米。

2,对于面食,中国人是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而各种面食又源于小麦,小麦种植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面食也是由衷的热爱,特别是面条,中日两国人都很爱吃,但由于日本的水质好,有丰富的海鲜,使得面条特别好吃。如果说面条源于中国却盛于日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最常见的速食产品-方便面就是日本人发明的),提到面食,不得不提饺子,对于中国北方人,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必备之选,日本人也很喜欢吃饺子。

差异方面 1,中国人饭菜量大,日本适度。中国人在家吃饭或请客吃饭,只要有客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讲究要有剩余,不能依照主客双方实际饭量准备,家庭也是如此,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与日本饭菜相比,日本则适度。当然这指一般在家庭用餐或在餐馆被请去吃饭,特别是定食(或份饭),对一般食欲好的人恰好,对饭量大的人,少一点,对食欲差点的,偏多一点,即使剩一些,也浪费不多,这种适度的饭菜有利于健康。

2,中国人喜吃热菜,日本人喜欢冷餐。这与两国的风土也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不少食品原材料是晒干保存的,待食用时浸水复原,易失鲜味,需要过油加工,油性食物吃方有味道,且容易消化。日本与中国比较日本的冻食量远比中国多,因为日本食物中海鲜多,不经加工或减少加工,可更多保持鲜度,且不损伤维生素。海产品本身含盐分有一定滋味,而且盐有消毒功效,生吃无妨(生鱼片在日本就很流行)。加之日本的水质好,温差变化小,寒冷地区不多,适于食用冻食。

3, 中国饭菜偏咸,日本饭菜偏甜。咸味菜肴适合大陆性气候的中国风土。

而日本气候温和,四周环海,降水量大,空气湿润,除酷暑外,不会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适于日本人的胃口。

4, 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重视“看”。世人经过长期实践和体验,总结出一些“名言”,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则重视“看”。如:中国认是用舌头吃饭--品其味,日本人是用眼镜吃饭--观其行。

三.中日“节日”比较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节日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由于中国一向都是重视农业的国家,传统节日一般都起源于农事而发展形成的.而日本的节日,众所周知,古代的日本主要是从中国吸收先进文化的,包括政治,宗教,箭镞等各个方面,当然日本的传统节日也就是日语中的”年中行事”主要也是受中国的影响,但日本文化中有不同你关于中国的独特因素,所以其年中行事也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不同.下面就截取两国的几个主要节日加以比较.

1,农历新年

中国新年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一年之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它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紧密相连,成为各族人民一年一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风俗习惯大展览”.农历岁末腊月二十左右便开始进入过年阶段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大扫除,然后外出买年货,年三十晚上全家要吃”年夜饭”,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谈天通宵不合眼叫”守岁”.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要放爆竹以辟邪,长辈还要给小辈压岁钱等等.

在日本,新年被称为正月,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日本人也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日到一月三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十二月三十一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一日到三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长辈也会给压岁钱.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比较之下,中日两国在过新年的习俗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大扫除,吃年饭,祭祖先,守岁,百年,给压岁钱等等.但是,有一些民俗两国有所不同,比如中国过年有祭灶王,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日本取而代之的是立门松,结注连绳,参拜神社等活动.因为日本是信仰神道的国家,起民俗活动中也参透着神道文化的因素.中国的传统宗教是道教,一些过年的习俗,比如放鞭炮贴春联等,都含有除灾辟邪的寓意.

2,农历五月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端午节,俗信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所以人们在这

一天插菖蒲,配茱萸以辟邪;熏苍术喝雄黄酒以避疫.相传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还在这一天用五彩线包粽子投于汨罗江,并举行龙舟比赛,现在投粽子于江的习俗已经被吃粽子所代替.

端午的习惯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到现在,与中国的意义大不相同了.在日本,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被用来避邪的.其实依我看,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倒是真的.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 虽说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意义已不相同了,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还是源远流长.中国有插艾蒿避邪风俗,日本有插菖蒲避邪之说;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有挂鲤鱼旗的风俗.所以有机会吃吃日本”粽子”的话,也一定很有味道.

3,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比较隆重的节日,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节俗,有着浓厚的思亲团圆色彩,在月圆之夜,全家围坐桌前,吃月饼,赏月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一道民俗风景线.

日本也有过中秋的习俗,这一天日本人将芒草,胡枝子,黄花龙芽等秋草插在瓶子里,供上水果和糯米团子.日本人称这时得明月为豆明月,因为正值大豆的收获季节,意喻大豆丰收.可见日本中秋节的含义与中国的已经大不相同,而对中秋节远远没有中国人重视,并且这一天现在已经作为敬老日固定下来,中秋的意味就更淡了.

通过以上对中日两国一些文化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日本的一些习俗与中国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就拿节日方面来说,两国节日归纳起来,中国的一些节日由

于剔除了一些宗教色彩,仅保留了形式,而流传到日本的节日从内容至形式都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比如端午节。由此可见古代中国对日本影响之大,但是日本民族不仅仅善于模仿,而且在保存民族特色上也做得十分出色.一些传统节日与中国虽然相似,但其内涵也已经大不相同,也就是只保存了中国节日的”形”,里面的东西已经完全日本化了,这在其他方面也不难看到,这也是日本文化在世界文化之中既能博采众长,又能独树一帜的原因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