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虹星桥镇中学 尹百良 录音整理:林城中学 周贤树)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拿到了吗? 生:拿到了。
师:这篇文章单从体裁上来说,是一篇是什么古诗文体? 生:五言律诗。
师:对。同学们,我们一般情况下是说五言古诗。我不知道你们第一次学习古诗是在时候。 生:在小学
师:(微笑着走向一位学生)你说说看呢? 生:在小学
师:(面带微笑)那你说说看,你还记得当时你多大吗? 生:不记得了。
师:不记得。呵呵,在读小学,应该还很小。那你说说看,你还记得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生:锄禾
师:那老师想知道一下,你现在还背得出来吗? 生:(开始背诵)
师:说实在的,那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背的哪么熟。我看,应该用掌声给予鼓励。
(生全体鼓掌)
师:凭良心说,伊老师在你这年纪的时候,别说是背古诗了,肯定还在玩。 (生在下面偷偷笑)
师:那么今天呢,老师跟大家一块学习这首晋代陶渊明的《饮酒》,我想请一位同学把它朗诵一篇。 生:朗读
师:嗯,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了这首诗。如果我们在朗读时候注意节奏。如果我要问,将这五言古诗“结庐在人境”划好节奏,应该怎么去划分?
生:结庐/ 在 /人境
师:很好。也就是说,在“结庐”的后面划一个节奏。是吧? (生点点头)
师:很好。那么我们说,这个古诗词,特别是我们的古人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他好像有一点那个摇头晃脑。我们在电视里面可能看到过。那么他们的摇头晃脑在哪里?老师觉得,应该是在划节奏的前面这个字上,把这个音稍稍的拉长了。也就是说“结庐在 人境„„”(师开始范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这样子,这神韵就溶入到诗歌里面去了。现在,我想大家摇头晃脑的把这首诗歌齐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边读边摇头晃脑)
师:我看到好多同学的头在摆动,可是幅度不是很大。不过,我们是第一次,以后,我们在朗读古文的时候可以摇头晃脑的读。现在,同学们不要发出任何声音,默默的晃一遍,等一会,老师将一些诗句拿掉,看哪位同学能填充正确。
(多媒体出示诗句,其中一半是空白。生,在下面默默的摇头晃脑。) 师:哪位同学来填空一下?
生:结庐在人境,而无马车喧(注:生在此将车马顺序弄错了)
师:好的,我刚才在听这位同学在填空的时候,好像有一个词读错了。 生:他将“车马”读成了“马车”。
师:假如你写着“马车”的话,实在是,老师想告诉同学们一个背诵的方法,我们可以按住诗歌的一半,然后背诵诗歌的另一半。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填一下空。也是把一半的诗歌拿去。我这个要求还是要摇头晃脑。好的,第一次幅度不大,这一次可要大一些。 (生背诵)
师:同学们的进步太快了。刚才的摆动很大。虽然这首诗歌同学们还不能熟练的背诵,同学们可以下课后去背诵。现在,老师将这首诗的解释放到上面去,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注释,说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 (生在准备,师来回巡察)
师:有没有同学来试试看。说的不完整不要紧,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生:我的房屋建在人口居多的地方,但是,门前却无车马的喧闹;你问我怎么会这样?心远离喧闹自然就悠静了。到东篱附近去采野菊,怡然自得的想见着南山;山最美的时候在傍晚,林间有飞鸟相伴而归。这里的真义想要辨别却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
师:陶渊明写了这首诗,你在不到一分钟就请清楚了。请坐,老师觉得,刚才这位同学对这个“君”字理解十分到位。她是理解成为“我的”,这个“君”一方面是作为第二人称出现尊称。但是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我”。题目是“饮酒”,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会不会喝酒,是不是曾经喝过酒。 (生一阵大笑。起先没有学生敢说,只是笑。) 师:(始终微笑着)喝过酒吗? 生:喝过。
师:来,你说说看,你大概是喝什么酒? 生:白酒
师:(故做惊讶)啊,白酒?喔,不错,我也最喜欢喝白酒。那你在喝酒的时候与没有喝酒有什么区别吗? 生:头有点大
师:头有些大?自己有点晕,是不是这样?人不是很自然,酒一喝啊,就会感觉到有些飘飘然,是吧? 生:是的
师:呵呵,你有点进入境界了。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感受? 生:没有了
师:呵呵,你已经感受很深了。我喝了一辈子都没有你感受深呢。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喝了酒之后,走路不太稳。
师:嗯,好像东西分不清。酒喝多了后,好像这话比较多,胆子却比原来的要大。现在我们回头来看。陶渊明这首诗的题目是“饮酒”,可是,这诗歌中连个“酒”字都没有。这首诗是真的写于喝酒之后吗? 生:喝酒之后写的。
师:如果是喝酒之后写的,请你找现原因来。要把那些飘飘欲仙的、迷迷糊糊的、话呢多起来的,从诗歌当中找出来,那才有说服力啊。 生:可以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看出来。 师:喔。那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呢?
生:因为我居住在人多的地方,然后喝酒喝多了后,迷迷糊糊的就没有听到门前车马的喧闹声。
师:喔。我理解了,你的理解就是,住在人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车马的声音,可他却没有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只有可能是喝酒喝多了。说得很对,理解很到位,那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吗?
生:“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 师:不错。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刚想表达,喝过酒之后,所以忘记了。 (生一阵大笑)
师:你们说他解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是啊。他刚才想得很好的,想要表达,可是嘴巴一张开以后,唉哎,忘记了。想要说的内容全都给忘记了。那么他前面说“此中有什么”啊。 师生同说“真义”。
师:那这个“此中”指什么? 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师:喔,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好。这位同学刚才又找了一处。下面我们来看这句话,“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个“此中”指得是上面的话。是吧。我们将这话齐读一遍。 (生齐读“山气日夕佳,飞鸟想与还”) 师:在这句诗里,“山气”我们可以理解成山里面的景色;而“相与”却是结伴。现在,老师想知道一下,这些飞鸟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什么? 生:情侣、夫妻关系
师:我想,除了这些关系之外,可能还是兄妹、兄弟„„也有可能是邻居。我们说傍晚时分,它们一起回家。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它们现在晚上是回家了,它们白天去做什么呢? 生:找食物
师:嗯,它们与我们人类是差不多的,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去了。劳累了一天,现在终于可以回来了。我记得有这么一首歌,大概是《五月天》,中间有这么一句歌词:家是温暖的港湾。所以,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的家。刚才我们是看了“欲辨已忘言”的真义了。现在同学们再找找看,这诗里哪里还能表明,是陶君喝了酒已后才写的这首诗。还有没有? 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师:不错,可是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生:你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心灵远离尘世就不能感受到。这是他喝醉之后的感觉。 师:对。老师只想问你,是谁问他? 生:(沉默)
师:是谁问他呢?好像是自己在问自己!有一种自问自答的程度。而这个“远”字却是心远。假如我们的心不动的话,就听不到那个车马声,就像刚才那位同学
所理解的一样。讲到这里,还有没有同学发现了是在喝酒之后所写的诗?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句话。他把房子盖在哪里? 生:人间。
师:喔 ,人间对吧?也就是我们很多人住的地方。假如老师要问你:同学们,今天你们到哪里去了?你会不会说我今天到人境去了。 (生大笑)
师:(再问)会不会? 生:不会。
师:不会,因为我们本身就呆在人间。所以啊,我说可以从这人间里看出了。这个陶渊明有一点飘飘欲仙,否则的话,他说我把自己的房子盖在你们人间啊。好像有这种感觉。我们再去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说这个“见”说成“看”的话,你觉得哪个字好呢? 生:“见”好。
师:这个字好在哪里?
生:好像不是有意而为之。
师:喔,好像不是有意而为之。是不经意的。你理解的很透彻。从这个字上看,是无意看哪个南山的,而是一抬头就看到了,是偶然的。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说,陶渊明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喝酒的。因为《饮酒》共有二十首,在这序言当中就讲到了。
(出示这些文字)
在这些诗中啊,他告诉我们好多好多做人的生活道理。俗话说,文人是应该品酒品茶的。可是,做为一个文人来说,他为什么要喝酒呢?来,你说说看,你当时为什么要喝酒? 生:高兴的时候
师:对,朋友来了高兴,是喝酒;还有一种时候,内心十分的烦恼的时候。而陶渊明呢,曾经在我们的书里面有篇《桃花源记》。是他的一个理想。现在,我们一起把老师出示的部分一起朗读一遍。(出示文字)再次体会一下他心中的理想。 (生齐读)
师:在整个文字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和平的世界。但是现实当中是不是这样子呢?下面请看陶渊明的生平(出示作者介绍与他的《五柳先生传》)。那么,今天我们讲到这里,陶渊明说“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老师觉得他可能不能说,更有可能他是不想说,他明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他不想说出来。我想可能有两个目的,当时的环境。他不说,我们来说,下面,我们有这样一个句式:读了《饮酒》这首诗以后,我认为陶渊明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生:不要被钱财蒙了双眼 生:不能与坏人同流合污 生:憧憬美好的生活 师:在中国古代文人当中的诗句里,有许多都是关于酒的。老师也摘录了六句(出示)生分类读。今天我们学了陶渊明的《饮酒》,老师倒希望,假如要了解我们古代的文人,了解古代的文化,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历史,因为有人说过,流淌在我们文人体内的两种液体,一种是酒,一种是泪。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