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城市圈发展模式创新

2021-05-01 来源:易榕旅网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城市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2007年,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其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结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创新武汉城市圈发展模式,是城市圈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内外许多早于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城市群,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些城市群的发展有着许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本文中,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发展背景与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找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模式:(1)生态化的城市圈建设;(2)一体化的城市圈建设;(3)有武汉城市圈特色的水文化利用。

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发展模式

abstract: in 2007, wuhan city circle become a national “two 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synthetically reform testing district, this gives the development which brings opportunities, but it also brings many challenges. combined with “two type society” for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of wuhan city circle development mode, and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ircle. wuhan city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many early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its own unique model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many experience can us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circle

background and the situation analysis, combin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ind out a suitabl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circle: (1) the ecological city circle construction; (2)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circle construction; (3)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han city circle of water culture.

keywords: “two type society”; wuhan city circle; develop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论

在我国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2002年,湖北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构想。并在过去的5年得到了稳步实施。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与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构成了”1+8”区域经济联合体。武汉城市圈面积不到全省面积的1/3,但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超过3000万)、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而且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武汉城市圈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的中部内陆城市群,有着其独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对武汉城市圈发展模式的研究,能够不断丰富我们城市群发展理论,促进城市群发展方式的革新。同时理论的革新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模式的研究,能够指导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朝着合理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外城市圈发展的典型模式与成功经验

国外城市群发展研究始于19世纪末。英国学者霍华德最先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模式”;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六边形城市群体组织结构模式,这一模式至今仍被广泛采用;芬兰著名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提出了有机疏散论,指出城市要有良好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即空间结构模式;法国地理学者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海岸城市密集区进行研究后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提出大都市带的概念,并从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功能、形成机制和阶段性等方面探讨了大都市带的空间生长模式。像这样对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的学者还有很多,如赫希曼、弗里德曼、库默斯和p.霍等等。

国内城市群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学术概念“城市群”正式被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是自此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关于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就城市群

发展模式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从城市群一体化与联动发展的角度就具体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问题进行探索;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模式及其经验的总结研究;城市化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1、国外城市群发展的典型模式

在国外城市化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城市群,总结其发展基础、历史、条件,可以得出其发展模式。

(1)(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模式:以限制与疏散为主题,借助13座新城的建设,有效疏散人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通过规划“绿心”来改善环境,促使城市空间利用、农业、林业、游乐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城市之间分工明确,协作密切,互补功能突出;大力推进城市群国际化建设。

(2)(英国)大伦敦都市圈模式:强调非均衡发展,尊重市场、侧重交通、照顾公平;)强调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限定在城市建成区的范围内,保护外围的绿带以及市内的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集约高效发展,向天空和地下要空间,注重土地的混合利用;对现有的工业区进行综合整治与改造提升,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3)(德国)鲁尔区模式:对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开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新老工业并举、布局相对合理的工业体系;重视治理污染,美化环境;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4)(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模式:注重城市间的协调管理,推进东京大都市圈与中枢据点都市圈间职能分工和协作,加速高级都市职能在全国的发展和网络化;构建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依

托深水大港发展临海经济,兴建了一系列海港和滨海工业带。 (5)(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模式:借助结构转型,推进产业升级;形成特色主导职能和优势产业部门,推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交通网络便捷;依托临海优势着力发展临海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重视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和管理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