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2023-08-04 来源:易榕旅网


1. 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儿童。

2.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3.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

4. 有意义学习:指的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5. 上位学习:指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整套观念。

6. 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7. 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8.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9.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

10.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11. 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2. 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3. 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14. 非正式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15.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16. 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17. 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暂时状态(如疲劳、药物反应等)来解释的

18. 狭义学习: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的经验。

19.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

20. 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

21.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2. 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23. 学习困难儿童:指在理解和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新路历程的失常。起失常现象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阅读困难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