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至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为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其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20%,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17%,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27%,写作约占全卷总分的36%。名著阅读、语文综合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基本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
1.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掌握课标字表二(附录2)汉字的音、
形、义。
2.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词语。
3.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4.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
5.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年版)和教材所推荐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昆虫记》的内容,熟悉其主要情节和内容,体会写法,感知语言风格。
6.在综合性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提出问题: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进行实践性探究,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和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能够在情境中运用。
2.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3. 能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探究。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对文章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写作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5. 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附录1 :重点掌握的古诗文篇目
※注:红字为2018年基础上新增篇目 1.蒹葭(蒹葭苍苍) 2.观沧海(东临碣石) 3.饮酒(结庐在人境) 4.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5.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7.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8.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10.黄鹤楼(昔人已辞黄鹤去) 11.望岳(岱宗夫如何)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15.卖炭翁(卖炭翁) 16.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17.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18.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1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2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2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29.山坡羊·潼关怀古(波峦如聚) 3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诗经》 曹操 陶潜 北朝民歌 陈子昂 王勃 王湾 王维 李白 崔颢 杜甫 杜甫 岑参 刘禹锡 白居易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李煜 范仲淹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文天祥 马致远 张养浩 龚自珍 3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不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32.曹刿论战 33.《孟子》三则(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原文标注为三则) 34.《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35.邹忌讽齐王纳谏 36.出师表 37.桃花源记 38.答谢中书书 39. 陋室铭 40. 小石潭记 41. 岳阳楼记 42. 醉翁亭记 43爱莲说 44. 记承天寺夜游 45.湖心亭看雪
《战国策》 诸葛亮 陶渊明 陶弘景 刘禹锡 柳宗元 范仲淹 欧阳修 周敦颐 苏轼 张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