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艺术之美;能借助单元课 1 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艺术之美。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句子描述的情景,体会红艺术之美。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抓重点词学时课 句,体会文文章表达的美。 4.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5.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感受艺术美。 交流展示自己的课堂笔记,分享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各领域的艺术活动,能介绍一整合课 2 两个。本次习作要求是写我的拿手好戏,重点是先列提纲,然后再写,要把句子写通顺,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 科 课 型 语文 单元课 单 元 课 题 第七单元 艺术之美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欣赏书法作品。 学习 要点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及知识要点。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艺术之美;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艺术之美。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句子描述的情景,体会红艺术学习 目标 之美。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抓重点词句,体会文文章表达的美。 4.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5.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感受艺术美。 探究 问题 1.聊聊书法,看穿文字背后的美丽。2.怎样才能有条理地表达? 1.收集各领域艺术相关内容。 应用 作业 2.继续练习写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 1.预习时在书上做批注笔记。 2.观看川剧、京剧表演视频,分享美的感受。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同步拓展阅读》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为后面习作做准备。学生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活动一:单元浏览,明确主题 1.首学:学生在课内自主浏览第教师活动 活动一:单元浏览,明确主题 1.首学:教师布置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 二次备课 二单元的主题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的内容。 和语文园地的内容。 思考: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互学:四人小组交流: 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学习。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群学: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我本单元有几篇课文,有哪些活动组成,我们们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内容,其他学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共学: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活动二:文本速读,初知大意 1.首学:学生在课内选择本单元4.共学: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单元的知识结构。 活动二:文本速读,初知大意 1.首学:教师布置学生选择一篇文章快你最想读的一篇文章快速读,思考这速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同桌或者四人小2.互学: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刚组学习。注意要抓住主要的内容说,或者选刚自己读的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 3.群学:选择几个学生分别汇报择关键词进行串连,或段意归并。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主自己读的文章主要内容,其余的进行要内容应简洁,避免讲故事或复述课文。 评价。(评价从是否抓住了主要事情等方面) 4.共学: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三: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学生在课内默读搜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典型资料。 2.互学: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群学: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4.共学:拓展方向。 活动四: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活动四: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1.首学:教师布置浏览并归纳单元内4.共学: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抓主干,忽略细节。 活动三: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教师布置什么要求?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教师引导学生拓展的方向。 1.首学:学生浏览,思考对革命容。 岁月的新认识。 2.互学:小组交流你的新认识。 3.群学: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从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中你学4.共学: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到了什么? 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写法写活动。 8.第七单元 板书 设计 重温革命岁月: 单元知识: 《文言文二则》 结合注释、资料理解文言内容 《月光曲》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体会音乐之美 《京剧趣谈》 了解京剧,感受国粹之美 教学 后记
学 科 课 型 语文 学时课 单 元 课 题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首》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意思的点拨,进而读懂文言文所写内容。 2.理解内容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3.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从中感受音乐之美,友情之美,实践见真知之美。 学习 目标 探究 问题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意思的点拨,进而读懂文言文所写内容。 2.理解内容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3.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从中感受音乐之美,友情之美,实践见真知之美。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描述的情景,体会人物间惺惺相惜的情感。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应用 2.完善摘录笔记。 作业 3.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 4.查找资料,拓展了解不同领域的艺术美。 文化 阅读 阅读《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理解内容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2.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从中感受音乐之美,友情之美,实践见真知之美。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读诗句后谈体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学生齐读课题。 生按照学习要求读文,划节奏,再读。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学生交流分享方法 预设(1)我读懂了“伯牙教师活动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点播重难点词语意思。如“绝弦”的意思。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二次备课 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4.结合注释交流文言文意思。 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 体会人物间情感: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预设: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3:冬天白雪皑皑。……) 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生朗诵: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乐,教师深情朗诵)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总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书戴嵩画牛》。 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1. 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读通句子 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2.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3. 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1.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从什么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 画上是斗牛。 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之处。谁这么大胆? 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生思考道理:观察得最多(板书:牧童 笑 掉尾而斗) 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绝弦 锺子期听 巍巍 汤汤 死 板书 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好 锦囊玉轴 戴嵩 《牛》 牧童 笑 掉尾而斗 教学 后记 千古知音
学 科 课 型 学习 要点 语文 学时课 单 元 课 题 第其单元 月光曲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3.能借助文字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3.能借助文字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学习 目标 探究 问题
1.抄写生字、新词。 应用 作业 按完成课后练习,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描绘音乐背后的情景。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齐读课题 一. 教师活动 谈话导入课题。 二次备课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2.能借助文字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同步拓展阅读》 生介绍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的传说。 生思考: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 生读第一段内容 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4.让生介绍贝多芬 三、理解结构,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 4.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课文第二大段。 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
生听师描述,想象画面,展开联想 (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走进了茅屋。) (1)男女生分角色读。 男的( )地说 一个姑娘( )地说 同桌对读。 生预设: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层。 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 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3.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请同学们联想。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5.读后指导:那有多好啊!这句话要把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弹琴的心情读出来。(板书:聆听谈话)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贝多芬来到小茅屋的窗外听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书:同情)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指名分角色读本段4、5两节的对话。 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生齐读,再次感受 补充填空,整体感受。 下来,再练习读读。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 ( )贝多芬走近( )茅屋,给一位( )( )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 姑娘( )。 月光曲 板书 设计 聆听谈话(同情)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创作《月光曲》 月亮升高 卷起巨浪 (感动)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教学 后记
学 科 课 型 学习 要点 语文 学时课 单 元 课 题 第七单元 京剧趣谈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 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探究 问题 应用 作业 查找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1.背诵默写相关内容、听写生字词。 2.做练习册。 3.写一写自己对于京剧艺术的美的感觉。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2.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三、了解京剧特点 1.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师相机板书:虚拟 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
二次备课 生齐读课题。 生自由读词,个别展示。 学生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生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生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学生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 学生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绱鞋底 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 际上并不真喝。) (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酒。) 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欣赏京剧,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艺术特色。 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特色。 (1)多媒体播放: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五、体会表演特点 生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1.出示学习要求: 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 讲给别人听,相互评议。 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板书:亮相 静止 杂技) 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法的好处。 学生默读资料谈感受 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京剧片段 六、拓展阅读资料 (PPT出示相关内容)
京剧趣谈 板书 设计 虚拟:马鞭 绱鞋底 举杯饮酒 亮相:静止 杂技 教学 后记
学 科 课 型 语文 整合课 单 元 课 题 第七单元 艺术之美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1. 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学习 要点 2. 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 3.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 4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1.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学习 目标 2.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 3.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 4.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探究 问题 应用 作业 完成练习册 文化 阅读 学习 《同步拓展阅读》 透过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评比做的课堂笔记 1. 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 2.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 重难点 3. 学会做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学生交流自己之前的学习中做笔记的习惯 生看书107页找到答案: ❖ 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 交流平台 1.做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同学们有没有做课堂笔记的❖ 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的或者需要习惯? 查资料的内容。 ❖ 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 2.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课堂笔记的。 3.教师结合实际例子总结讲解: 生交流自己本单元的笔记,分享自己4.出示【课件】 的方法以及为什么会记录这些内容。 课堂笔记要记什么? 5.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读词:亮相 行当 压轴 时, 记的笔记有哪些,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记捧场 行头 这些。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板书:做好课堂笔记) 打圆场 词句段运用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有板一、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有眼 科班出身 1 课件出示的词语。 1. 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理解的词语2. 指名读词语,教师纠正。 和同学说一说。大家都不理解的可以3.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每一小组汇查查字典。 2 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生结合小台灯图画,独立阅读《玩具报一行词语,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 4. 没有解释清楚的词语或大家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来讲明白。 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找出小台灯做(板书:了解戏曲名词) 错的地方。 二、学会把事情说清楚 交流:制作者制作小灯泡是根据《说1.仔细读题目中的要求,看看题目中要我们明书》上哪句话制作的,为什么做错做什么。 了? 生思考问题后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 2. 出示: (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没讲清楚铅丝的另一端从乒乓球的哪一边 汇报,交流修改的情况 生读成语,过认读关,理解关 插入,小灯泡要在灯罩内还是在灯罩外。 4.思考:这句话怎样改才能让制作者看明白应该怎样做? 5.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 6.汇报,交流修改的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板书:学习说明语言) 大吕 日积月累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1.出示成语 惟肖 2.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问同学。 如生 3.小组交流: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 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先正确读出,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汇报分享。 然后说出成语的意思。 5.教师纠正指导。 (板书:积累艺术词语) 做好课堂笔记 板书 设计 了解戏曲名词 学习说明语言 积累艺术词语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