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互助合作培养研究”课题第一阶段阶段报告

2023-09-01 来源:易榕旅网
“学生互助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第一阶段阶段报告

合水二中 李佰宏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是构建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的科学体系,是深受世界许多国家关注和欢迎的教学理论和策略。70年代美国率先兴起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决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一些地方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互助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但在我校“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有待于发展和加强,所以我组织了一批优秀教师通过课题的开展和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切磋,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增进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现将“学生互助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为课题做好理论基础。

课题组首先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研究活动,对“学生互助合作能力”进行了详细具体、科学规范的理论界定。我们认为,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应该包括(1)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即运用语言和具体行动进行沟通;(2)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认同,即团结互助、乐于交流、崇尚合作共赢的理念和精神;(3)学生互助合作的科学方法,即采取何种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等等。这种互助合作的能力应该通过学生在具体的、长期的合作学习和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和增强。 二、做好分工,为课题完善做好材料准备。

为了使课题的完善更快,集思广益,课题组成员经过细致分析参与人员的特长、所带的科目等,给每个人都进行了分工。高世强、樊宗宝组织实验班级进行分组工作,撰写分组的初步方案,做好成绩对比的统计。李文刚、张辉映积累学生互助合作教师的案例、反思。刘小兵、雷广鹏对分组后的学生互助合作方案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初步的学生互助合作方案。杨建邦、梁东旭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对本课题有关的见解、想法和建议。李佰宏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和课题进度分析报告,收集各种资料。 三、做好分组,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开展学生互助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全面的发展,让他们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形成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孜孜不倦,锲

而不舍的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分组的原则有二。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