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好奇心的生成对艺术新风格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晶暄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期
摘要: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促使人们追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好奇心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人们从记事起就开始通过好奇心了解周围的一切,再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推进对世界规律的认识,从而发现真理。好奇是一种感性的行为,不需要什么精密的逻辑性,这种行为仅仅是由未知事物的新奇性所引发,而后又由人脑对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多向推测。艺术新风格的产生毫无疑问也是由好奇心带动的,但这种风格的展现也并非一蹴而就,更多的则是摸索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向前迈进,在克服了一系列的疑难之后才能获得成功。可以说,风格的产生也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环境对好奇心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文艺复兴的发展,而下文就文艺复兴中新风格过程中好奇心所产生的进步性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技术;新思想;文艺复兴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27-02 一、背景
在了解新风格产生之前,必须先对文艺复兴爆发的背景有所了解。文艺复兴之前,在艺术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是黑暗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统治下,各种思想都压制在一定范围内,再加上科学并不发达,许多事物都无法做出解释,使得人们对神学业有依赖性。但事实上,就算宗教压制再怎么苛刻,依然不能磨灭人们追求新事物的渴望。人的好奇心有这样一个特质:当事物所能引起的新奇度不足时,人就会自发得去寻找新事物的信息;当已知事物的信息过高时,人就会在已知事物中寻找新方向发掘新内容。这样一来,过分压抑的社会为好奇心的爆发埋藏了潜力,加上疾病的伤害,印刷业和纸张的传播,将各种信息带到了人们面前。当时的人们开始在理解了历史的同时,渴望着新的精神寄托,这也为文艺复兴的顺利进行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技术的革新
如果说艺术作品新风格产生是最终的结果的话,那么在此之前对于这些作品的技术发展就是铺垫。世界上没有某种新成就是一步到位的,在文艺复兴中,人們在适应新的信息之时,也会自发性的去追求新的事物。其实有些技术革新后的艺术作品,在现代看来本身就是新风格的展现,因为新的材料哪怕是用的同种艺术手法,在成品上也不可能会和老材料的成品相同。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多那太洛,他在雕塑中运用的技法十分的随意,几乎可以用任何东西创作包括灰泥、蜡、青铜、黏土、大理石等等。他创作的《科尔戴家族的圣母》时,先用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头雕刻出圣母和圣子的拼图版,再将其放置在事先镀金的皮革马赛克上,然后才进行上色,最后使用光亮漆涂料将作品整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通过利用各种材料的手段来达成创作目的。这就是一种在好奇心作用下扩展的能力,它使作家在接受到足够多的事物信息后从原来不同的方向去拓展新的创造。
比起雕塑,技术的进步更多体现在绘画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如此灿烂辉煌,这同作画技术的提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文艺复兴早期,壁画的画法通常是使用蛋彩进行绘制湿壁画。但这种方法有不可避免的致命缺陷,虽然这项技术就古罗马时期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依然不尽人意,艺术家们常常因为作画中的一点小问题而使整个画面前功尽弃,而且在作画过程中,艺术家们只能使用一种有笔尖的小刷子慢慢图绘,不可厚涂或堆积;另外在颜色上,蛋彩作画不可混合上色,范围狭小不说,色彩也不够详尽,明暗对比和晕涂也无法使用。直到油彩的出现,为当时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艺术家们毫不犹豫得选择了这项新的信息并做出认定,认为这种方式更加有力与绘画的发展,而事实也是如此。后来虽然有人企图恢复蛋彩作画,但从未有过长久的成功。好奇心总是促进人们向前不断迈进,扩展人们的求知欲,激发人们对新奇事物的热情,帆布绘画代替木板绘画这一示例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思想的进步
文艺复兴中,思想的进步是最能体现好奇心作用的方面。造纸术和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各种文学作品的产生,从而活跃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文艺复兴中的思维发展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好奇心带动群体好奇心的过程。这种传播方式形成了所谓的群体好奇性的社会风气,而后群体对信息的喜好再次反映给个人,形成一种鼓舞作用,构成一种循环。文艺复兴中的著作是大胆开放的,也是宽容的。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些书至今都在翻新出版。有些文艺复兴著作中的内容在现在看来都相当的大胆,而这些在当时社会看来却是一种对精神社会的解放,受人推崇。这些思想也对艺术界造成深刻的影响。艺术家们在对待作品的选题时,不会将眼光仅仅框定在中世纪时的宗教题材上,而是更加希望能在作品中体现人性的特色。
活跃于这个时代的各式各样的思想都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生动的展示在世人的面前。由于摒弃了宗教的压制,开放了思维,所以绘画等艺术在内容上不断有所创新。艺术家们在接受了不同的意识信息后开始展现自己的个人特色,这种特色就以他们的作品体现出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都能在多领域中进行创作,于是在很多作品中很容易让人发现其他领域中特有的手法。例如,曼泰尼亚的《死去的基督》这一作品就很有代表性。这幅作品大胆地运用了透视缩短法,将耶稣平躺的身体绘制在画面中央并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大部分面积。曼泰尼亚从多那太洛那里充分的学习了科学化的艺术和技巧并巧妙的运用在画作之中。另外,由于曼泰尼亚本身就是一位雕塑家,所以在这幅画中不仅能看到他在构图上的科学性,也能看出他在运笔方面的与众不同。《死去的基督》看上去不似画笔刷出来,更像是用凿子雕刻出来的,为此,曼泰尼亚的绘画导师曾狠狠的批评过他,但这并不妨害人们将他的画作看成一张独具个人风格特色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家很多都对科学有一定研究,但也不缺乏一些特例,波提切利就是。他本身对科学并不感兴趣,但对文学却非常的热衷。因此他的画作比起那些一直苛刻的要求人物比例的作家来说,要更加活跃,具有一种流动感。他的作品并不是那么的写实,往往会比其他人的作品更有幻想之感。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就是十分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这幅作品中,波提切利充分的利用率古代神话给金发的女神赋予了精神内涵。他笔下的维纳斯是优雅,理智,沉静的,虽然是裸体,但却丝毫不让人有情色方面的联想,这种感觉不仅是现代人所拥有,在当时人们也是如此来看待的。
达芬奇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开辟也有巨大的影响。他本人的兴趣比常人更为广泛,或者可以看成,达芬奇本人的的好奇心特别的强烈,所以在许多领域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痕迹。虽然他本人的创作热情高涨,但似乎不够持久,总是会惹怒他的雇主,这却并不能否认达芬奇本人在绘画风格转变上的影响力。他巅峰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有极高的品质,如《抱着貂的女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这些作品印证了他的理论: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事物与实际世界的透视不同,作画时需要将其人为的修正;弱化轮廓加强对比能使画面更具冲击力。这些理论迅速被当时人所接受并影响着之后的创作者,使绘画从15世纪时的偏爱轮廓线的画法转变为16世纪的偏暗阴影的画法。这也是体现了群众好奇心在文艺复兴时对风格转变有促进作用的一项明显示例。 四、结论
文艺复兴的各种艺术成果毫无疑问地肯定了好奇心对风格变化的推进作用。这就与所谓的“好奇心的三种不同层次”描述的那样,首先是对新事物信息的接受与适应,在此基础上开始主动对适应的信息进行深层追求,而后再构建,最后创造发明。在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刺激了人们,人们接受并发展,最终创造出新的规则以展示给社会。文艺复兴最后虽然渐渐衰微,但这个光辉时期的信息依然刺激着后人,并被人们不断研究和超越。
参考文献:
[1]文聘元.文艺复兴的故事——文艺复兴的历史与文化[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徐玉春.好奇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