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台魏晋壁画墓的形态及其美学价值

2024-04-25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台魏晋壁画墓的形态及其美学价值

作者:冯丽娟

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16期

[摘要]甘肃高台魏晋壁画墓是当时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壁画墓在绘画风格上简约玄澹,体现了绵绵若存的无我之境与得意忘言的写意精神。魏晋作为一个特定的绘画艺术时期,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基于对绘画本身的考察,阐述了高台魏晋壁画墓的形态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魏晋壁画墓;绘画形态;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8.6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58-02 一、高台魏晋壁画墓概念的界定

本文的主题词为“壁画墓”,笔者强调将壁画图像看作墓葬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魏晋时期壁画墓充满了人们对死后丧葬需要的内涵。甘肃高台地区魏晋墓葬壁画遵循着一定的配置规律、丧葬绘画习俗,整个壁面表现一个主题,图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郑岩先生在其博士论文《魏晋壁画墓研究》中,将“壁”界定为壁画的载体,即墓葬建筑部分的表面,将“画”界定为各种壁画,其中以构图较为复杂的图像为主。本文中高台魏晋壁画墓出土的画像砖、壁画统称为壁画。

壁画与壁画砖在墓葬中的陈列遵循一定的配置规律,墓室壁画题材围绕当时的社会风尚与墓主人的身份选择和组织。首先,反映当时当地的丧葬观念;其次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最后表达墓主人的生死观、价值观以及墓主生前的经历、资财、喜好、地位等。壁画砖墓的装饰分为三个层次:以绘制较简单内容的单幅砖为单位,四周有红色的边框;由多块内容相关联的壁画砖拼成一个更大的画面,占据一面墙壁,包括相邻墙壁表现同一个大的主题;墓室壁画砖的主题与葬具、随葬品产生联系,墓室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基于这种观察方法,考察壁画砖、壁画题材时,不能将视野局限于每块画像砖的边框以内。 二、高台魏晋壁画墓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丧葬习俗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南抵祁连,北枕合黎,黑河纵贯。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驻牧的沃土,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沿黑河北上,是去匈奴龙庭的必经之地,古称龙城古道。高台地处匈奴等民族南下的重要交通要道,故有“三秦锁钥,五郡咽喉”之称。① ;战乱频繁的魏晋时期,高台地区相对稳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往来使得河西和中原的交流畅通,大量内地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了少数民族单纯的游牧生活,这里变成了“家家富足,仓库盈溢”的地方。出土于高台骆驼城遗址南墓群西晋墓葬的彩帛铭旌纪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晋故凉州酒泉表是”等字,确证骆驼城为汉末以来的表是县治所。骆驼城遗址的存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身就是农、牧、商业文明交汇的历史见证。该墓群出土的牵马胡人俑以及以壁画砖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河西魏晋墓葬的特点是世家大族聚族而葬,通过归葬祖茔与家族祔葬等方式形成大型家族墓区,墓向及墓葬排列长幼有序,反映出东汉时期萌芽,至西晋时期得到发展的豁达生死观及家族情感的确认,体现了宗教对丧葬观念的影响。②墓室凿建于戈壁砾石,外面围筑平面方形石围墙。墓一般都有较大的坟冢墓,四周有围墙或叫作“坟圈”。③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导致“燔烧官府,毁坏神坛”,冲击了汉代的礼教和习俗。高台地处河西,远离中央政权,儒家思想束缚薄弱。曹操“禁厚葬,除奸邪鬼神之事,反对以灾异博问得失”。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也有记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新丰斗鸡图》就取材于现实生活。”使得绘画题材也转向对于现实生活的描写。④从这些史实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汉代反映儒家伦理道德的历史故事不再出现;壁画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生活、庄园经济,以及道家思想意识领域的祥禽瑞兽与神话传说。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移民文化的交融、外来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地处边疆,儒家文化的束缚相对较小,使当地的文化艺术呈现出比中原更加朴素自由的特点。 三、高台魏晋壁画墓的形态及其类型

1915年,英国籍考古学家斯坦因盗掘新疆阿斯塔那墓地时,发现4座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这是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的首次发现。⑤河西地区魏晋墓的研究开始于1944年西北文物考察团对敦煌佛爷庙墓的发掘。1972年,嘉峪关新城、酒泉果园魏晋墓的相继发现,才使得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县,历史文化悠久,遗址、文物遗存众多。距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遗址,往西8公里处的许三湾古城遗址,以及周围墓群,总计有汉、魏晋、唐代古墓葬7000余座,是我国现存重要的汉唐文化墓葬遗址之一。

河西走廊魏晋墓东起高台,贯穿酒泉、嘉峪关,西至敦煌,形成了一条贯穿河西走廊的墓室壁画地下画廊。从出土的壁画、壁画砖来看,题材、绘画风格以及墓室形制存在雷同的现象,专家学者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丧葬习俗和壁画砖作为丧葬的商品流通使用有关。截止目前,高台地区出土有壁画的魏晋墓葬有7座,分别为1995年墓、1999年建元十四年墓、2002年苦水口M1、苦水口M2、采帛木几墓、许三湾1号墓、2007年地埂坡墓。高台魏晋墓壁画与壁画砖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类: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反映墓主人的庄园经济;饱含道家思想观念的祥禽瑞兽;人性化的神话传说。

高台魏晋墓墓室形制有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类型。砖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墓室、甬道、耳室、壁龛组成。墓葬门用条形青砖叠砌成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的青砖叠造门楼直达地面,门楼墙面上嵌砌有斗拱及力士、雷公、鸡首人身或牛首人身像等造型的雕刻砖,这种位于砖室墓葬墓门上方的挡土墙服务于迁移葬制度,是针对戈壁沙砾石地质结构设计建造的独特的墓葬结构形式。墓葬建筑全部用干砖叠砌而成,长方形砖用来建造、堆砌墓室,雕刻模印砖、画像砖则是用来表现墓主人的生前活动与阴间的物质所需,起到装饰的作用。墓顶分为覆斗式和拱券式两种。用来装饰墓葬的墓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模印砖、画像砖,墓室底部用方形印花纹砖铺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墓室地面印花纹为莲花纹。199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年骆驼城壁画砖墓出土壁画砖58块。既有反映农业生产、畜牧渔猎、饲养屠宰家畜的场景,也有反映墓主人生活、信仰及死后升天的画面。1999年发掘的骆驼城墓群内的前秦建元十四年纪年壁画砖墓葬,表现了前秦氐族统治集团的汉化程度。2001年发掘的苦水墓M1⑥内容主要为神话、农牧等题材。2007年地埂坡墓群清理土洞壁画墓5座。M1与敦煌佛爷庙湾晋墓中的单室土洞墓极为相似; M2与敦煌祁家湾西晋墓形制相似。⑦地梗坡墓室用原生黄土构造,室内仿木结构的梁架、屋顶、立柱、檩椽、斗拱等构件,或是在黄土上直接雕刻而成,或是应用黑色颜料大面积涂染绘制而成,⑧体现汉代以来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也呈现了地上建筑的原貌。M4四壁的黄土表面均有壁画绘制,壁画尺寸较大,绘制古代少数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宴乐场景。绘画的手法也已不再是飞动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粗细均匀的线条缓慢勾勒,再加以大面积色彩填染。 四、高台魏晋壁画墓的美学价值

魏晋时期,顾恺之“传神论”、谢赫“六法”的提出,奠定人物画对人性的关注。魏晋绘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当时以及后来绘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魏晋时期遗留的绘画作品极少,且绘画文献记载多很零星、简略。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之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之潮流。” ⑨从绘画本身出发,结合美学理论,对高台魏晋墓室壁画与壁画砖的形式与风格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为研究魏晋时期的绘画、探讨魏晋绘画的变革过程,以及河西地区石窟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河西地区出土的壁画墓被学界称为“地下画廊”,墓室壁画上所体现的文化、生产、生活是史料所不能承载的,它真实地反映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面貌与发展水平,生动地再现河西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日常生活习俗。尤为重要的是,每一座墓葬中都呈现有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内容,对研究魏晋时期中原与外域及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高台魏晋墓从历史传承、审美取向到形式内容,对进一步研究魏晋时期绘画和建筑的审美风尚和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壁画墓发掘地域分布不同,绘制年代不同,其绘画的风格、内容、题材、技法、审美风尚就有所不同。高台魏晋壁画、壁画砖出土的时间比较晚,区域之间艺术风格的差异由此显现出来。为探讨河西走廊壁画墓绘画题材、墓葬形制、艺术表现形式差异及其关系,认识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总结各地区墓葬的地域特点、厘清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源流及其影响均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高台魏晋墓壁画的研究多涉及到考古学、历史文化学的范畴,缺乏从美学角度出发对墓室壁画表现技法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之间渊源关系的研究。高台魏晋墓壁画、壁画砖,对于重温魏晋时期的时代精神,总结玄学影响下魏晋文学艺术的成就,深入了解魏晋人士的风度和美,深化和扩展对华夏文明神韵之美的理解等,都有启发意义。因此,高台魏晋墓室壁画以及河西魏晋墓群有待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 ;释]

①高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高台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郭善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第4期。

③薛长年:《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殿——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陇右文化专辑》,第22页。

④张朋川:《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艺术》,《文物》,1974年第9期。 ⑤夏鼐:《敦煌考古记》,《考古通讯》,1995年创刊号。

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台县博物馆:《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墓葬的发掘》,《考古》,2003年第6期。

⑦⑧甘肃省考古研究所、 高台县博物馆:《甘肃高台地梗坡晋墓发掘简报》 《文物》,2008年第9期。

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