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原因及转化
所谓“问题学生”,主要是指“上网成瘾、厌学出走、早恋、网恋、打架斗殴、亲情淡漠、习惯不良的问题孩子”,“问题学生”虽然在学校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他们往往量大,辐射面广,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常常拖班级的后腿甚至影响学校声誉。而他们一般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处事机灵胆子大,重感情讲义气,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
1寻找“问题学生”的原因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我认为“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学校的、有自己的等等。
1.1家庭问题。
1.1.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
1.1.2“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与祖父母生活或成了孤儿。
1.1.3“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作为市场经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有的甚至造成罪错品行。“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1.2家庭教育问题。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宽严失当,教不得法。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有加、放任自流、迁就有余,倒致孩子娇生惯养;有的家规过严,期望值过高,“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打骂相加。有的家庭不和睦,缺乏温暖,给子女心灵造成负担;有的父母双方要求不一样,子女无所适从;有的是父母道德败坏,目光短浅,给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1.3学校教育问题。农村小学教育评价的方法单调,不科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驱使下,在片面追求语文、数学成绩的影响下,有的老师对这些“问题学生”,缺乏耐心,常常流露出明显的歧视和排斥倾向,这些“问题学生”久而久之就破罐破摔,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造成师生对立。还有为了预防学生人身安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太少,这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学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砺和锻炼。
1.4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上不正之风的涌现,网络上垃圾信息的传播,不少学生早早地就沾上不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有的拜金主义盛行,有的成为享乐一族,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有之。
1.5学生的内因作用。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学生生理的急剧发展变化,将出现六大高峰: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特征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超常行为高峰。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胜,好动,好疑”。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的那天起,就出现了积极要求独立的意向,但实际上又独立不了,他们希望受人尊重,把他们看成大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自由观又都是一个谜。正因为他们常常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会对教师、家长实行一定程度的心理闭锁,保留一块心理“自留地”,可能与家长,老师相对抗,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故意违背家长,老师的意志行事。
2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因此,教育者具备正确的转化策略是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
2.1要关心热爱“问题学生”,多说服,少压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跟小孩学习,不愿跟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创造力”,因此教育者要树立“人是可以教育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要注重情感功能,热爱“问题学生”,消除“问题学生”的自卑、疑惧与对立情绪,老师应从多方面爱护、关心和帮助“问题学生”,给他们特别的温暖和关爱,从情感上打动他们,引起彼此间的心灵共鸣。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回避他们的过去,不翻老陈帐,激励他们重新开始。对他们既热情帮助,又不失时机地严肃地提出希望和要求,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诚意,相信老师的真心。同时用心捕捉他们的点滴成功,以此激励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奋发向上,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人非草木”,老师无私的关怀和严格的要求终会使他们反省、领悟。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多给“问题学生”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
茁壮成长,使他们的身心趋于健全。
2.2要了解“问题学生”症结,多调查,少偏听。“问题学生”的后进表现和程度、形成原因和问题的症结都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针对各个人的问题和特点,对症下药地做好转化工作。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首要的就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他重新培养和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力也较强而又调皮的学生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而要给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锻炼中转变和提高;对那些态度冷漠,与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与他们建立感情,从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对迷上某种活动的学生,不宜对他们的行动简单禁止,而应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的方向上来。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2.3要培养“问题学生”兴趣,多鼓励,少批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问题学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有问题,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使用“放大镜”去寻找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地当众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有展现自己和改正不良行为的机会,同时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感。“问题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4要对“问题学生”坚持不懈,多细心,少应付。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教育者在教育中遭受挫折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则会破罐破摔,所以转化问题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认清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抓反复,反复抓。在不断的教育和等待中求得转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赏识,就会融化一颗颗冰冻的心;只要用博大的爱,就会帮助学生建立
起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人生大厦,为他们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问题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转化工作,可以诠释“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个教育定律,所以千篇一律、老调重弹的工作方法往往会失败。必须深入研究某个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内因和外因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匠心独运,要另辟蹊径,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巧妙运用教育艺术,我们就能够成功地破解转化问颢学生这个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