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探索
作者:夏倩
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03期
教学目标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确立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无论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六大部分),还是新课改后推行的三维教学目标,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然而,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依然存在很多隐性问题。因此,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三维教学目标得到各方的广泛应用。三维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1]。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言自明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2]。因此,当下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维教学目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成摆设,无法对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长期以来,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或完成教案任务,并未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目标,往往显得空洞、宽泛。例如,某教师为苏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理解“景色奇异”“窃窃私语”“各种各样”等词语,认识设问句。②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学会有详有略地阅读说明性应用文,掌握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③体会热爱海底世界的丰富情感。
从上述目标可以看出,状态动词(理解、认识、懂得、掌握、学会等)使用过多,行为动词(说出、默写、写出、背诵等)使用过少。而这些描述学生心理状态的词语“理解、认识、懂得、掌握、学会” 等不仅难以观察其效果,而且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含糊不清的动词容易使学生混淆不清,也容易造成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出现偏差。使用过多的状态动词,难以检测其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自然成了无法有效指导教学设计的摆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割裂三者的联系,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在设立时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蕴含在“知识与技能”之中的。例如,某教师为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品读文中环境描写对故事发展的作用,理解文中一家人让雨衣的过程。③培养无私奉献、注重家庭和睦的情感。
很显然,以上三维目标之间并未体现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第二维和第三维目标中未能体现知识与技能对它们的依托作用。再者,对于“理解文中一家人让雨衣的过程”这一目标可以升华到“感受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层面。另外,第三维情感目标显得突兀,应该从“知识与技能”中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过度拔高现象。例如,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设计的第三维目标是“培养无私奉献、注重家庭和睦的情感”,很显然,这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脱离实际的。再者,如苏教版小学第七册《泉城》,许多教师设计的第三维目标是“品味泉城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可见囿于教学经验,一些教师往往会存在过度升华情感现象,其内容缺乏具体性、真实性。 三、有效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策略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有效的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不应囿于传统的经验主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忽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课文。
在阐述目标时,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的要求,应多使用行为动词,如运用朗读、背诵、说出、默写、评论等动词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收到明确具体的学习信号,以便教师自己更好地检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另外,对于情感类目标,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设计,切忌过度拔高。应更多地让学生们切身去体验,可以适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第二,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加强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显著,注意力不够集中;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制力较差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其他两维目标,另外,“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要以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掌握“知识与技能”,只有挖掘、洞察到“过程与方法”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应该在整体把握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唐突、生硬,从而符合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心理认知水平。
第三,教师应丰富自身教学理论,并将它们有效地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有深层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将经验上升为理论高度,是指导教学实践的有力后盾,有助于教师将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然而,不少教师经历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难免受到经验主义的束缚,缺乏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生硬地照搬理论,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地运用,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 情境学习理论观点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建构自身与知识联系的过程。教师运用教学理论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创设具有人文情怀的学习情境,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环境联系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62-67.
[2]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16-18. [3]张桂林,袁开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3).
[4]于通元.例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J].教学与管理,2011(35). [5]周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J].新课程学习,2012(11):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