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教师的“管”,轻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 对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相互激励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 管理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影响了学生 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课堂的组织、结构、管理、评价必须改革。
“导学案”模式,其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包括小组学生间的合作和小组间的合作与 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也就相应地围绕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活 动来开展,使学生自主地合作、在合作中体现自主,以此为导向,改革、创新 班级管理工作,构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组织、管理、评价机制。
一、“导学案”模式的班级管理特点
根据“导学案”模式的特点,班级管理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 体性、师生间的多维合作性、信息沟通的多向性、管理的性、发展的多维 性,更关注“以人为本、以‘导’引学、自主管理、有效自律、促进合作、科 学评价、文化育人”。
1.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尊重学生,把学生定义为生动活泼的人,班级管理工作顺应人 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 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2.以“导”引学。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导、指导、帮助下自主地学习、 体验、合作,使学生在过程经历中体验、感悟、发展。班级工作不是管理、约 束学生,而是引导、帮助、评价、激励学生。
3.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 一致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一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地担负起
1 / 20
班级的某部分或某方面的组织管理或服务工作,主要通过班、组干部为载体来 实现班级成员的愿望和要求,为班级服务,在班级里起着组织、引导、协调、 服务、监控、激励的作用;二是班级中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 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班主任从前台 退到后台,充当参谋,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角色转变成被管理者与管理者 双重角色的集
合体,以两种身份共存于班级之中,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有效自律。
首先从自主他律着手,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将 班训、班规、干部与职责、考核结果、获奖与违纪情况等贴在教室,
让学生一目了然,时刻提醒自己明确职责,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做与不 做的结果是什么;其次,构建规的班级管理机制,包括相应的学生自律、他 律组织,管理、激励措施,以此规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规和被规的过 程中学会规与被规,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和被管理,逐步实 现他律与自律并重;第三,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 结果,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调控自己的行为;第四,在常规管理和班级文化潜 移默化的影响下,触动、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自我,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 变。
5.促进合作。
构建班级组织、管理的合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运行,使之与课堂 学习模式配套。同时,设计和组织关于团队合作的主题班会或活动,使学生在 活动中体验合作、感悟合作、学会合作,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
6.科学评价。
构建“立体”评价机制,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多维评价指标、多种评 价形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他评与自评的多元评价主体的结合,使评价的反馈、 激励、调校功能充分发挥。
7.文化育人。
以班风、学风、人际氛围、环境设置等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暗示、 熏对学生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触动学生,使其由认同、遵守、模仿到自觉,
2 / 20
行为和思维习惯逐步发生变化,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形成 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达到常规教育、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效果。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导学议练”模式课堂的关键,合作学习组织的好坏与效果直 接影响课堂是否成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 合作学习是班级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有效地组织、 引导、管理、评价、激励学习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小组是将适量的学生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目的,在行为上合作、 互动、互助、互查、互励而组合成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为主体 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个体和小组成员总体表现两个维度为评 价和激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合 作学习的优势,增强竞争意识,给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使学生间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相互激励、有效督促,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地 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合作的素养。
一价忿允一
提高自己的情商。
(3)增强竞争意识,激励全体学生努力拼搏。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使学生一直处 于竞争的环境之中,让竞争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真切地参与和 感受竞争。在竞争压力、集体荣誉感的影响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为了实现小组 与班级的目标,学生个体或群体都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能有效
3 / 20
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小组成员会督促、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努力 完成学习任务和本职工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 班级里,学生个体与群体竞争意识增强;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得 到锻炼,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能力。
(4)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中,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 实施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学生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小组负责。虽然 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主 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学生的终生发展。
(5)学会评价,增强评价意识与能力。
通过小组、小组间与时的、更有针对性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 价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更真实地与时认识自我,进而调控自己的行 为,实现自我管理,同时,也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自我与他人。
2.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1)小组成员的组成。
班主任组织分配。班级组建初期,小组成员的分配一般由班主任安排,根 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采用互补式,将思想、成绩、习惯等方面
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一般 6 人一组(或者 叫做小班),其具体方法是: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性别分别按优、中、差
等次排列,每一组男、女生优、中、差层次各 1 人,如果班上男女生性别失衡, 则按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兼顾其他因素,如将易动、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 自制力
强的同学安排在一组,将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使“同组异 质”,通过大家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取得共同进步。每一个组都 有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类型、不同特长的学生,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 本情况相近的小组,使“异组同质”,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学生自主分配。待学生间相互熟悉、了解后,可以实行单向、双向或多向
4 / 20
选择制。按全班的分组数假设为 N,根据对学生考核的综合排名(名次不公布, 由教师掌握),前 N 名的同学为组长,第一轮由第 N 名到第一名的顺序选择组 员,第二轮反之,如此循环。组员有拒绝组长选、择的权利,但要有充足的理 由。条件成熟后,也可以组长确定后,组长与组员间只要求人数相等,不限其 他条件,全体同学双向自由选择。还可以由学生按人数均等的原则,在班主任 的指
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
组员动态管理。每隔一段时间(一般半期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根据 实际需要或学生反映,按一定的原则把学生重新分组。组员微调可由组长负责 处理,如果某一同学在本组表现不好,经常使本组被扣分,或者不服从组长 管理等,给本组的集体成绩带来严重损害的,在征求其他组员同意的基础上, 组长可以经申请、协调,调出某一组员,再调人另一组员。被调走的同学则要 自己去想方设法请求其它小组“收留”,去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如果所有小 组都不收留该同学,班长或班主任再出面进行协调,并通过这一过程,影响、 教育该同学并警示其他同学。
(2)组长的确定。
学习小组的组长,初期由班主任任命。之后可以采用竞选、推荐等办法, 由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或者由小组成员 推荐;或者学生先申报组长,获准后再去组阁组员。
(3)构建小组文化。
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组名、组标、组训(本组的口号、自勉的格言警 句),还可以制作组旗、组徽等,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教室的恰当位置, 为每个小组开辟一个园地,作为小组展示交流的阵地。
3.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 (1)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建组之初,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交换家庭住址、等,以备随时取
得联系。使学生明确小组不仅是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集体,也是交流拓展的 载体,还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小组成员要给自己的群体协商制定有创意的 组名,制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步骤,形成积极的合作气氛,使全体组员产生归
5 / 20
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为让小组成员互相支持和配合,树立为小组荣誉而努力的意识,小组成员 不仅要为自己
的学习、生活负责,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其他同学、小组整体负责。
(2)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员分工负责制。班主任把小组管理的“权力”下放给组长,小组事务由 组长负责,在集全组成员智慧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人人有职位。小 组成员的职位主要包括学科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相当于小组的学 科代表、小老师,负责本组该学科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资料收交与检查、 与班级科代表的联系、与科任教师的联系等;项目负责人相当于小组里面的班 委,分工负责小组的纪律、卫生、宣传、艺体等方面的工作和事务。各小组要 制定出本组成员详实的分工表,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小组成员每 人都要有负
责的学科或项目,一人可以兼任几个学科和几个项目的负责人,所有成员向组 长负责,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定期召开组长例会。一般每周五下午放学后,定时召集小组长进行交流、 评议,回顾一周的情况,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激 励、促进。
(3)明确小组目标和个体目标。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实际设立小组目标,每个组员也根据自己的实际 确定个人目标,两类目标中,均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类。围绕目标的达 成,通过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刁、组间的竞争,形成组。、组间 竞争的格局,促进个体和刁、组目标的达成。
(4)建立小组常规。
围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一要 求,由班主任给出提纲或要点作为引导,由组长组织全体组员认真研讨,制订 出小组活动、管理的常规,包括组员的权利与义务、岗位分工与职责、学习常 规、帮扶制度与措施、评价办法、激励措施等,一般以公约的形式呈现。特别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优差生结对帮扶的人员安排、办法、激励
6 / 20
措施等,以保证“兵”教“兵”、“兵”促“兵”的实效。
(5)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
组合 第 周 星期 纪律 活动 总 由组长负责,学科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记载 和评价。
学习 组 课 课 练 效 课 眼 间 课 卫 个 小 班 其小组成员表现评价表 成 员 前 堂 习 果 堂 操 操 外 生 体 组 级 他 绩 4.小组参与班级管理。
合作学习小组除了合作学习、
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以周为单位,轮流管
理班级常规,即 “小组轮流值班”。轮值小组的组长即是本周的班级执行班长, 由他带领本组成员,对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 绩效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每学期评选“优秀值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小 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工作和常规检查。
轮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小组各成员由组长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小组“分工就近”的原则,各管一块, 各司其职,检查到小组层面,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在督促检查的同时,做好记录、 与时公示并进行评价,每天下午放学后离校前,由组长召集组员汇总当日情况, 并于一周结束时,交给班长备案。在此过程中,班主任、班委干部要加强监控, 为轮值小组提出积极的建议,对小组的管理进行引导、指导,对存在的问题与
7 / 20
时提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将《班级常规管理检查表》贴在教室里适当的位置, 由班级管理的轮值小组根据分工检查的情况,由相应的负责人每日填写,每周
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分数,每周评选出班级最佳小组 1 个、优秀小组 2 个, 并评选单项最佳小组、优秀小组;小组各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督查本组成员,
值日班长
第 周 星期 纪律 卫生 公 区 学习 组 别 课 堂 活动 小 组 总 参 班 练 分细则参见后面《评价》部分。成 课 眼 间 课 教 习 成 绩 按轮值小组检查
的办法操作,每周评选出小组最佳组员 1 人,优秀组员 1-2 人。 全班每学月或学段,根据每周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表彰。各项目的具体评
绩 堂 操 操 外 室 说明:参班,
指小组参与班级活动情况。
(2)轮流主持班会。
主题班会由各小组轮流主持,一周一换,实行申报制或轮值制。主题班会 由组长根据主题,确定班会容,确定主持人,制订方案,提前一周报班长批 准、班主任备案。组长组织、安排组员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资料,组织预演、 排练等相关准备工作。
5.班级小组建设规。
根据前面的论述,为促进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结合学校或班级实际,提 炼整理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规》,以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8 / 20
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指导与管理。指导、帮助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组织对 全组成员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将学生课前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全体组员,收 集整理全组成员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教师;带领小组纪律组长负责组 织并维持本组的纪律,对于表现好或违纪的同学,视情况进行相应的表扬激励 或批评处罚,并将情况记录适时报告班主任;带领学习小组长、小组的学科负 责人共同承担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 组织、准备工作。
学习流程。课前自学(复习回顾;尝试学习)—明确目标—课自学—合 作学习—与时练习—组交流—全班交流—当堂练习—小结整理—查找问题。
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 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 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小组讨论时,每组由一位学生做中心 发言人,然后小组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 补充或质疑。最后再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小组 讨论可分三种方式: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全组要有争论 的气氛;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连锁 评价式—先由一人发言,再由他本人请组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 续;点名发言式—由组长或学科负责人,指定某组员发言或回答问题,一般是 在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或考 查时使用。
互查互督练习。根据组员的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组长协调分配并指 导各学科的学习指导者,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课前学习、与时练习、当堂检测等 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老师,负责合作探究实验的分工与指导;负责对本组成员 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批阅,对检测的试卷进行分析,并对质量进行分析, 对错题进行订正。
结对互助学习。开展优优结对、优差结对合作学习,即学习成绩优秀的同 学之间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 提高;组优差两极的同学根据学科实际、性格特点、居住地点等确定结对,
9 / 20
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 固课堂学习知识,并督促、检测后进同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学习评比中的竞争力。
搭建交流平台。一是办好小组周报,由小组轮值同学把自己阅读到的最佳 文章、收集到的班级或小组学习情况的反馈、典型的人与事等记录、摘录在统 一规格的稿纸上,轮流负责、每周整理编辑,经组长审核后放到班级书报架或 小组展示栏;二是各组在教室侧面和后面墙上辟出一方领地,通过书面形式, 各组同学每天或每周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拓展学习 所得等,对班外、校外或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评论看法;三是定期或 不定期以班会课或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专题交流。
2.小组间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各学生的合作学习类似。以整个小组为单位, 整个学习小组相当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体成员,班级相当于小组。需要注意 的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是小组以整体为单位参与,由组长负责组织。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通过评价向师生反馈信息,调校、激励合作学习的推进。对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 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多元主体评价的结合。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 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小组间互评、班级评价组评价、科任教师评价、 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多种方式评价结合。检测性达标评价、量表评价、投票评价、书面评语评 价、口头评价、星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
多种形式呈现结果。评价的结果以定性的评语评价与定量的分值评价等形 式呈现。
恰当选择评价时机。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时机,如与时评价、课时评 价、阶段(周、学月、半期、学期、学年)评价、单元评价等。
在合作学习中,被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小组,二是学生个体。对 这两个主体的评价,有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0 / 20
(一)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以小组的集体成绩和表现为评价对象,目的是促进小 组之间的竞争,以此带动和促进小组各成员间的积极努力和相互合作,使每 个同学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评价容与标准。
评 价 指 标 课 前 学 习 小组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全 员、主动与合作学习,积极表达,积 极地质疑、反驳、辩论,互助互学, 评价容 自 互 委 师 师 师 师 班 对学习小组整
评 评 评 评 评 评 评 评 体的评价,包括学
过程评价可以参照以下量表进行评价。 业成绩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学业成
认真进行课前复习、预习,课前准备 充分,分组成员按时完成《导学案》 上课前学习部分,正确率高。 绩评
价以全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是一种比较简便的量化性评价。
小组交流展示气氛活跃。 小组成员尊重他人,认真观看、倾听 他人的交流展示,发言无垄断现象, 小组合作氛围愉快,讨论最终达成共 识,合作效果好。 小组成员遵章守纪,分工明确、合理, 各尽其责,组长和小组长的学科负责 人积极主动地为小组服务。讨论组织 快速高效。 展示交流和讨论针对主题认真准备, 课 堂 学 习 11 / 20
做好材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个人或 小组表达意见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 有创意。 小组参与全班展示交流积极,有创新, 形式生动活泼,有感染力,效果好。 小结整理认真,能正确地构建知识树, 有创意,能真实地找准问题与疑惑并 提出。 在遵守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按时或 提前完成练习。 小组完成练习的正确率整体较高,书 写规、美观、学习效果好。 与 时 练 习 小组成员完成练习时有创新,能拓展 性地提出或解决问题
说明:(1)上表中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分为四个等级:A 一优、B 一良、
C 一合格、D-不合
格如要量化计算,各等级赋值计算参
考分值为:A-100, B-80,
C-60, D-40o
(2)上表
中的四项“师评”,指对小组的评价每学月由班主任安排
四位
任课教师进行,每学月轮换;“班评”指班主任评价。
2.评价的方式。
学业成绩达标性评价一般采用检测评价的方法。过程评价一般采取小组自 评、组间互评、轮值小组评议、班级考评组评议、科任教师评议、班主任评议 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注意观察并做好记载,每周末综合评价、小结一次,每月 汇总并据此进行奖惩。
3.激励措施。 (1)评选学习优胜组。
12 / 20
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成立合作小组的主要目的。根据各合作小组的 平均成绩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评选出“学习优胜小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奖励, 并交流他们的学习方法、经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
(2)评选学习进步组。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各组的差异会增大。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小组,要鼓 励他们加强合作,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对进步最大的小组,给予“进步显著” 的荣誉;如果达到了本组的最好成绩,可获得“超越自我”的荣誉。以此引领 和激励学生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3)争创特色小组。
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好,各项任务也完成得很好,但学习成绩暂 时不理想。这时,不能漠视他们的努力,更要重视他们的感受,为此,可以组 织创建“特色小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的,可以获得“最佳 管理奖”、“优秀管理奖”;为班级提出了好建议,被采纳并有实效的可以获得 “金点子奖”;展示交流积极,效果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展示交流奖”;小组活 动有创意的小组可以获得“改革创新奖”。各小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申 请。如“体育最佳小组”、“热心公益小组”、“团结合作小组”等,经全班同学 考核通过,就可以 获得相应的荣誉。
(4)自我剖析反思。
每月末、学期末,各小组要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材料在全班交流,从思想、 学习、合作以与常规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时地进行剖析并反思,既要看到 自己的进步成长,也要分析出现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不断提升成员个体和小组建设。
(5)建立并实施首位、末位汇报制度。
学月或学段结束时,小组得分排名在最前和最后的两个小组,小组长要先 在组召开会议,查找、分析得失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再与班主任一起 共同分析,并制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并在班会上交流、汇 报。
(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13 / 20
1.评价的容。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业成绩的动态变化情况、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学生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展情况等方面结合进行评价。
(1)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也叫做达标性、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以传统的试卷检测方式对学生进行 考核的评价方式,一般以分数为主要呈现方式,比较分析学生学业成绩的动态 变化情况,得出评价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实质性的分析, 通过试卷分析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此指导师生教学行为的调校。
(2)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主要评价学生课前、课中自主学习的活动参与、 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
第二,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 参与程度、参与质量和合作意识、合作水平。
第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理解、习得、掌握程度。
第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着重关注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评价的标准。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采用动态考核的办法。一般以人口或上学期期末成绩为标准,用学生的平 均分除以年级平均分,得出一个基数。以后,各次校级以上统一测试,再用当 次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除以年级平均成绩,得出一个系数,并与基数相比较,根 据进退情况进行评分。
(2)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根据“导学议练”模式的课堂特点,构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以“学 生学习过程评价表”的形式呈现,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
14 / 20
评 价 指 导 课前学习认真,按时、独立自主地完成《导学 主学 案》上的课前学习部分容 评价容 自 互 师 师 师 班 评 评 评 评 评 评 学习 课堂上积极地自主学习,按规定独立完成《导 学案》上相应容 合 作 意 见 与 能 力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掌 握 创 积极参加并配合小组开展活动,服从安排,努 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小 组提供帮助。 积极利用电脑、参考书和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查 找、收集学习资源,帮助小组学习。 积极参加讨论,能完整、清晰地表达想法,认 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质疑,接纳别人的见 解并作出评价,相互帮助,交往能力有提高。 认真进行课前复习顾、尝试学习,方式得当、 过程真实、效果好 根据要求积极地进行课堂自主学习,独立、快 捷、按规定完成“与时练习”,小结整理好,提 出的问题与疑惑真实而有价值。 积极动手动脑探究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主动 有价值的发现或独到的见解。 新 想办法解决。展示、发挥特长,有精彩的发言、 和 实 践 运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或好点子。 15 / 20
能 力 的 提 高
我的收获: 总 体 我的感受: 体 会 我还需努力的是: 说明:(1)上表中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分为四个等级:A 一优、B 一良、 C 一合格、D 一不合格。 如要量化计算,各等级赋值计算参考分值为:
A-10,B-8, C-6,D-4a
(2)上表中的三项“师评”,指每位学生每学月由班主任安排三位任课教师 进行评价,每学月轮换;“班评”指班主任评价。
(3)评价一般每月一次。 4.评价的操作。
对学生的评价,由班主任牵头组织,既有整合各评价主体结果的综合性评 价,也包括各评价主体的单项评价。
(1)试卷检测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以单元、阶段检测的方式完成,既要评价 学生的各学科总分,也要进行单科评价。
(2)过程量表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由相应的评价主体实施评价,使评价的过程, 同时也是引导相关人员总结、反思的过程。
学生自评。一般以学月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量表进 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也帮助教师多一个渠道认
16 / 20
识和了解学生。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互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根据量化指标体系,以评价 表为载体,进行互评,将互评结果交组长统计和分析。
小组评价。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由组长组织组成员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
课堂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学习进步情况等。
科任教师评价。科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提问题的新 颖性、价值性以与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程度,思维敏捷性等方 面来评价。
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科任教师评价,由班主任负责 分配,每位学生每学月三位教师对其评价,各学月轮流调换。任课教师对学生 学习情况的评价,除学业成绩外,还可以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展示、学生在 黑板上出的题目、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等方面以采取积分来量化评比。
班主任评价。在前面三个评价的基础上,班主任综合相关容,给出学生 最后的评价等
级,并简要写出评语。
连带性评价。小组全体成员、学困生与结对优生连带进行评价,具体评价 的办法是根据小组和结对帮持二人的总体成绩进退的情况,对小组和关联的人 员,进行相应的评价与激励。
(3)评价结果的分析。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两种评价方式独立使用,也可以将二者整合,得出 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出来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其主要容有三:第一,学生取得进步时,分析进步的体现、进步的原因和存 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措施;第二,学生犯错、失误或 退步时,写明问题,找准原因,制订改正措施与目标;第三,存在的问题与疑 惑,找准问题与疑惑,初步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对策,组能解决组解决, 不能解决需要家长或班主任帮助的与时去请教,将问题、解决办法、解决结果 以与带来的启示记载下来。
5.评价的激励。
17 / 20
(1)公示评价结果。
以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特别是表现优秀、进步显著者,作 为全班同学以与全校同学的榜样予以大力宣传,并将评价结果与时反馈给家长。
(2)适时、恰当奖励。
在适当的时候,根据评价结果,对先进者予以适当奖励。为保证奖励对学 生的吸弓}力,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喜好,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包括物质性 的(如铅笔、笔记本等等学习用品)、精神性的(如红旗、奖状、值日的机会)、 娱乐性的(如小组娱乐活动)等等。
(3)小组的成绩影响组员成绩。
对小组的成绩,每四周进行一次大总结(即月评),根据这个成绩进行当月
A(个) 第一名 B 等(个) C 等(个) 的综合评价。
第二名 记分情况,分配组内每个成员应得的等级。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按照小组得分的
名次,分配每个小组应得 ABC 的个数,小组长根据自己组的
一个学期的综合评价等级
根据这一学期每个人所得的 ABC 的个数来确定。
五、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甚至因为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不当而 影响了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8 / 20
1.合作学习组织管理不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三四个人同时抢着发 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 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间互相推诱,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 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导致合作学习效率降低,影响学习质量。
2.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当。
什么容应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何时组织合作学习,应当根据实际的需 要确定。而有的课堂中,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适时地组 织小组合作学习,要么应该合作学习时,教师一讲了之或让学生独立自学;要 么学生还没有完成自学,没有为合作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仓促地让学生合作 学习;要么学生独立自学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兴师动众地组织学生合作学 习。由于合作学习组织开展的时机不当,影响单次合作学习甚至整个课堂的学 习效果。
3.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
合作学习时间不够。有的课堂,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紧接着,学生才刚开始合作交流,甚至有的小组还未 进人合作学习的主题,就叫停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 学习的目的,而且可能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合作学习浪费时间。有的课堂,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通过 合作研讨,很快就解决了,可教师却因为没有注意关注全局,受某小组或学生 个体问题的纠缠,误以为整个合作学习没有完成,于是,无益地延长合作学习 的时间。
4.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关注不够。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关注点,往往放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而较少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得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会 出现成绘动加速下滑的情况。
5.合作学习有形无质。
有的课堂上,合作学习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 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形无质,真正的合作学习并发生, 学生间没有真正交互
19 / 20
影响和触动。
6.滥用合作学习。
在当前的课堂中,存在不加区别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事实上,并 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像知识密集的容、与学 生经验相差较远的容等,更需要教师的精讲。如果不加区别地一味采用合作 学习,将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质量。
(二)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得解决并尽可能防上述问题:第一,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表达和展示,对学生的错误 答案给予明确评判的同时,从学生积极性、表达形式、思维途径、错误答案中 的某些合理之处中,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第二,通过教育引导、 专项训练、个别指导、积极鼓励等手段,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第三,注意恰当设计和选择合作 学习的容,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自学的关系,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与时间;第四,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性格向的学生和有生理缺陷的学生, 要对其加强心理辅导和展示技能的指导;第五,改进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多种 方式加大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激励。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