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Society文化认同:新时期国家认同建构中的重要向度
闰帅旗杨月和
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家认同的内涵及其特征,指出了在国际范围内,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扩张与渗透日益对民族国家认同产生日益严重的威胁与侵蚀。正是基于这种时空境遇,本文提出,文化认同是新时期国家认同建构中的重要向度;文化认同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机制,是构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维度。关键词丈化认同国家认同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52-02
一、从认同到国家认同
不同时代在国家认同问题上有不同的战略选择。在阶级社认同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一种关系的认定,是共同体成员对会里,统治阶级往往打着“君权神授”的旗号为政权披上“合法性”现实境遇中生存价值归属的自我识别与自我确定。认同不仅事的外衣。在中世纪的西方,宗教直接成了人们顶立膜拜的认同对关个体,而且也与共同体紧密相连。认同是个体精神心灵的所象。在我国封建时代,有利用文化的吸引、感化、融合来强化民族指,是一种心理需要和价值诉求,同时,认同也是共同体得以存国家认同的举措,也有通过“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延续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合法性来源”。因此,无论是个体大兴“文字狱”等其他强制方式加强国家认同的。在当代,文化、还是共同体都在积极寻求认同。从认同的存在形态看,认同可以历史、集体记忆仍然是建构国家认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分为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和政治认同,也可以分为群体认同、民族且,文化认同越来越成为形成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动力。
认同和国家认同。
(三)国家认同的内在层次性与建构国家认同的多端性与灵国家认同体现了个体意识与国家实体存在的一致性,实质是活性
“多”与“一”的关系。对个体而言,国家认同就是该国人民对所属一般来说,国家认同是一个含有多重意义的体系,大致可以国家的依赖感、归属感、忠诚感和奉献精神;对国家而言,它是一分为三类:即“族群关系”“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社会经济体制”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即所谓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制度认同”∞。
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如果说国家制度是现代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作为国民的一种心理活动可能因为对该国历史文构建所必需的“硬件”,那么国家认同就是“软件”。没有统一的国化传统而接受,也可能因为对该国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而支持,家认同,一个国家就容易陷入分裂和冲突状态。因此,如何塑造还可能因为对该国方针政策取向而赞同。对于文明吉国来说,它所属国民共有的认同,是任何国家都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们更有优势利用文化认同来维持国民对该共同体的归属,而对于二、国家认同的特征及其构建
比较没有文化传统的新兴国家,可能就得靠合理良善的制度凝聚(一)国家认同的政治性与超越性与形成国家认同的艰难性国民的向心力了。
民族国家是个高度抽象、高度复杂的集合体。国家本身就具因此,在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它的多重可能性。有政治色彩,企图剥离国家的政治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致命的,但三、文化认同是新时期国家认同建构中的重要向度如果人们的意识只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么国家认同的形成则只是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天方夜谭。另一方面,国家认同又是一种很崇高的情感与精神,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国家认同是个体发自内心的一种寻求归属感的冲动与渴望,它超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越了个体的局限性,提升到了一种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意蕴的高对于民族、国家、人民的意义和价值。江宜桦教授认为,“政治认度上,因此,国家认同是个体与国家的本体性联系。而在社会生同和文化认同都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层面,他们共同创造了公民对活中,国家的政治生活往往与个体的日常生活处于分离的状态,国家忠诚的感情”。4文化认同本身就是一种凝聚力与向心力,与发生在国家层次上的事件往往难以进入到一般民众的视野,因此国家认同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因此,形成文化认同是建构国家很难形成国家意识,而要将民众的国家意识提升到情感、心理和认同的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向度。
行动上的自觉就更不易了。
(一)文化认同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资源
(二)国家认同的相对稳定性与重塑国家认同的时代性与持
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久性
英国学者泰勒把它界定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
“认同”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是某种基础的、深刻的、持久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技能、习性在内的“一个复合体”。的或根本的东西,区别于“自我”表面的、偶然的、易变的内容和表文化本身就是认同的产物,但文化又可以进一步深化认同,文化征。国家认同也是如此,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与认同是辨证互动的。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
作者简介:闫帅旗,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研究
向:丈化与德育:杨月和,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ft.在读研究生。
152。
ndSocietyLegalSystemA
堡墨些垒垒
:
兰!!竺!呈里堕
lij■圈圈隧_
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接受、内化和践行。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
文化认同的基质和依据。
相比其它的认同方式而言,文化的整厶.认同的作用更为基础、深刻和恒久。所以,历朝历代,文化一直以来都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功能。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而文化的生产权和控制权往往是被国家牢牢掌控的,特别是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部分一定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9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就是统治阶级所倡导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国家得以存续、发展和壮大的思想工具。而且历史也表明,文化认同历来就不是一个真空地带,而是与政权的政治目的密切相关的,文化本身便具有政治化的可能。当然,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人们当家作主的时代了,不再像封建时代那样通过虚假的、强制的方式进行文化大一统,从而强化国家意识,巩固国家认同。但今天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掉,相反,认同问题有了新的变化甚至升级到了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高度,这一点已经很明显。
一句话,文化认同是形成国家认同的要素之一,是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资源。
(二)丈化认同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机制
在市场化、现代性、全球化时代,国家出现了普遍的认同危机,而国家认同问题实质就是国家安全问题。在新时期,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大了、丰富了,不再只是领土安全、主权安全,而且还包括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等。认同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当代,“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直接挑战了“国家认同”,引发了国家安全问题。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个体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共同体而言则是安全危机。
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全球化条件下,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冲击与威胁日益明显和严重。西方国家总是别有用心地美化自己,丑化、妖魔化别的国家。它们总是通过五花八门的手法宣传“意识形态终结论”,企图消除人们的反感和拒斥感。“文明冲突论”就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改进版和升级版,其作者亨廷顿就认为,“冷战结束后,在后冷战时代里,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其实,这种论调是在掩人耳目,他所谓“文明的冲突”本质上还是意识形态之争,只不过他是打着文化的旗号以此试图化解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无论如何,意识形态终归是文化的核
心部分。
因此,在这样一个处处都可能有埋伏和陷阱的不均衡国际社会,国家间的斗争方式更加隐蔽、更加高明。文化成了新的且无硝烟的“战场”。“意识形态体系的博弈首先是在文化战场上宣布开始的”。所以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存在就最得至关重要了。一旦民族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摧毁,那意味着更大共同体——国家的
崩溃。文化安全已经关涉到了国家安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
够的警惕意识和防范意识。
文化认同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心理机制和预警机制。(三)文化认同是构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维度
国家认同是个体与国家的双向互动,认同是双向建构的。它不仅诉渚国民的心理活动和实际行动,而且它还相应地要求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外交、国民素质等软实力。文化认同是建构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维度。
首先,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文化认同都是实现、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的精神力量。认同是形成国家的政治资源,认同是国家构件的一个重要参数。国家认同的形成总是需要各种资源和支撑的,前面也说到文化认同相比于其它的认同方式具有它独特的优势。文化认同能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从而产生强大的力量,加强民族团结和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文化认同能巩固国家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存在。前面说过,国家认同是与“正当性”、“合法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正如江宜桦教授说的那样,“认同”与“正当性”则具有“危机序列”上的特殊地位,是~个共同体比较深层的结构性问题。雪国家的合法性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为人们接受了,人们接受、认同这种合法性似乎总需要寻找理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首先认同的既不是国家,也不是民族,而是自身,尤其是与自身相关的利益。利益成了人们认同什么、为什么认同、怎样认同的核心机制和价值标准。利益认同当然有其合理之处,而一旦无限放大则危害无穷。文化认同可以润滑利益认同。再者,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就更容易使国家获得并保持这种合法性存在,因为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认同是可以相契合的,国家的适当、合理的介入能强化意识形态认同,从而达到维护国家的合法性。
再次,文化认同能为人们建构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现代性一个很大的表征就是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带给人们潜在的隐忧和威胁,而越是这样的境况人们就是渴求稳定感和安全感,安顿一Lb灵成为了现代人的当务之急。人不仅是外倾的,也是内倾的:外倾就是过世俗生活,而内倾则是过精神生活。世俗世界纷纷扰扰,精神世界内隐、宁静。而恰恰文化认同能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历史、文化、传统和认同带来的慰藉和它的连续性是安顿现代人普遍精神失落和心灵孤岛的一剂良方。文化不仅能满足人的认同需要,更能提高人的总体素质和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
注释二
aj@铘【:宦桦.自rt]主义、民族主义1j围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柯限公司1998{}:版.第15贰。第90贞
爱’埘锦涛.高举t¨封特色社会1-2.{#火戚帜为夺取仝断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阿夼。}.
人K}l』版扎.2007年版
④,{克思恩格斯进集(第l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⑤壤缪尔卒廷顿文叫的冲突Jj社会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_I=.1996年版.第6西⑥}E\"ff桦自由Kl-体制F的l:f寸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g'tk/E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第86页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