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
前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组建的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分别于2004 年、2007 年和2009 年签署。以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为标志,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共同的政治愿望和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
1
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贸易体系中东亚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达19亿,接近全球30%的人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前景。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分析
2
2002年11月,中国农业部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农业成为我国与东盟全经济合作的起始领域。按照《框架协议》的规定,双方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零关税计划,零关税计划在2004年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约600种主要以农产品为主的产品在2004年关税降到10%以下,2005年降为5%,2006年实现零关税。第二阶段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新东盟4国将于2015年下调到0%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双方也一直重视农业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贸易发展很快,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东盟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农业贸易伙伴。
农产品实现零关税,使得各种农产品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实现自由流通,这必将大大降低我国企业农产品的出口成本,而且可以使我国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借助东盟市场这个平台过境,避开来自贸易伙伴国强加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以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的方式,出口到对东盟国家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低于中国的国际市场,进而扩大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规模。农产品关税降低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转向从中国进口,中国农产品借助零关税这个平台扩大对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更广阔地开拓国际市场;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通关的各种程序协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将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的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东盟各国的农产品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出口机遇,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出现大量增长。
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在温带产品果蔬等方面与东盟各国相比具有品种多、价格便宜等比较优势,这样就山东、浙江、四川、陕西等农产品出口大省带来了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好机会,有利于促进部分省、区农业升级。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
3
温带经济作物如玉米、大蒜、辣椒等蔬菜和一些温带水果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中国的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在东盟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降低或取消关税,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大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东盟各国在热带水果、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处于优势,这样就可以降低我国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如谷物、糖料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中的比例,同时增加我国温带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和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的播种面积和出口产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而对于以出产热带水果为主而受到冲击的南方各省、区,目前可以在充分调整热带和亚热带大宗和优质农产品生产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面向东盟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果蔬基地,并把农业资金投向果蔬保鲜、加工和产品开发上,延伸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扩大农产品出口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随着出口的增加,农业、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提高,这又会促使农民进一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反过来再促进出口,进而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自2005 年到2010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进出口价格基本都呈上涨趋势,而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数量也呈上涨趋势,双边农产品贸易条件都得到改善。另外,农业机械是我国出口东盟的主要物资之一,自贸区的建成和启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机械的出口力度。
但是,农产品零关税也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量增长低于进口,从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我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面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东盟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几个在传统农业方面(如在粮食和热带水果方面)占有优势的农业国,必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这势必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农业贸易中的逆差。同时东盟大量
4
具有比较优势的热带水果和谷物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必将加剧国内水果和粮食市场的竞争,将会对我国南方几个省份的热带作物和以谷物、棉、糖等传统农产品等比较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国内种植者收入的减少,给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例如,我国海南省与泰国几乎具有同等的气候条件,因此受到的冲击当属各省之首,在一些大宗品种上,比如榴莲、芒果、龙眼、荔枝,与泰国相比,不仅在品种和质量上,而且在生产规模、包装保鲜,甚至在运输成本上海南省都处于劣势,广西是另外一个受到强大冲击的地区,广西水果以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亚热带产品为主,与泰国相比,广西农业外向度较低,栽培、保鲜、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尽管在某些特色产品上广西也具有优势,但东盟国家把这些产品列为“例外清单”,广西农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农业和农业企业也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面对着这些不利的影响我国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各国在贸易过程中,都将致力于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及可充分利用本国具有丰富资源要素的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提高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形象和效益,有效的跨越非关税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业的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分析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国赢得了太多的世界的掌声,这为中国同东盟国家在自贸区建成后金融合作奠定了基础。自贸区建成后
5
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的金融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2.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分析
贸易、投资增长将为中国的银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区域贸易、投资的增长,银行媒介的资金跨国流动量及信贷融资量也将会同步增加,这将成为我国银行业今后进行金融投资的一个新渠道。另外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增加也会带动本国银行业在相应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因为银行跨国分支机构业务通常是以服务本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为业务基础,然后逐步向所在国的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可见,自贸区的建立将拓宽金融业的市场领域,给金融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东盟各国承诺的开放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我国在WTO框架下对金融服务业承诺的开放水平。表现在,一是承诺范围小。如文莱仅承诺顾问及其他金融附属服务,越南、缅甸也仅分别对银行担保业务、海损及损失理赔服务做出承诺,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承诺范围也限于银行、保险、证券其中一部门的部分业务。二是存在股权、经营地域、经济需求测试等限制。如印尼规定外资金融机构持股一般不得超过49%;老挝规定外国银行分行只能在首都万象开展存贷款及担保等业务;马来西亚规定外资保险公司不能收购超过5%同行企业的股份等,同时这种收购必须满足经济需求的测试。我国加入WTO时,除对外资进入证券业承诺有一定的保留外,对保险、银行业开放承诺范围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对“金融服务”种类界定的多数内容,而且人世3年和5年后,不存在股权持有、经营范围、经营地域及经济需求测试或营业许可数量等限制,可以说外资金融企业在中国经营保险和银行业务将享受到真正国民待遇。由于中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远高于东盟各国,在今后双边谈判中,要求东盟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开价权应该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一情况类似美国和墨西哥在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时,美国凭借其在服务业的优先开放的优势,通过谈判成功迫使墨西哥全面开放其国内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在中国-东盟金融业相互开放问题上,中国
6
掌握着主动权。
2.2.2 人民币在自贸区的影响与分析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东盟10国中,与中国接壤的越南、缅甸人民币区域化的程度最高,特别在越南北部地区,人民币在当地不必兑换成本币,可以直接进行购物消费,90%以上的与中国边境贸易货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2002年人民银行南宁中支对人民币流入流出国境状况作了一次专门调查,通过将1991年以来边贸进出口量、旅游、博彩、留学等因素引起人民币流入流出国境的估测量进行轧差,结合边境地区人民币现金近10年来的净投放量,推算出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量在30~50亿元之间。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边境城市中,人民币一直是硬通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以前东盟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只看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近几年却越来越重视中国央行的动作,实际上出于促进出口的需要,东盟国家也一直希望人民币升值.中国目前已经与自贸区内的马来西亚、印尼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些货币互换协议对促进贸易有很大价值,相当于在进行双边贸易结算和投资结算的时候,认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云南省商务厅也表示,云南目前正在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政策。这些行动都有利于人民币在自贸区内更广泛地流通,人民币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加强。未来,一个有共同货币的亚盟的诞生,也并非空中楼阁。
在自贸区的建成后,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协调是十分关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和东盟在近期内寻求一种汇率稳定机制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在政治上缺乏互信外,最直接的是中国及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在自贸区成员国中,既有实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如马来西亚、中国,也有实行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如新加坡、老挝等,还有采取汇率独立浮动的管理方式,如菲律宾、泰国等;既有实行钉住美元制度,也有钉住一篮子货币或特别提款权制度;有的国家还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多层次、多样的汇率制度,
7
使今后中国与东盟在实行联动的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协调上存在着深刻的利益冲突与技术困难。因此,我们应领先着手探讨中国-自由贸易区汇率稳定机制建立的可行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各成员国之间有效的金融合作,须以各国金融当局及时沟通与交流,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前提。因此,有必要构筑一个金融合作的平台。首先,要建立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央行定期会晤制度,交流金融信息,协商金融合作问题,探讨合作前景和路径。其次,建立协调机构,及时解决金融合作中的技术问题。选择固定的地点,各国央行派出常驻代表,组成专门协调机构,负责搜集、反馈金融合作情况和信息,协调解决金融合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第三,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些具有实质性的处理金融危机的干预机制,构筑区内出现汇率较大波动或支付困难时的相互联合干预基金和金融救助体系。此外,可考虑借助东盟各国通讯、网络发展较快,有关国家提出建设“电子东盟”的契机,由我国发起建立涵盖所有成员国的区域性金融预警体系。制定互通金融、外汇信息的口径和标准以及一系列风险预警指标,按风险指标的高低划分为若干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地应对措施,并以第一时间相互沟通,努力建成光速信息传递网络,以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资金流动中把握先机,联合行动,最大限度地预防金融和外汇风险。
当前,边境贸易不仅是中国与周边经济落后国家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人民币流入流出的主渠道,因此对引导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应选择边贸银行结算为突破口,否则,管理当局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各项引导和鼓励政策将失去具体的贯彻和执行者。当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银行边贸结算:一是与越方央行商讨解决边境地区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生成与变动、银行头寸抛补及清算等问题,为边贸银行提供一个良好、公平的运营环境。二是鼓励我方边贸银行到邻国边境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除经营传统的边贸结算业务外,还在当地开办人民币储蓄和贷款业务,既能为当地居民手持人民币资金提供一个保值增值的渠道,还可以通过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量。三是允许我方银行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积极推动边贸出口及人民币使用量的增长。四是制定适合边境地区经贸活动的人民币出入境管理办法,适当放宽边境地区人民币出入境携带量。五是在边境地区设立人民
8
币流入流出国境监测点,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人民币对接壤国家货币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状况。
2.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边相互投资的影响与分析
随着自贸区的建成,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我与东盟相互投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东盟对我实际投资额从2003 年的29.3 亿美元增长到2008 年的54.6 亿美元,截至2008 年底累计达520 亿美元,前三位国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外汇储备已经接近2.3万亿美元,中国近年来海外投资也急剧加速。中国已经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融资、税收方面的一些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对东盟十国的投资。我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我对东盟直接投资从2003 年的2.3 亿美元增长到2008 年的21.8亿美元,增长近9 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在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之中,资源型导向的投资比例比较高,印尼的石油、越南的矿产资源,在未来都可能成为中国的投资对象。从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看, 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投资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产品多为出口。从投资额看, 以中小型项目居多, 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全部在华投资的70%。早在2003年底, 为支撑中国- 东盟博览会的投资合作, 中国已在广西南宁市建立中国- 东盟经济园区。据统计, 从2004年第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至今, 入驻中国- 东盟经济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118家, 合同投资总额近77 亿元人民币, 其中已开工、在建项目80个, 竣工、投产项目38个。目前, 已有泰国、印尼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国内外企业入园, 园区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项目涉及电子、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高级纸业、彩印包装、农副产品加工、塑料、板材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另外, 2004年开工建设的广西中国- 东盟青年产业园也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投资者投资的重要载体。目前, 签订合同落户园区的生产性项目26 个,投资总额2313亿多元; 已签订投资意向书的项目18个, 投资总额76亿多元。特别需要指出
9
的是, 2007 年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老挝合资建设万象特殊经济区项目, 则标志着产业园区作为中国- 东盟相互投资重要载体的新发展。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支持下, 苏州工业园区牵头负责建设老挝2009年东南亚运动会场馆, 并开发万象市周边10平方公里土地。此外, 中国还将在东盟国家建立若干个经济贸易合作区, 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
2.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与分析
今年1 月1 日起,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已有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已降到0.1%;同样,东盟国家已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6 个老成员对我国的平均关税已降为0.6%,东盟4 个新成员对我平均关税已降为5.6%。举例来说,我自东盟进口自动切割机床、收音机、洗发水、不锈钢,目前正常的进口税率是20%、20%、17%、10%,但从东盟进口的自贸区税率为5%,而且自2012 年起免征关税;从我对东盟出口来说,马来西亚对电子游戏机的正常关税是5%,但对来自中国的游戏机免关税,泰国的正常关税是20%,而对来自中国的游戏机仅征收5%的关税,明年起免关税,对于自中国进口的玩具,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正常税率是5-20%,但对中国产品仅征收5%的关税或免征关税。。从降税产品来看,我向东盟出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是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等优势产品,我从东盟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是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资源型产品。机电产品占我对东盟总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39.5%提高到2008 年的50.0%。双方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体现,促进了彼此的经济发展。
2010年一季度,云南对东盟贸易额达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9%。福建省与东盟贸易额达2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1%,其中自东盟进口10.2亿美元,对东盟出口16亿美元,分别增长74.4%和50.6%。广西自东盟进口3.9亿美元,对东盟出口9.3亿美元,分别增长85.6%和61.8%,实现贸易顺差5.4亿美元。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170.4亿美
10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其中,广东对东盟出口67.4亿美元,自东盟进口103亿美元,贸易逆差为35.6亿美元。中国-东盟FTA全面实施以来,印尼国内一直许多行业这将将对印尼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近日,印尼工业部公布的一项数据分析显示,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印尼共有12项制造业部门的553种产品,有能力和中国市场的同类产品竞争,这一结果大大缓解了印尼对中国进口产品带来冲击的担心。这12项制造业分别为纺织、机器、海事、食品与饮料、金属、上游化学、下游化学、手工艺、林产和农产、电子、综合工业、陆路交通工具和航空业。而中国制造的手机支配了印尼市场。印尼手机进口商协会记录,2010年首季度印尼自中国进口的手机达960万台,比去年同期的630万台剧升了52.4%。中国手机占印尼手机总进口量1200万台。
当然,区内贸易繁荣可期的同时,区域内水平竞争将可能加剧。因为出口产品种类、档次接近。中国与东盟都处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上处于同一水平。双方都注重推动外向型经济,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如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纺织品、成衣、鞋类和加工食品等;或是初级产品,如资源、原料和农产品等。这些出口产品的种类及档次都比较接近,这就必然会加剧双方的产品竞争。从整个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来说,南南合作基本上都不成功,因为大家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区内11个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上存在很多重合,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比如在加工制造业上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错位竞争将显得更加重要。2009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箱包和玩具等归为中国2009年1-9月的重点出口商品。而这个单子里所列的也正是不少东盟国家的重点出口产品。商务部数据显示,机电产品是泰国近些年来对华出口的最大宗项目。另外,据越南媒体报道,除去原油,2008年越南对华出口的大宗项目主要是纺织品、鞋类和电子产品。东盟国家重工业比较欠缺,中国就应该扩展这种互补性较强的贸易。钢材是不少分析人士眼中的互补范例。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自新世纪初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东盟钢材的主要供应商。2009年1-11月,广东一省对东盟出口钢材41.8万吨,占同期广东钢材出口总量的近三成。
11
进入零关税时代,自贸区之内7000种商品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各国在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都会更显突出,充分竞争后的优胜劣汰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这也就会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明确。东盟国家要向中国出口石化、橡胶、棕榈油等产品,同时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机械、电子等产品。
3.结论
2010 年的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目前世界上拥有19人口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作为其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一方,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2009 年,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给了中国太多的掌声和表扬:G2“中美国”,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不一而足。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仿佛是这一系列赞美的完美收官,又似乎预示着新高潮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复苏,双方合作的潜力会变得更大。经济利益的巨大牵引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难以一帆风顺,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建区后,获利的程度肯定不同,各方都想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必然会对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对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态度上表现也不同,新加坡、泰国表现积极,老挝、柬埔寨则持谨慎态度。东盟各国内部还存在诸如边界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很多矛盾。但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步伐不会停步,中国也必须直面和克服这些成长中的痛楚和挑战,方才有远大的前途。
谢 辞
在论文写作期间,我得到了导师袁晓娜的精心指导,袁老师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帮
12
我克服了一些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她的很多建议让我觉得醍醐灌顶,非常及时、非常有建设性,没有她的帮助我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论文,同时在我写作迷茫的时候得到了袁老师鼓励和精神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另外也非常感谢校图书馆和青岛大学网,图书馆提供的很多期刊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方便,从青岛大学网上我也得到了丰富的信息,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由衷地感谢他们高效率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完善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 尹明忠、陈秀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9期
[2] 王雅红、黄德明,再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研究,2009年
[3] 王娟,中国-东盟开展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2008年5月第3期
[4] 张克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企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大趋势,2010年
[5] 张忠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效与问题分析,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第5期
[6] 庄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效应、现存问题及中国策略,区域国别经济
[7] 张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西南地区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农村经济,
13
2010年第1期
[8] 张慧颖,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黑龙江对外贸易,2008年第6期
[9] 张恒俊,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互补与竞争,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7期
[10] [11] 年5期
[12] [13] 期
[14] [15]
何其频,王小进,张海燕,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国际贸易
王修志,谭艳斌,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新发展及推进策略,商业研究,2009钟海涛,袁波,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国际商务
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一周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证研究
谢德保,郭坤龙,我国农业如何面对中国-东盟农产品零税
14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