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3、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5、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与实践检验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6、如何辩证地看待判决性检验?
7、试评价波普尔和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第九章:P200
1、什么是科学与技术?试述它们间的区别与联系。P184 第十章:P218
1、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在技术决策中有什么作用?P207 第十一章:P234 第十二章:P251
1、如何理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P240
2、请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角度出发,阐述中国产业自主创新乏力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福州大学 2007工程硕士集中班考试B卷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考试日期 2007-10-7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或类别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60 二 40 总分 100 累分人 签名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得分 评卷人 1、简述系统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2、简述科学价值的主要内容。 3、简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4、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得分 评卷人 1、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质及其意义? 2、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谈谈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 2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任选三题作答) 1、简述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2、简评科学价值中立说。
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简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5、简述机遇观察的合理性。
二、辨析题(共30分,每题15分,任选两题作答)
1、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2、“科学总是把自己打扮成生命和快乐的使者,其实,它不过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而已”。
3、创新思维具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所以可以通过课堂传授而获得。 三、论述题(共20分,任选一题作答) 1、谈谈对如何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
2、我国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和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任选一题作答) 1、材料一:
科学革命最显著的范例,是那些在科学发展中以前一直被称为革命的著名事件。因此,在第一次直接探讨科学革命本质的第九章、第十章中,我们将反复讨论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是与哥白尼、牛顿、拉瓦锡、爱因斯坦的名字相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历史事件,至少在物理科学中,这些历史事件比大多数其他事件更能清晰地展现出所有的科学革命究竟是什么。其中每一次革命都迫使科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每一次革命都将产生科学所要探讨问题的转移,专家用以确定什么是可接受的问题或可算作是合理的问题的标准也相应地产生了转移。而且每一次科学革命也都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最终将需要做这样的描述,即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连同几乎总是伴随这些改变而产生的争论一起,都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特征。
摘自《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
请阅读分析以上材料并对以下问题作出解答:
材料一阐明的是哪一种科学发展观?简述这种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并分析其面临的理论困境。
2、材料二:
1986年1月27日,美国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缪勒(KarlAlexMiller)和柏诺兹(J.G. Bernorz)在实验中发现了转变温度为30K的超导材料, 他们开始时故意秘而不宣,既不敢告诉公司里的同事,也不敢告诉外界的科学家。但是,科学上有一条规范,即只有当成果公开后,科学界才承认其发现的首创权。在这种情况下,两位科学家面临着二难问题:不公开,
3
可能会失去首创权;公开,则原来安静地从事超导研究的条件可能一去不复返,而且可能很快就会有人追赶上来。于是,两位科学家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他们“写了一篇措辞谨慎的论文,但不敢投给《物理评论通信》,而投给了一个德文期刊,相信大多数物理学家不会读到这篇论文。两位物理学家如此谨慎,是由于超导研究史上充满了昙花一现的教训,而且他们更希望悄悄继续自己的工作,而不致受到竞争者的骚扰”。与此同时,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华裔科学家朱经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紧张地从事着超导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发现的苗头。
朱所领导的小组已经养成了一个到一定时间就通览文献的习惯,1986年11月,朱的小组发现了缪勒和柏诺兹的论文,朱经武马上带领他的小组迅速证实了这一结果,此时日本东京大学日中昭二教授的小组也发现了那篇论文,同时也证实了其结果。于是,一场关于超导研究的角逐拉开了序幕。在1986年底到1987年上半年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一会儿是美国朱经武小组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一会儿是中国赵忠贤小组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一会儿又是日本方面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此外,前苏联、前联邦德国和南斯拉夫的学者也都相继参加到这一激烈竞争的行列中,使超导研究的转变温度提高到了125K;使超导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阅读材料,试评述科学家的独创性贡献和科学能力是如何得到承认的。
4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任选三题作答) 1、简述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2、简评科学价值中立说。
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简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5、简述机遇观察的合理性。
二、辨析题(共30分,每题15分,任选两题作答)
1、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完全多余的。
2、“科学总是把自己打扮成生命和快乐的使者,其实,它不过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而已”。
3、创新思维具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所以可以通过课堂传授而获得。 三、论述题(共20分,任选一题作答) 1、谈谈对如何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
2、我国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和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任选一题作答) 1、材料一:
科学革命最显著的范例,是那些在科学发展中以前一直被称为革命的著名事件。因此,在第一次直接探讨科学革命本质的第九章、第十章中,我们将反复讨论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是与哥白尼、牛顿、拉瓦锡、爱因斯坦的名字相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历史事件,至少在物理科学中,这些历史事件比大多数其他事件更能清晰地展现出所有的科学革命究竟是什么。其中每一次革命都迫使科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每一次革命都将产生科学所要探讨问题的转移,专家用以确定什么是可接受的问题或可算作是合理的问题的标准也相应地产生了转移。而且每一次科学革命也都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最终将需要做这样的描述,即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连同几乎总是伴随这些改变而产生的争论一起,都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特征。
摘自《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
请阅读分析以上材料并对以下问题作出解答:
材料一阐明的是哪一种科学发展观?简述这种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并分析其面临的理论困境。
2、材料二:
1986年1月27日,美国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缪勒(KarlAlexMiller)和柏诺兹(J.G. Bernorz)在实验中发现了转变温度为30K的超导材料, 他们开始时故意秘而不宣,既不敢告诉公司里的同事,也不敢告诉外界的科学家。但是,科学上有一条规范,即只有当成果公开后,科学界才承认其发现的首创权。在这种情况下,两位科学家面临着二难问题:不公开,
5
可能会失去首创权;公开,则原来安静地从事超导研究的条件可能一去不复返,而且可能很快就会有人追赶上来。于是,两位科学家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他们“写了一篇措辞谨慎的论文,但不敢投给《物理评论通信》,而投给了一个德文期刊,相信大多数物理学家不会读到这篇论文。两位物理学家如此谨慎,是由于超导研究史上充满了昙花一现的教训,而且他们更希望悄悄继续自己的工作,而不致受到竞争者的骚扰”。与此同时,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华裔科学家朱经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紧张地从事着超导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发现的苗头。
朱所领导的小组已经养成了一个到一定时间就通览文献的习惯,1986年11月,朱的小组发现了缪勒和柏诺兹的论文,朱经武马上带领他的小组迅速证实了这一结果,此时日本东京大学日中昭二教授的小组也发现了那篇论文,同时也证实了其结果。于是,一场关于超导研究的角逐拉开了序幕。在1986年底到1987年上半年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一会儿是美国朱经武小组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一会儿是中国赵忠贤小组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一会儿又是日本方面获得了某某转变温度的超导体;此外,前苏联、前联邦德国和南斯拉夫的学者也都相继参加到这一激烈竞争的行列中,使超导研究的转变温度提高到了125K;使超导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阅读材料,试评述科学家的独创性贡献和科学能力是如何得到承认的。
6
福州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科期末考试试卷(A)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简述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3、简述科学的社会规范(默顿规范)的基本内容。
二、辨析题(共30分,每题15分。注意:必须先判断,后分析)
4、技术创新就是搞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虽然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但对于推进科学创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还起到关键作用。
三、论述题(共20分)
6、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是科学观的核心问题。请你首先对目前最重要的三个流派(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社会历史观)逐一评价,然后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就科学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基本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7、布依族群众李开照是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白云村村民,虽是农民,李开照家却几乎没有田土。因修建天生桥水电站田地被征后,这些年来李开照一家五口一直依靠在湖里养鱼为生,去年因为水白菜的泛滥,他的网箱鱼大量死亡,收入减少了90%。李开照说:“田被征了,仅有的一点坡耕地退耕还了林。本想‘靠水吃水’,现在湖水被污染,真不知该‘吃’什么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贵州红枫湖是乌江水系支流猫跳河上的一级电站人工水库,近10年来,红枫湖水库污染事件不断,水体已经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同样出现水质严重污染问题的是猫跳河上的二级人工水库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两湖水质类别由建库初期的二类降到了现在的五类。
请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剖析。
7
福州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科期末考试试卷(A)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简答题(共45分,每题15分,任选三题作答)
1、简述一种新的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 2、 简述系统自然观提出的主要意义。 3、 简评科学价值中立说。
4、简述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的联系区别。
二、辨析题(共30分,每题10分,任选三题作答)
5、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但实践是科学认识的主要源泉。
6、机遇是科学实验中的偶发事件,灵感则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们都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是没什么用处的。
7、创新就是搞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 8、科技的价值就是科学技术的作用。
三、论述题(共25分,任选一题作答)
9、论述你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
10、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科研选题在整个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论述你是如何进行科研选题的。
11、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四个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及独创性与现实中的科学活动是否相符?如果不符,你认为哪个才能真正推进科学的发展?
8
一、请以某种自然观产生为例,谈谈对自然观产生方法论的理解。
答: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对自然界的一般概括,总结,提炼和抽象) 2、本题以生态自然观产生为例,来阐述对生态自然观产生方法论的理解。
3、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人类社会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不断展开各种实践活动,新的技术革命不断涌现,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严重的威胁着人来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等等。因此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现实状况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进行知识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出人与环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科学。人们对现代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进行概括总结,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4、对生态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的理解: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的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与变化相统一的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着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与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因此,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人们根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由此可见: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二、谈谈对生态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
答:1、基本概念: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生态经济的特点: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进而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生态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发展生态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生态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4、怎样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有法律保障;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运作与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发展生态经济,配套的措施和政策,如税收优惠措施等一定要跟上,并改革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5、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途径: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
9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在再生资源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6、发展生态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1)和谐社会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没有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能生存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无存在基础。因而,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2)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大力倡导发展生态经济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传统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我们应当自觉地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发展要发挥后发优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生态经济的裂变效应。它会带来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清洁生产;它会带来农业的新的生产方式,即生态农业;它还会带来服务业的新的增长方式。
7、生态经济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A、建筑生态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化;室内空间绿色化;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B、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具体举例: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使用耐久性或和循环使用的材料;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风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三、对科学价值、科学作用与科学伦理的认识。
答1、价值: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反映现实的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当科学对人和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
2、科学价值可划分为科学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包括人类在探索自然界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队人类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包括科学知识的价值,科学道德的价值,科学美学的价值。社会价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3、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互不相关的,即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知识,属于“是甚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价值是追求功利的。2)科学负荷价值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类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类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强调科学技术渗透着价值的全观点。3)我的价值观:我支持科学负荷价值说,因为科学知识体系中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也脱离不了价值判断。因此科学是负载价值的,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4、科学伦理:科学伦理是在科学研究中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真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现代科学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伦理与道德产生冲击。例如生化武器,原子武器、试管婴儿、人工堕胎、安乐死、克隆人等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道德、伦理产生激励冲突。因此科学研究者不能只关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而忽略道德伦理。进行科学伦理的建设,首先要进行人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即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者,科学使用者的素质。建立全面的科学伦理秩序,这需要由公众、企业、政府等来完成。 四、谈谈在未来科研中将如何进行科学选题。
答1、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矛盾。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某个理论与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3、科学选题步骤:了解前人的共工作和现实需求,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初步选出课题;对初步选出的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进行可行性分析;评议和确定课题,
10
提出选题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选出最佳课题;制定规划,确保课题的实施。 4、满足选题的基本原则:社会需求原则:课题选择应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创新性原则:概念观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科学性原则:选取课题时必需以一定的科学理论,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可行性原则:选题应与主观条件想适应,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效益性原则:选题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应当指出的是在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充分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或者把这些原则兼顾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些原则之间常常会有矛盾,比如,需要性与可行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之间的矛盾,是的难以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周全。只能在上述原则的综合乃至折中出相对合理的选题方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上述原则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科研选题中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五、谈谈对科学发展机制的理解与认识
答1、科学发展模式:累积式发展观:科学成就不断增加,科学知识累积式地向前发展,经验-理论-经验;否证式发展观:对一种理论的真正检验,都是企图否证它或驳倒它,当试探性理论被经验否证后,又产生了新理论,以及新的理论再被否证,科学就是如此从旧的问题向新的问题发展的,猜想-证伪-猜想;社会历史观: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2、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实验)之间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学派)之间的矛盾;各门自然科学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带头学科。总结出的方法论:根据科学发展的矛盾,提出科学研究课题;站在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研究总结新的内容;运用带头科学在自己领域中应用。 3、科学发展形式:纵向发展:(时间)渐进与飞跃;横向:(空间)分化与综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趋势更强了,大小学科分支数以千计,边缘、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科学中心转移
4、科学社会组织: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以共同的学术观点为核心而形成的学派;无形学院;学会;由一定的行政关系形成的科研组织,如科学院、各类研究所、高校;科研中心;实验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等。
5、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经费投入);教育支持系统(人才);信息支持系统(图书、情报);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专门设备);
6、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整体能力:科学家队伍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装备的质量;“图书—情报”系统的效率;科学劳动结构的最佳程度;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 六、如何正确认识技术的功能,价值与伦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1、价值: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当技术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技术的价值归根结底来源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的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体现。
2、技术价值的内容:1)自然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2)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做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还包括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类的未来等等。
3、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P221
4、技术价值观:1)技术价值中立论: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不含任何价值判断,没有善恶和对错之分。2)技术负荷价值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3)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在一方面是中立的、无价值的,而在另一方面是有价值负荷的。4)技术批判理论:技术的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变现出来的。5)我的价值观: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应当从技术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上看待技术价值问题,从而要求从技术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上理解技术观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可续额的技术价值观。 5、伦理关系主要是一种自律性的、有道德观念渗透其中的社会关系,挺包括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守的道德和准则。
6、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他们都是在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中产生与形成的,但二者又有所不同:价值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则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2)技术伦理来源与技术价值,更直接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伦理虽然是伴随着技术价值而产生与形成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价值,就一定会同时产生相应的技术伦理,只有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
11
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这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反思的时候,才会产生关于技术伦理的思考。
7、技术伦理问题: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激烈冲突,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新的文明。要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的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七、谈谈对技术构思的认识 p211-212 (技术创新)
答:1、技术原理是既符合科学规律,又能实现某种技术目的的技术思想。
2、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是技术研究中最关键、最富于创造性的阶段。技术方案构思是要寻找在限制的既定条件下满足课题要求的新方案,其过程包括提出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要求充分发挥人们的创新能力,将技术系统硬件的各个部分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完成既定的技术目的。
3、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主要有:1)原理推演法:是从科学发现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出发,推演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特殊规律,形成技术原理。2)实验提升法:是指直接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所发现的自然现象,做出理性思维的加工与提升,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方法。3)智力激励法:召集是人以下的小型会议,围绕一个目标明确的议题,自有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设想,使与会者相互启发,激发想象和联想,引起和强化创造性思维的共振效应,从而构想出各种可能的发明设想和技术方案。4)移植综合法:是将在某个技术领域中已经发现的技术原理移植应用到其他技术领域中并进行综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方法。5)检验表发:也称设问法、校核目录法,具体做法是列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以下为课件内容)6)原理转化构思法:以理论科学中经实践检验为真的科学原理作为构思的起点,通过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实验研究,把该科学原理转化为一种实用的技术原理。7)科学发现提升构思法:以科学观察或科学实验所发现的现象的内在科学机制作为逻辑起点或原型来构思技术原理8)摹仿改进构思法:以原有的事件作为参考模型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初期阶段9)生物模拟构思法:是指通过仿生学研究,以生物的功能和结构为模拟原型构思新的技术原理。10)技术组合构思法:把不同领域的几个技术原理综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1、一般技术原理之间的组合 2、一般技术原理与新技术原理的组合3、两种或多种新技术原理的组合。11)技术移植构思法:把已经成功应用的技术原理移用到其他技术上,通过综合构思出新的技术原理的方法12)创造技法:利用既符合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又有利于克服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的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环境气氛,促使人们最充分释放创造潜能的具体方法和技巧13)综合构思法:综合运用多种构思方法的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 八、谈谈对技术设计的认识 p213-214
答:1、技术设计是应用设计理论和方法把技术原理及其模型定量化,并把它们以标准的技术图纸及其说明书等表达出来的过程。
2、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总体设计、初步设计、细详设计、工作图设计。
3、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标准化原则、继承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4、技术设计的一般方法:1)传统设计法:确定初始设计方案:在接受一个设计课题后,先参照已有的同类型结构,确定总体布局及轮廓尺寸,选定合适材料,然后根据载荷和工作条件,估定各构件的截面,拟出初始方案;进行结构分析: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理论计算,求出各种设计参数;检验约束条件:将以上各种有关参数与设计规范中的许用值进行比较,检验这个设计是否可行;调整设计:修改初始设计方案。2)优化设计法: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设计问题,在一定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按照某种技术和经济的准则找出它的最佳设计方
案,即使指标达到最优值。3)可靠性设计法: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量度。4)功能价值设计法:基本思想是,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必要的功能,消除多余的功能,补充功能不足,以廉价的功能结构代替昂贵的功能结构,从产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入手,提高产品的价值。 九、谈谈对技术发展机制的理解与认识。 答:(研究技术发展的基本形式、技术发展和变革的历史以及技术发展中的若干矛盾、技术发展的模式,认识技术的发展规律)
1、技术发展的基本形式:1)技术革命:指技术的质变。就技术系统的发展来说,由于
12
技术的应用工作原理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引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就整个社会范围的技术发展来说,技术革命是指由若干重大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引起的技术体系的更替。2)技术革新:是指在技术所应用的工作原理不变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技术改进。 2、技术发展历史:1)第一次技术革命:十八世纪后半期,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3)第三次技术革命:二十世纪40年代,以计算机为中心,涉及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开发等领域。
3、技术创新:是把技术发明和经济应用相结合,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创新的过程是指企业吸收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成果,并依据市场信息,制定并确立创新决策,依靠技术设计和开发,通过中间试验,研制出样品或样机,再通过生产使之转变为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和服务使之变为商品,最后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过程。
4、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技术内部的基本矛盾。发明创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的管理组织方式、对原有技术的重组和改造可以解决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5、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1)技术的渐进式发展: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性改良,包括一般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2)技术的跃进式发展: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也可称为技术革命。 6、技术发展机制的一般模式: 需求与社会供给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
技术目的与手段的矛盾 ← 社会需要 →
↓
新技术目的的设定 ↓ 构思与设计 ↓ 研制与试验 ↓ 生产技术 ← ← ← ←
↓ 技术目的
科学理论 → 经验知识
→ 技能
→
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地理 ↓
↓
现实技术 潜在技术 7、依据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结合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可以把术的发展总结为:以社会需要为动力,以新技术目的的设定为中心的,由潜在技术发展为现实技术的一般模式。1)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内部的基本矛盾——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2)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3)技术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新技术目的的设定;4)新技术目的的设定和实现,要受到现有科学技术条件和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地理等条件的约束;5)新技术的实现是从潜在技术(原理、设计形态的技术)到现实技术(物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技术)的发展过程。
13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109-110
2 自然科学发展如何冲破机械论自然观(形而上学)?35-43 3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PPT第七讲,97片 4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175-179 5科学价值中立说。105-106
6 科技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279-284
7 科学认识与科技认识的联系与区别。203-204 8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内涵。47-49 二,辨析题
1 机遇,灵感 119,143-145
2 从整体上说,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要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更合理。27,33 3 科技进步是造成当今全球性问题的罪魁祸首。 231-232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恶化,但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
231-232
5 创新就是搞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235-239 6 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18-119 7 技术发明就是技术创新。235-239
8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但是实践是科学认识的主要源泉。 110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83-88 2 “科技悲观论”“科技乐观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05,221-223,231-233 3 科学技术伦理观。224-228
4 如何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35-251
5 “科研选题的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研选题。111-113 四,材料分析
1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科学的内在价值(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解。111-113,104-105,107 2 默顿的科学社会规范。270-271
3 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263-268
4根据材料,判断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一种科学发展观。(累积式,否定式,历史式) 4 根据材料,判断材料中所体现的是哪一种自然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14
自然辩证法重点
一、 自然观
1、(已有的自然观、未来的自然观的产生)
请以某一种自然观为例,谈谈对于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的理解。
2、把生态自然观结合于当今社会发展,要结合自己专业,谈谈生态经济的理解(结合模仿循环经济)(客观对主体所产的作用、意义、主体对其的反映)
二、 科学观
1、科学价值、科学作用、科学伦理(可以从科学的内、外在功能来阐述科学体系本身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对于社会)站在前人的基础,以批评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105-106
2、请谈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如何进行科学选题。111
3、科学观:概念、科学观的认识->科学方法论->达到(此处2个字,不详)应用 4、科学发展:
a、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学派)之间的矛盾;各门自然科学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b、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纵向(时间)渐进与飞跃;横向(空间)分化与综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起势变强了,大小学科分支数以千计,边缘、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科学中的转移 c、科学发展的模式 d、科学的社会组织
三、 技术观
1、如何正确认识技术的伦理(体现在人的品质,对社会、他人的影响)、功能(技术的发展对其直接的效果是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推动社会进步)、价值。(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不同(目的、对象、过程,问题) 2、请谈谈技术构思及其方法的认识
3、技术发展机制的认识(含义+PPT2页)(数量、质量的变化)
15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考试日期 2011-12-03 考试形式 开卷
考生姓名 学号 年级 PM、MIE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40 二 60 总分 100 累分人 签 名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考试时间为 3 个小时。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如何进行科学选题。
2、试述技术构思常用的方法及其内容。
1、试以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为依据,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如何形成的? 2、试述你对技术价值的认识
200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历史发展形态。
2、简述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规范。 3、简述科学理论发展的三种模式。
4、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质及其意义?
2、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2、简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3、简述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规范。 4、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16
学院 2010 专业 姓名 学号 考试日期 2011-6-28 考试形式 开卷
题号 题分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考试时间为 3 个小时。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 50 二 50 总分 100 累分人 签 名 四、论述题(每小题19分,共38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质及其意义? 2、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谈谈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主要意义 2、简述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3、简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4、简述影响科学研究的主要社会因素。 5、简述技术研发的一般程序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2、试述技术构思常用的方法及其内容。 1、简述系统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2、简述科学价值的主要内容。 3、简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4、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质及其意义? 2、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谈谈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 1、简述系统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2、简述科学价值的主要内容。
17
3、简述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4、简述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你将如何做好科学选题工作?
2、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系统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2、简述科学价值的主要内容。 3、简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4、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技术的价值?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质及其意义?
2、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谈谈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