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基于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当,利益共享”的原则上,以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不同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也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紧紧围绕“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强化开放办学,注重培养质量”的办学发展思路,培养目标高度聚焦,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技能酒店专门人才。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其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走出了一条酒店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一、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于海航集团,属行业办学。集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学院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学校可与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共享,这给校企合作赋予了深刻内涵,提供了宽阔平台。学院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创新合作方式,密切合作关系,不仅突破多数院校一般意义层面的合作模式和深度,而且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合作双赢、模式创新”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校企合作模式。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和运行机制
集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产业板块组织,由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等担任教育板块负责人。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集团对院
第 1 页 共 6 页
长充分放权,由院长对学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全面决策学院工作,扩大了学院办学自主权,而集团则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可能。集团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召集各集团下属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来学院举行集团教育板块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并统一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
学院与集团所属的许多相关企业,实施了深度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合作。学院与海航酒店集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成立了海航人才班,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根据需要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使学院的教学与企业培训员工同步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学院赢得了招生生源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赢得了企业无偿提供的实习场地和指导教师,企业则赢得了所需的适用人才。海航酒店集团现有60余家国内外酒店,随着集团企业的规模扩张,海航酒店在建、兼并的高星级酒店正在迅速增加,人才需求规模也在快速递增,可以说定向培养的潜力巨大,学院在为集团输送人才方面将会有更大的贡献。
(三)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集团的产业板块与学院的专业群基本吻合,不仅大大方便了校企合作,而且也促进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顺利开辟了海南新国宾馆有限公司、海南兴隆康乐园温泉高尔夫球会有限公司、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海口国商海航商务酒店等多处校外教学和实训基地。并为酒店管理专业及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业管理、高端服务等相关专业与专业方向安排了大量学生轮训和顶岗实习。
第 2 页 共 6 页
(四)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合作
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与技术优势,结合集团有关产业的发展需要,拟定专题进行研讨。并采取校内课题立项、集团课题立项、科研资助等鼓励措施推进技术服务与科研合作,且专门设立了“海航集团科研教学奖励金”(包括特殊贡献奖、杰出园丁奖)、“海航集团优秀学生奖励金”(包括优秀学子奖、“唐拉雅秀”奖学金等),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予以表彰鼓励。二是积极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海航旅业副董事长负责人马国华、海航酒店集团总裁高天明等分别到学院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五)集团教学督导制
在集团的支持下,学院实行了督学制度,由海航集团顾问委员会主任原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亲自担任学院董事长兼总督学,聘任海航酒店集团综合人事管理部总经理担任涉外酒店管理专业的督学,代表海航集团及酒店集团对涉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及指导,并就专业建设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与协调。
(六)积极借鉴集团企业文化
海航集团作为一个有着8万名员工的企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企业独有的海航文化,同样,海航文化对学院也有很大影响。在行业和企业大环境中,学院增强了市场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同时,学院把海航文化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借此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交流作能力,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今后就业产业群的史化特点,自觉进行培养和造就,完善个人素质。以满足企业文化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第 3 页 共 6 页
(七)加强集团内部的校校合作,强化教育集团化优势
集团目前下属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并正筹集数所学校,这将形成集团化办学的规模和优势。目前的两所院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实现了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在集团的综合协调下,两所院校加强了横向合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了合力,增强了办学的竞争力。
二、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酒店类专业对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学院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酒店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工学交替
工学结合的本质既是教育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专业利用学院承担的项目进行工学交替,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如自2007年以来,在博鳌亚洲论坛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接待与服务项目中,先后有2007级、2008级酒店管理学生200人次参与;在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接待国家领导人项目中,有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120人次参与。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习,分组进行实践锻炼,在岗位体验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投入学习,从而通过实践一学习一实践的有机循环,在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现场教学
在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同时,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之路。
第 4 页 共 6 页
一方面调整教学计划,把部分课程安排在企业现场教学;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现场教学兼任教师,提高了校内实训教学中操作技术指导老师的整体水平,真正做到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实践、实训与就业的“零距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轮岗实训
一般情况下,企业考虑到培训、管理、效益等综合因素,往往只给实习的学生一个实习岗位。学院充分发挥行业集团办学的优势,在集团的综合协调下,企业均能够为学生提供3—5个实训岗位,并均能给予岗位培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仿真实践
主要是以高仿真的思路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最大程度地还原职业岗位的现实环境和运营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酒店管理专业群建立实训中心,建有模拟客房、大堂、餐厅、宴会厅等实训场所,其主要设备均由集团企业提供,专业大量的实践课就在实训中心进行,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大提高。同时,学院建成了一座生产性实训基地——水吧,向师生提供酒水酒吧服务,并实行独立核算。该基地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由专业的师生负责。学生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扎扎实实的实践技能,而且全程参与的餐饮经营与管理,提高了经营意识和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了专业境界,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第 5 页 共 6 页
校企合作是人才供需双方的自身要求,但由于当前校企双方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并过多受经济利益的制约,导致许多合作留于形式。我们在校企合作中,坚持市场化运作,努力培育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这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扩大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双方合作的形式上应拓宽渠道,加强实质性合作、深层次合作,避免合作表面化。在产学研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所具备的设备设施及岗位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监督反馈与评价体系
由于校企双方经营特性的不同,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教学环节进行督导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