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走势
来源:经济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1980~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1997年以后,随着软着陆的成功,中国经济遇到了经济增长趋缓、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在困难面前,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能量已经释放,经济将从此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还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属于周期性现象,将来还会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另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但达到9.8%的增长速度将是个别现象。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模型研究”,对未来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预测。
1、决定未来经济增长因素
通过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制度变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该课题认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体制的变革。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是中国最近2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开放经济的实质是商品和生产要素更加自由的流动。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国际和国内流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②后发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本将是相对稀缺的, 因此引进外资是中国的长期政策。通过引进外资和国际贸易,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模仿、学习,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
劳动力的培训和本国管理经济的训练或通过外国企业与本地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系从外国企业外溢到本国。本国企业可以通过考察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企业的出现,由于其技术禀赋的优越性,可以迫使本国企业投资于学习和创新以保持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反过来,本国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加又迫使外资企业带来高技术含量的外国资本。通过开放,不仅可以引进外国的商品、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可以引进现成的制度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例如,我们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符合国际规范的制度规则至今没有建立起来,加入WTO可谓中国的第二次开放,•它将大大推动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竞争规则的建设,为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总之,技能引进或技术引进和制度规则的建设作为产生内生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提高了本国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加速了经济增长。③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互促进作用。按照主流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储蓄率与人们的储蓄习惯、经济增长率的水平有密切关系,高储蓄率意味着高投资率,高投资率意味着高经济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为高储蓄和消费创造了条件。④环境保护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属于世界最严重的,许多江河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很差;耕地表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包括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和加大保护和恢复生态资源的投入。据世界银行的专家估计,中国90年代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达到GDP的8%;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9个在中国。•所以环境问题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不足以扭转环境的继续恶化。⑤资源约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的相对稀缺,中国人均国土、人均耕地和人均资源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7。宏观决策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资源约束。
2、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以上因素的作用力在未来不同时期是变化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市场化的逐渐完成,它所带来的生产率增长将逐渐降低。外资流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资成本的增加,其相对量(同GDP相比)将逐渐下降。•后发优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由于这四个原因,加上储蓄率、投资率与增长率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由高速转向中速、中低速。如果在未来20年,国内政治稳定,国际政治关系不出现大的动荡(不发生大的战争),则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是:
●中国经济在下个10年(2000~2010年)将以较高速度增长,GDP增长平均每年6.4%。再下个10年(2010~2020年)经济将是中速增长,GDP•增长平均每年4%。
●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若保持目前的计划生育控制力度,中国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将达到14.5亿人。前10年平均每年增长0.8%,后10年平均每年增长0.5%,属于人口低增长国家。人口将迅速老龄化,城市化步伐将加快。人口预期寿命将由现在的71岁增加到2020年的75岁。到2020年,63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15.1%。•城市人口比重将上升到46.2%。
●未来能源需求的绝大部分能由国内能源生产满足。但是到2010年,•能量总需求由1992年的11.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2.7亿吨和2020年的28. 7亿吨。石油需求的29%(约1亿吨原油)需要由进口来满足。到2020年,石油需求的30%(约1.4亿吨原油)需要由进口来满足。天然气净进口将在2010年达到56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109亿立方米。•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战略问题。
●产业结构(如表)。一、二、三产业的产出比重从1992年的21.7:48. 1:30.1发展到2010年的14.0:48.2:37.8和2020年的12.3:47.4:40.3。
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年份
•1992• 1996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第一产业 21.7 18.4 16.3 14.9 14.0 13.0 12.3
第二产业 48.1 •50.4 50.4 49.1 48.2 47.8 47.4
第三产业 30.1 31.3 33.3 36.0 37.8 39.2 40.3
●就业结构(如表)。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从1992年60.7: 22.6:16.6发展到2010年的36.5:31.1:32.4和2020年的29.9:32.6: 37.5。
就业结构的变化(%) 年份
1992 1996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第一产业 60.7 54.5 48.1 41.4 36.5 32.8 29.9
第二产业 22.6 25.2 27.6 29.8 31.1 32.0 32.6
第三产业 16.6 20.2 29.8 28.9 32.4 35.2 37.5
●中美两国GDP的比较。根据有关资料,1995年4.2元的人民币等于1•美元的购买力。如果按照此购买力平价和中国通货膨胀率指标折算,通过中美之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以发现,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美国的42%,到2020年中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56%。美国1992年的能源总消费是27.4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总消费10.7吨标准煤。到2020年中国能源总消费可能略高于美国,人均能源消费仍比美国低得多。
积极迎接世纪挑战
1 中国2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双边协议,为中国加入世贸扫清了道路,进入WTO绝对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利好消息。中国加入WTO除了直接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之外,•最大好处恐怕莫过于对旧体制的冲击,促进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与改革开放对立的利益集团,他们蚕食着改革的成果。就拿粮食流通领域来说,中央政府关于粮食顺价销售的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政府每年追加几百亿元用于保护价收购粮食的资金大部分没有使农民得到实惠,而是成为粮食流通领域获取部门利益的工具,滋生了大量不劳而获的腐败分子。加入WTO将从根本上冲击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另外,•改革20年来,有效的市场经济规则至今没有建立起来,加入WTO•要求我们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将大大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现在到2005年的缓冲期,按国际规则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内市场,由压力变动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2 充分重视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
较快的人口增长将导致较慢的人均收入增长。因此,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不能放松;环境保护的投入必须加大,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应逐渐提高到2%以上;大兴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制约北方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石油等战
略资源尽量通过进口解决,充分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动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国土整治,改造荒漠,从居住环境上再造一个中国。
3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是对内开放。
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鼓励资本的跨国或跨地区流动有助于落后地区赶超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我国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有重要借鉴价值。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就是由于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国直接投资于沿海开放地区,使沿海地区迅速地获得了外国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建立了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正像邓小平指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12亿人口的中国,仅仅沿海地区富裕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富裕起来,就不能说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为了使中西部地区发展强大起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开放,从政策上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打破目前严重的地区间贸易和资本流动壁垒,反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为国内资本流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4 金融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中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储蓄存款,有价证券与现金等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很少,广义货币形式的金融资产是居民储蓄唯一重要的形式。而国外居民的金融资产则大体为“三三制”,即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转化为不动产的部分各占1/3,这种现象符合风险分散的资产组合理论。尽管我国情况与国外有所不同,目前的金融资产结构仍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比例失衡。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是我国金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渠道相对狭小。在缺少
直接投资渠道的条件下,居民不得不把大部分储蓄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使居民存款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这些储蓄大部分以间接融资渠道流入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效率又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任其下去,经济运行的银行货币环节难免发生问题。所以,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储蓄必须通过直接融资加以分流,通过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投资基金和股票等资本市场,发展股份合作银行等非国有金融主体,引导城乡居民储蓄分流,从而减少银行体系的风险,保证国有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5 改革中的利益分配和成本承担问题将是困扰我们的长期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必须加以认真解决。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的政策是正确的,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别已经扩大到相当程度,而且还有继续扩大之势。现在应该是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的时候了,至少应该避免人为地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特别是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要尽量兼顾公平原则,实行一贯政策,过去的住房改革政策保护了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对现在还没有住房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的利益有较大的损害,所以,住房改革政策应该对现在还没有住房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根据在国有体制内的工龄、职级和贡献,制定适当的配套政策,对他们的利益进行补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