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的建筑文化信息
——以河南大学(老校区)的建筑为例
冯 柯
[摘 要]:河南大学的悠久校史,在其校园建筑中也有体现。不同的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筑不仅是建筑技术的物质载体,也是各个时期建筑文化的物质体现。本文试从不同时期的建筑上,探讨作为实物见证的建筑是如何体现这种时代与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校园建筑 物质载体 时代与文化的差异
青砖绿瓦,飞檐走兽,雕梁画栋,中西交融。走进河南大学,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近代建筑群,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
现在让我们走进梦寐以求的河大,让我们在古老而诗意的河大漫步,领略其中的奥秘吧。。。。。
一、 引言
河南大学于2001年在开封西区另辟新址,修建新校区。至此,河南大学经过近百年的规划建设,其老校区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建筑艺术的一个花园。不同时期的建筑,连同建筑本身附着的各种因素,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都具体的展现在这里。
本文试图对校园建筑按时间轴进行归类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段建筑所附着的不同因素。并从物质因素与文化因素进行尝试性分析,以实物图片为主要资料,参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因本人的学识及知识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望有兴趣者指正。
二、河南大学的历史沿革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 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就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
今天的河南大学先后历经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的发展,到1984年5月重新恢复为河南大学,学校逐渐转变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
2000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河南大学。
2001年10月,位于开封市西区占地122.7公顷的河南大学新校区奠基,新校区投资十亿元人民币,将在 2005年建成。
三、河南大学(老校区)现存的几组不同时期的建筑(群)
校大门:1935年开工,1936年建成,为四柱三开间牌楼式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椽飞起翅,四角如翼。外侧门楣正中“河南大学”校名,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样,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门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变,但历经八年抗战幸未毁于战火,保存至今。
六号楼:始建于1915年,1919年建成,耗时四年,是学校第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新式建筑,建筑面积2122.92平方米,中间部分4层,两翼为3层,建成后成为预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中心以及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1925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总负责人李大钊先生受开封地下党的工作者和在国民二军中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的共同邀请,在此演讲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的演说,给广大进步师生以极大的鼓舞,掀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七号楼:1924年动工,192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楼高三层,其中半地下室一层。七号楼以青砖砌墙,底层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饰以横向凹槽,二、三层墙面贯以通至檐口的塔斯干壁柱。当时,一楼有部分教室;二、三楼大部分是教室,间有少数研究室;地下室基本上是理学院的实验室及药品仪器储藏室。功能之齐全,超乎想象。可能你会想:当时那样一座建筑,却又这么多用途,难道不显得拥挤么?事实上,博雅楼的采光效果和隔音设备十分先进,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方便师生出入,并没有拥挤不畅的感觉,可见当时设计之周全。
现在的博雅楼,依然风采不减。绿树掩映中,叠檐飞阁,古朴典雅;蓝天白云下,雕梁画栋,大气磅礴。
十二斋: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上边有“金陵十二钗”;而在河大,你可以看到“河大十二斋”。1921年,东一、二斋,西一、二斋建成,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1926年东三、四、五、六斋建成;1952年,东七、八、九、十斋建成。十二斋自东十西二,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键,精巧华丽的入口垂花门饰、淡雅朴素的灰色清水砖墙、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窗套、尺度宜人富于变化的坡屋顶、女儿墙,还有室内那红色油漆的实木房门、楼地板,做工细腻的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别有风情。
如今,斋房已不单纯是供人使用和欣赏的建筑,它体现的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河大保留下来的校园早期建筑,斋房早已成为河南大学重要的人文景观。它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特定发展时期的体现,更是河大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大礼堂:大礼堂与南门遥遥相望,这幢宫殿式的建筑极具历史感,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1931年,时任校长的许心武先生提出建大礼堂的动议。自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28日落成,历时三载,用资20万元。当时河大的师生共计500余人,却兴建了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足见河大的魄力。其规模之宏大,在当时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其设计之精美,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高,为当时国内所罕见。
大礼堂占地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至今仍在使用。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她见证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见证着河大学子的成长。在春季,广场上空飞舞着无数风筝,煞是好看;到了冬天,同学们在每到周末,在这里都会举办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特别是艺术学院举办的“同唱一首歌”,虽然不如央视的“同一首歌”,但在整个河南省高校都很有名气。2002年河南大学90年校庆时,央视“同一首歌”走进河大园,河大师生与诸多明星同台放歌,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大礼堂前东西干道,东部分称为“东辰路”,西部分叫做“西月路”。“东辰路”是一条法国梧桐成行的大路,到了夏天,绿树成荫,叶儿婆娑,漫步其间,感受河大浓厚的人文气息;“西月路”东北侧,是一个小花园,造型别致,层次感强,和它作邻的是一个总体造型为飞机状的十号楼——尚学楼,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分为三部分的理工综合楼——荟学楼。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其风格中西合璧,表现了
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及冼练凝重的风貌。建筑群从整体到局部,均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品,不愧为国家之瑰宝。
1.近代建筑群——东十斋,大礼堂 东十斋:
图1-1:东十斋房
图1-3:东十斋房
大礼堂:
图1-5:大礼堂正面
2.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东、西工字楼
图1-2:斋房门廊
图1-4:斋房西立面
图1-6:大礼堂东立面
图2-1:西工字楼侧
图2-2:西工字楼东立面
图2-3:飞机楼 图2-4:原法律系办公楼
3.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外语楼、地学楼(现在的地理系楼)
图3-1:外语楼和地学楼
4. 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科技馆
图3-2:地学楼的旋转楼
图4-1:逸夫科技馆
5.21世纪初的建筑-体育馆、出版社楼
图4-2:逸夫图书馆
图5-1:河南大学出版社东侧
图5-2:河南大学出版社西侧
图5-3:河南大学体育馆远景 图5-4:河南大学体育馆近景
四、不同时期的建筑所传递的时代的不同信息 1.物质信息——建筑对时代的物质反映。
建筑对时代的物质反映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外立面装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建筑技术上。以河大校园内的建筑为例试说明之。
50年代以前的建筑,即便是砖石外观,内部也多是木结构。像东西斋房、大礼堂、东西工字楼等皆是此类(如图1-1到图1-6,图2-1,图2-2)。其中东西斋房,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已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名单,是河大近代建筑群保护的主要部分。
东西斋房:1923年建成,有六幢。1936年时为十幢三层砖木结构,内走廊,走廊内北墙设有取暖壁炉和烟道,火墙,走廊尽端为木楼梯。西入口为中国古典式悬挑对称歇山式筒
瓦顶门廊,下设垂花柱及木透雕垂花褂落,下有五步石级,外墙为整齐的西方近代立面的简单分割,窗上水泥粉窗头套,简洁大方,红坡机瓦顶檐口,三角形女儿墙整齐排列,有锯齿形凹凸砌口,似中国的城墙垛,排列整齐。(图1-1到图1-4)
大礼堂: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28日落成。南北长51.8米,东西宽44.5米,高24.4米建筑面积395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楼梯六座,钢筋混凝土承重柱砖木结构。整个大礼堂结构上采用钢屋架,这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一种结构体系。(图1-5,图1-6)
80年代后的建筑结构以砖混为主。例如原地学楼、外语楼都是。地学楼的北侧设置了螺旋楼梯,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一种做法。而外语系楼在主立面方向也作了折线的装饰。(图3-1,图3-2)
20世纪末的建筑由于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故这一时期的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以混凝土为主,外观以瓷砖贴面。像逸夫科技馆建筑(图4-1,图4-2)。此外新的建筑形式也出现,比如体育馆的建筑就采用的是新的结构形式——大跨度建筑,外观造型也别具新意(图5-3,图5-4)。
本世纪初,河大新建的出版社大楼,体现了新时期的建筑风貌:在立面造型,外观装饰都有超过以往建筑的框框。如大型玻璃窗的应用,大理石的装饰等。(如图5-1,图5-2)
2.文化信息——建筑对时代的文化反映。
建筑对时代的文化反映主要体现在建筑外观(外立面装饰风格,建筑艺术方面)与风格上。寓含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信息。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变革时期,西方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大量的涌入,那时的建筑师们,也正是从西方学成归来,他们把西方的建筑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相结合建造了一批中西合璧的建筑作品。河南大学的大礼堂就是该时期的代表。此外,巴洛克式的建筑也体现了另一种风味——东十斋房和西二斋房(图1-1到图1-4)。
50年代到80年代的建筑大多朴实不加修饰,一些建筑上粉刷的标语性大字依稀可见(图6-2),使我们仍能清楚的感受到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生活氛围。
图6-1:学生公寓远景 图6-2:学生公寓近景
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建筑在外观和建造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筑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逐步与世界建筑发展接轨。世界四大现代建筑的先驱勒-柯布西耶在1926年所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在河大校园建筑中均有表现,体现在新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的应用上以及外立面包括构图、色彩、装饰、造型等方面。
图7-1:学生食堂 图7-2: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五、作为结论:
1.校园建筑的时代印记
校园建筑就像是地壳的地层一样,分时代的显示着各个时期的信息。如果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时间段,那么校园的平面图就会是一张五彩斑斓的图画。
几组新老照片的对比
图8-1:现在的河南大学校门
图9-1开封师范学院时期的校大门
图9-2 中州大学时期的校大门
图8-2:复原的中州大学时期的校门
图8-3:现在的东斋房
图9-3 1921年秋,东一、二斋及西一、二斋落成
图8-4:修复后的六号楼
图9-4 1919年,预校教学楼(现在的六号楼)建 成
2.校园建筑的保护与研究
以北京大学近代建筑为代表的教育建筑被专门列入第四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开启了国家立法保护近代教育建筑遗产序幕,近代教育建筑作为近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在教育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护的今天,河南大学除了对现存的建筑加以保护,还根据文献和历史记载,修复或复原了一批建筑。例如复原了中州大学时期的学校大门(图8-2,图9-2)。修复了预校教学楼(图8-4,图9-4)。
预校校学楼(六号楼):为一对称式中西建筑相结合的近代建筑,中间三层,第三层为五开间外廊式,悬山式坡顶建筑,灰瓦,外廊为红圆柱廊,木质栏杆,西方花瓶形栏杆小柱,其红色式玻璃窗,两侧为二层,外墙为清水砖墙,内设审判厅,木楼梯,木地板,砖木结构,设有地下室。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是河南大学最早的中西建筑相结合的教学建筑。屋顶和墙体为中国古典建筑手法。平面布局,柱式、门窗、小栏杆为西方近代建筑手法。对称的布局,中高两侧低,坡屋顶又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手法,虽有些初步中西建筑结合的韵味,却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图8-4,图9-4)。
五、余论
今天,高校产业化的热潮使得各个地区纷纷新建大学城,在新校区的不断崛起时,如何看待老校区的建筑,或者说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校史的老校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应该是建筑学、建筑史学方面的人士加以探讨与商榷的。因为校园建筑也应成为建筑史学的重要部分。
除了,高校的建筑以外,一部分有着较长历史的中学,它们所包含的建筑也是有着极高的价值的。可是,相当多的教育建筑还是在发展与建设中被毁弃,这也是令人痛心的。尽管导致这些建筑消失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相当程度上是客观因素:比如老的木质结构体系经过
时间的耗蚀使房屋本身变成危房,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教育设施要求建筑具有新的功能,这就使得老式建筑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为新式的教育建筑让出空间。
不管理由如何,对于有着丰富价值的校园建筑还是应当给与保护的。而且,保护绝不仅仅指流于形式。应该更深一层的探讨,使这些有价值的建筑能够真正的存活在新的世纪里。
说明:
除图片9-1,9-2,9-3,9-4引自河南大学网页外,其余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一)、(二)、(三)、(四)主编 张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建筑文化学》陈凯峰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3] 《走向新建筑》[法]勒 柯布西耶 著,陈志华 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月 [4] 论文:中西方近代建筑文化交流的成就——一组珍贵的中原近代高等建筑群 王克辛 吴恩涣 摘自《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一)》 [5] 河南大学网
注:英文摘要附后。
Culture From Buildings of the famous University Example for the buildings of the old Henan University
Feng-ke Yan-ningna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Abstract] The buildings express the old-line of the Henan University in the
campus -----the different age and different style constructions.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he corporeal undertaker but the culture undertaker. The author want to find that how the buildings express the differences of epoch and culture.
[Keywords] college buildings; the corporeal undertaker; differences of epoch and
cul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