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2020-04-27 来源:易榕旅网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是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他认为“养成人格”教育,是涉及到教育大计的问题,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蔡元培先生教育者是养成人性之事业也的观点。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所谓养成人格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人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

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现在的教育中最常听到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造成了孩子每天都在不停的学着自己也许不喜欢学的,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不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应当怎么走,学会了一切听从父母的,变得不在爱思考。人生不是100米的赛跑,而是在不断健全人性的过程。

教育要给人以独立行为的空间。在学习中有标准答案,问学生这道题的答案为什么是这个的时候,学生常常会说这是从标准答案上看的。然而当没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长期的标准答案使学生不爱动脑,慢慢的失去独立的空间,加之父母对孩子的弱爱,更是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能力。

教育是学者和教者的人格互动。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在教你,同时也从你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莫不如此。我们常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教者,先做好“储水”准备,才可能做到“为人师表”。同时,当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形成影响时,学生也在影响着塑造着老师。比如,我们回忆过去,可能都记不起老师们教我们的知识内容,但往往清楚地记得哪位老师的人格力量;同样,老师记住的学生也并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是印象最深的。所以。对教育者来说,他对孩子所施加的教育并不是单向的“教”,其实从孩子那里也进行了“学”。也只有感悟到这点,教育才会更生动、更丰富、更快乐、更有意义。

教育应不断地激励人的社会担当。教育努力要让每个人成才,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故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明白自己不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集体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不但是个中国人,也是个世界人,还是个地球人!所以,教育要不断地思考:我们是否既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很好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文化,我们培养的人要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演讲者:美术与设计学院

13级美术学2 班

潘陈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