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生津 能补益肺脾之气以资生津液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气生津 亦称益气生津 适用于气津两虚 表现为汗出过多 肢体倦怠 气短懒言 口干作渴 舌质红干 脉虚或细等 药如人参 五味子 西洋参等
补气安胎 安胎作用之一 能补气而安胎 药性多甘苦温 治气虚胎动不安者 药如白术等
补气固脱 补益元气 挽救虚脱之义 详见大补元气条 补气养阴 既有补气又有养阴作用的药物功效 多为甘平之品 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 药如山药 黄精等
补气健脾 指补气重在健脾气而言 补气健脾药性味甘温或兼苦味 适用于脾气虚弱 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 脘腹胀满 倦怠乏力等症 药如白术 山药等
补心阴 亦称“养心阴” 补心阴药性味甘寒 适用于心阴虚心悸 心烦失眠等 药如麦冬 玉竹等
补心定志 补养心血(阴) 安定神志之义 适用于怔忡 惊悸 健忘 不寐等症 如酸枣仁 丹参 柏子仁等 补火助阳 即补肾火而助肾阳 见补肾阳条
补血 又称“养血” 补血药性味甘温或甘平 适用于心 肝血虚 见面色萎黄 唇爪苍白 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 妇女月经不调等 药如当归 熟地 阿胶等
补阳 亦称助阳 有助心阳 温脾阳 补肾阳之分 肾为先天之本 肾阳为一身之元阳 凡阳虚多由肾阳不足所致 故补阳药多指补肾阳之品 性味多甘温或咸温 适用于肾阳不足 症见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或冷痛 阳痿 早泄 宫冷不孕 尿频等 药如鹿茸 巴戟天等
补阳益阴 既能补益肾阳 又能补益肾阴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阳益阴 适用于肾阳 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 阳痿 滑精等病症 药如菟丝子
补阴 亦称“养阴” “滋阴” 补阴药性味大多甘寒 适用于诸阴虚证 具有补肺阴 补心阴 补胃阴 补肝阴 补肾阴等不同作用 各详本条
补阴利尿 兼有补阴和通利小便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阴利尿 适用于阴虚兼有小便不利之证 药如白芍 生地
补肝阴 亦称“养肝阴” 补肝阴药味甘 酸或咸寒性或微温 适用于肝阴虚眩晕耳鸣 视力模糊等 药如枸杞子 山萸肉 白芍 鳖甲等
补肾火 即补肾阳 见该条
补肾安胎 安胎作用之一 能补肾而安胎 适用于肝肾虚 腰酸痛 胎漏下血或易流产者 药如杜仲 桑寄生等
补肾壮阳 能补肾气 壮肾阳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肾壮阳 适用于肾阳衰弱 阳痿 宫寒不孕等证 药如鹿茸 肉苁蓉 巴戟天 仙茅 淫羊藿等
补肾阴 亦称“滋肾阴” 补肾阴药性味甘寒 咸寒或微温 适用于肾阴不足 腰酸遗精 目眩耳鸣 或阴虚阳亢 骨蒸潮热等 药如生地 熟地 龟板 女贞子等
补命门火 温肾阳作用的一个方面 药性辛热 能补命门之火 治疗命门火衰之证 如五更肾泄 阳痿 尿频 腰膝酸软 浮肿等 药如附子 肉桂
补肺阴 亦称“养肺阴” 补肺阴药性味甘寒 适用于肺阴虚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 痰中带血 咽干音哑 药如南沙参 麦冬 百合 玉竹等
补剂 〈〈药对〉〉曰:“补可去弱 人参 羊肉之属是也 ”补即补益之功;弱指虚弱病症 凡味甘之品 具有滋补作用 治疗气 血 阴 阳不足的各种虚证者 称为补剂
补胃阴 亦称“养胃阴” 补胃阴药性味甘寒 适用于胃阴不足 口渴多饮 脘痛 干呕 舌干而红或光剥无苔 药如石斛 麦冬 玉竹等
补养 即补虚 见该条 补益 即补虚 见该条
补益心脾 既能补益心血 又能补益脾气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益心脾 适用于思虑过度 劳伤心脾所致的惊悸 怔忡 失眠 健忘等证 药如龙眼肉
补益肝肾 简称补肝肾 有肝肾同补之义 补肝肾之药性味或甘温 或甘平 甘凉 多有益精血 壮筋骨 暖腰膝 或养肝肾阴
明目之功 适用于肝肾不足 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 筋骨萎软无力之症 药如杜仲 枸杞子 女贞子等
补益脾气 与补中益气或补益中气之义相同
补益精血 既能补益肾精 又能补益肝血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益精血 适用于精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 须发早白等证 药如何首乌 黑脂麻等
补虚 补充不足 纠正虚弱之义 亦称“补益”“补养” 补虚药甘味居多 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增强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征候 具有有补气 补血 补阴 补阳等不同作用 各详本条 补脾止泻 能通过补脾 促进脾的运化 吸收水谷精微而制止泄写的药物作用 谓之补脾止泻 亦称健脾止泻 适用于脾虚久泻 食欲不振等症 药如莲子 扁豆等
补脾去湿 补脾气以运化水湿 治疗脾虚不能运化 水湿内停而致的各种病症 如痰饮 水肿等证 药如白术等
补脾益肺 一为补脾气与补肺之气;一为补脾气益肺 脾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肺为主气之脏 用补脾益气的药物以补益肺气 治疗肺脾之气均虚的病证 称补脾益肺 亦称“培土生金” 适用于慢性哮喘兼见呆纳便溏等证 药如人参、白术、山药 补精 补益肾精之义 多为动物类药 所谓血肉有情之品 适用于肾精衰少所致的阳痿 不孕等证 药如紫河车
补精益髓 即补肾精益骨髓之义 肾藏精 主骨生髓 补精益髓之品 性味咸温或甘温 皆壮骨生髓 适用于肾精不足 髓海空
虚 腰酸背软 头昏耳鸣 须发早白;或小儿发育不良 骨软行迟 囟门不合等症 药如熟地、鹿茸等
驱虫 驱除、杀死肠道内的寄生虫谓之驱虫 驱虫药用于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药如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等
鸡内金 本品原名“鸡??里黄皮” 以色而得名 因“?? 鸡?也 近人讳之 呼?内黄皮为鸡内金”〈〈本草纲目〉〉盖金为黄色也
附子 本品以其生长形态而得名 “初种为乌头 像乌之头也 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 如子附母也 乌头如芋魁 附子投入芋子 盖一物也 ”(〈本草纲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