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提挈了全文的情节。
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
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小壁虎”为童话的中心人物,“借尾巴”为童话的中心事件,作者精心设计了小壁虎断尾求生→借尾遭拒→新尾长成的故事情节,开端紧张惊险,中间曲折起伏,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情节构思无疑会把儿童带入小壁虎生活的天地,去感知它、认识它、理解它、评价它,从中获得情趣陶冶和知识启迪。
“借”字揭开了尾巴的奥秘。
知识童话与其他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介绍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侧重点。因而它的情节不仅要求生动引人,而且要求严密科学。本文的妙处正在于此。一方面,作者通过“借”的原因、经过、结果,串起了一幅幅生活场景,从而把四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清楚直观地推到读者面前;另一方面,构成情节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咀嚼。比方小壁虎“蛇口逃生”后,尾巴虽已挣断,却并无鲜血淋漓之状,疼痛难忍之态,它借尾巴的动因只是为了“好看”(“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一心理活动固然表现了小壁虎爱美的天性,更有力地说明壁虎的尾巴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联系鱼、牛、燕子的不借尾巴,倒并非由于小气,事实上它们的尾巴可不像壁虎那样可以断了再生。再考察中间部分,写小壁虎三个“爬呀爬”的动作,-方面说明爬得慢(这正是因为没有尾巴的缘故,可见尾巴对壁虎也有帮助爬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爬的时间长。也正是经历了-次又一次借尾巴的漫长爬行,它的新尾巴才可能完全长出来,否则岂不给人太容易的错觉?可见作者的情节构思是极其严密审慎的。如此丰富的知识都聚拢在借尾巴的情节中,真是妙不可言。
“借”字托出了小壁虎的可爱形象。
知识童话中的形象不仅是演示科学知识的裁体,更是活生生的人物化身,同样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中的小壁虎既是“捉蚊子”的益虫,又是诚实爱美、天真单纯的儿童化身。尾巴本可再生,它却一无所知,到处求借,正说明它还“小”,还不谙世事;在借尾巴的过程中,虽心情急切,却彬彬有礼;尾巴终未借到,心中“难过”,却并无非分之想,越轨之举,而是回家找妈妈倾诉情怀;最后发现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欣喜若狂(“高兴地叫了”)。可见一个“借”字使小壁虎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这个形象所体现的美,必能给儿童以巨大的感染和教益。
另辟蹊径新颖
独到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不少特级教师以此作为做课
范例,许多青年教师也把它作为参加优质课大赛的最佳选材。听说潘晓曼老师要讲此课,我想,这篇课文最好讲,但要讲得有创意不容易。听完这节课后,我从内心发出了赞叹:新颖独到,颇具匠心。把这节课实录下来,是我的一种冲动,更是一种责任感。至于我的评析,只能算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不过,有了实录,读者读后会比我有更多的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生: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没有不同的爱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绳。 生:看电视动画片。 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我从广东顺德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喜欢看吗﹖ 生:(齐)喜欢。
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
师:好看吗﹖ 生齐答:好看
你们觉得很完美了吗﹖老师觉得还差点什么。 生: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没有说话。
师:对,我这次来是想聘请同学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好音。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潘老师抓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引入学习,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读好。
生兴趣高涨,纷纷练读
评:潘老师花了15分钟,通过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角色。以读代讲,没有烦琐的提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为当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作好了准备。
师:刚才我们读了剧本,现在可以表演吗﹖
生齐答:可以 别着急,要表演好,当好配音演员,先要记好对白才行。
出示投影字幕
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小壁虎: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黄牛: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燕子: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学生记对白,非常投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这些对白,一边记,一边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想像。
评:潘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贴心人。她没有急于让孩子们表演,当配音演员,而是在孩子们读好剧本的基础上,重点让孩子记对白。在此过程中,给予时间保证,又给予了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并当配音演员。谁当小壁虎﹖谁当妈妈﹖谁当老黄牛、小鱼、燕子﹖
学生争先恐后,上台佩戴头饰
师放映《小壁虎借尾巴》的无声动画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师:这几位同学多有意思啊,当上了配音演员,把课文的话变成了自己的话,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评:及时地肯定了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他们几个人把动画片的内容表演了出来,但没有想像,说话的语气也不够真切。 评:学生做出如此的评价,得益于老师指导感情朗读,并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像。
师:那就请你点几名同学上台当配音演员。
几位学生上台佩戴头饰,随课文的无声动画片表演配音
师纠正:(一挣)我使劲一挣,尾巴断了。
生A:今天真倒霉,被蛇咬住了尾巴,(众笑)我使劲一拔,行吗﹖” 生B:
为难状 不是我不借,借给你,我就没有尾巴拨水了。
伤心地哭泣状,(众大笑)
生A:黄牛伯伯,您平时是最疼爱我的,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生D: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E: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生A:惊喜状 我长出新尾巴啦!
众鼓掌
师:他们表演得真棒,有自己的想像,特别是这位演小壁虎的同学表演得很出色。最后一个画面还要表演下去,这回你继续演小壁虎,我来演妈妈。师:孩子,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壁虎的尾巴可以重新长出来。 师:孩子,你还懂得了什么﹖
生: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评:这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教师表面上是参与学生的表演,实际上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师:同学们齐说,小鱼尾巴的作用是-- 生:拨水。 师:牛的尾巴呢﹖ 生:赶蝇子。 师:燕子的尾巴呢﹖ 生:掌握方向。 师:壁虎的尾巴呢﹖
生:保护自己,可以重新长出来。
师板书
评:当问不问,不负责任。此时的问,非常有价值,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白课文的主旨。 师:同学们,我带来了顺德科龙小学小朋友的课文动画片的配音,想听吗﹖
生齐答:(想听)我有一个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想怎样比赢他们,说出更精彩的配音。
播放科龙小学小朋友的配音录像
生A:燕子阿姨,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生A: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几个人借,他们都不借给我。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哭泣状),(众笑)我爬呀爬,(痛苦状)碰到了小鱼姐姐,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赢他们? 生齐答:有
要比赢他们就要动脑筋想出不一样的对白,跟书上也不一样。现在请另一批同学上来说。
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生A:没有尾巴多难看呀,我得借一条尾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B:不行啊,没有尾巴,我就没有办法拨水游动了。 生A: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C:不行啊,没有尾巴我会被苍蝇、蚊子咬死的。
众鼓掌
生A: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D:不行啊,如果借给你,我就不能掌握方向了,只能直飞,会撞到墙上的。 生A:妈妈,他们都不借给我尾巴。
生E:傻孩子,你的尾巴是可以重新长出来的,他们如果把尾巴借给你,他们就会没命的。 师:是科龙小学的配音演员好呢,还是我们的好呢?
生自信地齐答:我们的好
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的配音,不是照着课文上说的,也不是照着别人说的。 评:超越课本,超越别人,这就是创新教育在课堂上的体现。
师:还想配音吗﹖可惜课文太短了,我们来把课文编长一些,多一些角色。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现在我来演小壁虎,请一些同学来演别的动物和我一起对话。 师:猴大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倒挂在树枝上玩耍呢。
众笑
师:虎大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打敌人,保护自己呢。
众笑
评:师生共同参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师:想做这个游戏的举手。 谁借。
生纷纷组合,表演借尾巴
评:课堂教学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全体参与,自主参与,学礼貌,学知识,学说话。 师:请同学们回座位。平时你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今天我想请你们编一个童话给在座的老师听,不是很难,按课文的形式来编。(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 。小壁虎说:“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巴倒挂在树枝上表演绝技呢。”(众鼓掌)
评:由说到编,把教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师:同学们,想编童话故事的举手。
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小手
师:今天我们回家去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个童话故事,配一幅插图,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生齐答:好 下课!
总评:
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理念要创新,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我听了潘老师的几节课,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这节课是她创新教学的一个缩影。第一,打破传统的讲读模式。整堂课几乎没有老师的讲,以读代讲,以说代讲,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注重思维的训练。教师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学生一次又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课本,超越别人。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第三,教学思路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读童话--给童话片配音--创造性地配音--编说童话,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处在高度的兴奋中。第四,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的,潘老师把动画片引进课堂,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当配音演员,其实是要学生读课文,练说话,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潘老师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达
-- ,您
--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
许多同学举手
现在请举手的同学当有尾巴的动物,没举手的同学当壁虎,没举手的同学下座位愿意找谁借就找
猴子用尾巴挂在树枝上玩耍。小壁虎说:“猴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
到了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本领。
斯霞教学实录——《小
壁虎借尾巴》
你们看见过壁虎吗?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揭示课题,介绍壁虎。)
(拿壁虎的标本给学生看,在课桌的行间来回巡视,让学生看清壁虎的外形。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易看清。放映出壁虎的幻灯。) 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生: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像梅花,还有一条尾巴。 生:壁虎能在墙上爬。
生:壁虎还能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来。
师:对!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轮一轮粗糙的东西,叫脚下趾,所以能在墙上、玻璃上爬。现在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指“壁虎”上的拼音。) 生:bì hǔ。(直呼音节。)
师:注意看“壁虎”这两个字的写法。“壁”字左上角不是两个口(用红粉笔标明)。这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用红粉笔写“”。)看清楚“壁虎”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壁虎、壁虎。
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 生:(直呼音节)jiè、jiè。
师:谁能说说,怎么记住“借”字,借的意思懂吗?
〔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学过“错”字,在第一册里学过“昔”字,故学生分析字形不难。〕 生:单人旁一个“昔”字,就是借东西的“借”。
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为这课的生字多,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范读课文。)
(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
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
师:这课的生字多,我们先来把生字新词学会,再学课文。(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下面的生字新词,课堂纪实从略。)(事先在大黑板上写好带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壁虎”和“借”三个生字已结合课题进行教学了。下面是生字新词的解释。)蛇shé——原是二类字,但考虑到“蛇”的意义学生懂得,“虫”和“它”学生都已学过,字形掌握不难,且下一课《农夫和蛇》又可得到巩固,故这里作为一类字教。尾wěi巴——认识“尸”字头,重点正音,因为南京口音“尾巴”念成“yi巴”。爬pá——形声字。认识“爪”字旁,“爪”的一捺要写好,“巴”字要写在一捺的上面。鱼yú——在第一册《小猫钓鱼》里已掌握了。摇yáo——重点分析右边一部分的字形。用红粉笔标明,并指名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摇”字,以便指导字的笔顺。游yóu——在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里已作二类字学过。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注意右面上边的一撇一横不能丢。这个字让学生书空。拨bō水——已在本册里学过发芽的“发”,“发”字加“扌”旁就是拨水的“拨”。用动作演示。当一类字教。姐jiě姐——第一册“姐”字作二类字,学生已掌握。以上是一类字。蝇yīnɡ子——重点在正音,注意后鼻音。课文中的蝇子是指专门叮牛的牛蝇。屋wū檐yán——房屋顶向外伸出的边沿。指实物。掌zhǎnɡ握wò——把握。傻shǎ孩子——注意“傻”是翘舌音。“傻”就是呆或蠢的意思。转zhuǎn——多音字,区别“飞转”与“转身”的读音。用动作演示什么叫转身。啦lɑ——轻声,以前出现过几次,学生已掌握。要学生用“啦”说话。巩固生字新词:读生字新词;去拼音读;读单字;读重点字(即学生不易掌握的字词);课堂书写练习。
师:(指要求掌握的字)每个字写两遍,要求写得正确、端正。(学生写字时,教师在课桌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下课铃响。)
没有写完的字,回家继续写;回家读两遍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略)。
师:壁虎的标本、幻灯我们都已看过了,它是有尾巴的。课文里的小壁虎,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去借?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指名读第一、二小节。) 生:(读第一、二小节。)(读后提意见,略。)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的“他”,不用宝盖头的“它”? 师:问得很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写书的叔叔把小壁虎当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 师:对!这是一篇什么故事? 生:童话故事。
师:童话故事中,常常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还有什么问题? 生: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 生:给一条蛇咬住了。
师:小壁虎不让蛇咬,用力一挣,尾巴就挣断了(用动作演示)。小壁虎为了保护自己,挣断尾巴逃走了。这是壁虎尾巴的功用。壁虎的尾巴长得不很结实,节与节相连处骨头很脆,一用力就会挣断,这是壁虎尾巴的特点。
生:“墙角”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生词我们已经学过了,因为你昨天生病没有来,所以不知道。谁来告诉他? 生:墙的角落。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用手指墙角)。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一、二小节。 生:(齐读一、二小节。)
师:小壁虎断了尾巴又为什么要去借呢? 生:他说,没有尾巴多难看啊!
师:这两小节主要讲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要借尾巴。(放出小壁虎断尾巴的幻灯。)那么它到哪儿去借?向谁借?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小节,读完提意见。) 师:这一节有什么问题? 生:“告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再见的意思。
师:我提个问题,请你们想想,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生:小壁虎爬啊爬,说明爬的路很远。 生:小壁虎爬的时间很长。 师:对,过去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生:《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 生:雪花飘呀飘。
师:不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
生:小壁虎看到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 师:(放出小鱼在河里游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片。) 小鱼为什么要摇着尾巴? 生:小鱼摇着尾巴拨水。 师:(板书:鱼摇着尾巴拨水)
小壁虎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它说话的口气怎么样?把小壁虎的话说一说。 生: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为什么要称“您”? 生:表示对小鱼的尊敬。 生:表示对小鱼尊重、客气。
师:它向小鱼借尾巴,应该用怎样的口气说? 生:不是不客气的,应该用很和气,很尊敬的口气。 师:那么,你们能读出这样的口气吗? 生:(齐读)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读得很好,现在把小鱼回答的话读一下。可以看幻灯片上的句子读。 生:(齐读)“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师:“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这里的“行吗”可不可以换别的词而意思不变呢?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可以吗?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不好? 生:您的尾巴借给我行不行? 生: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
师:对!这句话的意思你们都懂了。这一节主要讲什么? 生:讲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
师:小壁虎在小鱼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又到哪里去借呢?小声读下面一节。 生:(小声读第四节。)
师:小壁虎又爬到哪里?向谁借尾巴?它怎么说的?谁能把这些意思连起来说。 〔这节的写法与上一节写法相同,所以让学生自己理解。〕
生:小壁虎爬到大树上,看见老黄牛在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师:(放出老黄牛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 生:老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 (教师反复纠正“甩”字的读音。) 师:蝇子是什么? 生:就是苍蝇。 师:是一般的苍蝇吗? 生:专门叮牛的蝇。
师:专门叮牛的蝇叫蝇子。牛被蝇子叮得很痛,就甩着尾巴赶它。 (板书:牛甩着尾巴赶蝇子)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可以看着幻灯片读。 生:(读对话。)
师:老黄牛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生:用老人说话的语气,因为是老黄牛,声调慢一些,声音粗一些。
师:对。大家再读一遍。
生:(齐读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 师:读得很好。这段主要讲什么? 生:讲小壁虎向老黄牛借尾巴。 师:默读下面一节。 生:(学生默读。)
师:(放出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的幻灯)你们看着幻灯,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生:“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什么叫掌握方向? 生:掌握方向就是把住方向。
师:对!(用手势演示燕子如何用尾巴掌握方向)船上的舵、飞机的尾巴也是掌握方向的。 (板书:燕子摆着尾巴掌握方向) 这一小节讲的是…… 生: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
师:(按板书提问)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生:拨水。 师:怎样拨水? 生:摇着尾巴拨水。 师:黄牛的尾巴有什么用? 生:赶蝇子。 师:怎么赶? 生:甩着尾巴。 师:燕子的尾巴呢? 生:飞的时候掌握方向。
师:这三种动物尾巴的用处都知道了。课文里用“摇”、“甩”、“摆”三个字来表示动作,这三个词用得都很恰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怎么办呢?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有什么问题?
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又长出来了? 生:因为小壁虎吃了些营养,尾巴就长出来了。 (大家笑了。)
师:这个问题大家再思考一下。
生:小壁虎要是不长出尾巴来,下次碰到敌人,就逃不掉了。 师:这是壁虎尾巴的用处,也是它的特点,断了又会长出来。 (板书:壁虎挣断尾巴又长出来)
但是新长出来的尾巴,同原来的尾巴不一样,要比原来的短而粗些。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这几句话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立即就长出来的。
师:对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啊爬”,而不是写“爬到……”你们可去调查调查,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脚,弄断了又会慢慢地长出来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书上,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带过去了?妈妈不是不知道它去借尾巴的经过吗?
生:(纷纷举手)要是写书的叔叔、阿姨再把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写一遍,就太噜苏了。 生:这篇课文是写给我们看的,我们已经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所以不再写了。
师:对,你们都讲得对。不写我们也知道。小壁虎告诉妈妈的时候当然是很详细的,但是文章就不需
要噜苏了。前面已经详细写过的内容,后面不必再写,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法。 生:妈妈为什么说他“傻孩子”? 师:你们想想看。
生: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去借,所以妈妈说他“傻”。
师:小壁虎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高兴地叫起来”,这里为什么用“土”字旁的“地”?
生:因为“地”后面的“叫”字是表示动作的。 师:你们用高兴的口气,把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生:(高兴地读了两遍。)
师:对,现在我们来听录音,你们小声地跟着读。(听完录音,学生评论。) 生:她读得有感情。 生:她读得声音响亮。
生:她没有漏一个字,也没有加一个字。 生:她不拉腔,也不是结结巴巴的。 生:她不是两个字一顿一顿地读。
师:你们都听得很仔细。我们也要像她这样读得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 生:(按指定的角色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现在大家把全文读一遍。 生:(齐读全文一遍。下课。) 师:布置作业: 1 2 3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摇着尾巴 拨水 黄牛甩着尾巴 赶蝇子 燕子摆着尾巴 掌握方向
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两遍。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回去了解了解哪些动物和壁虎差不多,断了尾巴、腿或脚能再长出来。
壁虎挣断尾巴 又长出来
精心设问 激活
思维——《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学生议论纷纷)
一、案例:(二年级课文《小壁虎借尾巴》)
(学了课文,学生明白了壁虎、鱼、牛等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后展开讨论) 师: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
生:小壁虎也许会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来保护自己。要是我把尾巴借给了你,我就会没有安全感啦。
生:小壁虎也许会说:不行啊,上次我的尾巴断了以后,我好难看。现在好不容易长出来了,怎么能借给你呢?那样我会难过的。 (师生笑了。)
生:假如我是小壁虎,我会说:小花猫,别难过了,我把尾巴借给你,反正我的尾巴还可以再长出
来的?quot;
师:你真大方,挺会替别人着想的。小花猫一定会感激你的。
生:我觉得小壁虎会说:小花猫,其实我也很想把尾巴借给你,可是我们的尾巴作用根本不同,就算我借给了你,你也不能用的。 ……
二、评析:
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问题作为被思考的客体或对象,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这一问题适度地延伸和拓展了课文内容,开放性很强,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了完美统一。小朋友们的争相发言,闪烁着强烈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一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
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点: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教学难点: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
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2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1)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2)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44课《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教学设计的立足点
那是一节语文教学改革研讨课,
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
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预习。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一时间,有站起来的,有把双手举起来的,全班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大家听,可以加上动作用表演的形式读,也可以单纯表情朗读。不过,要把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告诉大家。学生们小声自读了一阵之后,纷纷抢着在全班表演朗读。“他读得好,我会读得比他更好。”“我认为这一句应该这样读!”“因为是老黄牛,所以读的时候声音要粗一点,沉一点。”这是小朋友们的声音。“你读得真好!”“你的表演动作真棒!”
这是教师鼓励的话语。这些声音伴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不断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通过学生反复的表情朗读(其中也有教师适当的指导),生字会读了,词义理解了,文中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也了解了(对文中的生字,教师有意识地抽出来,让学生讨论记字的方法)。在表情朗读过程中,小鱼细柔的声音、燕子清脆而略带尖声的语调、老黄牛苍老刚劲的话语,被小朋友学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小朋友们情不自禁表演的自创动作,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课堂上,学生还向教师提出了很多种动物尾巴的功能问题,直到下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还在讨论蛇为什么没有脚、它的尾巴到身体的哪一部分?如果小鱼的尾巴断了,会不会再长出来?等问题。
在研讨这节课时,大部分教师认为课上得好,摒弃了过去呆板的教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在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中学到了应学的知识,同时,这节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持不同意见,认为像这样上语文课,岂不是乱套?教师没有解题,没有反复教生字,也没有专门解词,知识点如何落实?课文段落的知识、段落大意的概括也没有提出来,学生将来怎懂得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此外,课堂上教师都是跟着学生转,很难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上课,教师岂不是很辛苦?两种评价,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前者着眼于学生,是为学生而设计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后者着眼于教师,是为教者而设计的教育理念——师本教育理念。
为教者而设计,它一切都是为了教师好教,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如一年级语文阅读课,就分教学生生字词、解词、用词语说话、了解句子大意、懂得自然段的一些知识、会流利读课文等知识点。认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好好的一篇文章被专门识字解词、解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等搞得支离破碎,读起来如同嚼蜡,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厌学情绪跟着就产生了。更而甚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局限,一切由教师安排好,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最后是懒得去想。所以,师本教育压抑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像上述那节研讨课,通过创设情景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探究;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表演,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和别人讨论,它适合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
师本教育是一种短视行为。从短期来看,教师好教,能有效地高效率地传授人类既有的结论性知识。但从中长期来看,在人类对知识的本质有了新认识,人的自身能力与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被发掘出来的今天,这种“教师好教”的教育限制人的发展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知识的过度条文化、分析化,使知识赖以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整体事物被拆解了,学生的思维变成了若干部分的拼装,而不是胚胎式的生命发展;学生和教师都被局限在小方框里,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思维。而着眼于学生的设计,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自动的尊重,注意留给学生、教师的自主空间和活动余地。在教学内容上,依据学生的学习效率,以综合整体和分析相结合、感情与训练相结合,旨在保持领悟,沿着“整体→意义→自主→创新”的路线前进。它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人的学习与发展的能量,充分发掘儿童的潜力。
在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信息源的时代,教师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传授间接知识和书本知识中,师本模式对教师来说,具有步骤明显、易于展示、方便评价、方便操作的优点,但它压抑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惟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被改变。况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只有真正为了儿童,为儿童而设计,才会找到自己正确的出发
点和归宿,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能量,使教育质量和效率出现新的飞跃。所以,我们应把为教
者的设计转变为为学生而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之一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
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但是我原本认为本班的学生家中没有什么课外书,课外积累极少,好多学生对壁虎不了解,让他们课前搜集有关壁虎的资料也没有条件。而且他们读书往往有口无心,不少学生自读课文仅停留在读通顺、识字的阶段,不会结合书本配的图片进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先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壁虎的特点,告诉了他们壁虎尾巴有自卫的功能,然后导入到课文的开头壁虎遇到蛇的一幕。这样,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却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却很平淡,学生没有自己的新发现。也许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更好一些。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⑵ 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⑶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⑴ 教学重点: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⑵ 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3 篇)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
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⑴ 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⑵ 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⑶ 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① 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⑷ 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2、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⑴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
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
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强调“多难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
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①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 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 (爬呀爬)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学生分组读对话。 再出示小黑板:
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 “拨水”是什么意思?
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 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③ 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由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
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⑴ 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昵称。”
⑵ 学习了17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
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为了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本课板书既用文字来表述,又配之以图画,使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塔河县第三小学 黄兴英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 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和壁虎的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 、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和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 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⑴ 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⑵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⑶ 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3、深入课文 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说课稿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华小学 曹革非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七课。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动物尾巴各有各的用”这样一个道理,以及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阅读。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会认“壁”、“虎”等个字。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并能创造性地进行个性表演。
(情感目标)获得文明礼貌教育,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其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是教学重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老教材,老材要新上,重在出“新”。“新”的亮点在哪呢?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表演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演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配音、表演的活动中,带着兴趣自主生动地进行学习,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和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手段
本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和形象栩栩如生,抓住这个教材优势,我借助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把课本朗读和配音表演结合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轻松地进行学习和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驱动力,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能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求知。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演练剧本,创新剧本,续演剧本”三个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体验。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大部分孩子都会热烈地回应。然后我再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孩子们发现这个问题后,老师就顺势抛出想请孩子们做配音演员这一“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自然兴趣高涨。
当孩子们的好奇心与表现欲都被调动起来后,开始准备演练剧本,但是,怎样才能当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呢?那就必须练好剧本,也就是读好课文。
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们通过自由读、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把这个故事读出情、读出味。
以读代讲,去除繁琐的提问,让学生在充分地多形式的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为了能使孩子在正式进入对白配音时,做到“胸有成竹”,我鼓励孩子们把课文中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来说。 出示投影字幕:
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黄牛: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燕子: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个学生就由300种不同的个性。所以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给予孩子们练习的时间和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孩子们边读边记中,想象说话时的语气与表情,从而全情投入,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就在这“蓄势待发”的一刻,《小壁虎借尾巴》的无声动画片开始了,学生兴趣盎然地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配音。我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并引导其他孩子从表演、语言、礼仪等方面进行评议。
在孩子们的表演欲和积极性达到顶峰时,我又抛出迈向更高峰的基石:听录音比高下,进行“剧本创新”,我用课件播放配上课文录音的动画片,欣赏完录音,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向孩子们发出挑战:你们能和他们说得一样好,甚至更好吗?
这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孩子们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自己,他们会动脑筋想出与课文不一样的对白,来超越课本,从而更好地诠释燕子、黄牛、小鱼尾巴的作用,这时候的燕子说:“没了尾巴我只能横冲直撞,到处碰壁,还会受伤呢!”黄牛伯伯也摇摇头说:“没了尾巴,蝇子会叮得我干不了活的!”等等,既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在活动中,我把全班孩子分成6个活动小组,小组成员首先自由练习表演,然后再上台分角色表演说,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个性发展的乐趣。
这时孩子们的表演情绪高涨,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故事情节了,于是,我又为孩子开辟更广阔的表演天地,进行“剧本续演”,每个孩子戴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其他动物头饰,教师摇身一变,变成小壁虎,去借尾巴,“小松鼠”说:“不行啊,我的尾巴要当被子盖呢!”“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有尾巴才威风啊!”小猴子也说:“我的用尾巴在树上荡秋千呢?”等等,如果有小动物愿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也是非常不错的呀!在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气氛生动融洽,再次达到高潮。
师生表演对话后,再由全班每个人自由选择动物角色来扮演,戴上头饰,小壁虎们可以自由地去借尾巴,在相互交流中学礼貌,学知识,学说话。
五、结语设疑
在课文最后,我紧扣课文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如果小壁虎的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又突破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表演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拓展学习,感受生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获得者,学习的探索者,生活的体验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