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2022-03-21 来源:易榕旅网
激趣 求真 赏识 积累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吴明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它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曾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它存在训练机械化,重技巧,轻感悟的倾向,作文教学往往强化训练战术,只重视形式和技巧,不重视观察和积累。作文课上,学生唏嘘连声,叫苦不迭,铺开稿纸,一脸茫然,无从下笔。学生的作文令人堪忧,诸如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内容干瘪,语言无味,套话、空话、假话大行其道,抄袭佳作应付检查甚至备考。学生畏文如虎,谈文色变。面对作文教学的两难境地和尴尬局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探幽发微,寻找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摸索出一条新的出路,引导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一、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好题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新颖独特的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好的命题能快速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记忆的仓库,他们愿意发出心声,抒写真情并一吐为快,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变害怕作文为喜爱作文。

首先,作文拟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有感触的现象命题,去拨动学生最敏感的那根心弦,最后才能弹奏出最动听的旋律。如:汶川地震后,90后一代纷纷捐款捐物,援助灾区,面对灾难,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和爱心,重新引发人们对90后的争论,针对这一议题,我设计了半命题作文《90后,其实很 》;国庆将至,初三学生面对各科老师铺天盖地而来的作业,教室里有人皱眉,有人哀叹,我针对这一现象,设计文题《国庆长假,想说爱你不容易!》;三八妇女节,我设计作文题《妈妈,节日快乐》〃〃〃〃〃〃这些命题贴近生活,抓住了学生感情的触发点,产生写作冲动,使学生迅速进入作文的最佳状态。

其次,作文拟题要求新求趣。

新颖有趣的作文命题会使学生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震,激发兴趣,产

1

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可是语文教师给学生的作文题目往往陈旧老套,如《我的妈妈》、《暑假见闻》、《难忘的一件事》诸如此类的题目,学生从小学写起,到中学又写,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再写,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便会调动记忆的神经,照搬过去写过的作文内容,敷衍一篇了事。基于这点考虑,我特别重视拟题这一环节,抛给学生一些新颖有趣,深刻独到,醒人耳目,启人深思的题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因素和情感因素,然后再结合话题或供料作文,引导学生学会在拟题上创新。如下面两组命题,左边一组显然比右边一组更具流行色彩和个性魅力,更受学生的青睐,往往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再回首》--------《童年的记忆》 《小小的我》------《向你介绍我》 《无条件为你》------《我的妈妈》 《我们的毕业相册》--《告别初三》

二、生活札记,架起一座作文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学生作文常感为难,有搜肠刮肚之苦,捉襟见肘之窘,写出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或胡编滥造,或无病呻吟。作文中缺少真生活,一味虚构假、大、空。如何让学生的作文真情流动,就必须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材料越丰富,思维的天空就越辽阔,学生作文时才可以自由选择、取舍、分析、比较,一篇优秀的文章才可能脱颖而出。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引导学生写生活札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和感悟生活,挖掘素材,我给生活札记精心设计了以下专栏:

美丽一瞬 家庭记事 心灵独语 友情天空 读书有感 新闻点击 世事杂谈 人生百味 影视专递 热点追踪 生活幽默 奇闻轶事

这些专栏触及学生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引导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

2

悟生活,品味人生。同时,我要求学生每天写生活札记,可以是三言两语的景物描写,也可以生动感人的一件真人真事;可以是被人误解后的几句牢骚,也可以是烦闷压抑之时的几声呐喊〃〃〃〃〃〃一年以后,学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同时,学生的作文也有了可喜的进步:能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语言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有了个性和灵气,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写起作文也就不会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遗憾了。

三、创设氛围,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作文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打个分或评个等级,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的作文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完成作文后,便有了读者,学生关心读者的肯定或批评的意见,写作时就会全力以赴,尽力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为此,我经常在作文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佳作,将学生中优秀和进步大的作文在班上的“作文园地” 中展示,推荐佳作和精美的生活札记汇总成册,供同学欣览和交流,并向有关刊物投稿,让学生的作文变成“铅字”。通过这个平台,使学生在互动之中产生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和情感碰撞,在比较与鉴别中领会了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规律,而且增强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捕捉亮点,给学生一句期许的评价

作文是学生劳动的成果,心血的结晶,当然希望有人欣赏。然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没有成功的体验,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指导和修改,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往往把作文看的无比神秘,感到作文毫无提高的希望。其实在学生的作文中,总有闪光之处,如果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作为学生的第一个忠实的读者,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精彩,一句话写得优美,一种格辞用得准确,都要给予恰到好处的肯定和赞赏,对学生的缺点和败笔,不要动辄横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热情地赞许、扶持、引导。因此,每一次的作文评语,我都要用心撰写,让评语倾注教师由衷的赞赏,真诚的期许和闪光的睿智。

如:“不需要犀利的语言,不需要刻意的煽情,你用最朴素的语言承载最饱满的温情,字字句句,都是你心底最真的倾诉,好!”

3

优美的评语恰到好处地肯定了这篇文章的特色,具有极好的导向作用。 如:“你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家乡的山水在你眼中就像一副水墨画,读你的文章,老师心情很愉快,如果你能把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啊!”

赞赏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亲切、平和,学生能愉快接受。 〃〃〃〃〃〃

通过这些评语,传达出老师对学生的诚挚之情,殷殷之意,显示了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尊重和赏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成就感。

五、以读促写,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声而后晓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引导学生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使读和写构成作文教学的双翼。

首先,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广泛涉猎。

要想写好作文,仅仅依靠课内有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现代媒体抢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繁重的课业挤占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因此,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腾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从每周有限的语文课时中挤出一节开设阅读课,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倡导学生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学生间彼此交换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珍藏点滴积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做笔记,犹如过眼云烟,无踪无迹,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用的,有启发的材料随时记录在摘抄本上,通过“精美字词”、“精彩片段”、“名言佳句”、“古诗乐园”、“历史天空”、“走近英雄”等栏目,引导他们在书籍中撷取精彩的浪花。积累多了,这些知识就会内化为素质,在写作的过程中,呼之欲出。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回归生活的本真,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及时对学生进行期待和赞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厚积薄发,最后再辅之

4

于作文技巧的点拨与指导,我们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放飞才情,迈进作文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

1、韦志成 《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